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新版《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心得多篇

觀後感1.95W

新版《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心得多篇

2019《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篇一

《一生只爲一事來》裏的那條山路,彷彿是一個象徵。

每個人的遇見、選擇和故事,都像是一條洞開歲月的路。“路”的意象,本身就帶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於泥洋村而言,一條路在腳下,溝通着山裏和山外;一條路在心裏,連接着歷史與未來。於支月英而言,還有什麼樣的人生大事勝於這樣一條“心路”?還有什麼樣的使命擔當勝於千家萬戶的孩子的命運?

教育的莊嚴和神聖,可能在時過境遷的歲月回眸中更能凸顯。面對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變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義纔在“溫故”之後而“知新”。當電影將閉塞、貧窮、破敗、簡陋的種。種情境與細節一層層展開的時候,我的淚水不止一次盈滿眼眶。——爲羣山阻隔的泥洋村,更爲自己的當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的國小條件會略勝泥洋村。不過,一年級教室裏確實也是在泥磚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塊塊烏黑的舊木板,據說那曾是攔豬的木板。

那地方叫雲灣。校舍是當年貧下中農沒收了那些大戶家留下的祖宗家業。營構有制,冬暖夏涼。其外,白牆黑瓦,青樹相擁。其內則迴廊轉曲,天井四合。特別是,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禮堂,地上鋪了小小的青磚,那是我們全校集會的地方。

當年我還有一篇題爲《我爲四化刻苦學習》的四年級作文以墨筆抄了,貼在禮堂的那個宣傳欄裏。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八十多歲的母親依然還清晰地記得此事。

學校之於村莊,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童年裏,我們曾在校園裏流連。黃昏的時候,老師們在球場上打球,長髮飄飄的年輕女老師蹲在冬天的花壇邊洗頭髮,那種淡雅的芬芳彷彿還飄浮在空氣裏。至今我還記得校長湯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襖站在廊下敲鐘的樣子,記得鐘聲的急促和同學們跑進教室的氣喘吁吁;我還記得李茹曼老師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漢語拼音,她寫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我還記得楊廣雄老師教我們圖畫,他在黑板上畫一個孩子坐在木盆裏,並取名爲《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說法叫“沐浴”,還有帥氣的屈正樂老師講水籠頭放水或注水之類的數學應用題……

幾十年過去,村小的老師們已是久違不遇。坐在電影院的那一刻,關於他們的記憶卻全都甦醒了。他們,就是我走出故鄉的那條“路”,那條開滿了野花的“路”。

即使是今天依然在故鄉謀食的同齡人,他們日後的生活裏或許也遇到了種。種自私與貪婪、愚昧和暴躁、怨憤及其髒污,有無數冷漠的灰色曾給過他們人生的奚落,然而,在學校的那些年,在大樟樹下的那些日子,在鈴聲敲響的午後,他們都曾和我一起看見過文字裏的光亮,看見過最純的笑容。在昔日少年的柔軟內心,曾種下過美與善的種子。那裏有人間最浩蕩的豐沛,最溫暖的乾淨。他們至少都曾被開示過。

《一生只爲一事來》裏還有特別令我淚目的一個人物,就是那個叫如意的孩子。

她母親有病,家境清苦,卻偏偏又那麼懂事,那麼好學,那麼渴求以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命運卻並沒有許她以春天。她不得不默默接受它的安排,以那柔弱的肩膀獨立擔起生活的重壓。

面對這種折斷夢想的痛,支老師也不是萬能的。除了撫慰與激勵,她能做什麼呢?影片裏有句讓人瞬間淚奔的臺詞,說的正是如意離校前夕和支老師的徹夜談心。

“那一夜的月亮很圓,圓得誰也捨不得哭”。

此後,如意像一個村姑一樣結婚成家,甚至不得不在建築工地上謀生。生活的尖利,不斷將這個女子內心的嚮往擊成碎片。心痛身累之餘,支老師纔是這個世界對她的溫情。那一行行、一頁頁的書信,陪伴着如意走過了漫長的青春,讓她在堅忍中變得強大。多年後,當如意與支老師在教室相見,她捧出那些給過她最大溫暖的信件,泣不成聲:她並沒有埋怨過命運的不公,而只是感恩生命裏與支老師的遇見。

我想,在中國山村,在無數看不見的地方,在無數被人忽略的角落,像如意這樣的故事,或許不計其數吧。支老師以及無數支老師一樣的山村教師,她們並不是讓他們考入了大學改變了人生,而是給了每個故事以最大的生命成全,讓他們在最美的年華或最需要光亮的時候,得到了愛與關懷。

因爲學校與教師,無數被貧窮限制了想象的孩子,在受盡生活的磨難之後,依然含笑看見了通向未來的路。

一生到底爲什麼而來?或許有人不曾想過,或許有人不想回答,或許有人無從回答。我們就這樣不約而同地成了時間之流上的漂泊者。可是,在人們一再強調教育的生命性時,這樣的追問卻意味着歷史和未來的共生,起點與終點的相連。

在這樣的提問裏,分明立着一座高峯,它的名字叫哲學,生命的哲學。

2019《一生只爲一事來》觀看影評 篇二

爲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育人情操,引導全校教師依法執教、廉潔從教、爲人師表,2019年9月11日,團結國小全校教職工集中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隨後就師風師德進行了大討論。

王革校長在會上闡述了爲什麼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怎樣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以及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他強調要將師德師風建設活動與學校各項工作相結合、與日常學習活動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

通過觀看優秀影片,極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和幸福感。會上,全校教師紛紛表示要以影片中支月英老師爲榜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使我感觸頗深。

1980年,年僅19歲,青春正貌的支老師不顧家人反對,遠離舒適溫暖的家,來到了海拔近千米、道路不通的泥陽國小,面對艱難困苦,永不放棄,甘願擔任孩子們成長路上的“蠟燭”。

剛到此地,支老師就被大山深處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深深地震撼到了,但是懷揣着教育理想的支老師並沒有退縮,她時刻記着,“我們不是因爲看到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纔有希望這句話。”

農忙時期,孩子們被父母拉到了田地裏去幫忙做農活,耽誤了學習,支老師見狀,便挨家挨戶地去勸解家長,教育的時間性和重要性,即使她說的口乾舌燥,即使她的雙腳都磨出了水泡,她也不停下自己去往下一個孩子的家的腳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家長們終於被支老師的赤誠之心打動了,孩子們得以繼續回到課堂接受教育。但孩子們心裏有些懷疑,他們不相信從城裏來的支老師會真心地待他們,也不相信支老師會爲了他們甘願滿分作文網留在艱苦的鄉村裏,他們寧願相信支老師會像其他老師一樣,受不了苦,很快就會回到他們的大城市裏的。於是,他們在課桌上放螞蟥嚇唬老師,或者把老師最喜歡的紅本子偷偷拿去丟掉,或者根本不認真聽老師上課。支老師看在眼裏,卻不責怪他們而是更加認真、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

支老師在講授《小馬過河》這一課時,爲了讓孩子們有更深刻的體會,於是帶着孩子們實地過河。可意外發生了,一名學生不慎落入水中,支老師見狀,奮不顧身下水施救,孩子被救上了岸,而她卻被無情的大水沖走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隻英勇的小狗跳入水中,死死咬着支老師的衣服,將她拖上了岸,支老師得救了。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感受到了支老師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鄉村裏孩子們,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而我的老師不也是支老師嗎?他們甘願守着清貧,面對艱難困苦,甚至犧牲了自己個人的時間,疏於照顧自己的家和孩子,來照顧我們,我想對你們說:“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