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篇1

讀書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享受,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行使這個寒冷的寒假也溫暖了很多。而在讀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除了幸福與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得出了很多體會。

一、作爲教師應該不斷進取,不斷地擴充自己。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擴充自己,始終走在知識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的豐富,而作爲知識的傳播者,這樣學生才能在你身上學習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識擴充都將對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幫助。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學習是唯一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因爲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學生。

三、對待學生要學會寬容。“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教育應從寬容開始。誰都曾年少輕狂,青春叛逆,用作爲一名教師的愛去寬容你的學生,包容他的小缺點,小錯誤,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不同的懲罰措施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只 有學會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學生,學生纔會學會理解你,愛你。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篇2

借假期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爲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爲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爲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爲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啓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裏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爲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爲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繫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於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麼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麼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着去鍛鍊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爲10:1、30:1、50:1。”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菲淺。做爲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爲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爲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啓發非淺。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篇3

這學期我繼續拜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我潛心閱讀的過程中,時常產生共鳴,令人興奮不已,受益匪淺。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爲它像一面鏡子,字裏行間都真誠地表述着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因爲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上,會把學生的心緊緊抓牢;這種東西存在於教師心靈深處,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下面我結合本書,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教師要敬畏真理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隨着時代的進步,小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再也不“安分守紀”,課堂上與教師唱反調的學生大有人在,教師說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卻爭論不休,仔細想想,學生也是有理有據。教師如果非要一錘定音,那豈不是磨滅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嗎?如果教師能退一步,放下面子,敬畏真理,他在和學生一起探討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學到許多。課堂上,當教師在傳授知識出現錯誤時,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教師要敬畏權威

教師要善於學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那些有德之人,,有淵博知識的人,我們要把他們當成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的長處,以補自己的短處。一個教師羣體中,個體的知識結構是不同的,年長的教師經驗豐富,年輕的教師朝氣蓬勃,富有創造精神,可以說各有所長。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來說,論教育教學經驗,與年長教師比起來,真是相差甚遠。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創造的同時,能吸取一些經驗,豈不是騰雲駕霧嗎?

三、教師要敬畏生命

?給教師的建議》第七十五條中寫到: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爲教師,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尊嚴感:我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在家是個好孩子。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我從來不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打叉。如果學生做錯,我就在題目旁邊打上問好,並告訴學生:“你試一試重做一遍,只要下點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現在還沒給你打分,你再努力點,一定得高分。”學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錯誤,還想出了正確答案,那種自豪感是從來沒有過的。

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在此,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點感受,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反思,去聆聽!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食糧!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篇4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建議69心得體會篇5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像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之所以不同於其它的教育經典,是因爲作者是一位一生都沒有離開過最基層教育崗位的教育工作者,書中的內容是他從教中酸甜苦辣的真實記錄,他從自身的深切體驗出發,發掘出對於人們有着廣泛指導意義的哲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爲了孩子。多麼實實在在的思想。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藝術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能讓每個讀過此書的人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積蓄”,他用那麼多的實例和體會、經驗,把枯燥的教育學、教育論、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闡述的生動明白,如在我耳邊娓娓道來。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讀這本書,不僅是在讀那一條條獨立成文的建議,更是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自己沒有時間,我也想寫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

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