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烏鴉喝水》聽課心得體會(共2篇)

第1篇:《烏鴉喝水》聽課心得體會

《烏鴉喝水》聽課心得體會(共2篇)

《烏鴉喝水》聽課心得體會

xxxx年6月7日早上第一節課,聽了曾英雪老師的語文課《烏鴉喝水》。她先進的教學理念、靈動的教學智慧以及對學生的關愛都在她細膩、親切、活潑、風趣的教學過程中自然地流淌。學生在這一堂課上獲得了切實的發展,我也深受啓示、深感佩服。曾老師用這樣一節課,讓我明白了課上應該教什麼、如何教等問題,讓人感覺豁然開朗。

首先,這是一節有語文味的課堂。

這堂課曾老師眼裏有學生,心中有文本,紮紮實實教語文。教孩子讀書,一句一句讀,每句話都讀得有味道;教孩子認字,一筆一畫地教,讓孩子牢牢地記住每個漢字,瞭解字的意思,端正美觀地寫好每個生字,同時她不但教孩子們掌握生字,還教會他們怎麼去學。教師在教學“渴”和“喝”一組形近字時,依據漢字的結構原理,抓住漢字音、形、義的關係進行漢字教學,並利用學生識字過程中,前期的經驗幫助後期的學習,使得識字學習成爲一個逐步提升和相互聯繫的系統。教師在教學時,引領着學生正確系統地理解生字各部件的含義,並且能細微地辨別形近字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以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作爲對這個教學環節完美總結。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存、發展爲基本需求。

其次,這是一節靈動的課堂。

這堂課教師引領自然,學生學得輕鬆,靈動。曾老師語言充滿智慧,各個環節的設計獨具匠心,輕鬆自然地駕馭着整個課堂。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環節,都顯得淡定從容,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習慣的引領。同時曾老師不斷地運用新花樣刺激着孩子們的感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隨和,孩子們舒展,那充滿稚氣充滿童趣的課堂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曾老師的眼裏有孩子,她懂孩子,所以這堂課至始至終把學生放到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第一位,讓學生有不斷探索新知的慾望,體會到不斷獲得新知的樂趣,並能從中感受到幸福。

記得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就曾提到過: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所有的課,還有每一節課所要學習的所有問題點,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上課。於是,孩子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也行,先上算術也行,都是可以的。即便是剛入學的孩子也是從自己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的。上課多半是自習的形式,學生們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到老師那裏請教,或者請老師到自己的位子上來,老師會耐心地講解,直到孩子們弄懂爲止。然後,老師會出幾道例題,這樣就開始了新的自習過程。對於孩子們來說,能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一天的學習,心情自然非常愉悅。而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放學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並且也是都能夠完成的。這樣上課,不但學生愛學,並且隨着國小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夠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於老師而言,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上課方法。所以,小豆豆的學習生活是幸福的。

曾老師的教學方式雖跟日本巴學園的不一樣,但她樸實的言語,靈動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堂,什麼是幸福的語文課堂。

第2篇:

《烏鴉喝水》教學案例與反思

應辦二小 殷豔萍

課前透視: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9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遇到困難怎麼辦?動動腦筋,你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課文講的是一隻烏鴉口渴了,發現了一個瓶子,可瓶口太小,水不多,它放進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烏鴉很聰明,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這個故事內容簡單明瞭,一年級學生大多聽過。

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即時發生的錯誤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利資源,處理得好,更成爲一堂課的“亮點”。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生。說實話,我和很多老師一樣,都十分害怕這些“意外”發生,怕這些意外脫離了即定的教學目標,脫離了設計好的教學軌跡,以致自己無法駕馭而耽誤了教學時間。然而,課堂並不是象我想象的那樣完美,意外的還是發生了。以下就是我在課堂上遇到的意外事件。

教學片段:

師: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最後喝到水了嗎?是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烏鴉喝到水了嗎? 生:喝到了。

師: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生:它把石子裝到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是呀!好聰明的烏鴉,遇到問題能開動腦筋,想想解決的辦法。

生:老師,我有問題。

師:你說呀!

生:我覺得烏鴉不一定能喝到水,因爲石子把水淹沒了。

師:我們平常說水淹沒石子,怎麼說石子淹沒水呢?

生:是的,我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就遇到這樣的問題。

師:你有什麼方法證明嗎?

生:有。

師:那你演示一會吧!

生:拿了一個杯子,裝了杯子的五分之一的水,然後放進石子,石子是把水淹沒了。

師:是呀,剛纔老師沒有想到呀,如果是在杯子裏的水很少的情況下,石子是把水淹沒了,烏鴉是喝不到水了。這就要看看對瓶子裏的水的量怎樣描述了,其他同學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剛纔他那一演示就很清楚了。

師:但在課文的描述上,烏鴉是喝到水了。課文中是怎樣說的呢? 生:瓶子裏的水不多。

師: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生:水不多是說:“水不會很少,可能只是沒有裝滿。”

生:可能是水不多也不少,我是從圖上知道的。

師:水不滿烏鴉就喝不到水了?

生:因爲瓶口小,加上水不滿,所以才喝不到水的。

師:是的,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較深了,觀察得也很仔細,就是因爲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纔沒有喝到水的。

教學反思:

在本案中,我以一個平常的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地從文中找到了答案,這也是我在備課中所需要的。然而,課堂並非是一層不變的,“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地進行。”就因爲課中的意外生成了美,驚醒了我的思維,學生的那一問恰是我未曾想到的,通過學生的疑問,激活了我的思維。我原以爲學生都會說烏鴉能喝到水,但卻有一學生另外,提出了烏鴉可能喝不到水。這一問是我在備課時從未考慮過的問題,這可能就是情境的瞬息萬變,情況的錯綜複雜。根據新課程的標準,我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成爲了學生的聽衆,聽他把話說完,而沒有及時地抑制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將自己的獨特之處演示出來,在本案例中,杯子、水、石子,都很容易得到,通過學生的演示,其他學生很直觀地觀察到了什麼情況下投石子水上升,什麼情況下投石子水淹沒。從而讓學生理解了“投石子”不一定就會使水上升的道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的發散思維。

在本案中,正因爲這一意外的提問,學生的實驗,才使我對教材有了新的認識,從而通過我的有價值的引導,啓發學生積極的動腦,深入地思考。使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對課文的質疑,釋疑,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意識和問題意識。正因爲教師給了學生質疑、釋疑的機會,學生纔敢說、敢做。同時這意外的事件也凸顯了語文教學的開放性,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一門藝術。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教育應該是萬花筒,在不斷的旋轉中變化出無窮的美麗圖案。而教育的成功,光*泛泛的表揚、批評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一次契機的捕捉將使孩善於捕捉、利用生成性資源,就要求教師要學會傾聽,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並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批評的價值,再因勢利導,進行教學將會讓我們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