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新城市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新形勢下,創造優美的城市生態人居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爲城鄉規劃工作不懈奮鬥的目標。結合城鄉規劃工作實際,我覺得衡陽市應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綠色發展,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質量,建設美麗新衡陽。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新城市

一、強調綠色發展

改革開發以來,我市的經濟發展走的是一條傳統工業化的途徑。雖然,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內,工業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爲此也付出了較爲沉重的環境代價。爲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從粗放式發展向內涵式轉變,發展高新產業,倡導綠色生產。對有污染行業企業規模予以控制和調整,遠期推進產業結構生態化調整,對具有較高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進行搬遷調整,建成生態產業園區。同時加速以節能減排爲重點的技術改造,推廣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綠色發展,從根本上改變我市產業發展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從而塑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嚴守生態底線

近幾年來,由於城市快速發展,挖山填水式的粗放式建設時有發生,對我市“四角青山、綠水穿城”的城市生態格局造成了較大破壞,因此,保護現有山體、水系,嚴守衡陽發展的生態本底刻不容緩。根據我市城市格局和生態要求,要嚴格保護以酃湖、耒水灣、怡心園、白鷺湖爲核心的東部生態綠地,以南湖公園、植物園、南郊公園爲核心的南部生態綠地,以雨母山風景名勝區爲核心的西部生態綠地,以及蒸水灣和松木防護帶爲核心的北部生態綠地。這些區域應當作爲我們城市的“綠肺”和承載我市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而加以嚴格保護。同時,嚴格“三區四線”規劃管理。通過點、線、面結合,整體構建我市城市綠色生態網。將城市發展控制在城市生態承載力的允許範圍之內,嚴守生態底線,擴充生態容量,爲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三、構建綠色城市

(一)完善綠色交通

交通擁堵是城市發展的通病,爲解決這個城市病,應該完善我市綠色交通建設,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從規劃建設層面,我們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通過完善公共交通設施、規劃建設好公交專用道、推進雲軌建設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的通達性和線網整體服務水平,力爭至2020年將我市公共交通出行率提高到25%,公交站點500米範圍內建設用地覆蓋率提升至90%以上。同時,要規劃建設好中心城區的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行系統,按照服務範圍和使用要求配套建設各類停車場(庫)。通過完善綠色交通,促進城市綠色發展。

(二)發展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推進綠色建築的發展,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對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有着重要意義。我市目前的綠色建築發展仍然較爲滯後,綠色建築在總建設量中佔比不高。爲了大力推廣綠色建築,我市必須採取有力措施,首先,應嚴格執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率先實現居住建築節能目標;鼓勵把以政府投資爲主的公益性建築建設爲綠色建築的示範。同時,建立包括綠色建築星級比例、生態環保、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建築垃圾再生產等規劃指標體系。以點帶面,通過綠色建築帶動綠色片區、綠色城市的發展。

(三)推進城市雙修

“城市雙修”是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市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中央要求及省相關政策,開展了城市雙修工作,如對西湖公園、嶽屏公園等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對30餘條城市主次幹道及兩廂的提質改造等工程,爲改善我市人居環境邁出了重要一步。

下一步,我市應進一步加大對現有水系、公園綠地、溼地等的保護和整治力度。對湘江、蒸水風光帶已建部分進行修補提質、完善功能;對三江六岸的沿江地段,按照湘江150米、蒸水、耒水100米的控制寬度要求進行控制,保留河流灘塗溼地,保護河流生態功能不被破壞。同時,要加強城市功能研究,加大城市設計力度,對城市功能進行合理引導與完善。如衡山科學城、高新區、夢東方、雨母山的融合規劃,充分整合各大資源優勢,合理確定各大片區的城市功能。

標籤:美麗 推動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