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1500字左右精品多篇

觀後感5.25K

拉貝日記觀後感1500字左右精品多篇

拉貝日記觀後感 篇一

這個學期,我們開設了《軍事理論》這門課程,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完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在整個觀看的過程中,我都是感到痛心,難過,憤怒的。爲祖國曾經遭到這樣的傷害而泣,爲日軍的殘暴而怒。

這部影片記載了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在盧溝橋事件後,攻陷了南京後的種。種令人難以啓齒的暴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那種無人性,可恥的殺戮行爲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更多的是對日本的憤怒和仇恨。這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所犯的嚴重罪行之一,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慘痛的一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嗎。他對侵華日軍制造這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的血淚控訴,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犯下的嚴重罪行的有力證詞。

導演Florian gallenberger用藝術的形式把這場戰爭呈現給我們,這片子是這樣的沉重,這是歷史的大悲劇。它寫了戰爭和人,但是它弘揚了在生與死的關頭,人道主義的一種力量,人道主義的昇華。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位德國友人-約翰拉貝-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這個德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時拯救25萬中國人的事蹟震撼了國人。約翰拉貝先生1882年生於德國漢堡,1908年作爲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僱員來到中國經商。他本可以在戰爭爆發前偕同家人離開回國,可是在無情的戰爭下,面對的是無情的絕殺,他有情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護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員工,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保衛無辜的百姓,和他的夥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四處奔走呼號,奮不顧身地抗議和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瘋狂施暴。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爲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爲他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保護了近二十幾萬兒童婦女。

作爲一個德國人,德國是日本的盟國,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名納粹黨員,他本應該幫助日本,但是他卻轉而幫助赤手空拳的中國人,這純粹是一種使命感。在影片中,由於他的不屈服,他的妻子朵拉在回國的旅程中遇難,他眼睜睜地看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擊,身體的打擊也是不可言喻的,但這件事卻遭到日方的輕視。在巨大的悲痛之下,他還是站了起來,爲那些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撐起了一片天。他被推爲安全區的主席,拉貝明白自己肩負的擔子有多重,他說:“由我出任主席,我不應再有絲毫的猶豫。”他帶領他的委員們尋求國際援助,募集資金,購買糧食和藥品。他的行爲是無私的,偉大的,當時難民們對他頂禮膜拜,都稱他爲活菩薩。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幫助中國人,這種大愛,令人尊敬與欽佩。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拉貝先生愛中國,

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着拉貝先生約翰拉貝先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爲真摯的朋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感謝他。在殘酷的環境下,拉貝先生用日記記錄下了日軍暴行,也是對日軍殘酷暴行的無情揭露。讓後人知道日本人的殘忍,冷血和無恥。

影片裏的威爾遜大夫也是一個有情有義,敢說敢做,愛憎分明的一人物。其中一段和拉貝一起唱起希特勒是膽小鬼的滑稽歌,特搞笑。但他在戰爭中那種爲救受傷的傷員的那種責任感,讓我敬佩。

裏面還有一個很讓人感動和心疼的人——瓦萊莉?杜普雷——堅韌偉大,保護了上萬名中國女性免遭蹂躪,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堅強,具有母性光輝。

拉貝日記觀後感心得體會1600字 篇二

這部影片與《南京,南京!》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通過血腥恐怖的死亡場面與日本人近乎變態的行爲,對觀衆的視覺產生衝擊,使觀衆身彷彿身臨其境,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那真實歷史的殘酷。而後者則用相對平緩的手段,沒有過多地去打造那個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而是通過對人物多方面的描繪,使觀衆切身感受到日本軍人的殘暴。

南京大屠殺的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最血淋淋的一段歷史,當時由於中國軍隊的弱小與國民政府的懦弱,日軍的鐵蹄很快就橫掃中國,並步步逼近原本作爲全國首都的南京。蔣介石的政治集團早在日軍兵臨城下之前就聞風而逃,只留下一些部隊駐守南京。但是,這些裝備落後的軍隊顯然無法跟日本的現代化部隊相提並論,日軍兵臨城下後,雖然那些血性軍人誓死守衛南京城,但終歸還是不敵日軍,堅守數日後便被日軍攻城而入。日軍作爲軸心國的一員,公然無視國際法的規定,沒有采取優待俘虜的政策,而是殘忍地將這些戰俘盡數殺害。而且殺人還很講究,不是單一的砍頭,而是採取一種叫“鶴立”的殺人手法,將一箇中國人從頭到腳劈成兩半,還拿烈士的心臟當下酒菜,其殘忍變態令人髮指。攻城之後,他們的屠刀又指向了無辜的老百姓,每天都有無數的中國公民被日軍用各種各樣的奇異而殘忍的手段殺害,下至七八歲的小女孩,上至古稀的老婦人,都被獸性大發的日本軍人姦污,甚至有不少懷孕已久的婦女,被日本人剖開腹部,將嬰兒從子宮裏用刺刀挑出來,搖着刺刀上的嬰兒大笑。由於許多寶貴資料 都被日方銷燬,所以現在據粗略統計,南京大屠殺的軍民死傷人數大概有三十萬之多。現在的南京城,只所以沒有多少本地南京人,都是因爲在南京大屠殺當中被殺光了。

就在這黑太陽照耀的古城廢墟上,拉貝這個德國人勇敢地擔起了庇護中國百姓的重任,他與其它幾位德國好友共同創立了南京城內的安全區,收容了爲數二十萬的難民,利用自己德國納粹黨員的身份與日方多次交涉,終於爲安全區爭取到了日方的承認。但是虛僞的日本人依然多次騷擾安全區,甚至還槍殺了安全區醫院內的兩名醫生與三名護士,將戰俘殺害後屍體堆在安全門口,對拉貝等人實行的人道主義救援百般阻擾,運大米進入安全區都要交一萬元的關稅。但是以拉貝爲首的德國人民面對日方的淫威卻毫不屈服,多次與日方鬥智鬥勇,最終終於堅持 到了國際官方的到來,爲安全區爭取了國際公認的合法權利。

拉貝先生一直是中國公民的大恩人,但是,這位曾經拯救了二十萬中國難民的偉大人物。回到德國後要求開除納粹黨黨籍卻遭到拒絕,還因爲與中國勾結而遭到懲罰,還被勒令不得講出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他的日記等一些珍貴的照片資料在幾十年後才被得以公開,拉貝先生晚年窮困潦倒,最終在1950年,孤獨而貧窮地在柏林死去。

《拉貝日記》成功地展示了拉貝先生的心路歷程,也讓觀衆觸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卻無法忘記的歷史。電影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認真的拉貝,耿直不諱的威爾遜醫生,堅強慈愛的杜普雷小姐與帥氣年輕的羅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畫了一個個令人生厭的日本軍官,使觀衆深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今,距離日軍侵華這一段悲慘而壯烈的歷史已經有六十多個年頭了。時間並沒有使中國人民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最近因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中國人民反日的情緒更是無比高漲。儘管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爲了過去的回憶,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是日本右翼勢力還在試圖掩埋歷史,堅持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相反的,同樣作爲二戰主犯國的德國,早在1974年,他們的總理就在訪問華沙時,在二戰紀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謝罪,所以德國現在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卻依然爲自己的罪行進行無恥的狡辯,我相信他們終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拉貝日記》通過展示歷史,也讓中國人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的不變哲學。泱泱中華當初之所以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島國侵略,就是因爲國家的無能與國家的落後,導致我們起初在他們的暴行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僅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雖然,我們已經站立在了世界的東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強大,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後,讓我們深深緬懷拉貝先生,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類的英雄,是人道主義的傑出代表。

拉貝日記觀後感 篇三

《拉貝日記》是近年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爲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屠殺,這是一個不容遺忘的歷史,不容抹殺的記憶。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先生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緻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爲髮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爲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爲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他們不顧世界的和平,執意發動戰爭,他們那樣地輕視生命,把中國人的生命踩在腳下,只爲了掠奪,爲了本國的利益,這樣的“致富”真的有意義嗎?這樣的“勝利”真的愉悅,真的會讓你有永久的開心嗎?看到他們那無情、冷血的行爲,我真的無比憤怒,心中有一把火在燃燒。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啊?能做出這樣無恥的行爲來的。日本在這件事上永遠不值得原諒。他們的內心需要受到永遠的譴責。

可是日本的很多人都沒有在反思二戰,沒有反思他們給他人帶來的災難,給世界帶來的災難。他們沒有一點罪惡感,日本今天還在參拜靖國神社,他們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這說明他們還有一點羞恥之心,還是他們敢做不敢當呢?他們沒有一點悔過之意,他們篡改教科書,否認歷史,否認自己的過錯,掩飾自己的罪行,這是中國人,乃至世界所不能容忍的。生命,人格,尊嚴,親人,什麼都沒有了,連生存的空間都沒有更談不上這些“奢侈”的東西了,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國人在槍彈雨林中倒下,一羣、一羣的中國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麗的中國女性被強姦被欺辱致死……在那個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艱難!這樣的場面或許是歷史上最悲慘的局面了,這樣的場面怎麼能叫人不動容,怎麼叫人不傷心?而這就是日本口中所謂的“正常戰爭傷亡”,一切都是辯解之詞。我想質問一下日本,你們的祖先犯下的錯誤,你們都不敢承認,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民族尊嚴嗎?這就是你們“偉大”的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嗎?你們不怕世人的恥笑?真丟你們祖先的臉。

我們要記住這一歷史事件,我們要記住日本對中國的傷害,時刻將祖國放在心上,勿忘國恥,要有知恥而後勇的精神。曾有學者說過:忘記了屠殺,意味着第二次屠殺,是我們對自己靈魂的屠殺。

在對日本的質問後,我們要想一下爲什麼當時的中國會淪落到那樣的地步?堂堂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唐朝時期,日本民族還派使者到我們這邊學習,朝貢。1000多年後,我們成了那個捱打的一方,而日本正是那一個施暴者。中國,你怎麼了?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不斷地受侵略,無力反抗,強國變成了弱者,世人無不虎視眈眈地覬覦着中國。中國在近代以來不斷地妥協,不斷地失敗,在日軍發起全面攻華時,中國還在內戰,蔣介石單方面採取不抵抗政策真的讓我很不解,東北三省那也是中國的啊。是中國的起先的放縱給日本有了更猖狂,囂張的態度。在抗爭中我總想不懂爲什麼國人不奮起反抗呢,即使一死,不如死得有尊嚴些,有人說那是無意義的反抗,我並不這樣的認爲,如果當時南京可以團結奮起,起碼可以打擊日本,讓他們知道中國也不是好欺負的,要知道我們當時的人口數是小日本兵的幾倍啊。可是國人的依靠心理,僥倖心理,懦弱心理,麻木心理, 選擇了放下手中的武器,選擇了死的沉默。

中國要崛起,要堅強起來,要團結起來,纔不會受外人的凌辱、欺負。裝備好自己的武裝力量,增加自己的戰鬥力,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才能在世界之林取得一席之地,贏得別人的尊重。很欣慰、高興的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在逐漸地強大起來,我們再也不是任誰想打就打的了。

觀看影片,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污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真的不由讓人揪心落淚,可是眼淚有什麼用呢?我們沒有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我們沒有機會偉大,沒有機會壯烈,但我們可以做善良的人,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的人。我們要永遠記住南京大屠殺此等大恥,國人要奮發,爲中國爭一口氣,中國要崛起;國人高呼愛國,爲中國爭一席之地,中國要富強。

這個影片的力度在於讓我們不要忘記,忘記了屠殺,意味着第二次屠殺,是我們對自己靈魂的屠殺,這部片子讓我們不會忘機。

《拉貝日記》將讓我們記住歷史,讓我們不因爲歷史的遠去而淡忘。

拉貝日記觀後感心得體會1100字 篇四

《拉貝日記》中拉貝身爲納粹黨員,和同盟國人一起聊天喝茶,任由中國人把納粹旗在腳下亂踩,喝醉了和英國人一起唱:“他們是個膽小鬼……”這些也許不是史實,也許只是編劇的加工,但這給血腥的南京冬天蒙上了一層童話色彩,也使人更痛恨打破童話的人。

但正如南京南京中拉貝的下跪和角川自殺等虛構情節讓人不滿一樣,拉貝日記的一些明顯缺陷使一個本來很好的題材與角度變得失色了。

一、場景表現上,拉貝日記的大場面戲頗爲粗糙,表情,動作,配音,時時提醒你這些人是羣衆演員。中國戰俘在日軍掃射時像多米諾一樣的整齊倒下,沒看到任何的驚慌掙扎,也沒有《南京南京》中表現的麻木與絕望,好像日軍掃射的是一堆木樁,但木樁也不會倒得那麼整齊劃一。

二、張靜初和那德國人的愛情突兀而且多餘。

三、張靜初做爲一個女學生,居然敢在殺死兩個日軍軍官後還換上他們軍服帶着自己弟弟推着自己父親屍體在夜裏南京出城進城,如入無人之境,甚至還有日軍來向她敬禮報告。看到這突然感覺在看《女子特攻隊》,張靜七年級個女學生就能如此橫行南京,日軍沒有被金陵女子大學屠殺也真是奇蹟。

最重要的一點,對歷史的處理上。在一場義正詞絕拒絕了交出婦女的戲後,在電影中,安全區好像真得就再沒有女生被施暴了,也沒有提及有婦女被交出。只有一次日軍殺死了傷兵和幾名醫生,另一次日兵要求女學生們脫衣服以檢查她們是不是都是女的……(很無語)

似乎編劇是想表現:當時拉貝很努力的把安全區保護的很好。生怕描寫多了日軍在安全區內的暴行,就會對拉貝的形象有所損傷。但真實的拉貝日記中是這麼記錄的:“有一個美國人這樣說道:‘安全區變成了日本人的妓院。’這話幾乎可以說是符合事實的。昨天夜裏約有1000名姑娘和婦女遭強姦,僅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一處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強姦。此時聽到的消息全是強姦。如果兄弟或丈夫們出來干預,就被日本人槍殺。耳聞目睹的盡是日本兵痞的殘酷暴行和獸行。”

只看過這部電影,沒看過拉貝日記文字版的人只怕會以爲日軍在安全區中相當的“守規矩”。只不過是一次“脫衣檢查”而已,中國人爲什麼要哭天嗆地?

陸川在《南京南京》中讓拉貝下跪,這有違史實,被指責。我認爲很對,所有導演和編劇一廂情願的虛構都可能造成對歷史的歪曲。拉貝沒跪過就是沒跪過,日軍沒自殺就是沒自殺,爲什麼一定要硬給他們加一些導演想要的“內疚”。

而《拉貝日記》中用“脫衣”替換“強姦”的安排,是對拉貝的美化還是背叛?拉貝不是聖人,有些事他做不到,不能保護所有人,中國人也理解,同樣也感激他,又何必爲了讓他的形像完美而連他日記中明確記錄過的史實都回避或修改掉。拉貝在天有知,會感激製片方對他形像的照顧?還是爲他的日記被刪改而痛心?

南京南京,因爲其真實之處而震撼人心,也因爲其虛構之處而失去了面對真實的力量。拉貝日記,日記本身比電影更真實。拉貝本人比編劇更誠實。

2019《拉貝日記》閱讀心得 篇五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

1882年,約翰·拉貝在歐洲十字路口的明燈——德國漢堡誕生。拉貝先生始終堅持“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自己”這一人道主義的精髓,像一彎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淨化着無數的魂魄。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推爲南京安全區主席。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以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扞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着名的《拉貝日記》。

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緻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區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平民被射殺於水塘中,其中一個池塘裏就有30具屍體,大多數雙手被綁,有些人的頸上還綁着石塊”,揭發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對他國民衆生命的無視。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屍首的地下室……一個老百姓眼珠都燒出來了……整個頭給燒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頭上。”一個細節寫出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人性的踐踏,表現了拉貝先生對中國民衆的同情。

“1月3日:這些城陷後放下武器的中國兵當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殺,這是非常殘忍的,而且絕對違反國際法;在攻城的時候,大約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羅格看見漢中門邊的乾渠裏大約有3000具屍首,都是被機槍掃射或是別的方法弄死的百姓。”這些明顯的數據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滅的,是存在的。

拉貝先生所寫的日記在告訴我們: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而作爲一個人要真實,真誠的去解釋還原事實。而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做一個誠實,甘於奉獻的人。

爲了紀念拉貝先生,1997年,德國柏林的墓碑運抵南京,現保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他的墓碑上也僅只書寫下“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約翰·拉貝”。他所做的,所寫的,所成就的,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部分,但他從來沒有認爲自己是個英雄。

今天,面對拉貝故居,我們彷彿仍能聽到拉貝先生朗朗的笑聲,沉重的嘆息;看到他揮舞手臂的憤怒表情,伏案奮筆疾書的側影。

拉貝日記觀後感 篇六

首先想發點牢騷。

《拉貝日記》只有一個廳放映,其它影廳全是《南京南京》

這種照顧本土電影票房的手段實在很小家子氣。

看了《南京南京》,豆瓣的影評給了3星。

《拉貝日記》則不得不給4星。

南京人對拉貝有深厚的感情,因爲他對南京人乃至全體中國人來說是個大恩人。可是對於拉貝先生的瞭解,我們也只是知道個輪廓。電影爲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拉貝。原來他在票選安全區主席的時候也有顧慮,他也曾站在德國的角度,認爲日本接管中國有利於德日之間的戰略合作,他也曾做出交出戰俘的決定。

這些充分顯現出拉貝只是個凡人,絕不是被完美光環籠罩的神人。

在此當選安全區主席之前拉貝有所顧慮,站在他的角度來看,這種顧慮很真實。一個即將攜妻離開中國的人,卻因爲一場會議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換了誰,我想都會犯愁。

好在威爾遜大夫從中激將,留住了拉貝。

當然,簡單的激將只是促成拉貝做出決定的最終導火線

最主要的是拉貝本人也對這片土地眷戀不捨。

影片利用穿插的資料影像揭露當年日軍犯下的種。種罪行

同時也有令人悲憤的百人斬比賽畫面。

這一點,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此外,與《南京南京》一樣,導演也安排了一個有點人性的日本少佐。關於這個人物,《拉貝日記》裏對他的描寫幾乎是點到爲止,其餘日軍繼續扮演惡魔的角色。

這一點,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導演FG和陸川一樣想告訴觀衆,日本部隊裏還是存在好人的。

但兩位導演最大的區別是,FG懂得營造歷史的整體,而陸川卻一個勁的描寫稀有的個體。

當然,《拉貝日記》也並非十全十美。

我相信很多看完電影的觀衆都會對張靜初不滿。

張靜初在這部戲裏根本就是個多餘的角色。

第一,剪了頭髮,你還穿旗袍?明擺着怕日軍不知道她是個女人。

在這點上,《南京南京》就很真實。

第二,弟弟爲救姐姐,開槍射殺兩個日本人。這段戲沒什麼不妥,問題是張靜初是不是腦袋缺根筋?居然穿了身日本軍官的衣服逃跑。

你穿日本軍服是爲了躲避日本人,這點可以理解。

我不理解的是,你在偏要挑軍官的衣服,而且你明明不懂日語,你還出此下策。如果沒衣服,可以從日本兵的屍體上扒件內衣和襯衫,偏要選外面穿的軍服,深怕別人不知道你是“長官”?

(我所在的影廳內,所有觀衆對此段情節的出現一致表示不滿)

此外,如果一定還要挑刺的話,拉貝在救贖戰俘的那場戲也有問題。

當時拉貝表示他的司機會說德語,日本人問在場的俘虜誰會講德語。

有一個人畏畏縮縮地舉手,那意思很明顯,他“懂”德語。

隨後拉貝與此人簡單的對話,這裏就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

從舉手的角度來看,說明當時那位戰俘比其他人都有魄力,他想賭一把。

既然如此,你就應該賭到底。拉貝與你對話的時候,如果你不是個白癡的話,你可以從他的眼神裏找到一線生機。在這種情況下,你隨便說兩句自編的德語,拉貝也會救你一命。可結果怎樣?你成了啞巴,你的魄力在面對拉貝的時候用完了?

所以說,既然敢舉手,就應當不是個白癡,結果卻用無聲告訴拉貝,自己是個白癡。這一點不符合邏輯。

(但邏輯只趨向於理論,也許現實中真的有過這麼一個角色,也許此人當時情緒很亂)

拉貝在離開中國的時候,難民高聲歡呼拉貝的名字。

這一點與《南京南京》裏難民下跪挽留拉貝完全不同。

我更願意相信下跪的說法,對當時的難民來說,一個救星的離開意味着他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總體來說,《拉貝日記》還是值得一看的。

至少比起《南京南京》來說,在我心中要多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