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領悟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領悟

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來了,從中讓我瞭解到了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在科研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動學術研究自身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對倡導求真務實的社會風氣,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接下來請欣賞: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1

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將會在那裏度過人生中最完美的三年。作爲學校的一員,我們有權利有職責有義務爲我們的學校做出應有的努力。學風的建設正是我們所能奉獻給我們學校最完美的禮物,也是對我們三年的人生之路最寶貴的財富。

學風,是讀書之風,是求學之風,更是做人之風,是一所學校的氣質和靈魂,也是一所學校的立校之本。學風是學生思想作風在學習上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態度、風格、方法和習慣等要素的綜合體現。良好的學風是原動力,促使我們刻苦學習進取進取;良好的學風是凝聚力,有利於培養我們的團體主義精神。良好的學風能夠鼓舞鬥志,培養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良好的學風能夠磨練品質,培養誠信友愛的道德風尚,良好的學風是一個學校培養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根本所在。

倡導良好的學風,我們學生是直接營造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從當前我校學生整體來看,大部分同學有着遠大的抱負,他們進取進取,注重全面發展。可是,學風不正的問題仍然存在:在課堂上,有的同學發呆走神,不能認真聽課;在作業上,有些同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抄作業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同學思想上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團體觀念淡薄;還有的同學貪圖玩樂,缺乏夢想。同學們,大家都正是青春年少,時光正好,這種缺乏勤奮精神,不思進取,渾渾噩噩混日子的行爲,能夠說是白白浪費了青春時光,嚴重影響了學風建設。

所以,我總結了以下兩點優良學風的基本要求:

第一,我們要確定遠大的人生目標,爲服務社會,奉獻自我爲學習的目的。

第二,“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需要勤奮、謙虛的求學精神。勤奮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前提,是我們創造優良學風的基本條件,古今中外學校問家、自學成才者,無一例外地都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持之以恆的榜樣。勤奮謙虛的自學精神是體現學風的靈魂,是學風的核心。勤奮是振作精神,孜孜以求,鍥而不捨,努力獲取知識;謙虛是指虛心學習,永不滿足,自覺調整治學方法和態度。知識和本事的獲得,都是日積月累起來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科學上的偉大發現,文學上的宏篇鉅著,無不是血汗和毅力的結晶,是勤奮的結果。作爲許昌市一中的一員,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僅展現着你自我的素質與修養,更深刻地影響着一中這個整體的學風和榮譽。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體現優良學風呢首先,我們要樹立“創優美環境,建優良學風,從自我做起”的意識,明確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進取行動起來,以創立優良學風爲己任,進取參加學風建設,嚴格要求,做一名貼合時代要求的優秀中學生。培養禮貌的生活和行爲方式、時間觀念、自控本事、公德意識、團隊精神和團體觀念,努力建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和諧的班級環境。

其次,我們要端正學習態度,刻苦踏實,勤奮進取,進取參與課堂活動,專心聽講,勤做筆記,認真作業。樹立進取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意識和精神。

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更需樹立優良教風。端正教風,首先應當注重完善師德、師儀、師藝等。而具有良好教風的教師必須會認真教學,對學生負責,讓學生學得紮實,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己任,能夠結合實際將知識與學習方法融於教學。教師經過教學方法的改善,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自然而然地愛上學習。

同學們、教師們,建設良好學風需要我們大家持之以恆的努力。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夢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拋棄迷茫,把握航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讓優良學風吹進書聲朗朗的課堂裏,讓禮貌之花盛開在一中的每一個角落!願我們帶着優良的學風去點綴我們的成功,分享我們的未來,規劃我們完美的明天!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2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致辭,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主持報告會,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先後作報告。

萬鋼指出,7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科技實力從最開始的一窮二白不斷向世界科技前沿奮力追趕超越,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既得益於黨和國家爲科技發展繪製的清晰藍圖和給予的堅定支持,也歸功於一代接一代懷揣科技報國理想的科學家們,他們堅貞不渝地將科學研究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以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爲共和國托起了無數星辰,他們創造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西遷精神彪炳史冊,光照千球。

萬鋼強調,要矢志愛國奮鬥,以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的發展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中。要弘揚科學精神,培養誠信的科研品行,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切不可投機取巧,虛誇浮躁,絕不能僞造、篡改、抄襲觸碰科研的“紅線”。要堅持傳承育人,在知識理論傳授和創新,治學理念方法繼承和發揚的同時,注重將良好的治學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學生的人格養成,真正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王澤山院士的報告題目是《牢記使命,忠誠奉獻》。他結合科研經歷,講述了自己始終專注於火炸藥研究,鍥而不捨擔負國家賦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蹟。他勉勵現場的同學和老師,要把“不間斷地思考”作爲追求超越的一種工作學習方式,多問爲什麼、追問怎麼做,追求問題本質並拓展思考。他告誡大家,在做科研過程中,要有責任感,學會包容和誠信,杜絕學術腐敗、抄襲、造假,浮誇浮躁等背離科學精神的行爲,要發揮羣體作用,關注學科交叉融合趨向,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大愛,忠於黨、忠於人民,在爲人民利益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錢七虎院士報告的題目是《讓生命在科技報國中閃光》。他通過四句話,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第一句“愛黨信黨跟黨走,是一生中最正確、最堅定的選擇。”第二句“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纔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第三句“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容不得一點點的馬虎和心浮氣躁。”第四句“只有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羣衆的關係,才能順利前進。”雖然已經82歲高齡,他仍心繫國防建設與人才培養,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繼續在防護工程領域潛心研究,帶好學生、培養人才、關心團隊建設,展現了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品格與境界,把自身事業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結合,以報國奉獻爲最高追求,爲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曹雪濤院士報告的題目是《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中國學派》。他用鄧稼先、屠呦呦、顧方舟、黃大年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向大家詮釋了中國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指出青年學者是推動科技變革的先鋒,勉勵青年學者們,要做愛國奮鬥、誠實守正的科研人。他還從科學學派對科學的貢獻說起,呼籲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的中國學派,通過鼓勵批判、質疑探索精神,允許寬容科學研究的失敗,鼓勵科技工作者立異鼎新,建立新學說、標立新學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傳承與創新,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出中國聲音,走出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

本次報告會新增了宣讀倡議的環節,來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和導師代表共同發出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倡議書》。整場報告會氣氛熱烈、高潮迭起,與會師生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爲增強報告會的儀式感和感召力,宣讀倡議書前,參會各高校、院所的學生代表逐一擎校旗出場,現場師生熱烈迴應、掌聲連連、此起彼伏。

來自中科院大學、社科院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49所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隊院校的研究生新生和導師近6000人現場聆聽報告。報告會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向全國各高校同步直播,各省(區、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組織了省(區、市)和高校(院所)分會場,據不完全統計,約80萬研究生和研究生導師通過網絡直播集中收看。

據瞭解,此次是中國科協聯合各主辦單位連續第九年舉辦報告會,每一場報告會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大研究生新生和導師的熱烈歡迎。此次報告會在線問卷調查顯示,師生認可度達到98.9%。截至2018年底,全國舉辦各類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近12萬場,接受宣講教育的研究生約853萬人次、本科生約1109萬人次,新上崗研究生導師、新入職教師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約128萬人次,取得顯著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此次報告會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央軍委科技委以及主辦單位有關領導同志出席報告會。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3

翻開歷史的長篇,暢遊在知識的殿堂之中……“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攀登科學的高峯,離不開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學風就猶如這根手杖,他時刻指點着我們,以至我們不會誤入歧途;遨遊於知識的海洋,需要一枚導航的航標,指引我們前進,以至我們不會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爲研究生這個知識型團體,做好學風建設,培研究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其中就很好地闡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發揮得遊刃有餘,才能使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優良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習風氣對於我們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說在這個巨大的羣體中,做好學風建設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學風建設的對象是,研究生這個成年的“非社會人”。這個羣有着它獨特之處。科研沒有捷徑,更不容許重在參與,只有在量的不斷累積中才能導致研究上的質的變化,我堅信唯有通過這種辦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莊大道。學風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建設起來的,我們必須讓大家一起參與到其中。然而要讓大家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是那麼得容易的。我們首先得讓大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正如“如果人生中沒有目標,那就和航海中沒有了羅盤一樣”。確實。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幹什麼,那還有誰能夠明白呢?然而,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很多就是這種沒有明確目標的。

爲什麼中國學生沒有創新,不是因爲沒有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國人盲從、茫然的結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標。那這種現象我想是能夠避免的。當然這還跟咱們中國人的從衆心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說我們在進行學風建設的時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個目標、理想、規劃。如果我們都按着上面的步驟做好自己的大學規劃,我想我們的大學生活將會是另樣的景象吧。還記得我們很小的時候,老師就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麼,想成爲什麼啊?”。你會充滿豪情地回答老師:“我想當醫生、當工程師、當老師……”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我們離自己的目標是越來越遠,於是我們開始降低我們的目標,一降再降,最後也就沒有了目標了,一片茫然。於是就:和尚撞鐘——得過且過了。

如果一個集體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那麼可以說這個集體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它必將給所有的集體成員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當然要像一開始就有這麼好的集體,我想可能性是比較小的。然而,一個集體中有幾個學風純正的成員是應該能夠找得到的。學風建設中我們就要以這些人爲突破口,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利用他們的榜樣作用是整個集體的學風提升幾個臺階。爲什麼會有“嫉妒”一詞,原因就在於有比你優秀的人存在。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潛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輸的精神。當身邊的人比自己強的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夠做出如此好的成績,那我呢?我們會不斷地反問自己,問多了,我們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於是我們開始努力,奮鬥。我想在一個集體中都能有這種良好的上進心,那麼這個集體遲早會成爲一個優秀的團體。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你推我,我推你,不斷的前進,最後取得理想的成績。

學風建設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對於新形勢下加強研究生學術作風建設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警示意義。學習、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實踐在深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惟有勤奮學習、不斷學習,使學習成爲常態,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做好各項工作。加強學風建設要在“學”上動腦筋。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勤”是基礎,“好”是關鍵,“學”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學、能不能學、會不會學是檢驗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效的重要標尺。

通過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我深刻地意識到科研並非說說而已,而是要用嚴謹的態度對待並認真完成。一篇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廣泛的閱讀,在多讀的過程中多動筆多思考多創新,只有當每一階段每一步驟都認真完成纔會有科學的研究成果。這次會議對我的影響將伴隨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會在學術道路上認真走好每一步。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4

報告會結束後,參與收看直播的師生均感獲益匪淺,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心得與感受。

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老師路葵認爲,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應當從從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時刻堅守科學道德,把一點一滴的實驗數據匯聚、分析、提煉成一篇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生環學院每位研究生最大的挑戰和壓力來源。考驗之下,如果研究生的價值觀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很可能會出現學術不端與行爲失範。因此,對研究生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科學道德和學風規範教育非常重要,要讓嚴守科學道德的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沒有完成式,任重而道遠。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老師陶潔感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無數科學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默默堅守不僅令人敬佩和感動,也爲當代青年知識分子羣體樹立了行爲表率。改革開放40年來,創新一直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鮮明標識,而與此同時,着力培養科學工作者的科學道德和學術風範也成爲我們在國際競爭和時代發展中“走得更遠”的重要基礎。陶潔表示,作爲一名青年教師,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將更加註重自身思想道德建設以及引導學生培養科學道德,以更加積極負責的態度參與學風建設工作,爲建設華東師大優良學風而不懈努力。

教育學部老師孫夢表示,92歲高齡的黃旭華院士講述了當年的科研工作者在極爲艱苦的條件下,用算盤計算出計算機般精確的結果,在技術封鎖中讓我國核潛艇技術達到世界水平,憑着自己的信仰爲祖國奉獻了一生。他那句“獻身核潛艇事業,此生無怨無悔”令人震撼。做驚天動地事,當隱姓埋名人,老一輩科學家的奮鬥精神、創業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今天的我們應以前輩們的精神爲指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廣闊舞臺,做出屬於我們這代人的貢獻。

經管書院老師李卓航表示,通過三位院士的報告,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中國科學家精神,既是心繫祖國、嘔心瀝血,亦是創新進取、爲實求真。我們始終要堅持一個方向,就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定地走科技強國之路。

經管學部碩士研究生李蝶依表示,三位院士專家的發言,讓她感受到了刻苦鑽研、探索開拓、精益求精的精神。作爲一名研究生,應當堅定理想信念、大膽探索,在自己所學習的領域中勇於開拓創新,同時也應腳踏實地,堅守科學道德,切忌投機取巧,杜絕學術不端現象的發生,努力做誠實的學問,在創新道路上創造更多的價值。

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本科生吳金桃說,聽完黃院士的分享回想起錢學森同志的經歷,正是他們這樣一批科研人員,堅守在覈彈、核潛艇研發的第一線,纔有了僅隔兩年零三個月相繼研製成功的兩彈,纔有瞭如今的核潛艇。他們在當時經驗缺乏、設備簡陋、環境艱苦的背景下,懷着對祖國的熱愛、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始終堅守在科研第一線。作爲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貫穿於生活,我們要在實驗室裏刻苦鑽研,也要在社會崗位上建功立業。作爲當代創新主力軍的我們,要自信自強,勇於挑戰前沿科學問題,抓住機遇,認真科研、誠信科研。正如報告中所講,學術道德水平體現了科研人員自身道德素養的高低,也體現着國家科學素養的健康狀況。我們應始終保持對科研事業的虔誠和敬畏之心,共同建設嚴謹治學,誠信科研的良好學術氛圍。

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本科生徐洪義說,聽完報告後,謹記在心的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創新和學術誠信是兩個必不可少的品格。科學報國之志,任何時候都要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勇做一代“紅軍”,不畏艱難險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成爲勇於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在三位院士的報告中,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對於學術不端行爲的零容忍,這也是對我們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囑咐。中國的科研未來和科學形象將會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們代表,所以在學術道德上,我們也必須成爲誠信典範。我們要用敬畏的態度和審慎的目光對待自己的每一份學術成果,成爲嚴謹治學的力行者和科學道德的捍衛者。作爲一名即將開始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大四學生,報告中的諄諄教誨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腦子裏,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將牢記作爲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踐行科技強國的使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培養和期望,做到誠信科研,積極創新,對每一次的科學實驗和每一組科研數據都做到嚴謹精確,真實可靠。

華東師大曆來重視科學道德培養和學風建設工作。學校倡導“學在師大”的思想觀念,在學生培養中強化誠信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努力引領學生在發奮學習的同時注重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升。自2017年起,開展學風督查等相關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髮奮求學,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不懈努力。日前,學校開展了學風建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學習氛圍濃厚,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學校學風總體良好。據悉,學校近期將開展學風建設師生交流會、報告會等相關活動,繼續推進學風建設工作,將科學道德培養落實在每一步行動之中。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5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的文件精神,按照“全覆蓋、制度化、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和“兩個拓展、兩個結合”的工作原則,以《東華大學“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東華大學深化綜合改革方案》爲依據,紮實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積極引導全體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成爲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在全校形成了良好學術氛圍。本年度具體工作如下:

一.組織集中收看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

11月14日,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邀請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等3位院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並在新華網進行全國同步直播。爲及時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報告會精神,按照教育部、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的統一部署,我校分別在延安路校區和松江校區設立6個分會場,組織師生集中收看同步直播,與會教師代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近700人。同時,在校園網主頁公告欄、東華大學微信公衆號、東華大學學生易班網絡平臺、校內郵件公共羣,第一時間推送報告會信息和主講報告人的簡介,積極部署和引導校內各二級單位和廣大師生自行收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做好校級層面的宣講教育活動

學校精選專家報告,注重工作實效。按照我校“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建設月”總體部署,爲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規範意識,加強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2017年11月28日下午,分別在松江校區錦繡會堂、延安路校區三教報告廳舉行研究生學術道德規範宣講教育講座,覆蓋全校共200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主講嘉賓爲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依民教授、服裝學院博士生導師楊以雄教授。講座中,教授們分別從大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情況入手,指出研究生應該注重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於創新,求真務實”,讓自己的學習探索生活更加充實、有目標、有動力。同時,針對研究生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的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進一步強調了遵守學術道德與誠信培養的重要性。教授們還從學習十九大精神的角度,指出了研究生科學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鼓勵研究生們把個人的夢想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通過科研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17年,東華大學圍繞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舉辦首屆東華大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共有來自各學院90餘名碩博士參加分組研討。學校還“以誠治學、以信立身”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主題,開展學校研究生科學道德文化作品展活動,廣泛在研究生羣體中動員挖掘作品,通過文藝作品來倡導研究生恪守學術誠信,崇尚科學道德。

三.做好學院引導,深化教育效果

各學院將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作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並結合學院實際做好教育工作方案,積極探索創新教育形式,組織開展師生座談會、學術論壇、博士沙龍、辯論賽、知識競賽等形式更爲多樣的教育活動,深化教育效果。如環境學院爲讓新生們能夠迅速融入研究生生活,加深新生對研究生科研活動的認知,邀請學院分管研究生院長開展講座,就研究生科研創新的重要性、如何開展科研活動、以及進行科研活動的方法、途徑進行了詳細說明,並對科研成果的撰寫與發佈提出了諸多建議。化工生物學院爲了幫助新生充分了解研究生培養目標,正確認識專業特點和社會對本專業的人才需求,合理規劃自身發展,爲研究生新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講座,引導研究生自我認識、自我規劃生涯,同時對研究生新生如何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給出了諸多建議。紡織學院爲幫助新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品味和鑑賞能力,舉辦以閱讀、交流和共享爲主題的科學道德讀書沙龍活動,並邀請院士、特聘教授、企業導師、行業領軍人組成的講師團介紹紡織專業認知的系列講座8次,詳細解讀紡織科技應用和紡織行業發展前景,倡導廣大研究生誠信做人、誠信治學。機械學院採取各種措施落實學風建設,一方面成立“機械工程學院老教授諮詢組”,開展研究生和本科生結對互助,更有針對性地幫助部分學困生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通過在學院層面樹立“學風建設標兵”、“學習型寢室”、“學習進步獎”、“科技創新獎”等典型,優化學習氛圍,提升整體學習質量,通過開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大會來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馬克思主義學院多措並舉,不僅定期邀請知名教授“走進來”,爲研究生開展學術講座,也鼓勵研究生“走出去”,在更高平臺中展現自己的學術風采,增進學科間交流互動,開闊研究生專業視野,提升學術素養。針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特色,邀請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林德宏、復旦大學教授王鳳纔等知名專家學者舉行講,加深研究生學術素養,並依託馬克思主義學院示範馬院平臺,藉助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上海市第五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的契機,鼓勵研究生全員參與,聆聽學術大咖報告、增強交流學習。人文學院十分重視研究生學術道德規範和研究氛圍培養,一方面以入學教育爲契機,狠抓入門關的學風氛圍培養和學術道德教育,邀請學院退休老教授和年輕導師與學生面對面座談和“研究生學術道德規範與研究能力培養”專題講座;另一方面融研究生學風建設於常規活動之中,通過專業介紹會、導師見面會、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通過老師言傳身教和寓教育於活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學風和學術道德溝通渠道,打造學院學術研究團體。

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重點,充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學校以“立德樹人”爲根本,把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內容,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踐行中。先後涌現出了“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東華大學國旗班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帶一路援疆團”等品牌教育項目,吸引了大批研究生參與,對研究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爲培育研究生奉獻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潛心研究學術的精神搭建了平臺。各學院紮實開展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激發學生成才意識。學校開展“礪志·仁愛”慈善文化月、“礪志·敬業”系列學雷鋒月、“礪志·篤行”誠信活動月、“礪志弘毅·共築夢想”暑期社會實踐等“礪志”主題系列活動,激勵研究生形成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精神風貌,增強了研究生的誠信意識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五.將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傳教育融入研究生黨建、校園文化活動

學校將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傳教育融入研究生黨建工作中。將參加一項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傳教育活動作爲黨員“十個一”活動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求每位研究生黨員每學期都要參加一項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活動,強化學術規範意識,提升學術規範素養,養成學術誠信的良好習慣,發揮黨員示範和帶頭作用。學校藉助品牌活動—成長之路報告會、經緯韻科技文化節等互動平臺開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活動,深化活動效果。“成長之路”報告會邀請身邊的優秀學生講述他們自己的成長故事,貼合學生需求,臺上臺下情感互動,效果良好;經緯韻科技文化節通過骨幹創新論壇、學術論文大賽等品牌活動,將科學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融入其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校廣泛宣傳和表彰學風建設優良學院和優秀個人,及時通告學術不端行爲調查處理結果,並積極利用易班網絡平臺,將製作的誠信漫畫、誠信考試微視頻,上傳和發佈於易班,供學生學習和資源共享,加強誠信教育。

六.將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及課程教學

學校以新生爲工作對象的重點,制定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方案,將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作爲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並督導各學院組織全體研究生新生或以研究生班級、黨支部爲單位,或以學院爲單位,進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動員,瞭解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學校爲每位研究生新生購買學術道德規範學習資料,組織全體研究生認真學習《東華大學研究生手冊》、《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和《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選件參考大綱》等材料,學校統一組織命題,組織全校規模的研究生新生有關科學道德和學術行爲規範內容的測試,以此強化研究生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的意識。此外,學校將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作爲長期性工作,納入研究生課程體系的必修環節,成績計入研究生課程成績;指導學院完善現有課程教學內容,增設科學與藝術、科學文獻檢索、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研究方法論、科技論文撰寫等方面內容;在工程碩士授課內容中,補充當今網絡時代下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的內容,介紹學術道德規範的基本原則、相關學術道德規定以及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爲界定和處理辦法,指導研究生恪守科學道德,遵守科學規範,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七.規範研究生科研工作流程

學校規定研究生在投稿發表論文前填寫《論文發表審批表》,由導師進行全方位把關,通過研究生導師對學生科研環節的監督和指導,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同時進行潛移默化的科學精神教育。針對所有擬申請學位的博士生,除了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全面使用“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爲檢測系統”,規定重合率超過一定比例的學生必須進行論文修改並經導師同意後才能雙盲送審,從而樹立正直誠信的良好學風。在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中,明確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要取得一個講座的學分,必須要聽取規定次數的有關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講座。

八.舉行新進教師入職培訓,實行師德承諾制

學校將師德教育擺在學校教育培養首位,貫穿學校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在青年教師入職培訓中開設師德教育專題,邀請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爲青年教師開設《師德師風建設》等主題講座。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全體新進青年教師在國旗下宣讀《東華大學教師職業道德承諾書》。對新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所在院系爲其指定師德表現好、業務能力強的指導教師,使其在接受業務指導的過程中受到師德教育。

九.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理想

對新進校教師進行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與培訓,向青年教師宣講科研政策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督促導師進一步加強對所指導學生的教育和監督,認真審閱學生的試驗記錄和論文手稿,以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作風感染教化學生。結合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活動開展師德教育。探索科學評價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的辦法,規範教師教學科研崗位職責。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調查研究、學習考察,掛職鍛鍊、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深入探討高校青年教師與成長的理論研究、政策環境、價值導向、管理機制、文化氛圍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長路徑等問題。

十.以重大節日和評選活動爲契機,集中宣傳優秀教師典型事蹟

學校以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爲契機,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通過開展全國及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東華大學教學育人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輔導員年度人物、師德建設青年標兵等評選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教師模範履行崗位職責,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作風建設,嚴格遵守科研倫理及學術規範。

通過上述工作,東華大學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的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廣大師生對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的認知度顯著提高,進一步明確了在學術科研活動中,哪些是高壓線絕不能碰,哪些是底線不可逾越,從思想上進一步明確了學術科研活動中的是非對錯,從內心深處增強了遵守學術科研道德規範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全校形成了“以遵守學術道德爲榮、以違反學術道德爲恥”的良好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