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第一篇:讀《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讀《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讀《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我當教師已經九年,在教育工作中總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全國着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使我在教書育人中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於老師的書按“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的順序編寫,共計68篇文章,從他參加工作一直寫到退休。每篇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讓人着迷的中心,用生動、幽默而風趣的語言講述着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下面是我拜讀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用“心”對待學生

給學生以愛心。

“愛”貫穿於永正老師的整個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於老師愛孩子不僅愛各方面比較好的學生,也愛那些調皮的學生,他提倡要“偏愛差生”,在我幾年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觸:好學生需要培養,而那些後進生,更需要細心呵護,因爲他們還小,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不好好的引導,就可能給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負面影響。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於老師那樣,當知道有個孩子偷吃了別人東西時,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對他說“偷的東西好吃嗎?”是的,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後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把提醒一下,就能成爲好學生。如果稍不慎或忽視了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就能毀了一個人。

給學生以耐心。

教師的職業需要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對於那些調皮反覆的學生,不要對他們失去信心,給自己時間、給學生機會,不能輕易對學生髮火。於老師說得好:“發脾氣容易,忍耐很難。”我們要學會自制。

耐心對於課堂教學來說也很重要,它會爲我們的教育帶來轉機。在給七年級上第一次信息技術課時,上課時紀律都很差,學生們都認爲上這種課就是玩遊戲,在操作時都忙着找遊戲、玩遊戲,只有少數人在做我佈置的練習,我有些生氣,但我忍住了。後來我換了一種教學方法:他們喜歡上網,我就和他們聊網,聊網上的圖片,動畫,網頁,進而介紹製作工具與軟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當我說要建網站,需要他們的幫助時,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這使我很感動,原來課可以這樣上的。

給學生以微笑。

記得剛開始任教時,一位老教師曾認真地對我說:“不要對學生們笑,否則你在他們面前就會沒有威信。”但於老師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不時送給學生一個笑,很坦然,很真誠。笑,使學生、也使自己輕鬆了。”這是於老師在《教海漫記》中提到的“微笑教學”的理念: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甘泉。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在教學中於老師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的。

二、用“真”對待教學

要有真才實學。

打鐵還得自身硬——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這點我深有體會,有一次我利用自己在軟件方面有特長,給學生上了一堂製作動畫、網頁的歸納總結課,使學生對我產生了好感。真正有能力的老師不會用威懾鎮住學生,而是用才幹吸引學生,走向學科去掌握知識與技能。那我們就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充實自己,成爲一名有真才實學的教師。

對於教學要求真務實。

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得好”的基礎,是教材把握得好。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根本所在。

其次,注重積累資料與經驗。把學生學習狀況的各種數據,典型事例,其他教師設計的各種教學方案都集中起來,以作備用。每上完一堂課都要反思,寫下自己的感受,體會教學的成功與不足。

我是個球迷。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職業球員真是不容易:必須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必須兢兢業業地打好每場比賽,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否則就可能輸掉比賽。我是職業教師,也應該表現的職業些。孩子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他們在許多方面可以做我們的老師。雖說“師不必賢於弟子”,但我們總不能以此爲藉口而甘願落後吧。所以我們必須讀書。書讀的越多,我們就越智慧,學養就越深厚,孩子們的收益就越多。我們可能天天上課,批作業,很忙、很累,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但任何時候都有學習的意識,重壓之下仍能擠出時間學習,這纔是職業教師的本色。於老師說:“老師,也是一本教科書。”要使自己這本書厚重,具有“可讀性”,就要不斷學習。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爲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教育教學。以無私的愛心來贏得學生的喜愛、以認真地工作來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是我在《教學漫記》中的體會——因爲我們是職業教師!

第二篇:讀《教海漫記》心得

讀《教海漫記》心得

楊仁勤

《教海漫記》是於永正老師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精粹,是於永正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於永正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坦露。其中蘊含着理論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書中每篇文章不長,都有一箇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一個大的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跟讀者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能讓你忍不住笑出聲來。讀了此書,我受益匪淺。

於永正老師瞭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能敏銳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

於永正老師懂得寬容。他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教師的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

愛,也是一種藝術。於永正老師和學生也有許多磕磕碰碰,也曾有過苦惱和困惑。正是對學生的愛,使他“吃一塹,長一智”,成爲一名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永正嫺熟地運用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懂得用小紙條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畫一隻翹起大拇指的手??

從於永正老師幾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於永正老師的教育觀是滲透着、浸潤着深深的愛的現代教育觀。愛,使於老師產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變得更充實。一位哲人說得好:“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着。離自己越遠,滲透別人越深,就越幸福。”

讀《教海漫記》,也讓我深刻體驗到於老師身上的那股韌勁。於老師聽到學生對自己的板書有意見時,堅持練字,堅持在課堂上一筆一劃地寫字,一個特級教師如此,我們年輕教師爲什麼做不到?在一次觀摩課上,於永正老師發現學生句子讀不通順,他不急不躁,一次又一次地幫助學生,鼓勵學生,直到第八次,這位學生纔讀得既正確又流利,換作是我,早就叫他坐下了吧?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看着於老師的教學故事,我又懂了。教師需要一股韌勁,需要有所堅持。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埋怨學生上課不認真,其實如果我們的課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又怎麼會不認真呢?於永正老師就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他用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他用微笑面對學生,用許許多多的教學藝術幫助學生輕鬆地

學習。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有人說:“於永正老師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於老師在《教海漫記》中寫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事過境遷,我在品讀時也一次又一次地發出了會心地微笑。是的,“知識好比種子,教師的親切態度好比陽光,兒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這時的播種,才能使知識的幼苗茁壯成長。”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又思慮重重,像只迷途的羔羊,卻又豁然開朗。是啊,當一位老師,真正把教育事業當作了自己的生命,當一位老師,真正走入了學生的心靈,當他的教學,真正做到了淳樸恬淡,本色天然,當他的文章,真正是用人格、智慧、創造的元素組成??這樣的老師,就可以稱之爲大師,這樣的教育,就意味着成功,這樣的文章,就能夠像名著一樣永恆。

第三篇:讀《教海漫記》心得

讀《教海漫記》心得

《教海漫記》是於永正老師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精粹,是於永正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於永正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坦露。其中蘊含着理論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書中每篇文章不長,都有一箇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一個大的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跟讀者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能讓你忍不住笑出聲來。讀了此書,我受益匪淺。

於永正老師瞭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能敏銳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 於永正老師懂得寬容。他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教師的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

愛,也是一種藝術。於永正老師和學生也有許多磕磕碰碰,也曾有過苦惱和困惑。正是對學生的愛,使他“吃一塹,長一智”,成爲一名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永正嫺熟地運用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懂得用小紙條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畫一隻翹起大拇指的手??

從於永正老師幾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於永正老師的教育觀是滲透着、浸潤着深深的愛的現代教育觀。愛,使於老師產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變得更充實。一位哲人說得好:“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着。離自己越遠,滲透別人越深,就越幸福。”

讀完此書,我掩卷沉思:按於老師的才華,本可以另謀高就,但他安貧樂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這是多麼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於老師爲榜樣,默默耕耘、不斷創新,教出自己的特色。

寫於200(789)?

第四篇:讀《教海漫記》有感

讀《教海漫記》有感

人人都說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最神聖的職業,但又有多少人會知道,這所謂的燦爛和神聖更多的時候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有幸拜讀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份責任的沉重.做一名教師難,做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更難。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指導下,教師的“角色轉變”也顯得日益重要。傳統的教師角色強調了社會責任,卻忽視了教師的個人生命價值和需要;強調了教師的權威,卻忽視了師生的合作關係;強調了教師的學科素養與教學技能,卻忽視了教師促進學生成長的專業意識;新課程理念下國小低段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爲轉變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是不僅是孩子的教師,而且是孩子們學習的朋友,要用淺顯、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與其交流和溝通,親自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去,成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才能縮短教師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更好地與孩子們進行學習和溝通。 “給予了他們寬容的微笑。不時送給學生一個笑,很坦然,很真誠。笑,使學生、也使自己輕鬆了。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鐘。”這是於老師在《教海漫記》中提到的“微笑教學”的理念。

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於老師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願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麼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的。

於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採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後,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但這種批評的背後隱藏着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1

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着面對學生,包括微笑着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做教師難,做國小教師更難,做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難上加難,剛剛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我深深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那就是自己將怎樣去做教師,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優秀的老師,我開始審視自己,我將多向於老師學習,向周圍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爭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第五篇:讀《教海漫記》有感

點點滴滴永記取

——讀《教海漫記》有感

在小書店裏,找到了於永正老師著的《教海漫記》真是讓我喜出望外。記得幾個月前,他到我們學校來給我們做指導,還有幸作爲東道主陪着他遊覽了孔聖園。到現在,他謙遜、平易的待人之道,樸實、精彩課堂教學還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他機智、幽默的教學語言,還常常回響在我的耳邊。他是我最崇拜的名師。如今,居然找到他的著作,我真是如獲至寶。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愛不釋手了,大有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勢。我一邊讀,一邊圈圈點點,一些精彩的地方還把它抄下來,反覆品味。

這本書分爲“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四大部分。於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地講述了他對教育,尤其是對語文教育的感悟。語言流暢,生動幽默,處處折射出過人的教學魅力。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良多。現在衆多的語文課上,學生被動地抄詞,組裝句子,還有無的放矢的改錯啦,判斷啦,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教師在課堂上枯燥無味地分析課文內容,講了不少正確的廢話;學生在教室裏沒精打采地聽,聽得如墜雲霧。語文課堂,缺少生氣,缺乏魅力。而在於老師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看到地卻是另一番景象: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言語生動,琅琅書聲不絕於耳。教學中,語言訓練紮實、到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課堂上時而還發出陣陣笑聲。此情此景,我驚歎,我深思:爲什麼於老師的語文課達到這樣高的境界?我從如下三點談自己的體會。

一、“吃透學生”

記得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大聲疾呼:要面向兒童的個性。的確,學生的可塑性大,他們豐富多彩、變化不定的內心世界更是難以揣摩。但從書中內容看,於老師在教學中最具深度,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研究,就是對兒童的研究。他認爲,在課堂中,教師應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要“目中有人”。於老師眼裏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和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是不盡相同的。有時會高興,有時會焦慮,有時又會莫名地感到困惑,有時又會有所頓悟。作爲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伺機誘導,巧妙點撥。當學生思維堵塞時,耐心疏導他,當他心理有困惑時,春風化雨地開導他,當他精神倦怠時,用催人奮進的話語激勵他。上課時,對學生或者注目,或者點頭,或者微笑,或者撫摸學生的頭,又或者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給學生注入“興奮劑”。這一點,於老師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想想自己,雖然也能做到“目中有生”,但是卻未能做到時時刻刻關注學生,更不能適時地給學生注入“興奮劑”,原因就是自己對學生的心理了解得不夠深入,還未能吃透每一個學生。雖然於老師講的這些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卻讓我好好地反思了自己。在“吃透學生”這一點上,與於老師相比,我真是差遠了。看來我還得多下點功夫,努力地“吃透學生”,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好教材

在“用教材教”和“教教材”這個篇章裏,於老師用他的一個教學實例讓我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教教材”,怎樣纔是“用教材教”。“它是以教材爲憑藉,在尊重教材和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學生教活,教聰明。” (本站 )“舉個例子吧,指導讓學生用文中的‘究竟’造句,如果只是教教材,那簡單多了,仿一個就是了,再不然老師造幾個句子,抄抄背背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做,它的訓練價值就小得多了,‘用教材教’,就是儘可能地讓教學‘增值’。” 以教材爲憑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於老師做得最多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就是讀寫結合。在他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寫的練習,教材上是沒有規定的,都是於老師根據教材,根據學生能力訓練的需要加上去的。於老師的這一做法大大地啓發了我,讓我徹底反思以往“教教材”的低效的課堂教學,也激發了我“學而致用”的衝動。於是,在新學期開學後,我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實實在在地嘗試起來,例如:教完《走遍天下書爲侶》,我讓學生也來一篇《走遍天下電腦爲侶》,讓他們說說以電腦爲侶的理由;讀了古詩《秋思》後,我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首詩改編成故事;《梅花魂》一文,首尾呼應,《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搖桂花的樂趣。我就讓學生運用首尾呼應的寫法,寫一寫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教材是個好例子,教材用得好,才能讓學生確確實實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現在,我嚐到了用好教材,讓教學“增值”的甜頭。

三、善於思考

“業精於勤,荒於嬉。”讀完這本書,回過頭來細細想想於老師的成長曆程,他之所以成爲名師,與他善於思考不無關係。“我看見水壺開了,高興得像孩子似的叫起來;馬歇爾也看見壺開了,卻悄悄地坐下來,造了一部蒸汽機。”記得很早以前,我就在某一雜誌上讀過這句話,但沒有引起我的思考。於老師就是從這句話獲得了啓示,從而愛上了思考。讀了於老師的一個個教育教學的故事,我也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確,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區別就在於——一個不善於思考,一個則善於思考。這說明思考是多麼重要。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不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可惜,自己很多時候都讓時間淹沒在彷彿很有價值的忙碌中,卻沒有用來思考,以至於思維水平、教學能力總是在一個水平上徘徊,成了那種忙而少思的勤奮者。還清楚地記得我教《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哪裏。這本是個十分有價值的問題,可是,我缺乏耐性,第一個學生沒說對,又換了第二個人;第二個人也沒說對,我就沉不住氣了,順手從講臺拿出事先準備

好的一截爬山虎的莖讓同學們看。這麼好的一項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機會,就這樣白白地輕而易舉地失去了。因爲我沒有作認真思考:閱讀教學不是單單爲了理解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是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還是聽老師講懂,還是看實物或者通過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搞懂?當然是應該引導學生自己讀懂,否則閱讀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因爲從教學論的觀點看,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認識過程。正常的教學應該展示這一過程而不是展示一個結果。而且,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也是語感形成的過程,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便當是便當了,但是一切的能力訓練都不存在了。“不要再做忙而不思的勤奮者。”我常對自己說。現在,每逢上課前,上完課,我都不忘思考。思考什麼?思考怎麼上才能上得更好,思考成功,也思考失敗。縱然是跌倒了,也要回過頭來想想是怎麼跌倒的,以免今後再重蹈覆轍。思,可以使失誤也變成財富。人,都是在思考中走向成熟的,教學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想,我不但要學會思考,還要善於思考,像於老師一樣,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

《教海漫記》是於老師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集粹,是於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於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坦露,是名副其實的教育經典。讀他的書,就好像和一位智者說話。讀了這本書,真有點想見恨晚的感覺。“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於老師的教育、教學、個人藝術修養,點點滴滴,都值得我永遠記取,好好學習。現在,我越來越清楚要怎樣當老師,怎樣教學生學語文。今後,我還會反覆品讀,好好領悟,把書中的精華進行內化。有它作引領,我相信我會不斷努力,不停向前,把教學工作做得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