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講透秸稈禁燒的科學道理

秸杆禁燒還田須講科學重利用

講透秸稈禁燒的科學道理

王傳元

夏收在即,秸稈禁燒還田又將成爲各地緊抓不放的一項重要工作。

怎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搞好秸杆禁燒還田?這是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必須用心思考的問題。

“其實,秸稈焚燒就是破壞土壤結構,燒掉土地表層有機磷等有機質,人爲造成耕地質量的下降;而秸稈還田可直接增加土地有機質,增強土壤疏鬆度,促進耕地質量的提升;各級農業科研機構有關秸稈還田與秸稈焚燒對比試驗田一再證明:有一畝耕地秸稈還田就是爲一畝耕地多施有機肥一次,有一畝耕地秸稈焚燒就是多一畝耕地被人爲破壞一次。因此,秸稈禁燒與還田是耕地‘提質’的重要途徑,是增加土壤肥力,優化土地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對土壤腐化消耗不了的剩餘秸稈必須充分利用,否則,達不到禁燒的目的……”近日,在一次秸稈禁燒還田與耕地保護工作座談會上省農科院一位土肥學資深專家如是說。聽罷此論,細細咀嚼,筆者深感精準精闢,實在實用,廖廖數語,道破了秸稈禁燒必須講科學,重利用的道理所在。

秸稈禁燒是各地一項重要的行政工作,可謂面廣量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要切實提高農民秸稈禁燒還田的自覺性,多年的工作實踐表明,這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主動作爲,用心謀劃。一方面要講清科學道理。俗話說,以理服人,服而後行。光靠行政手段推進秸稈禁燒雖能奏效,但終究非長久之計,而通過不厭其煩的媒體宣傳、傳單散發、幻燈圖解特別是現場觀摩農業科研機構對比試驗田的做法則能讓廣大羣衆弄清秸稈還田的好處,秸稈焚燒的危害等科學道理,明白秸稈禁燒還田既是執行現行政策規定的需要,更是今後自己種地養地,增加土壤肥力,降低農業成本,達到人、地、生態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從而,實現農民羣衆對秸稈由被動不敢燒到主動不想燒的快速轉變。

另一方面要注重實際利用。秸稈禁燒重在還田,貴在利用。對農作物秸稈除了還田的剩餘部分不僅要打成捆、堆成堆集中存放,更要設法在造紙、沼氣、食用菌等行業得以利用,讓農民從中收益,切不可當時承諾以何價格、如何回收秸稈,而事後久拖不辦,最終不能兌現,導致政府誠信和作物秸稈同時散落一地;堅決克服以往被禁燒的秸稈隨意丟棄水溝、地頭、曠野任其腐爛,污染空氣、污染水源、堵塞溝渠等惡劣現象的發生。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農村農業、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應集中人力和鄉村聯手深入一線工作,指導督促村、組、農戶按方案按要求處置秸稈,做到收割一塊、粉碎一塊、還田一塊、處理一塊,實現秸稈禁燒“零火情”、耕地質量“零受損”、土地生態“零破壞”、人居環境“零污染”、作物秸稈“零廢棄”的“五零”目標。

總之,秸稈禁燒不能光靠強硬的行政措施,而要講透科學道理,注重實際利用;不能爲了禁燒而禁燒,而要禁燒而用之,興利除弊,儘快讓秸稈禁燒成爲重農業、愛農村、惠農民,體恤民生的一件好事,成爲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