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語文評課 篇一

語文評課“五看”

豫北閒人

評課,是傳統的說法,最新的術語叫“課堂觀察”。作爲一名聽課老師,觀察另一個老師的講課,到底應該觀察什麼呢?我總結出了“五看”,其實也是一種通俗的說法。

一看教學目標。很多老師特別是新教師上語文課,特別是講一篇課文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缺少教學目標,或者默認爲這篇課文就是教學目標。一篇課文,學生學習的目標是很多的,新課程標準講的最通俗的目標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於是語文課最大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即教學目標太多了,多到一節課根本完不成這個目標。有的老師習慣於上課前將教學目標呈現給學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呈現出來的教學目標居然有四五個,短短一節課,怎麼可能完成那麼多目標呢?在我看來,每節課設置一兩個目標,然後有針對性地完成,這節語文課就算是成功了。總結起來就是,要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集中,要具體,要簡潔。

二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沒有教學目標的課堂,一般教學內容也是不突出。在語文課上,關於語文教學內容最大的問題就是“教教材”與“用教材教”的區別,這個問題我之前已經闡述得非常清楚。就拿《荷塘月色》來說,這是一篇經典課文,那教學內容應該是什麼呢?可以是情感抒發的方法,可以是景物的描寫,也可以是語言的揣摩,也可以是手法的分析,但最核心的應該是通過語言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事實上,我聽過的最多的課就是:介紹讀者,介紹背景,閱讀文章,分析感情,把握語言,分析手法,思想探討。每個環節花三四分鐘時間,中間還要進行小組討論。這樣的教學內容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即語文課必須是語文目標,必須是語文內容。語文目標和語文內容的核心就是語言及其相關目標,離開了這些目標,語文課就不能成爲語文課了。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目標就不是荔枝是什麼,而是作者是如何用語言形式介紹荔枝的;一篇新聞的教學內容也不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等。再比如說《愚公移山》的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探討愚公在現代社會的一系列行爲,例如搬家之類的,《孔雀東南飛》的教學內容也不是探討劉蘭芝爲什麼會被休棄?這些目標都脫離了文本,脫離了語言這個核心內容。

三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固然重要,因爲這關係到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但教學設計同樣很重要,因爲這關係到教師“怎麼講”。“教什麼”是第一位的,但“怎麼教”也並非無關緊要。同樣的課文,教學內容確定之後,教學的方法與過程卻是千變萬化,這也是“同課異構”的魅力所在。有的語文課的是沒有教學設計的,拿到一篇文章,理所當然地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然後分析中心主旨,再分析表現手法,板塊鏈接,面面俱到,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已經聽了十幾年了。優秀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從一個點出發,用一條線索將課文聯繫起來,或者採用新穎別緻的形式將固定的教學內容解讀出來。例如講《阿Q正傳》,可以用“阿Q捱打”作爲一條線,然後去分析阿Q的性格及思想意義。再比如講《杜甫詩五首》,這五首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與哭有關。那教師就可以抓住這個點,展開對詩歌語言及藝術的分析。

四看教學效果。上次教研室張華老師來我校聽課,提出了一個“結果導向”的聽課思路,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來逆推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與教學流程。教學效果的核心是“有效”,有效的前提是具體。例如講詩歌的抒情手法,怎麼樣講怎麼樣學纔是最有效的。如果泛泛而談,講完借景抒情講託物言志,講完借史詠懷講借古諷今,一遍一遍地講,學生還是不明白,其實只要稍微變化一下思路,要麼讓學生自己講,要麼具體詩歌分析,要麼反覆訓練,要麼學生自主出題,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學效果不好,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教師指導太空,大而無當,學生走馬觀花地聽過去,聽得似懂非懂。

五看師生互動。教師自顧自地講,學生毫無表情地聽,這樣的課堂沉悶無趣,學生的思維也難以調動,這就需要適度的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既包括提問等傳統方法,也包括集體回答、眼神交流、動作交流等手段。互動也是課堂觀察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提問,提問的方式、提問的技巧、啓發的思路、答案的拋出,這些都是飽含教學智慧的活動細節。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一段發人深省的思考,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都將成爲一節課的亮點。

評課也有多種方式,其實最吸引人的就是一種印象式評課,例如講課的三重境界,課堂之美的四種表現,有效課堂的五個標誌等,再用一些排列整齊的比喻句、排比句等,這些其實是評課的“藝術化”。孫立權老師有一個標準:“語文課分四種,其實也是四等,從高到低排列:一曰既好看又有用,二曰不好看但有用,三曰雖好看但無用,四曰既不好看又沒有用。不好看,學生就不愛學;沒有用,就等於誤人子弟。好看與有用兼得,當然是最佳境界,二者不可得兼時,舍好看而求有用者也。”還有一個關於語文課的經典比喻:“第三等境界的語文課如盆景,模仿自然而成,很雅緻,不凡俗,但太小。第二等境界的語文課如園林,雖亦模仿自然,但比盆景大。缺點是匠氣太重。第一等境界的語文課是山水,真的自然山水,完全自然,大氣,有活力,是盆景、園林比不了的。”

不過,聽課與評課首先講究的應該是“科學性”,即教學手段、教學流程能否實現具體的教學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講究評課的“藝術性”。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 篇二

前幾日在相關領導的安排下,我校全體語文老師分批到全縣各課改校參觀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兩節語文課,並與講課教師進行了交流。經過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良好的育人環境,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是進入學校首先給我的第一感覺。再看教室內的班訓和宣傳標語,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不像我到其他一些學校所看到的陳詞濫谷的標語,而是學校從學生自身出發,比較切合實際,能給學生一份自信,一份力量,一個目標,一個動力,一種享受,一種超越。讓學生在其中領悟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方法,成功的祕訣。讓學生在幸福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

****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兩節語文課,這兩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整個學案分爲四大環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練習。

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合作研討中的問題有一定深度,有時容易混淆,或產生分歧,需要學生交流探討,合作完成,這樣既讓學生突破了難點,又讓學生對該問題理解的更深更透徹。鞏固提升中又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主要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鞏固,拓展延伸。這兩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着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最讓我心動的是學生展示講解環節,學生踊躍舉手發言,學生髮言毫無做秀之勢,卻顯的老練沉穩,每個學生站起了發言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獨具匠心,精彩紛呈,甚至有時學生和老師意見不統一,便針鋒相對辯論起來。最讓人難忘的是大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班內共同解決,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上前講解,然後其他學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面對全班學生,分析的有條有理,頭頭是道,猶如大學教授在講演一樣,對其他學生的補充分析還進行實時的評價。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也省力,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總之,此次去中學讓我收穫很多,(全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週活動總結及小結)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想:別人搞的再好也是別人的,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品牌,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的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去搞,持之以恆的去做。我相信有我們這樣的領導班子,有我們敬業愛崗的教師,有我們做事嚴謹勇於爭先的作風,一定能夠成功。

語文課聽課評課 篇三

沉痛的悼念

(紀念張建國先生去世一週年)

張良彩

前幾年就想寫點東西了,因爲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提筆,最近我的思緒總是在圍着爸爸的影子翻滾,腦海裏反覆出現那些令我無法抹去的往事,迫使我不得不起筆,隨着記憶的閘門慢慢打開,沉痛的心變得異常沉重。

寫的有些晚了,太晚了,原本是想爸爸鍵在的時候就寫了,讓他修改、補充和證實,現在這一切都無法實現了,但我還得寫,不虛構、不誇張,爸爸跟我說過的點點滴滴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是個大忙人,有時候一個月回家一兩天,有時候幾個月還見不到他一面,天天都在盼爸爸回家,總是在盼、盼、盼中慢慢長大。記得有一次我大概三、四歲吧,我想讓爸爸抱我一會兒,我就裝病,結果被當赤腳醫生的二姐打了一針,後來再也不敢裝病了,我們兄妹五個爸爸從來沒有抱過或背過我們,不是因爲他不愛我們,是因爲太忙了,那時候哈喇河鄉、海拉鄉、清水鄉、秀水鄉、果化鄉、觀風海鎮統稱觀風海區。整個觀風海區只有一個派出所,所長民警、指導員、當官的、當兵的就我爸爸一個人,大事小事、打架鬧事、偷牛盜馬、刑事案件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那時的派出所沒有警車,爸爸那雙不算大的腳每天都丈量着觀風海區的山上水水。那家兒子是當兵的、那家兒子會小偷小摸、那家兒子好賭博他都瞭如指掌,爸爸在外面忙,媽媽在家裏也很辛苦,忙裏忙外,我們不生病還好,要是那個孩子生病了,五、六點鐘放工回來丟下農具背起孩子就朝十二、三裏外的醫院趕,看完病回來已是深夜十一、二點,一個人走那麼長的夜路,可我們又不爭氣,經常生病,可媽媽從來不向爸爸訴苦,也從來不埋怨爸爸,對爸爸的工作十分理解,十二分的支持,爸爸不在家的時候,我們經常問媽媽,爸爸到那裏去了,媽媽總是告訴我們然後盯着我們千萬別告訴外人,怕有壞人在路上加害於他,那時候沒有電話聯繫,爸爸在家走時說是去這裏,其實過幾天不知到哪鄉、哪鎮去了,媽媽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在牽掛中度過。

爸爸每次回來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那時沒有電燈、電視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旁聽爸爸講他在外面的所見所謂是我們最大的享受,講到驚險處我們都嚇得往爸爸媽媽身邊擠,媽媽總是說你爸洪福高嘞,能逢凶化吉、遇險呈祥,我們也堅信媽媽的這句話是真的。

最苦最累的要數去海拉鄉了,山高路陡,沒有公路還要過牛瀾江,江面沒有橋,雨季更糟,洶涌澎湃的江水一浪接一浪,只有過溜才能過去,什麼叫“過溜呢”?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就是江面上橫着一根結實的繩子,人倒掛在繩子上手腳並用在繩子上慢慢溜過江去,當地人叫它過溜,爸回來講給我們聽我們還很興奮的說:“那纔好玩呢!有機會我們也去溜溜”,爸說:“不好玩,人在繩子上懸着,心在半空中懸着,不小心或者體力透支掉下去連屍首都找不到的。”哪路更是難走有時在半山腰繞,有時又順着講走,有的路上還有梭腳石,一不小心踩在上面摔下去不死也殘廢,旱季江水也有兩尺左右深,流得也很急,不會走的把腳擡離地面,身體馬上失去平衡,倒在水裏全身溼透,腳要順着地面拖着走纔不會跌倒,我爸在牛瀾江上過了無數個旱季和雨季。有一次差點回不來了,遇到山體滑坡,江面的路被沖塌了,十七、八米,天快黑了,若要後退萬萬不行,要退三十幾裏纔有人家,並且海拉鄉還有案子等着必須前進,我爸鼓起勇氣一路小跑噌、噌、噌就跑過去,驚魂未定的他回過頭來看了一下,每一步都滑了二、三十公分,只要一跌倒身體就掉進滾滾大江了,嚇得他心裏呯、呯直跳,腦子裏只有一句話,過來了、過來了,撿了一條命。

爸爸破案很有一手,通公路的地方遇到殺人或搶竊案都是由刑偵大隊和法醫協助破案,不通公路的地方都是由我爸獨立完成。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兩起兇殺案,兩個人結伴上街買牛回來路上有一片樹林,又是傍晚被歹徒宰在路上然後拖到樹林裏,我爸接到報案就急忙趕去了,是用大刀宰的脖子,氣管都宰了伸出一大截,在那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沒有目擊證人,公安局刑偵大隊皮大隊長一行馬不停地趕來了,和我爸一起仔細勘察現場,尋找蛛絲馬跡,第一現場只有混亂的腳印和大灘的血跡,沿着血跡找到第二現場,倆位死者衣兜褲兜全被掏光了,經過二十幾天走訪、調查,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還有施醫生被殺案,施醫生是個十分小心謹慎的人,晚上決不外出,要他十分信任的人晚上他纔會和他出去,單憑這一點就大大縮小了兇手範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成功告破並抓着了兇手,真是神速,我爸特佩服皮大隊長,他說:“皮大隊長那潑辣的性格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也是促進工作進度的一個因素,但我爸也是功不可沒的,只有我知道,因爲他從來不誇自己。

爸爸一生對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忙忙碌碌,總是經常看見他寫,在辦公室寫、在宿舍裏寫、有時在家裏還在寫,恐怕連他自己也算不清他到底用了多少筆、墨、紙張。

爸爸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他經常走夜路,也很愛打獵,一個人拿着一支三節電池的手電筒,揹着一支槍夜裏兩三點鐘還在李子溝那大山裏打獵,一次走到一個墳盤邊,很亮的手電筒突然不亮了,一閃一閃的像個螢火蟲,但他並不害怕按了按、甩了甩還是不亮,他就氣得一下子把他甩到山下去,又慢慢摸回觀風海鎮的宿舍裏已是夜裏兩三點鐘,還有一次更離奇,他去海拉鄉回來要經過二十多公里荒無人煙的山坡,樹林也不少,太陽快下山了,萬籟俱靜,只有我爸一個人的腳步聲,突然前面不遠處發出一聲令人毛骨悚然的一聲怪叫,我爸吃了一驚,心想不會真有鬼吧,這叫聲怎麼從來沒有聽見過,哼,要過去看個究竟,他就把槍掏出來輕手輕腳走過去,走了兩百多米後看見一隻狐狸在原地打轉轉,頭向我爸叫的那一聲就像在他的前面叫,尾巴向我爸叫的那一聲就像在對面的坡上叫一樣,我爸看了個真真切切,向那狐狸開了一槍沒打着,嚇得它夾着尾巴逃跑了。

爸有一手好廚藝,也很會吃,稱得上是一個美食家,可惜要他帶朋友回家他才下廚,我們很難吃到他做的美味,年輕的時候老爸喜歡打籃球,喜歡唱歌、跳舞,每次回來進進出出都在唱,八大京劇每一段他都會唱,六十年代初,村村寨寨都有宣傳隊,我爸就是宣傳隊唱歌跳舞的骨幹,七十年代中期露天電影很是流行,有一次在秀水放電影,我爸“就社會治安問題”去講話,不知是什麼喪盡天良的拿一個一斤多重的石頭狠狠地砸向他,結果沒有砸到他卻砸到秀水鄉政府的一個女孩,頭部立刻鮮血淋漓,天又黑人又多兇手逃之夭夭,當時我也在場,馬上意識到那一砸是針對我爸的,嚇得我大氣不敢出,生怕兇手就在我身邊並認出我,不知道會對我做出啥舉動,可我爸還在話筒裏大喊大叫,站着指着石頭飛來的方向說:“有種就站出來,別當縮頭烏龜,要對付我姓張的就明目張膽地說,別跟老子來這一套傷及無辜,”我真擔心又對站着的老爸來一石頭,提心吊膽看了幾分鐘,老爸罵完又繼續看電影,老爸最擔心的不是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怕犯罪份子及家屬對我們進行報復,記得我十四、五歲吧,我爸教我和姐姐女子防身術,因爲沒時間多教,只教了幾招,我練了幾個月,姐姐不知是不懂爸的意思還是懶惰不肯練,一天也沒有練到。我親自看見老爸一個人抓四個人的場面,有一天我和幾個姐妹去趕場,看見我爸迎着我們走來,忽然鑽進路邊的包穀林裏面,我們很是好奇,跟着去看個究竟,只見四個人坐在那裏正在打丁、八、九賭博,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老爸向前一撲,就按着了兩個小黃棕繩一繞就捆着一個,又一個,剩於兩個還想跑,老爸大吼一聲“站住,”奇怪乖乖站住了,四個栓成一串從包穀林裏帶了出來,我真想大喊一聲“老爸你真棒”。

1980年派出所總算曾加了一個警員小趙,我媽可高興了說“這回好了,你爸走路有個伴了不愁人了”1983年又曾加了警員小謝,我爸更是如虎添翼,治安狀況一片大好,人多了可還是忙,他們是新來的沒有工作經驗還是要我爸帶着。就在這一年,我媽卻害了一場大病,在也做不起農活,每天都在吃藥,隔幾天就要輸一次液,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又給爸爸帶來了重重的一擊,爸爸的身體本來也不好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支氣管炎,也不藥不離身,只要稍稍有點感冒氣管炎就範,這一年老爸蒼老了許多,我媽的病並沒有絆住他下隊的腳步,忙、還是忙。

1985年海拉鄉要修公路了,上級領導派我爸去海拉擔任修公路的總指揮,我爸別提有多高興了說“以後去海拉有車坐了,不用翻山越嶺了”,可一去就是四個月直到公路修好纔回來,每天遇山開炮、遇水架橋,碎石滿天飛,竟然沒有一個人受傷和死亡,也沒有一根鋼釺或大錘丟失,更沒有一棵雷管或炸藥被盜,除了技術人員其他的施工人員都是當地農民,可見他們對我爸的尊敬和熱愛,不給我爸曾加一丁點麻煩,他們雖然生長在那從來沒有見過車子的山旮旯裏,他們的整體素質還是不錯的。

1989年爸爸終於調進了公安局,我們全家比過年還高興,一至認爲從此爸爸不用下隊了,天天坐在辦公室裏享清閒按時上下辦就行了,其實不然,剛調去時是在打拐辦,八幾年的時候正是拐賣婦女兒童最猖獗的年代,打拐辦又經常派他和其他同事去外地出差,解救被拐賣的婦女和兒童,忙、還是忙。

1999年辛苦了一生的老爸退休了,拖着病央央的身體閒下來了,每天吃大把大把的藥,我看見心裏直髮麻,心裏不斷禱告“老爸健康吧,老爸長壽吧”,好好享受享受想幹啥就幹啥的清閒日子,快快樂樂安度晚年吧”。上蒼總是捉弄人,失去親人的痛一樁又一樁砸向我們家,老爸徹底被擊垮了,老慢支突然引發哮喘,看着老爸上氣不接下氣的痛苦沒樣,我恨不得一把幫他把病抓掉,心被撕裂一樣痛,我卻像個廢物一樣拿不出一分錢爲老爸治病,作爲兒女總是欠父母太多太多。

與犯罪分子鬥爭了三十多年的老爸,和犯罪分子屢戰屢勝的老爸沒能戰勝與病魔的抗爭,於2000年6月1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一年過去了老爸的所作所爲不斷在我腦海裏浮現,我認爲爸爸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他雖然沒有老一輩共產黨員的豐功偉績,雖然沒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可他做到了和平年代一個共產黨員應做的一切,有人經常送他好煙好酒他一丁點也沒有收過,送東西的人說“我是感謝你絕對不是賄賂你,這點東西拿來賄賂你未免太寒酸了,”老爸說“有共產黨給我工資那是我的職責範圍我應做的不用你謝,”還告誡我們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寧願人欠我,切莫我欠人,人啊形形色色的都有,不要捧紅踏黑,不管他是瘸子、盲人還是瘋子,都不許歧視他們,要尊重、理解和幫助他們,平凡而偉大的老爸,雖然你嘴上不說但我知道你的心裏很有成就感吧。 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爲黨和人民工作了一輩子的老爸,從我弟進公安局那天起就要求他必須入黨,還說“你入了黨你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爲共產黨辦事就是爲人民服務要堅信黨的方針政策,堅信共產黨的領導不會錯。”你的諄諄教誨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世代相傳。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 篇四

根據學校安排縣支教教師的展示課活動,我們語文組教師認真地參加了聽課活動。雖然國小隻有兩位教師講課,但是他們的課也讓我們受益匪淺。聽課後,我們認真地進行了分析。從中我們總結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和自己以後再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講課教師課前準備充分

每位教師能做到精心備課,明確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並正確處理教材。在新課伊始的情境創設上,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準備教具。如在丁主任的數學課上,她以小明從家到學校爲內容創造教學情境,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爲學習新的知識做好了鋪墊。

2、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創新

無論從講課情境的創設到新知的探究,練習的設計等都體現支教教師的。獨具匠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支教教師在不斷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丁主任的課以三個研究問題爲整個課堂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中使學生總結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3、支教教師課堂真正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每節課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凸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教師讓課堂成爲師生、生生互動、對話的平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李茂榮老師的體育課,和學生一起玩遊戲,不僅教給了學生遊戲的方法,而且也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次聽課活動習得的一些方法和經驗,結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後的教學中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課例分析”,利用學科教研活動,使我們語文組的每位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成熟。通過聽課、評課,從中發現問題,在反思中改進教學,從而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平時要多關注細節,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做好上課準備,課堂要舉手發言,認真傾聽,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尤其強調學生的書寫及坐姿等。另外,孩子就是孩子,教師要多注意課堂上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不要太單調、唯一,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雖然“聽課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熱情仍然高漲,下階段,我們將會帶着問題,開始新一輪“深入課堂、研究課堂、改變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活動。

語文課評課稿 篇五

教研組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爲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組內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說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不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爲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活力。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說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讓學生“聽、讀、說、悟、思”,詹豔生老師的《散步》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 可以說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肖恆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王歡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

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本次組內公開課,年輕老師有四位老師對同樣的兩篇文章進行“同課異構”了大膽嘗試,使語文課堂在統一性的基礎性又呈現出教師個性化多樣性的局面。

《滿山的燈籠火把》教學設計 (S版四年級上冊)

一、導入新課。

1、讀了“滿山的燈籠火把”你眼前出現什麼景象?

2、讀了課題我們一定想知道發生過一個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2、學生互動學習,老師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檢驗自學效果。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思考好了在小組裏說一說。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回憶的這個故事是分哪兩部分寫的?仔細閱讀,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1、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動筆劃出重點句及重點詞,並在旁邊做好批註

2、把令你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3、交流彙報:(1)、我是怎麼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2)、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3)思考: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在哭喊了? (4)、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5)、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6)、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怎樣來救我呢?

5、“淚如泉涌”是什麼意思?我爲什麼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繫課文內容談一談。

6、你是怎麼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爲我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六、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學習描寫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表達方法,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2、反覆朗讀仔細體會,並讓學生嘗試評價,並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美妙。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 篇六

10月15至19日,在進修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分別前往xx民族國小和xx縣小聽課。在這期間我們有幸聽到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不同老師的講課風格和特色深深地吸引了我。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每堂課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課後我們在小組內展開激烈的評課議課,這使我進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次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得心應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民小的李xx老師和縣xx老師,他們在備課時對課文內容熟讀成誦,能記住課文裏的每一句話。因此她們在教學中不看教材,而是更好地全面關注學生,還把教學目標層層落實。

二、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個性化地學習。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景,培養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慾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願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於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

四、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民小的程燕錦老師就做得很好,她總是善於激勵學生,對不同孩子的表現給予不同的鼓勵。如“你真會聽講!”“你真會分析!”“你觀察得多仔細!”等。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我不斷地提升自己,努力探索,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

語文課評課稿 篇七

語文組組內公開課評課稿

教研組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爲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組內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說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不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爲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活力。

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說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讓學生“聽、讀、說、悟、思”,詹豔生老師的《散步》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可以說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肖恆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王歡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

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本次組內公開課,年輕老師有四位老師對同樣的兩篇文章進行“同課異構”了大膽嘗試,使語文課堂在統一性的基礎性又呈現出教師個性化多樣性的局面。

語文評課稿 篇八

評課稿

這堂課聽後很受啓發。總的說來,師生的精神面貌好、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課堂效果較好。

1、整堂課設計合理,思路清晰,環節緊湊,目標落實,重難點突出。課堂流程、雙基訓練、德育滲透都做得比較好。教學用語規範,體態大方,板書美觀,語速不快不慢,聲音不高不低,圓潤動聽。

2、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3、教材理解透徹,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知識。

4、充分發揮課件的優勢,利用音、圖、像的感染作用與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運用課件創設識字,朗讀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理解詞語的方式靈活多樣,語言文字訓練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並紮實有效。 6.注意感情朗讀的訓練。以讀爲紐帶,貫穿整篇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爲後面的說、寫打下基礎。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體會,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發現的品質。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國小生習慣於形象思維,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說明,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形象,產生正確的理解,做到語言與形象的溝通,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

7、教學指導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傳統課堂的特徵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關注的是教師的教,新課改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能夠看出教師的教育思想境界。教師備課時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視角,按學生的思路去設計教學,而不是去照本宣科。

8、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動靜結合是學習的法寶。要想讓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在教學環節、教學方式和內容的組織安排上多應多動腦筋。

9、強化賞識教育,優秀學生是誇出來的。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行爲的提醒、矯正、引導與鼓勵。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平臺。

語文評課心得體會 篇九

近日,街道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姚金治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王明月老師優美的教學語言,翁寶珠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她們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深度解讀文本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姚金治老師在教學《別董大》時,她首先請學生朗誦了學過的送別詩,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爲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以品讀詩句——感悟詩情——讀懂詩人的程序,層層深入,引領學生走進了傳統詩句的美妙。最後,多重解讀,多次引讀。整節課在姚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蔡麗霞老師在上《燕子媽媽笑了》這課時,多次讓學生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體會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認真給媽媽帶來的欣慰,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四、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國小語文評課意見 篇十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