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多篇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多篇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2

這學期利用課餘時間,我第二次認真地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此次讀後的感受與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瀏覽,對作者提出的建議只是有一個大框架的瞭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讀的基礎上進行研讀,對作者提出的建議進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從中提煉出適合本班級發展的教育理論,更好地爲我們的工作服務。

作者在書中提到:“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它們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短短一段話,多次出現“一致”“同樣”的字眼,旨在向我們強調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動同步,教育效能纔可能同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很早就淡出學生的成長舞臺,他們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質低;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長們對家庭教育認識不到位,使學校教育異常艱難。如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擺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協同學校教育,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纔是當前最應該解決的問題。家校溝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強家長的責任感。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而不是僅僅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就不關己事。

其次,要轉變家長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幫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級微信羣、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編輯或轉發一些教育經典語錄或案例故事,無形中對家長起到引導作用;適時轉載一些優秀的育兒經,與家長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訪工作。教師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家訪,和家長交換意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進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長積極配合教師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或座談會。指導家長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樹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並配合學校搞好學校教育,以便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纔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經常聯繫,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統一思想,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學校與家長相互溝通、相互聯繫,保持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讓我們用真誠架起一座溝通學校和家庭的連心橋,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吧!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3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提議》覺得頗有收穫,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我,並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提到100條教育理論,認同的觀點頗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學生坐在課桌後面而無所事事,每一天無所事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無所事事,這樣會使一個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人應當首先在思想領域裏成爲勞動者。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要教給學生必須範圍的知識;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在教育學生時,總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很差,每一天坐在課桌旁,無所事事,套用大師的話:這是一種可怕的危險,這樣會使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所以,教師不要把學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極地掌握知識上去,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把學習當成負擔,因爲他沒有體驗到學習帶給他的歡樂,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少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癡如醉的本事,他就能夠被認爲是死人。“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完美的事務。把學習當成一種思考、認識、發現和好奇的需要,這樣的學生纔會成爲會思考的勞動者。僅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歡樂和幸福,而這種歡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沒有問題意味着沒有思考,沒有思考怎樣能提出問題?較多的學生早已不會思考了,忘記了思考的概念,更不知思考的線路,要思考做啥?那麼,怎樣才能使思考的活動在學校生的頭腦裏佔據統治地位?

首先,需要使用教師的智慧。

教師本身應當是個思想者,用思想去點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轉變自我的一味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蘇赫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裏,都存放着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僅有教師的思想纔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我們依靠思考,也僅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其次、解放學生思想,轉變學生的學習心態。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等待、習慣了依靠、習慣了接收、習慣了習慣的一切,主體意識丟失,獨立本事退化。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自主學習表現爲學習職責,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當改承擔學習的職責?教師固然應當承擔,但學生若意識不到學習的職責,不能把學習跟自我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繫起來,學生永遠在昏昧等待中。僅有當學習的職責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時,學生自我的擔負起學習的職責時纔是一種真正的學習。

然後、學會等待、牽線搭橋。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實際的課堂往往是這樣的,要叫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常常沉默寡言,面面相覷,提不出來,爲何提不出?因爲不習慣思考,也不會思考,那麼,教師提出問題,大家發表看法吧,仍然沉默,爲何?因爲沒有看法,哪裏去找?時間一分分過去,教學進度走不了,急死教師了,忍不住越粗代庖來得乾淨利索,省時省力,結果,我們又回到老路。學生永遠在等待依靠中。所以,教師不能急,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準備時間,善於激勵,耐心等待。一部分學生可能就差那麼點勇氣,需要教師爲他們打打氣兒,有種種顧慮障礙的,需要教師疏導。其次會引導,學生思維卡殼的地方要牽線搭橋,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結合可能開發的教學資源,如;報刊雜誌、電視、多媒體、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國內外重要的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等,以使思考由溫故而知新,由形象到抽象,由混沌到明晰的過渡飛躍;或者要知梨子的味道,親自去嚐嚐,讓學生親自其參與去體驗,也許這個探索自尋過程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表面一無所獲,但它使學生思維得到磨礪碰撞,活躍起來。這是一個人的學習、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本事、智慧發展的內在需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

,比起短暫的急功近利的強行灌輸,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學生會受益終生,故而眼前所耗費的時間經歷應當說是值得的。

最終,以包容情誼,爲學生創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試想,身處惴惴不安,緊張壓抑,過度莊嚴肅寂的氛圍裏,學生的腦力過度集中在時時刻刻的提心吊膽,焦慮惶恐,瞻前顧後中,怎能集中精力進行進取健康有序的智力思維呢?自由就是不給學生太多的束縛,有寬泛的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簡便自如的各抒己見。這其中,教師和藹親切的微笑,循循善誘的開導鼓勵無疑是重要的。只要能思考,敢思考,哪怕是錯誤都是一大提高。人的認識,總是在錯誤中提高,誰畏懼錯誤,誰就毀滅提高,因而對錯誤不是批評指責,哪怕是不經意的一個輕視眼神,一句冷漠的話語,都不能輕易流露。而是引導指正,保護他們思維火化的幼芽是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開端。

僅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歡樂和幸福,而這種歡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其實學生不會思考,低效學習的癥結就隱藏在其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去感知,僅有學生親身參與,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這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4

剛做教師時,就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平時也經常看到或聽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關於教育的隻言片語,卻從來沒有機會整個系統的讀到這本書。其實也明白當老師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然而平時的忙碌卻讓我感慨長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有幸憑藉雲舒寫的平臺,讓我利碎片化的時間終於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本完整的書。首先是打卡的方式從外界監督這我把十二講認真聽完並反覆聽以加深理解,作出詳細的筆記,並隨時寫下自己的心得,對全書有了整體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實感覺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以及對全面發展的論述和我們現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樹人”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論是一致的,把教育變成一種需要,讓他們成爲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者。

當我終於完成十二講的學習任務時,感覺對自我是一種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來真的可以忙裏偷閒,利用碎片的時間去完成專業的閱讀。

當我收到雲舒寫的獎勵《給教師的建議》實體書時,我就更加如飢似渴地閱讀這本書,原來雲舒寫的導讀給了我思維的框架與整體的感知,並激發了我閱讀整本書的慾望。而打開散發着墨香的紙質書時,更像是走入了生動鮮活的課堂。

他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生動的實際事例與精闢的理論分析相結合,很多都能拿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既可以通讀,也可以分章隨時閱讀,根據書中內容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樣我每天不管多忙總要細細地品讀半個小時,感覺思考頗多,也收穫頗多,不僅品味到了閱讀的妙處,最重要的是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這個章節,感覺書中提到的老師的生活現狀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處,而書中的指導方法又像是爲我開出的良藥。

我懂得教師的時間從不間斷地閱讀、借鑑他人、做好規劃、隨時記錄和培養自律中來。1、不間斷地讀書,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讓閱讀成爲自己學習生活職業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恆的閱讀,不爲某次備課而讀,要爲知識的渴求而獨讓教師的背景更加寬廣,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

2、學習他人的經驗,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從學生的表現發現教師的長處,拒絕照搬別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師的精彩設計,要關注其精彩設計背後的學情,這個老師的背景以及這種背景折射出的先進理念,多觀關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學習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質的步伐。

3、做好工作計劃,遠期規劃和近期規劃相統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備課,授課要提高效率,節約時間。

4、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記錄可以促進我們思考,減少問題反覆出現,從而提高效率。適時的總結,發現規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間斷的反思可以讓我們走向成熟。

5、培養自律:要將碎片花的時間用於閱讀,處理好工作和生活時間的主次矛盾,按照腦力勞動的難度進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劑,養成嚴格的自律習慣,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及他人負責。

讀“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關知識,我深刻地體會到,知識不是靜止的,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既是知識遷移的過程,也是知識轉化的過程!

知識源自何處:從閱讀中來,從知識的運用中來,從對你有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來獲取知識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是的教學技巧,即教是爲了不教!

老師應通過設計問題任務讓學生對效果有真實的感受,從而在情境過程中獲得知識。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使學生的學習成爲一種思考活動,從而有利於獲取知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結論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達到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

讀“學習知識要思考,不要死記”的相關章節,我有懂的:真正學會知識的標誌是會用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爲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和定義。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喚醒學生的儲備知識與教要學習的新知識有機結合,然後在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把新知識轉化爲新的儲備。

讓學生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運用遠比直接告訴知識本身和結論更重要。要讓已有的知識成爲學生學習的源動力,這樣學生積累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援助力就會越來越足,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鍛鍊新能力的時候就不費力氣,這纔是一種的學習狀態。

讀到“瞭解學情是教學設計的前提”的內容時,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課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關注學生的少一些。

課是點燃求知慾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顆火星。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能夠察覺課的發展情況,能正好從本節課發展的邏輯出發,按照此時此刻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課堂就是根據學生的真實學情,真正解決學生真實的問題。真正能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我現在開始反思,我的這節課解決學生的問題了嗎?還是隻是完成了我“自以爲”的教學任務。

在讀“獨立閱讀與獨立思考”這一章節時,我懂得了更注重通過獨立閱讀來滿足學生多方面的智力興趣,並使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鑽研。

獨立閱讀是課標的要求,也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獨立思考就是使細微思考成爲名符其實的腦力勞動,使思維有明確的目的。以獨立閱讀促進獨立思考,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又通過小組分享彼此產生思維的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和認知。

在自讀課中,老師要敢放手確實讓學生自讀,老師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閱讀材料的編寫是實現滋補的一種形式。就內容而言,不同課文的課堂環節是不一樣的,教師搭臺需要功夫。羣文閱讀課篩選材料是一個難點,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背景知識做支撐。

閱讀“教師的專業閱讀”這個章節的內容,讓我懂得:做語文教師不僅要讀專業的文學方面的書,還要多讀、廣讀、深度進行有計劃、有涵養的閱讀。

首先要讀馬列政治方面的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現在教育的立德樹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並且閱讀要有廣度,要讀3本新書:專業學科的書,榜樣成長的書,人的心理的書。讀書的興趣要深厚,面要廣,並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態度。

我也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專業閱讀還不夠,文學類的多,而教育類的少。自己的閱讀也是有趣隨意的多,專業深刻有難度的少。王蒙說:我主張讀一點費勁的書,讀一點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查資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

作爲教師,除了讀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除了讀爆料的奇蹟的發泄的書,更要讀科學邏輯分析有創新有藝術勇氣的書;除了讀順流而下的書,更需要讀攀援而上,須掂量掂量的書;除了讀大白話朗誦體、講座體的書,還要讀有書院氣息的書,古漢語的書,外文的書,大部頭的書;除了讀駕輕就熟的書,還要讀一些過去讀的少,不是還讀不上十分鐘就哈哈大笑或擊節歎賞,而是一時半會兒也找不準感覺的書。

總之,在碎片化的時間,更要進行有涵養性的專業閱讀,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學的書,積累教學方法的書,能昇華文化底蘊的經典的書,還要讀與教材相關的書,提高教學技能,讀名師成長的書,讀出教學的藝術,讀名家教育的專著,讀出教師的智慧,作爲語文老師,還要讀現當代的文學經典,讀出教師的詩意人生。

最後,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自己成爲一名閱讀者,更要做閱讀的代言人,引領學生閱讀的推廣者,做學生閱讀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和陪伴者。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創設閱讀的條件與氛圍,教會學生閱讀,給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幫主學生做好長遠和近期的閱讀計劃,於是在我們班還成立了“思辨讀寫工作坊”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總之,我要身體力行,從閱讀整本書開始讓書籍點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時,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學生年輕的心靈,佔據學生青年的時代。

以上就是我讀《教師的建議》最深切的感受,當然讀書的意義在於改變豐富自己,所以我會把閱讀當成我每日的必修課,當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讀且教,且教且讀。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5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捧讀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着你的心靈,提升着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具體。

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後進生我更是一直認爲這是智力問題和一個人的質地問題,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爲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

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裏,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爲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認定的笨的學生非常相似,那我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爲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後,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爲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啓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6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名作《給教師的建議》,讀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本書中大師共談了一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以及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可以說本書集教育教學於一體,不但能開闊我們教師的眼界,同時也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通讀本書後,最令我震驚和佩服的不僅是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那些有價值的教育原則和方法,更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這種“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熱情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韌品質正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寶。所以我認爲,要想成爲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

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閱讀,淵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纔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纔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成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就像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玩具一樣,教師的至愛應該是書籍,但只喜歡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的。我們要讀各方面的書籍,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及獻身精神,同時也要讀文學,讀歷史,讀生活、讀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學生學習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成爲人類文明的真正傳承者。

總之,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有機會走近大師,走進教育。我想,讀書將成爲我今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會將這種“對話”進行到底的。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7

一本好書能啓迪人的智慧,盪滌人的靈魂。管桂梅名師工作室四月份推薦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提議》就是這樣一本好書。身爲一名國小教師的我,每一天應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我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由於自我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向都沒有構成較好的解決對策。《給教師的提議》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啓發,並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向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給迷茫中的我指引方向。如何高效地轉化後進生,如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如何讓自我的這份事業有所發展等,從中我受益良多,今後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

做讀書人

有句話我一向十分喜歡“想給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閱讀對我們教師尤爲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許多條件提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一種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當要不斷培養自我的閱讀興趣,要博覽羣書,要能在書的面前靜下心來,要善於對書本的資料進行深入的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方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座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應對今年暑期即將迎來的部編版國小語文教科書,從此刻起我要做一個持之以恆的讀書人,不斷的充實自我的知識儲備,使自我的知識涵養變得越來越廣闊,讓自我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材施教

書中提到了一個值得我深入思考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學生呢?”當我讀到那裏時想到的首先是從學生身上找原因,或許是存在智力缺陷等。而書中的蘇霍姆林斯基曾則提到,對於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拿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讓他光聽別人的學生回答,記黑板上的資料,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一點點提高也好。讀到這我羞愧了,也陷入了更深入的思考,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應對每一個學生,異常是弱勢羣體時能公平對待。我們應當多一份關愛,多撒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後進生。

點燃興趣

在從教的6年裏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讓學生都喜歡自我所教的這門學科?沒想到書中竟給我了答案,首先我要充分的備課,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經過精心備課,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纔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還要注意精心地設計課堂語言。如果你的語言素養很好,那麼你的課堂可能會十分的簡便,學生聽得也會十分的明白,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的效率。最終還要把學生當成朋友,要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要真正的關愛學生,真誠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從而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尤其對那些成績落後的差生,必須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僅有這樣,那些所謂的差生纔會與你更加親近,纔會慢慢的愛上學習。相信我們的付出總會有回報,撒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供給了百條提議,這些提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話題,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經過閱讀這本書,我更能深刻地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也將會把自我得到了教育理念來指導自我的教學實踐,使自我的教育教學得以有效的提升,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讀給老師建議的心得篇8

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才行。在作者眼中,教師要想擁有更多的業餘時間,不讓備課、上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麼就必須保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爲教師,其實是特別忙的,得面對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進修、培訓、評職稱、提高教學質量、上課、備課等等。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教師只有通過閱讀的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寬廣自己的視野,才能讓自己成爲真正的教育能手。知識豐富了,備課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減少,而且自己的課堂也會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情感,那麼自然就會有多餘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書中提到的那位教齡三十年的歷史老師,就可以體現通過閱讀儲備知識的重要性。她的公開課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聽課老師,而她說自己的備課時間是終身,我想大概是因爲終身都在儲備自己所需的素養;她說本課題的準備時間是十五分鐘,我想是因爲厚實,所以一刻鐘足以讓她的經驗和才華施展出來。我想成爲這樣的老師,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讀書多了,才能自信,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傳授知識。

不僅教師要多閱讀,學生更是如此。學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後進生更需要閱讀的建議。我們教師一般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觀點,那就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應該花太多的時間用在教材外,許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抓住課本,學好基礎知識,不需要課外的拓展了,包括我自己也曾如此愚鈍的以爲這是對的。但是通過費加的例子以及作者的建議,我明白了,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也就越多,那麼他就更需要多讀書。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作者就是通過給費加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有關於智力訓練的書籍供她閱讀,她最終從一名別人眼中的“笨”學生,變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對待後進生的態度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如果遇到成績暫時不好的學生,我們教師不應該束縛學生的思維,應該對鼓勵他們去讀一些有助於提高的書籍,不要怕他們沒時間吃透教材,因爲他們讀書不是浪費時間,而正是努力在提高自身對教材的理解。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想要學得好,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如果學生提不起勁,先不說教師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即使教師再精力充沛地上課,也只會是徒勞。所以教師一個很大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前我們就深知這樣的道理,但是該如何做到是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呢?作者給我們提供了指導,總結下來,我覺得應該有這麼幾點。

首先,教師應該先提高自身對知識的興趣、對所教學科的熱愛。確實是這樣,因爲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教授者本身都沒有高漲的熱情,更別提會讓接受者能喜歡了。

其次,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感興趣的重要因素,德才兼備的老師纔是學生最喜愛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我就十分崇拜和尊敬有着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師,我的高中語文教師就是我所認爲的具備這種素養的人,所以我當時特別喜歡上語文課,自己的語文成績自然也就不錯。推己及人,我希望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能夠讓自己也成爲那樣的人。

最後一點,那就是教師要有積極的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要會教學,能夠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最貼近學生實際需要的。一個老師能夠讓學生聽得明白,知識掌握的輕鬆而又深刻,自然會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也就回到上面所說的,教師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厚實自己,對所任教學科的知識必須全面深度地掌握,還要多學習教育學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藝術。

我所任教的是思想品德,從自身來說,高中時期政治學科學得最好了,當初選擇了這個專業,如今從事這樣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是很滿足的。所以我本身對學科的熱愛是毋庸置疑的。爲了能夠不讓學生們失望,我覺得自己必須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掌握好教育教學的技巧,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許多理論的指導,100條建議,101次感悟,我所體會到的、學到的遠遠不是上面的這些而已。可以這麼說,這是我成爲教師的啓蒙書,在思想上收到了這本書的很大幫助。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今後,能夠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讓它從行動上,也能幫助我完成從一個年輕教師向有着良好教育水平的教育工作者的蛻變。在工作中,我也會不斷再閱讀本書,因爲我相信,隨着經驗的積累,我能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感悟到的會更多!

標籤:多篇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