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87W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多篇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一

故事發生在非洲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卡拉哈里。雖然距離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對於現代化事物一無所知。他們過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沒有紛爭,沒有犯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海鮮魚翅,生活悠然自在,羣居在一起,生活寧靜而安詳。他們以爲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爲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文明第一次衝擊了這個小部落。人們將這個“上帝的禮物”當做勞動工具用來做各種事情,因爲是“上帝的禮物”,大家開始搶奪這個勞動工具,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頭,滿是鮮血,寧靜的生活被現代文明打破了。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看到這裏,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發展必然帶來紛爭?我還不敢用“進步”一詞。因爲,進步是一個褒義詞,是表示讚許和積極肯定。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說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會,比原始社會好。現代人只是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今對比,厚今薄古。與布希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的現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於自然,反而要自然適應人類,他們建立都市,發明各種交通工具,機器,爲設法節省體力而絞盡腦汁,越想法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復雜。兒童必須花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裏學習如何在這複雜危險的環境下生存。這些文明人必須時刻想着如何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花費大量精力,爲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隨便你打發,高興的話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現代文明之間之所以衝突不斷,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原本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的複雜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簡單,像布希族人一樣,渴了就去覓水,餓了就去獵殺動物,吃飽就行,絕不庫存;閒了,大家就圍着篝火講故事。他們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那些腳印代表不同的信息。藉由這些從小鍛鍊的生存本領,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驕傲物質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們現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壞了一個地球還不夠,還將自己骯髒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類無盡的慾望,何處纔是盡頭?

打開了慾望這個潘多拉魔盒,也就打開了人類文明血腥前行的歷史畫卷。畫卷裏處處都是在血與火的對抗,處處都彰顯着“利益”、與“慾望”,二者形影不離。100多年前,恩格斯寫過一篇經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他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摩爾根指出,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財富的增長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廣泛,爲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對它進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這種財富對人民說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人類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闡釋了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觀點。在影片中,處於原始社會的布希族沒有財富觀念,沒有利益衝突。因爲上帝的禮物――一個玻璃瓶子――因爲都想據爲己有而引發紛爭。

本來是一部喜劇片,卻處處流露出導演對現代文明的反思。魯迅先生曾說喜劇就是把醜陋的東西剝光了給人看。影片中,與世隔絕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現代文明前表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現代人的天賦人權,法律,犯罪,房子,汽車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其生活如《桃花源記》裏描述的情形一樣,“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簡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讓現代人思考:人類文明究竟應該向何處去?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結尾,凱扔掉了上帝的禮物――瓶子,扔掉了這個引發部落衝突的“不詳之物”。然而,他還能恢復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靜生活中嗎?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給現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二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信仰,無論是我們中國的佛,還是西方的天主教或者_,甚至是邪教,他們信奉自己所追求的信仰,並對他們信仰當中的神特別地敬重。我們中國就爲了信奉菩薩而建立了許多寺廟,每逢傳統佳節,必供奉菩薩。我們是這樣,野人也是這樣,他們也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上帝,不過他們可沒有什麼信奉菩薩的禮節,他們對現代都市的一切都不懂,甚至連打雷他們都以爲是上帝在打嗝。這些人很會利用大自然的環境,所有的一切都認爲是上帝賦予的。他們靠打獵爲生,他們沒有錢,沒有城市裏那些複雜的法〖〗律法規,很淳樸,他們過着平靜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可樂瓶從空中掉下,他們從未見過這東西,這東西無比堅固,但是隻有一個。漸漸地,他們開始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感,他們開始不願與人分享,甚至因此導致有好幾個族人受傷,這些野人認爲這是不祥之物,於是想把這個東西丟掉。另一邊,城市的人們每天爲自己所建立的複雜的生活而不斷奔波,有一天,有兩位從城市來的小姐和先生去了野人生活的地方,一路上意外連連,惹人發笑。城市的反動派殺害了幾個重要議員,並挾持了很多孩子與大人。最後,野人西里和另外兩個人一起打敗了反動派,並解救了被挾持的大人與小孩。

這部電影搞笑而富有哲理,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複雜城市和淳樸野人的對比,人類自己創造出一個複雜的世界,用自己創造的條條框框來約束自己,逼迫自己在自己創造出的複雜生活生存。這都是因爲人類自己的約束力不夠強,所以才需要各種法律和法規來約束。城市裏的人總是說自己多有文化,是啊,城市裏的人很有文化,但是,他們卻丟失了最原始的淳樸和對對方的尊重。

上帝瘋狂了,讓淳樸的野人和複雜的城裏人碰到一起,;上帝瘋狂了,讓野人學會了開車;上帝瘋狂了,讓人類互相殘殺……是的,上帝瘋狂了,於是人們陪他一起瘋狂。想跟着上帝一起瘋狂嗎?請關注電影《上帝也瘋狂》!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三

《上帝也瘋狂》是一部比較老的片子。這部影片,圍繞着現代人與原始人開始講起。

本文一共有三條線索,第一條是原始人部落的生活,第二條是生物學家和女教師的相遇,第三條是恐怖,分子。文章安排的很巧妙,把這三個本來不相關的,三種不相同的生活編織在了一起。

原始人部落的生活,讓我們看到最初的社會是和諧美好的,是互幫互助,沒有爭吵的。也同時告誡着我們,讓我們反省,現代人哪些不如原始人。

接着,一個玻璃瓶墜落於部落附近,原始人們發現了瓶子的用處,但是爲什麼,幾乎每天都能使用到瓶子的我們,卻不能發現它們的用處呢?我們就這麼司空見慣,而不去創新嗎?

往後看,恐怖,分子的臨到。他們開着車,洗劫財產,捕獲俘虜……這些動作,是不是表明着我們現代人的“惡”呢?這一方面,恰恰和原始人的“善”做了對比。

影片中的博士總是手忙腳亂,笨手笨腳的,最後釀造成了一些“大禍”。此時我們應該反思反思,聯想到如今的社會。很多高學歷的人,連最基本的洗衣服、做飯都不會做,這是爲什麼?

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懶惰”的生活。想想那時候原始人首領與博士等人的並肩作戰,原始人首領跑的有多快?而現在的人們,能達到那種速度嗎?原始人都可以做到,但爲什麼比原始人優先的我們卻做不到呢?

到影片的結尾處,原始人首領把玻璃瓶扔到了一個他自認爲“天邊”的地方。這又何嘗沒有告訴我們,努力之後,就可以接近成功、走向成功甚至最後完成成功呢?

本文從第一幅畫面開始,就是讓人們歡笑連篇,直到影片結束的最後一秒。電影的魅力,可以讓我們產生共鳴,可以讓我們歡笑、流淚……一部電影的成功,可以從各方面看起。總而言之,我認爲《上帝也瘋狂》是一部成功之作。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四

世界上還有上帝嗎,我們蕪雜的心中還有上帝的純潔嗎。當我們的眼睛被越來越多的物質,科技,粉塵所矇蔽的時候,我們早就沒有時間再去享受上帝給予我們的時間。甚至,我們開始懷疑上帝本身最大的錯誤就是創造了人類偉大的文明。我們知道我們做錯了,但還是笑得那麼得意。所以,上帝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我們文明觸及不到的卡拉哈里沙漠,有着善良原始的布西族。他們純粹,原始,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真是人類最原始的智慧。他們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沒有犯罪和刑罰。他們相信上帝給予的一切有用及美好。一個玻璃可樂瓶的闖入改變了一切。起先大家認爲是上帝的失誤給予這樣沒有用處的東西,但後來大家發現他的好處,比如能吹出好聽的樂曲,能搗碎東西。大家互相爭執,所以歷蘇決定把這不祥之物還給上帝。於是他的旅行開始。他遇到讓他不可思議的“上帝們”以及他們的奇怪東西。

片子開頭上有些黯淡的彩色畫面。80年代的片子像一部我們平常看的科教片。炎熱美好的非洲風景。動物們在陽光、乾草、河流邊奔跑,跳躍。那麼悠閒的世界,和諧無處不在。然後鏡頭轉到繁忙的現代文明。城市飛快地奔跑,人們彼此忙碌。歷蘇的旅行讓兩種文明有了交點,兩條彼此分開的平行線,相互交匯,撞得我心中強烈的不安和羞恥。和那些純潔的部落首領相比,我們的文明得到了電,汽車,搶,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誠,團結。我們自私,暴力,狹隘。

歷蘇認爲我們就是上帝,因爲我們擁有不用走就能跑動的動物。但是我們無疑是瘋狂的。歷蘇看到奇怪但又看起來很好吃的動物(羊)但卻不獵殺。他殺了其中的一隻,想讓“上帝”一起分享的時候,上帝們卻弄傷了他。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歷蘇的眼中全是真誠,他不懂什麼畜養動物,他認爲食物就要彼此分享,而我們卻拿子彈打穿了他的腳。他不懂什麼是囚禁,在沙漠裏,他們自由奔跑,他們一輩子沒見過牆。而我們卻把他審判,關起來。他難過得不吃不喝。

心裏最柔和的地方徹底被歷蘇的真誠和善良感動着。我們本來就擁有最美麗純潔的心靈,是我們丟失了它。我們選擇了我們的舒適生活,儘可能的攫取我們需要的,所以放棄了純真的和美好的。我們選擇了把自己圍困在鎖和牆內,守着我們的財產,細數,順便鎖上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放棄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氣。我們選擇了談吐優雅,舉止大方。但是同時我們給自己帶上了沉重的社會枷鎖。那些天高地闊,肆意享受陽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們瘋狂地丟棄了。

文明是貪婪的。它探着慾望的舌尖,吞噬着一切。一切純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適而痛苦。片中的歷蘇最後回到了他的部落。但是,在現在還找得到廣袤的場地,那裏動物可以無束縛地生存和活動?布西族在現代文明的觸角下,還能保持純真和善良,還能相信上帝嗎?據說後來歷蘇還演了很多的續集,他給全世界人們帶來了歡笑,後來還是被現代人所拋棄。他還能找到來時的路嗎?他還能回得去嗎?心痛,心痛,心痛。

是的,我們瘋了,但願上帝還清醒。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五

最近沒什麼有趣的事發生,不過那次在課上看的《上帝也瘋狂》着實有點搞笑,但同時也透露了一些深刻的啓發。

影片以凱爲中心,以一個玻璃瓶爲線索,拓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人物形象之間的對比比較鮮明,將善與惡,美與醜詮釋得淋漓盡致。

布爾族——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儘管影片僅播放了一個多小時,但在這段時間裏,瞭解到了布希族人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族人之間的相互扶持。和諧的局面着實讓人羨慕,相反另一個城市與之形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利益的可怕性,人們爲了利益而互相爭奪。

影片內容幽默而又不失啓發,着實讓人難忘。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六

這天在學校的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關於非洲的某個仍保留着原始人類社會特徵的土著部族的電影,片名是叫《上帝也瘋狂》。我到的時候電影已經演了幾分鐘了,但是對於整個影片的情節我看的還是比較完整的。下方談談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些感想,發表一些個人的淺見。

我認爲這部電影用紀實片的形式以原始禮貌和現代科技禮貌兩者間的不間斷相互切換比較的手段來揭示現代科技在爲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便利爲人類社會生產提高了效率的同時卻磨滅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平等!比較於現代禮貌,原始禮貌的無知,原始社會物質上的貧乏讓我們這些居住在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中的現代人看了不禁發笑甚至因感受到無知的可怕而心中突現出一絲涼意並在之後慶幸自己能成長在身處中的環境裏。

但是,當自己的思想隨着影片的劇情發展而不斷深入的時候,我才愕然醒悟!原始的極致原來就是真實!他們原始的部落之中沒有現代人之間的複雜之極的人際關聯,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沒有商圈中的唯利是圖,更沒有各國內外政治中的驚天騙局戰火瀰漫!他們的物質貧乏使他們無慾無求,毫無貪念。他們在沒有絲毫抵禦自然界風吹雨打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時卻能夠真誠的相互攙扶着走出風雨帶來的陰暗。

片中比較最爲強烈的是:當一支現代社會的可樂瓶意外的掉落在他們的村子中時,他們原本平靜的原始生活徹底的被這個小小的玻璃瓶所改變了!我認爲導演在此處運用的拍攝手法十分高明!就像是漣漪效應一樣把一件本不屬於這一環境的東西生生投入到這個環境中去,其所產生的多米諾推動作用就會把這一環境中原本靜止的一切都推倒向另一個方向!小小的可樂瓶在激發出人類天生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同樣刺激了人類醜惡貪婪的神經,大家都開始想將瓶子據爲己有甚至不惜相互攻擊。

而主人公在爲了讓自己的部落恢復平靜毅然離開自己的土地盲目的四處尋找着世界的盡頭去丟到這個可樂瓶的過程中與現代禮貌的碰撞更是讓人思潮澎湃!影片其實在追溯原始的完美的同時也在向觀衆揭示着人性的弱點,不論是原始還是現代,無知或是禮貌,智慧和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共同天性,正如同追求完美是人類的。本性一樣。生活在原始禮貌的人類也能夠變的貪婪,也能夠用智慧來提高生活生產水平;而生活在現代禮貌的人類也會渴望同他人真誠相待。然而這一切假設的發生都需要一顆像影片中的可樂瓶一樣的可激起漣漪的石子。人類爲了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把自己的天性包藏起來,但這些原始的動物感有一天還是會暴露出來,而暴露本性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環境的改變!

《上帝也瘋狂》觀看心得 篇七

在《上帝也瘋狂》第一部中,貫穿全片的主題是先進的生產力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交流產生隔閡,私慾膨脹。面對“困境”,在掙扎中進行微弱的自救。

在續集中,主題是圍繞生活中的愛與和諧,當我們面對無房族黨的先進文化合工業帶來的改變時,在迷失中尋找純真的愛,在鬥爭中發現和諧的美。

第一部中,該片以布希人要扔掉上帝賜給的“不祥之物”爲情節主線,這個“不祥之物”之物僅僅是一名飛行員隨手一扔的可樂瓶,凱發現了它,並把它帶回了家。但是,這個並不是生存必需品的可樂瓶,卻成爲了族人發生衝突和矛盾的導火索,凱開始認爲這個可樂瓶是不祥的象徵。他希望讓自己的族人回到當初,能回到彼此相愛互助,共同分享。這段主要情節不僅豐滿了主線的構築,同事對主題起了點明和烘托的作用。在我們看到這羣被煩勞世俗所遺忘的布希人是,他們生活在資源貧乏,環境惡劣的卡拉哈里,但他們擁有最純真的笑臉和最易滿足的內心。可樂瓶僅僅是一個現代產物的縮影,人掉這個代表着不祥的可樂瓶,隱喻着我們在意識到所謂的現代文明給我們淳樸人性產生衝擊時,我們選擇'丟棄'這種方式進行抗爭,但現代文明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已經緩慢侵蝕最原始的純粹。

在續集中,大量的畫面來展示非洲大自然的動物們,土狼,蜜獾,鴕鳥以及犀牛頻頻出鏡,讓我看到了展示大自然的獨特幽默,影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那兩條一望無際的車轍,在草原裏顯得如此突兀和扎眼,凱的孩子被車轍吸引,從而誤上了偷獵者的車,凱也踏上尋孩之旅,其中凱在旅途中,救助了蜜罐纏身的動物學家,儘管凱爲了尋找孩子心急火燎的時候,他仍舊選擇停下來幫助他人,這最本質的關愛,展示的不僅是布希人的可愛,也展現人性。在尋找孩子和救助他人,這種愛都是本能,凱不需要回報,在他們眼中都是理所當然,凱不需要感謝,在他們眼中,接受就是對他的回饋,還有兩個戰士不斷交換着俘虜的身份,在大笑中又覺得諷刺,後來,當最後他們手拉手報以微笑時,人與人之間是沒有絕對不可化解的矛盾,蜜獾後來也沒有一直咬着動物學家的皮靴,也並不是所有的犀牛都會攻擊人類,這些不可或缺的情節與主題相得益彰,加深主題的同時也進行了昇華,以凱尋找丟失的孩子爲主線,隱喻着在社會發展時,我們身邊中最溫暖的存在———愛。讓我們不再迷失和走遠,用愛感知將會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化解的,愛與和諧則是衝突的最好媒介。

《上帝也瘋狂》讓我們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學會了駐足和深思,別忘記自己的最初,無法拒絕的現代化侵蝕了自己,也請聽聽心中最真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