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做研究型教師》讀書筆記

目錄

《做研究型教師》讀書筆記
第一篇:做研究型教師讀後感第二篇:反思型教師讀書筆記第三篇:《做高效教師》讀書筆記第四篇:《教師做科研》讀書筆記第五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做研究型教師讀後感

做研究型教師讀後感

。這是一本講教育研究的書。幫助教師瞭解什麼是研究、什麼是教育研究、教師爲什麼要搞教育研究的的書。

社會上有不少人,也包括部分教師都認爲:教師僅僅是一個“教書的”,即知識的傳遞者,而不是一個“出書的”,即不是一個知識的創造者。這部分教師認爲只要自己把書教好了,就算盡職了,不去琢磨探究“書”以外的事情,認爲那是別人的事情,是研究者的事情。還有部分教師覺得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忙,沒時間搞研究,將教育研究看做非重要的任務。實際上,在教育研究過程中,只有要學習新的理論,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點,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幫助我們科學地總結自己和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使之上升爲理論,從而克服經驗的侷限性和片面性,自己的水平也會得到不斷提高。

從書中我領悟到,這些教師就大錯特錯了。就像曾有老師所說的,忙的時候,問問自己在忙什麼?爲什麼這麼忙?其實這就是研究。教學研究其實也不是那麼神祕。凡事多問問自己這是爲什麼,想想這些爲什麼?那些老師將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完全認爲的分開了。教學研究其實就是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解決掉,力爭下節課不再出現。對於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最主要目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研究始於問題,我們從事研究要從問題入手。所以爲促進教師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須先認真研究和解決教育中的問題。

書中不僅詳細講解了案例研究的特點、研究步驟和常見的案例研究形式,對我們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研究有着很好的指導作用。

這本書給我的不僅是指導作用,還帶給我很多的思考。也將爲我嘗試着進行研究,指明前進的方向。

從事教育研究不僅是教師認識、分析和解決複雜的教育問題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變教師專業生活方式,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路徑。

“做研究型教師”已經成爲廣大中國小教師追求的目標。

《做研究型教師(修訂版)》以豐富鮮活的案例、生動平實的語言闡述了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特徵和價值,展現了其研究的過程、方法和技術,特別是詳細地說明了其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要求和技巧。《做研究型教師(修訂版)》對於引導教師參與研究、豐富和規範教師研究成果、提高教師研究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轉載自百分網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第二篇:反思型教師讀書筆記

《反思型教師》讀書筆記

一、反思是中外名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我們現在所說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以一個研究者的心態和眼光,去審視、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它具有研究的性質。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寫教後記、日記、隨筆等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寫,是最好的反思;寫使反思更具體,更深刻,更縝密,更理性,更易於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魏書生強調,不寫研究文章的老師只不過是經驗型的,而常寫者極有可能是創造型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漪在最近發表的《我,長大的兒童》一文中總結道:“於是我就拿起筆去寫,寫隨筆,寫散文,寫經驗,寫論文,也寫了專著",“我覺得通過概括,通過寫,把零亂的思路、淺表的認識,變得條理化,清晰了,深刻了。”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爲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

二、寫作反思的表現形式與內容

1、教後記。他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小結,也是對自己教學行爲和體驗的自我評價與對話,是改進教學策略、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的好方法。教後記,通常是教師依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氛圍與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與總結,是教師教學的再備課。一篇好的教後記,可反映出教師是否具有課程意識和吸納新理念、新經驗的能力,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總結教學得與失,經驗與教訓的能力,學科教學測量和運用評價能力,教育科研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後記可長可短,長可千言,短可幾百字,可總結經驗之得,可反思敗筆之處,可分析問題原委,可指定補救措施,還可捕捉課堂上的機智亮點等。教後記要力爭體現紀實性、客觀性、思想性和針對性。

2、教育日記。即教師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用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蘇永新教授認爲:“中國小教師,我是不大主張去進行對他們而言比較遙遠的理論探討,絕大部分的老師的科研可以是日記的形式,隨筆的形式。”寫教育日記能夠自己和自己對話,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法寶。

3、教育隨筆。即教師記錄觀察到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屬於散文體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是從實際出發,寫自己的心思、體驗與感悟。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們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隨筆。著名學者李鎮西是這樣評價教育隨筆的:“對於

普通教師,甚至可以提倡這種表達——教育理念可以樸實地闡釋,教育情感可以詩意地抒發,教育過程可以形象地敘述,教育現象可以激情地評說。”

第三篇:《做高效教師》讀書筆記

《有效教師》讀書心得

學習了《有效教師》這本書,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以未完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智慧的光芒。我被書中的名師們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着,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纔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爲: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衆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歲高齡還在與不學生親切密接觸,譚迪敖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有效教師給予我的啓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爲榜樣,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纔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爲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爲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

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爲一名有效教師,紮實苦幹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爲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爲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一位特級教師總結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多麼豁達的胸懷,剖析許多名師的成長經歷,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沿着名師的足跡,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當前,面臨有很多學生厭學現象,作爲教師的我們不能不作爲重中之重的問題來思考。通過學習《有效教師》,深有感觸,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爲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爲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爲。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講究課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學生是因爲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爲規範,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爲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複一遍剛纔教師講的話。”或者乾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羣衆演員”,很多時候是“觀衆”或“聽衆”。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麼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爲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爲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爲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纔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有效教師》中明確告訴我們要走一條“教研結合,從教學熟練型走向專家型”之路,我決心成爲一名這樣的教師,以不愧對自己的青春年華。 查有樑先生總結了一段關於“研”的妙語,我時時用他來鞭策自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研然後知美。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知美,然後能自創也。”

總之,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2014

第四篇:《教師做科研》讀書筆記

《教師做科研》

——過程、方法與保障

李臣之 主編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師做科研的基本過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選題——開題——做題——結題”諸過程得以完成,在學理上由“問題——資料——分析——結論”諸環節得以實現。

第一章選題:從“問題”到“課題”

一、問題在哪裏

文獻閱讀、教教育調查、經驗昇華和學術交往四種路徑相互影響,都能引發系統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問題逐漸清晰化。

(一)教育實踐的追問與調查

教育理論必須根植於教育實踐。

1.經常追問教學中的困惑。

2.在教育調查中發現問題。

(二)教育經驗昇華

案例1—3教育日記伴我成長——書信書信談話法在班級體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學術交往

1.與專業研究人員互動

案例1—4研究夥伴合作同行——國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漫畫手段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實踐研究(豐子愷漫畫)

2.與同行的自由爭論

(四)閱讀文獻

1.借鑑文獻

2、質疑文獻

3.參照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

主題班會——學生自主行爲及課程開發研究

二、將“問題”轉化爲“課題”

(一)縮小問題範圍

(二)梳理關鍵概念

(三)課題的表述

課題名稱包括三部分:研究對象、研究的中心內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對象

2.說明研究中心內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傳口號:課題在表述時一般使用陳述語氣,表明作者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觀點。

2.反映研究的關鍵詞句。

3.簡潔明瞭針對性纔會強。

三、確定問題的原則

(一)社會所需

1.促進教育教學實踐的變革

教師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進教育教學實踐的變革,或者說引起教育教學實踐行爲的積極變革。

2.爲豐富教育教學理論提供實踐基礎

(二)能力所及

三個領域可以改變:一是課程問題。二是教學問題。三是管理問題。四是德育問題。

(三)條件所能

人的實踐行爲離不開具體的個人條件、學校環境條件及社會條件。研究行動需要勇氣、理想與智慧,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有所爲。

四、如何申報課題

(一)選擇恰當的申報層級和領域

(二)申報表的填寫

(三)申報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開題 :設計研究藍圖

一、開題的價值與內涵

(一)開題的價值

1、有利於吸收研究智慧;2.有利於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二)開題的內涵

二、撰寫開題報告

撰寫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陳述研究基礎、說明研究方法和敘述整體研究方案三方面的內容。

(一)陳述研究基礎:介紹研究的緣起,闡述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地綜述,並對課題研究的關鍵概念進行界定,以明確課題研究的對象。

1.介紹研究的緣起:本部分要將對選題的系統思考表述出來,圍繞“社會所需、能力所及、條件所許”組織內容。

2.闡述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就是說清楚爲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一般可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在語言上可以用“豐富……”、“發展……”等有研究目標性的短語。

3.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地綜述:文獻的收(請您支持:)集和整理是教師做科研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可登陸《中國期刊網》,瞭解最新的研究進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類專著有較強的影響力:《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論與實踐》、《全球教育展望》、《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報刊複印資料》(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等刊物發表的論文影響比較大,是搜索的重點;中國期刊網(中國基礎知識實施工程“cnki”的一部分)上發表的相關文章也應重點收集。

4.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5.對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二)說明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爲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三)敘述整體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應該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研究什麼?爲什麼研究?怎樣研究?研究的預期成果是什麼?

1.課題研究的目標

2.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3.課題研究的步驟

4.課題研究的成果表達形式: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從內容構成來看,一項主題相對集中、內容比較充實、材料相對完整的教師研究成果一般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大量鮮活的教育故事、教學課例、具體的操作材料;二是具體的案例、操作細則中提煉出來的若干實踐活動樣式、教學模式;三是統攝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的主導理念。

(四)寫好開題報告的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來源包括:⑴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爲熟悉的問題;⑵自己從事的某專業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⑶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能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三、開題論證的運作

(一)開題論證的程序

1.選擇開題論證會的地點:小型會議室,最好是圓桌會議。切忌階梯教室。

2.參加人員

開題論證會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級領導宣讀課題立項通知書;接着,課題主持人宣讀課題實施方案;最後,與會專家、領導及課題組成員研討課題實施方案。

(二)開題論證的注意事項

開題報告陳述,時間30分鐘左右比較合適;簡要交代任務來源和背景;重點“指出”存在問題,不必花太多時間細述發現這些問題的過程;對主攻方向要有比較充分的論證;詳細論證研究內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第三章 做題:教學研究合一

一、教師做科研的雙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學

在研究狀態下教學,走向研究性教學,是中國教育教學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張華教授近年來大力倡導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主張把教學變成研究,提出的諸多觀點對教師做科研很有啓發:

1.把“備課本”變成“教學研究記錄手冊”,鼓勵創造性備課。

2.把設計教學目標與創設教學情境並重,側重情境創設。有目標,但不拘泥目標。

3.講授教學與對話教學並重,側重對話教學。不論講授,還是對話,都不能流於形式,都要基於探究、發現和創造的態度。

4.把學生自己的觀念視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傾聽學生,研究學生(包括研究學生的“錯誤”)。

5.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成性。善於捕捉課堂上不可預測的教育時機。

6.把課堂教學變成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究,體驗學科與生活的過程。

7.重視課堂上故事的價值與力量。

8.在課堂上,儘可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之外的有關文獻、圖表、數據、圖像,日常生活中的資源,本學科的諸種實驗資源。

9.儘可能增加發現性的實驗(包括思想實驗),降低驗證性的實驗的比例。

10.引導學生把學科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11.加強不同學科的聯盟與整合。注重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聯與整合,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的視野關注問題。

(二)在教學中研究

當教師成爲研究者,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再是知識的灌輸和接受,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教學本身變成了研究,課堂成爲師生合作探究的舞臺,成爲共同創造知識的發現空間。

二、教學設計融入研究設計

(一)問題分解

(二)問題歸因

表3—1問題歸因的三個來源

來源

載體

途徑

理論

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和接受專家指導,尋找分析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

圖書館、閱覽室、相關專業網站

經驗

總結自身經驗與同行交流,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以往同類問題的歸因經驗

學科組活動、網上論壇

調查

通過實證調查發現和分析問題的原因

發放調查問卷

(三)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主要有歸納、演繹、類比三種方法。

(四)讓研究假設進入教學設計

三、研究性教學實踐:上課與研究結合

教學是探究,探究即教學。

(一)讓教學過程落實研究設計

(二)利用研究工具,系統收集資料

研究資料是反映研究過程的各類文字、圖片、和音像等資料。包括階段研究計劃、小結、與課題有關的教案、與課題有關的師生資料、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教師培訓資料、會議記錄、實驗隨筆、學習體會、問卷調查測試卷、統計分析資料、個案研究資料、實驗對象的反饋材料和相關的圖片音像製品等也在這個範圍。

四、系統反思性教學評價

(一)效果反思

(二)改進反思

(三)探究性反思

第四章 結題:成果昇華

一、結題的意義與目標達成

(一)結題的意義

(二)結題的目標

(三)教師科研目標的達成

二、結題報告的撰寫

(一)結題報告的結構

結題報告可分爲前置(含標題、署名、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引文註釋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是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題提出

包括研究問題的概述、研究的假設與研究的目標、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文獻綜述等。要求講清楚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交代清楚問什麼要研究這一問題;要研究什麼;課題研究的時代背景等。

2.研究過程

⑴交代研究方法。⑵分析研究成果。⑶討論相關問題。

3.研究結論

(二)結題報告的類型

1.理論型研究報告。2.實證型研究報告3.經驗型研究報告4.個案型課題報告

三、如何結題

(一)結題的準備:

1.介紹成果

2.準備材料:⑴填寫《課題結題鑑定申請書》;⑵撰寫《課題研究報告》;⑶撰寫《成果公報》;⑷蒐集已發表的論文、公開出版的著作及課題產生社會影響和效果的證明材料;⑸將課題研究的有關材料裝訂成冊。

結題中必須準備如下檔案資料:

⑴課題立項文件材料,包括《課題申請書》、《立項通知書》、預期研究成果形式:準備階段有情報資料彙編、現狀調查報告和經驗總結匯編;實施階段有研究資料和內容彙編、研究過程的經驗總結;總結階段有研究課題的結題報告及一些附帶的研究成果;最終成果形式有工作經驗報告、本課題的結題報告(附活頁,一式三份)。

⑵課題研究過程性資料,包括實施方案、開題報告、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研究學習活動記錄等。

⑶階段性研究報告,包括前後期調查分析、教案內容調研分析、問卷調查分析、學生作品分析等。

⑷課題研究成果性材料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顯性成果。包括相關工作報告;典型的教學設計案例(多媒體課件、教具、圖表、音像資料、學生作品等)、講課材料、評課材料;有關課題研究的獲獎證書和學生考試成績;調查報告、觀察報告、個案分析等。二是隱性成果。包括教師教學理念、行爲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等。

3.申請鑑定

(二)結題的方式

(三)結題的注意事項

第二部分 教師做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教育調查研究

一、訪談法

(一)訪談的優勢與侷限

(二)訪談的類型

(三)訪談的程序:訪談準備、現場訪談、訪談收尾與訪談結果處理。

1.訪談準備:第一,明確訪談目的。第二,編制訪談提綱。第三,確定訪談對象。第四,確定時間、地點。

2.現場訪談:包括開場白、提問、傾聽、記錄等。

3.訪談收尾與訪談結果處理。訪談結束後,要及時整理資料。

(四)實施訪談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二、觀察法

(一)觀察法的特點與類型

(二)觀察的設計

(三)觀察的實施

(四)觀察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三、問卷調查

(一)問卷調查的優勢與侷限

(二)問卷的類型

(三)問卷的編制

(四)問卷發放與回收

(五)問卷統計分析

第六章 教育變革研究

一、教育實驗研究

(一)教育實驗研究的要素

(二)教育實驗研究的設計

(三)教育實驗研究的控制

二、教育行動研究

(一)行動研究的特點

(二)教育行動研究的程序

(三)教育行動研究中的關鍵問題

第七章 教育敘事研究

一、教育敘事研究的內涵

(一)敘事

(二)敘事研究

(三)教育敘事研究

二、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一)真實性

(二)詮釋性

(三)反思性

(四)開放性

三、教育敘事研究的步驟

(一)確定研究問題:什麼是值得探究的教育問題呢?值得探究的問題勢必是有一定意義的,它應具有兩重含義,“一是研究者對該問題確實不瞭解,希望通過此項研究對其進行認真的探討;二是該問題所涉及的地點、時間、人物和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對被研究者來說有實際意義,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研究者要有問題意識。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教育敘事研究要圍繞自己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自自己的教學疑難、同事們的教學困惑、課堂教學中的意外發現等都是問題的來源。因此,首先應從日常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研究者必須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

我的研究興趣是什麼?爲什麼會對此感興趣?前人都進行了哪些研究?(需要進行文獻回顧)我又期望能發現些什麼?其次是聚焦問題。

(二)選擇研究對象

(三)收集資料

(四)整理分析資料

(五)創作教育敘事文本

第八章 研究文本創作的方法

(一)數據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概述

(二)文本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1.文本整理和分析的意義

2.資料整理的具體要求:⑴整理須及時。⑵整理須全面。⑶整理須客觀細緻。⑷整理資料時輔以適當的主觀感受。⑸加強資料的管理。陳嚮明教授建議:在具體整理資料之前,可以先爲每一份資料編號,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個編號系統。編號系統通常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信息。①資料的類型(訪談、觀察、實物)。②資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別、職業等有關信息。③收集資料的時間、地點、和情境。④研究者的姓名、性別、職業等相關的信息。⑤資料的排列序號(如對××的第一次訪談)。爲方便起見,我們可以給每一項賦予一個標號。比如,有關被訪者的職業,可以用js表示教師,xs表示學生。所有的書面資料都應該加上編號,並且標上頁碼。資料編好以後,應該複印一份,以便分析時用來剪貼和分類。原件應該保持原封不動,以便今後查找。綜上所述,文本和實物資料的整理應力求及時、全面、細緻、有序、有效,便於隨時翻閱和查找。

3.資料分析的操作步驟:⑴閱讀資料⑵編碼:完成一份資料的編碼後,可以將所有碼號及其代表的意義抄寫到另外一張紙上,與原始資料訂在一起,以便今後查找。⑶系統分析資料:經典的方法是穆勒五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剩餘法、求同差異法)。⑷資料分析的系統化管理。

4.資料分析的具體手段:⑴寫作分析⑵圖表分析⑶對話分析。

(三)實物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1.實物的類型和整理。

2.實物分析的特點和作用:實物可以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比語言更有說服力。⑴有助於提升資料綜合分析的效果。⑵有助於增強研究的說服力。

(四)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概念和理論的形成

二、文本創作

(一)敘事文本的創作。

1.敘事文本的敘事方式:一是旁觀者的視角。二是參與者的視角。

2.敘事文本的寫作框架。

旁觀者視角,其寫作框架爲:研究背景→研究過程與方法→結果與分析→結論。

參與者的視角,其基本框架是:問題的產生→問題解決的過程→問題解決的結果。

3.敘事文本的寫作技巧。

⑴關注複雜教育情境中的心靈體驗。

一次課堂發言改變了一個學生的自卑心態,一次談心化解了一對積怨已久的矛盾,一次活動改變了一個班的班風,一句話改變了某人的一生等。這種標準文本是教育敘事的大忌。

好的教育敘事應該能讓人感受到教育過程的艱辛,看到師生互動時心靈的碰撞和交流,體會到教師的實踐智慧。因此,在教育敘事中可以關注教學中的關鍵事件,包括那些能感到特別興奮的“高峯體驗”和有些失落的“低估體驗”。還可以關注專業生活的壓力與問題,陳述自己日常教學中感到棘手的問題、矛盾、衝突、挑戰,以及自己的嘗試。

⑵深度描述:敘事文本主要採用深度描述的手法來對事件進行描述、解釋和說明,以開放的形式透露出更多的信息。“敘事文本的寫作要研究者通過對事件、人物、場景的深度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事件的全貌,使讀者對事件有一個整體性、動態性的把握。同時,事件背後的意義要在故事講述之中自然地顯現出來。”

⑶深度詮釋。有三種途徑:一是歸納思路。二是演繹思路。三是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思路。

4.敘事文本的形式要求。

⑴標題新穎。⑵主題鮮明。⑶內容真實。⑷情節生動。⑸意義深刻。

案例8—4 罰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

絕不再對遲到的學生罰站。

爲了“嚴肅紀律”這個目的,付出的代價是——傷害學生的尊嚴!

教育,絕不能爲了目的而不擇手段!

尊重學生,並不能代替教育本身——這是教育的前提,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就剝奪了教育的全部!(李鎮西老師教學生涯中發生的一個故事。)

(二)個案文本的創作

(三)報告文本的創作

報告文本的組成要素:

⑴教育調查報告:題目、署名、“摘要和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和建議”、附錄。

第一,標題。要用一句話點題,反映研究的主題。

第二,署名。包括集體署名和個人署名。

第三,摘要和關鍵詞。要求突出重點、內容精練、觀點明確,一般不用第一人稱。300字以內爲宜。

第四,前言。

第五,正文。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並列法。二是逐步深入法。

第六,結論和建議。

第七。附錄。

(四)論文文本的創作

如何寫就一篇好論文:

⑴堅持閱讀。⑵勤于思考。⑶持之以恆。

第三部分 教師做科研的基本保障

第九章 持續學習

一、教師學習的目標

(一)改進教學實踐

教育教學是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師的首要職責是上好課。因此,教師學習的目標首先指向教學實踐的不斷改進和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這也是教師終身需要奮鬥的目標。

當讀書形成興趣的時候,當讀書還沒有養成習慣的時候,讀書自然也成了教師的負擔,“沒有時間”順理成章地成爲逃避讀書的最好藉口。

魏書生:“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時間,形式上看影響工作。實際上,正因爲看書,纔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無效勞動,從而去掉它;因爲看書,才學了更科學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爲看書,才使教學管理更制度化、系統化、科學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累土成丘,積微成著。

(二)促進自身發展

1.提升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

2.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3.提升道德素養。

(三)享受職業幸福

1.進步和成功:最直接的職業幸福感來源

2.學習治療:幸福也會被傳染

竇桂梅:“只有讀書,教師才能由改變自己的心態而改變自己的狀態,從而改變一個人的容顏。”

案例9—7做一名幸福教師

一個幸福的老師應在讀書中成長自己,在教育中成就自己。xx老師不贊成教書型的老師,不認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老師,不願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老師”,而應該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他認爲應該努力成爲研究型的老師,不斷地儲蓄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生活,在照亮別人的時候也能看到自己生命的燦爛。他博覽羣書,瀏覽和摘抄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時時刻刻感受到濃郁文化的薰陶。他像影片《鄉村教師》中的女教師,他像《銘記你的寬容》中的那位美術老師,在教育中成就自己。

3.享受學習:幸福的最高境界

二、教師學習的方式

(一)批判性閱讀

(二)研究型閱讀

(三)交往性學習

1.積極閱讀與聆聽學術講座

2.主動融入專業性交流

3.與專家合作研究

三、教師學習的內容

案例9—14 讀什麼書

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將最終決定我們在教育這條路上能夠走多遠。

教育理論和人文素養方面的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洛克的《教育漫話》、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老子《道德經》、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等,以及中外大量的兒童文學經典。

(一)學科知識學習

(二)教育知識學習

1.學科教學法知識學習:《語語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國小語文教學論》、《中學語文教學論》、《竇桂梅與主題教學》、《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於漪與教育教學求索》等。

2.關於“兒童”的知識學習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教育,是保障生命成長的事業,教育的根本問題是關於兒童的問題。

有人曾提出,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瞭解、學習關於兒童的知識、不斷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親近他們的心靈世界,是每個教師一生的必修課。

一是心理學書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二是教育大師的教育經典書籍: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盧梭的《愛彌兒》、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們好!》、吉姆·海諾特的《教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馬克斯·範梅南的《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等。三是兒童文學讀物,即讀一讀孩子們喜歡讀和正在讀的書。

3.學習課程與教學理論

4.閱讀教育“經典”

閱讀經典,與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人類教育雖然不斷變遷與發展,但是教育之根本不容易變化,教育過程的內在規律不會變化。

教師應時常走回歷史、走進經典,汲取其中的營養,豐滿自己的思想,反觀自己的實踐,不斷警醒自己。李鎮西讀了大量教育經典,

如《和教師的談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愛情的教育》《關於人的思考》《巴甫雷什中學》《陶行知全集》《葉聖陶語文教育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語文卷》《馬卡連科教育文集》等

——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

(三)人文閱讀

英國哲學家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費朗西斯·培根《人性的探索》

以下閱讀書目可以借鑑:

古典類:《論語》、《莊子》《老子》《孫子》《韓非子》《史記》《古文觀止》《唐宋詞鑑賞詞典》《唐詩鑑賞詞典》《宋詩鑑賞詞典》《蘇東坡詩文選》《陸游詩詞選》《李清照詩詞選》《劉禹錫詩文選》《李白詩選》《杜甫詩選》《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儒林外史》《聊齋志異》《中國古代文學史》等。

人文類:《懺悔錄》《寬容》《馬克思主義原理》《自我實現的人》《鄧小平文選》《顧準文集》《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文化的衝突與抉擇》《歷史深處的憂慮》《第三次浪潮》《當代著名批評家隨筆叢書》《我的精神家園》《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城市季風》《中國的危機》《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傅雷家書》《相約星期二》《六月雪》《原上草》《荊棘路》等。

第十章 勤於表達

一、教師表達的困難

(一)難以動筆

(二)難以說理

(三)難以結構化

二、教師表達的訓練

(一)寫讀書筆記

培根《論讀書》: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

(二)參與敘事論壇

講故事要講好,應遵循一定的技巧。第一,故事源於教師的現實教育教學,要“直面事情本身”(柳夕浪語)。第二,故事具有情節。教師敘事應對事情發展的細節描寫進行深度描寫,尤其要描寫教師當時的處境、想法,面對事情的處理方法及最後的結果。第三,“故事所講述的事件隱含了教育衝突、教育矛盾、教育困境。這些教育衝突、教育矛盾或教育困境的價值不只是使故事具有內情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他們隱含了教育道理。”(劉良華)

作爲一種表達訓練,教師在敘事論壇中要敢於並善於表達自己,在對話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三)參加學術會議

中國學術會議在線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三、教師表達的方式

(一)教育日誌

教育日誌更需要與他人交流閱讀,共同討論。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我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

(二)教育隨筆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認爲:“寫教育日記和教育隨筆的好處在於‘能夠自己和自己對話,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法寶’。”教育隨筆對教師本身的成長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能夠激發教師的潛力,讓教師不再被動地發展,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促使教師迅速成長,爲成爲“名師”奠基,並在此中提升職業的價值感與幸福感。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可瀏覽“教育在線”或名師的教育博客等。

第十一章 不斷反思

一、反思的過程

(一)識別問題

(二)描述情境

(三)分析與重構

二、反思的內容

(一)反思課堂的教學行爲

(二)反思教育價值及自我價值觀

三、反思的工具

(一)回顧反思

1.反思日記

2.教學後記

(二)觀察反思

1.課堂觀察反思:

①記錄教師講授的時間、學生活動的時間、師生分享的時間。

②記錄師生提出問題,對提問的水平、提問的方式、應答的策略和互問的對象做定性、定量的分析。

③記錄學生參與的人次、個體參與交流的頻次、不同小組或個人完成練習的時間差異和有效程度的差異,教師依次做個別指導。

④記錄媒體的設計和學具的選擇是否直觀、形象和生動,呈現的時機是否適當、合理,演示的時間是否能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以及教與學內容的聯繫是否和諧、默契、相融。

⑤記錄小組學習時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行爲,互相傾聽、陳述和修正是否有序和有效,教師如何面對質疑、提問做個別指導等。

2.錄像反思

(三)對話反思

第十二章 形成專業社羣

一、專業社羣的特點

(一)共享互惠

(二)鼓勵合作

(三)平等對話

二、專業社羣的類型

(一)校內專業社羣

(二)校外專業社羣

三、專業社羣的建構與運作

(一)專業社羣建構策略

(二)專業社羣的運作

第五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讀書筆記

最近,在我們學校教師圈裏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全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的活動。全書分爲6輯,精選了其中67篇文章彙集成冊,由於我剛剛生完小孩,迫於時間的壓力,只是細細品讀了其中幾篇,但足以讓我對教師這項職業改變了看法。我始終覺得,我選擇教師這項職業是因爲喜歡和熱愛。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我所教學的課程。但也許詩意的生活,是源於靈魂,更是源於我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怎麼樣享受人生,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作爲教師,我們不能期待所有學生都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過於急功近利。讀完其中一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後,突然不知道我之前都是怎麼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師,並且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付出自己的愛”。成功學中有一句話是:“愛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祕密”。那麼就是說對學生應該包含滿滿的愛,學生就會快樂,反正我也會快樂,這樣,做起教師來不是更加輕鬆。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眼睛缺少發現。我們能夠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的學生,但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我們要對學生的過錯多一份寬容,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面對我們的學生只要犯了錯誤,對有些慣犯那更是深惡痛絕,只要一犯錯,我們馬上就把他們的老底給抖落出來,批評後,學生表面溫順了,但心裏也是鼓鼓的。那麼我們快樂了嗎,動了肝火還不是要老幾歲?想想我們班四十幾個學生,每天都有人犯錯,那做教師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們把眼睛看往何處,我們的心態就會是什麼樣的,看到鮮花我們會心曠神怡,看到垃圾我們會噁心嘔吐。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多看看學生的優點會讓我們更公正的看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同樣會使我們更樂。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爲天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只要你願意。如果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去嘗試的話,你會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詩意的生活着,會獲得健康、財富、幸福和快樂。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

用心做教師讀書筆記

《今天怎樣做教師》讀書筆記

做研究型幼兒教師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