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清江鎮南塘國小黃德安

最近我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本書介紹的是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它在

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紹了國小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代數初步知識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教學、國小數學實踐活動,這樣多類型的教學介紹使我大開眼界,更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

下面我想談談國小數學教學方法這一章。教學方法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啓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我想前面四種我們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裏我非常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這

種方法是邱學華創造出來的,其實在幾年前我也看過《邱學華嘗試教學法》這本書,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是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爲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是爲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嘗試練習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主體,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並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這一步確保學生掌握系統知識,也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

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通過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我認爲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我認爲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

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另外,我們在上課時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後,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啓發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說說,這堂課要學習什麼內容”,讓學生自己說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複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纔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矇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2、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

課題出示後,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儘快打開課本,意思是越快越好。過去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後,大約在第30分鐘時,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今天老師講的都在這一頁,請大家看書。”其實到這時,教師已經什麼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書了。這種“馬後炮”式的自學課本僅是形式而已,學生並沒有做到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要成爲學生主動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嘗試問題,用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看什麼,怎樣看,解決什麼問題。自學後應該及時檢查,及時評價,讓學生講講看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這樣學生自主地看書,收穫會很好。

第二篇:《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國小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最近,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這本書介紹了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結合了新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分析,使我們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理解更加深入。

下面談談我對國小數學教學方法的理解。教學方法是爲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在國小數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除了上面的幾種教學方法,書中介紹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裏我最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這種方法是邱學華提倡的。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充分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爲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爲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嘗試練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並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實行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作爲一名教師,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變換教學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先練後講,先學後教”,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第三篇:《國小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書筆記

內容簡介:新課程的實施爲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無論文本課程、實施課程、習得課程都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造、去落實。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反思什麼,如何反思,是這套叢書關注的焦點。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科的課程與教學遇到許多問題。課程改革爲我們開闢了大顯身手的創新天地,學科教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思想活躍,舉措新穎、策略多樣。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新課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樓閣,而是需要理論與實踐作爲支撐;新課程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突擊,而是一個不斷內化積澱的長期過程;新課程的實踐不是紙上談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願兵與生力軍去衝鋒陷陣。讓我們爲新課程的崛起鳴鑼開道,重塑教師新形象,重築課程新文化,進一步煥發課程改革的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孔企平曾經擔任多年國小數學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教育部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1 6年級)主編,曾擔任多個國家級中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主講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數學課程教材,數學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理論與案例分析,數學教學評價等。曾在華東師範大學學習,先後獲理學學士學位(基礎數學專業)和教育學碩士學位(國小數學教材教法專業方向);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學習,並獲哲學博士學位(數學教育專業方向)。

本書目錄:第一章國小數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建國以來我國國小數學課程的發展

第二節就一輪的國小數學課程改革

第三節近年來國際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特點

第二章國小數學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

第一節新課程的理念

第二節新課程的目標體系

第三節新教材的特點分析

第三章國小數學學科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節國小數學學科的性質

第二節國小數學教學目標

第三節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養

第四章國小生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第一節國小生數學學習的主要理論

第二節什麼是國小數學學習

第三節國小數學學業習過程

第四節國小數學學習的分類

第五節轉變國小生的數學學習方式

第五章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研究

第一節國小數學教學過程概述

第二節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

第三節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決策

第六章數與代數的教學研究(上)

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加強與削弱

第二節第一學段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三節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七章數與代數的教學研究(下)

第一節促進國小生數概念的發展

第二節加減法的教學

第三節乘除法的教學

第八章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研究

第一節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二節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三節空間與圖形加強與削弱的內容

第四節國小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第五節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研究

第一節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改革

第二節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三節第二學段統計與概率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十章解決問題與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

第一節解決問題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

第二節應用問題的教學改革

第三節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研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爲了不教。”新課程理念強調轉化學生以往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況,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有時就會產生疑惑,這部分知識究竟應該怎麼進行教學呢?是作爲講述性知識還是作爲探究學習知識呢?而讀了這本書教給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這部分內容後,相信以後我不會再有此類疑惑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模仿學習”“操作學習”“創造性學習”。它們是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習方法,它們之間存在着密切聯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它們往往被同時使用。

模仿學習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進行學習,它直接依賴於教師的示範。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符號的讀寫、學具的使用、運算步驟的掌握、解體過程的表達、數學方法的運用、學習習慣的養成等都含有模仿的成分。模仿是數學學習最基本的方法。模仿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無意的。模仿有兩個層次:簡單模仿和複雜模仿。教師要讓學生逐步學會使用複雜模仿,因爲簡單模仿是一種機械模仿,而複雜模仿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伴有“嘗試——錯誤”的過程,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方法,並且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數學操作學習指可以對數學學習的意義和效果產生強化作用的學習行爲,一般是在知識的保持階段所採用的學習方法。操作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練習。

數學創造性學習是學習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也是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方法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數學學習方法,如分析和綜合、猜測、繪圖、比較、假設、對立、類比、歸納、計算等等。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誇美紐斯和赫爾巴特爲代表的“重教輕學說,雖能指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但把教師的教置於教學的中心地位,以成人的邏輯組織教學內容,學生被動學習,創造性難以發揮。所以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教出這種千篇一律的學生是失敗的教學。要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就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改

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爲,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但不是說教師就作爲旁觀者或者活動的管理者而已,教師依然發揮着主導作用,這是課堂教學的性質決定的。教師的引導有時是隱性的、潛在的,但在關鍵時刻,該點撥的要點撥,該設問的要設問,該板書的要及時板書。在師生積極互動的課堂上,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感受愉悅體驗成功。

在新課程環境下,國小數學教學應以數學知識爲載體,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與思考、實踐與操作、猜測與驗證、推理與判斷,在數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並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

第一章 國小數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章第三節論及“近年來國際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特點”,所歸納數點覺得完備而合乎我現有的認識,內化如下,一是強調數學的現實性;二是重視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三是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四是重視教育過程的個性化與差別化;五是關注與其他學科的綜合。

p9日本的新數學學習綱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愉快感、充實感應該是與數學內容有本質聯繫的。這次數學課程改革應該讓喜歡數學的學生多起來。”我也相信,光有快樂沒有數學的課堂不是數學課堂。

p10談到教育目標的差別化與教育設計彈性時,闡述極少,語焉不詳,可見“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之難,當然,這也是個熱點、待開發點。

第二章 國小數學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

照錄一段提綱挈領的話,p13“本次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爲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爲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終身可持續性發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p27在新教材中,每個知識點編排按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結構。

第三章 國小數學學科的幾個基本問題

p31,好句子:“學生太早地、過度地被教師們安在象徵符號堆裏,滿臉數字印痕卻不知數學地生活中有什麼用。”同時,很有意義的一個例據是,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是非常注重實際操作的。

p33,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中,兒童用的是自己的口頭語言甚至是直覺的方式,而學校所教授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和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

p34、p15都論及國小數學所應當具有的特點是,“第一,國小數學具有現實性質,數學來自於現實生活,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第二,學生應該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學習數學,即學生通過熟悉的現實生活,自己逐步建構數學結論,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第三,要通過數學教育,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p35,爲什麼在中學只要1年就可以完成的學習內容,要在國小通過5~6年去完成呢?答案很明確,在國小學習數學,不光是爲了掌握那些數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爲了鍛鍊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品質,是爲了“德育”,是爲了學會做人。這個論述對有的人認爲可以取消國小一年級的數學課的論調是個很有力的反擊。

p38,蘇聯學者克魯切斯基認爲數學能力主要劃分爲①使數學材料形式化(抽象)的能力。②概括數學材料的能力。③運(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用數學和其他符號進行運算的能力。④連續而有節奏的邏輯推理能力。⑤簡化推理過程的能力。⑥逆轉心理過程的能力。⑦思維的靈活性。⑧數學記憶。⑨形成空間概念的能力。

p38,數學素養,狹義指數學的讀寫能力(numeracy),廣義指更廣泛的數學學習積累(mathematical disposition)。

p40,數學素養內涵之一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皮亞傑邏輯-數量原則表上的守恆原則和傳遞原則。

p41,數學素養內涵之二的約定法則(文化創造),例如漢語系統中所天然具有的十進制計數方法爲兒童的數學學習造成的方便。

p43,數學素養內涵之三是情境應用,兒童用數學眼光來看世界,並有意思且適當地運用數理思維。

p44,“數學學習的收穫應該包括:①專業領域知識;②發現法;③元認知知識與技能;④信念、動機等情感影響因素。”

p44,“數學的學習要超越概念、步驟、運用。它包括數學素養,把數學看做一種強有力的審視情境的方式。素養不僅指態度,而且指具有思考的傾向和積極的行動方式。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他們是否能夠自信地接近目標,樂於探索,具有意志力和興趣,以及能否有反映他們自己思維的傾向性等幾方面。”--美國數學教師國家委員會

第四篇:國小數學教學讀書筆記

國小數學教學讀書筆記

閒下來,我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本書介紹的是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書還介紹了介紹了國小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代數初步知識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教學、國小數學實踐活動,這樣多類型的教學介紹使我大開眼界,更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

國小數學教學方法這一章節,講的是教學方法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啓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前面四種一般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特別是嘗試教學法,它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是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爲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是爲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嘗試練習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主體,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並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這一步確保學生掌握系統知識,也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通過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

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在上課時還有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後,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啓發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說說,這堂課要學習什麼內容”,讓學生自己說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複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纔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矇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2、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

課題出示後,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儘快打開課本,意思是越快越好。過去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後,大約在第30分鐘時,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今天老師講的都在這一頁,請大家看書。”其實到這時,教師已經什麼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書了。這種“馬後炮”式的自學課本僅是形式而已,學生並沒有做到自主學習。自學課本要成爲學生主動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嘗試問題,用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看什麼,怎樣看,解決什麼問題。自學後應該及時檢查,及

時評價,讓學生講講看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這樣學生自主地看書,收穫會很好。

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讀書心得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越來越引起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關注,廣大一線教師逐步褪去了形式上的新穎外衣,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實”與“活”,真正關注學生的收穫,思考學生在哪些方面能夠真正有所發展,即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那麼,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一線教師重點應該做哪些工作呢?爲了幫助國小數學教師更好地理解,劉加霞老師在《國小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書中主要通過四個方面對國小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進行了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數學概念本質是有效教學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後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國小數學課堂;四、研究學生,瞭解學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結合自己讀書的體會,加之自己的理解,我對有效教學有幾點思考:數學課以往常常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使廣大師生在實際教學中缺少足夠的興趣與動力來認真組織、實施。但近年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原有的教學觀念、方式、方法已經嚴重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也與時代的要求相距甚遠。爲此,數學教師也必須根據教學形勢的實際需要,認真鑽研教材,組織教學,同樣可以使數學課上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作爲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結合本人在教學中的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淺顯看法。

第一,要做到課前精心備課

在課前全面精心的準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堂成功的課,一次有效的課堂教學並不僅僅是靠課堂內的發揮。課前充分的準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前的備課應該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資料收集、知識結構分析、學情分析、設計教學方案、情況預設等。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有時單純依靠課本上的教學資源是不夠的,這需要老師針對所教授的知識點從知識的結構、知識延伸、內容拓展、練習題型方面收集相關資料,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設計的全面性;數學的知識點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聯繫的,作爲教師必需要將這種聯繫弄清,並很好的運用在教學設計中;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由此我們在上課時一定要進行分析研究,教學方案的設計必須是基於你所教的學生的設計,這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一條;在豐富資料下的支持,根據學生特點、課型特點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方案,並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定預設,對各種情況做出處理。

第二,要做到課中周密組織,細心指導

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有點像導演,如何組織活動、安排環節、推進課堂?都要在老師的掌握中。教學組織好與壞直接關係到課堂能否正常進行、學生能否快樂有效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像一位導演,全程組織課堂推進教學,還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長輩在孩子們遇到問題時進行細心的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有時可有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幫助解決,而有的時候必須要教師進行適時指導。在學生思維出現偏差時,在超過能力範圍解決不了問題時,在感到沮喪而想放棄時,在回答問題“卡殼”時,這

時老師的指導和提醒就顯得那樣的及時而有用。教師的指導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問題就幫學生完全解決。糾正學生的思維,拉回正確的方向後讓學生獨立思考。恰當的提點,幫學生建立知識聯繫後自行解決。指導內容要把握,並不僅僅是教學生正確解題,解決困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並不笨,老師是喜歡關心自己的,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溫暖。學生在老師這樣的關注下,學習就是有效的。

第三,要做到課中多樣學習、適時表揚

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由教師導演的這一堂課中主角應該是學生。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目的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質,而這些都是要學生自己通過學習才能達到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必須多樣而豐富。在數學課堂中比較常用的學習式有:小組合作、集體討論、同桌協作、自主學習等。

人只有飽滿的熱情支持下工作纔是最有效率的,同樣學生只有一直保持較高學習熱情才能保證學習的效果。表揚是人最需要的一種情感滿足,成長中的學生更加需要;表揚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表揚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揚激勵應面向全體,不要只“照顧”部分優秀學生;表揚要及時準確,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表揚方式要多樣,這樣才能在“長久”的教學中保持新鮮感,起到應有的作用。

第四,要做到課後及時反饋

一堂課畢竟只有40分鐘,那麼如何能將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鞏固和提高,也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這也是有效課堂教學必須要做的。課後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進行鍼對性鞏固訓練和個別輔導,這也是保證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我們大膽的設計。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孩子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教育界永恆的話題。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斷地思索,我們不斷地改進,我們的課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

第五篇:《中學數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我所看的這本書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學數學教學論》一書。 書中論述了中學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中學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對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讀後獲益匪淺。

介紹了中學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幾何問題及其教學,尤其是其中關於計算教學的論述使我對中學數學中計算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書中談到“計算更多的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書中的一些的觀點並結合我在計算教學中的一些體驗,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一個新的認識,即:應關注計算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很多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都喜歡採用操作的方法,本來結合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無可厚非。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算法的建構離不開操作的直觀感知來獲取算理,但並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構算法。事實上動手操作所獲取的只是對算理的直觀感知,迫切需要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來搭建平臺,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整理,以便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是說:操作不能停留在對結果的追求和對算理的理解上,還應及時概括和提煉出算法。教師在學生操作之後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實物操作”向“算法操作”過度,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漸演變過程,逐步擺脫對操作的依賴,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外顯爲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的思維由動作到半動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維,最後到抽象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拾階而上不斷深入。

另外,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這就爲抽象出算法儲備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經驗,爲算法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將學生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進行整理、匯聚,幫助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明晰化、系統化,從而自然地促進算法的建構。

如果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必要的重構,而讓仍沉浸在直觀形象算理中的學生運用抽象的算法進行計算,則欲速而不達,不利於算法建構。

書中提到: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的運算結構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口算、筆算、估算和簡算爲一體。我想,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在思維方法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不是用簡單的“加法”,而要用綜合的方法來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後出現的複雜的多維變化的信息,通過價值判斷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有核心的豐富的統一。這纔是融合以後形成的“多”與“一”的統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單一”,而是有“主”有“從”、有“層次”、是多方面的和諧統一。這種融合可以喚醒學生靈活判斷與主動選擇的自覺意識,意味着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靈活主動。這纔是計算教學深層次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