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杭州研學班學習心得體會

杭州研學班學習心得體會

杭州研學班學習心得體會

2019年4月,本人有幸赴杭州參加了第四期開封“文化+”研學班。在十天的學習中,通過課堂授課、現場教學,對杭州乃至浙江所取得的發展和成績有了進一步瞭解,對其發展理念、執行力、人文精神等方面感觸頗深,對“文化+”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許多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政策,特別是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我市適時提出“文化+”戰略,無疑是響應十九大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的重大舉措。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意味着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告別短缺經濟時代,對生活品質提升的訴求成爲主流需求,以文化作爲提升消費體驗和生活品質的重要支撐是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對於更好的發展城市經濟,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杭州在這一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對於“文化+”的理解,似乎並沒有一個十分明晰的概念,但從杭州的研學案例中,文化正如空氣和水一樣,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每個細節、每個角落,潤物細無聲般推動着城市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城市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杭州之於開封,有太多的共通之處,有太多的經驗和做法可以爲我們提供借鑑和思考。

我市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物衆多,文化底韻深厚,這是我市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我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今後五年要“持續實施“文化+”戰略,打造生態宜居魅力古都、講好開封故事、建好精神家園,以開放爲引領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影響力不斷增強。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事業發展居全省前列,新型文化業態不斷增多,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8%,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 ”的宏偉目標。而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則是擺在每一個開封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就個人而言,本人認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把握認識開封的區位條件、區位環境,從全局、長遠角度出發,確立開封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綱並長期堅持,避免或少走彎路,杜絕折騰,腳踏實地,終有所成。

二、找準開封定位,展現開封獨特魅力。因爲城市文化的生命力不在於其共同性,而在於其獨特性,只有唯一性和差異性才具有世界性。對於開封,陳寅恪先生早有論述,“中國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是文化、科技、經濟繁榮巔峯的時代,宋代至美、至雅、寬和包容的文化特徵影響深遠。開封作爲北宋王朝國都所在,是北宋的標誌象徵,其意義獨一無二。

三、做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傳統文化是在不斷創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斷創造中被突破和創新而走向現代。現代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提升,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發展的根基和源泉。我們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並重,既要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挖掘和利用好歷史文化內涵,保持開封歷史文脈的延續與發展,又要善於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不斷創新,豐富開封的現代文化,實現二者的完美融合。

四、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在當代社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城市文化建設的兩個支點,缺一不可。“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賴於“文化事業”發展的水平,沒有高度發展的“文化事業”,就不可能取得“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反過來,“文化事業”沒有“文化產業”的支撐,也很難得到持續的繁榮和發展。二者共同的目標都是繁榮文化,滿足大衆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既關注“文化事業”發展,也關注“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五、着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文化產品是一種特殊產品,具有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雙重性,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性。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發展不可能光講“社會效益”而不抓“經濟效益”,如果文化產品不能產生自身“經濟效益”,而光是依靠政府和社會資金來供養,文化陣地就會萎縮,文化產品的再生產就難以持久,“文化事業”也就難以持久發展。只有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文化事業發展纔會有取之不竭的後勁;只有鼓勵更多的個人、企業、社會團體興辦國家政策許可的各種文化經營企業,增強文化資源創新活力,才能實現文化產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六、正確處理好城市建設和文化保護的關係,避免“對立”,實現“雙贏”。歷史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是城市最具有特色的寶貴資源,老城無疑是其集中表現,是留住城市歷史記憶的重要甚至唯一載體。曾經一時在片面追求GDP的時期,舉國上下一座座歷史建築化爲灰礫,一條條歷史街巷蕩然無存,大修大建之後是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千城一面”。從杭州的經驗教訓來看,也經歷了“拆老城,建新城”到“保老城,建新城”的過程,所幸在於終於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建設一座具有自身特色與魅力的現代城市,離不開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城市文化建設,是在歷史文化保護基礎上的建設,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延續和發展。必須樹立文化保護意識和歷史責任感,做到既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又高質量地推進城市建設、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