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一

假期看到一個親戚拿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在津津有味地讀着,我不經意的開玩笑說,放假了還這麼好學,她說是學校組織的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作爲老師還是值得一看的,看後很有啓發。等她學習完後,我借來認真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教育著作——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感受頗多,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

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書中所說的,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我平時讀書很少,有時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不會解答,找不到辦法,所以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很低。如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兒,我覺得很慚愧自己平時的備課根本不是備課,充其量 就是熟悉教材,我突然間明白了,爲何許多特級教師們或課堂教學能手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進退得宜,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設計得環環相扣,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疲於應負。因爲用一輩子來備課與用課前的幾小時亦或是幾天來備課,效果定是大不相同的。作爲教師,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是要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寬容”是作爲教師的基本要求之一。作爲孩子難免會犯錯,記得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犯錯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連上帝都能原諒孩子犯錯更何況是身爲教育專業崗位的我們呢?在平時的工作中,辦公室裏經常有老師發牢騷,某某學生又犯什麼錯誤了,某某學生昨天睡懶覺,今天打架,明天他會幹什麼呢。面對犯錯誤的學生老師們雖說教育的很多,但是老師們的喋喋不休、厭煩、着急的情緒不但沒讓學生改正,甚至還是屢犯不止。作爲教師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善待犯錯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不斷犯錯,不斷改錯纔是一個兒童的成長。因爲犯錯所以更應該有改錯的機會,這個機會需要教師的寬容,因爲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針對犯錯的學生,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先平心靜氣之後再與之交談,所以做一個寬容的老師,讓孩子們在不斷的錯誤中,逐步成長,邁向成熟是很重要的。

每學期,身爲教師的我們都會按學校安排制定一份自己的教學計劃,例行公事,年年如此,但在我們熟悉不過的計劃中,又有幾人是真正研讀教學大綱,根據自己教學風格,班級特色、學生學習差異程度而制定計劃呢?當我看完第45條: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時,更感到制定遠景計劃的重要性,深知平時的工作很不紮實,只流於形式,特別裏面提到遠景計劃的內容,和自己教學進行對,才知自己疏漏好多。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教師可以每年翻閱和思考這個綱領,來檢查自己的工作:什麼已經做到,什麼還有待去做。根據遠景計劃完成的情況,可以判斷學生的知識質量,更好地安排我們的教學。

讀了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給了我很大的影響,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其實一百條建議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我們還需不斷地學習、充實、和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二

作爲一名國小新老師,角色的改變讓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認識,如何在新環境將教師的角色更加飽滿和充滿活力,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的小標題讓我有了尋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議中提到: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裏,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地、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在接觸學生的時候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義的事,但似乎卻力不從心。看到建議中的這句話我反問自己:是真的很忙嗎,真的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嗎?對這個問題我不能篤定回答說是,古老哲言裏關於時間有一句: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我不想把碌碌無爲當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標籤,“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面前的道路還很長,在這條道路上,你將看到各種人的最預想不到的命運,青年的愛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將求教於你”。我們的學生現在都是一顆顆幼小的嫩芽,他們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期間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我們教師,認真回答每一個提問,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微笑回視每一個注視,也許這就是教師成爲“天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原因吧。

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給新老師提出指點:“怎樣才能成爲自己的學生的楷模?怎樣才能使理想的光輝照進他們的心田。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爲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希望你的個人藏書裏有以上這三類書籍,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學科課程教學指導中涉及到設計理念方面提到“從單一講解轉向組合優化”,現在學校教學需要的是全方位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識,在有效引導中自覺學會點橫撇捺,學會加減乘除。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峯,應當努力向它攀登,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於傑出人物的生平和鬥爭的書籍,把這一類書擺在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書是給人啓發和引導,在這本書裏,從方方面面的細節中詮釋着“教師”真正的責任,每個字句都像在給一件衣服密密縫合的針腳,雖言細但重要。“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看着窗外飄起的絨花,這書卷滋味別是一番後勁在心頭呢,好書猶花,抿品有暗香。

人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選擇,而我選擇了人民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看着“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鎏金誓言,出校門後看着講臺上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路上受着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處過的事,讀過的書,都是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三

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到體會頗深。就是爲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帥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

說起這裏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爲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截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爲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幾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也是常提不斷的。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可看看我們周圍的老師,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不同類型的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搗亂紀律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精疲力盡了。

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可我們都在說着“教師的時間哪裏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讀教材和教參的老師,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加強自己的學識修養,對任教學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識結構的內涵。教學時要能擴展學生的視野,揭示人生的真諦,成爲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先行者,成爲青少年一代步入社會生活的引路人。

讓我們銘記這些“建議”,讓它成爲我們工作中的航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