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年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000字(精品多篇)

2022年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000字(精品多篇)

2022年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800字 篇一

首先,我想談談在我工作的十幾年經歷的印象比較深刻的課程標準。第一是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當時是我工作的第三年,雖然也是和辦公室老師一起買一起讀,但是我覺得對教材學生都不夠熟悉,所以並沒有很讀懂。然後是2017年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爲什麼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比較熟悉?因爲做課題,讀文章,發現文章參考最多的就是2017年版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就是在這一版課程標準中,我知道了:核心素養、英語學習活動觀、深度學習、教學評一體化、單元教學、主題意義等現在比較前沿的英語研究問題。直到202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出現,我覺得是給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指明瞭方向,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把握自己的教學。

202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出來之後,我就大概瀏覽了一下,我覺得它更加細緻化、清晰化。首先它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課程內容、學業質量等板塊。一些板塊也進行了修改。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課程內容這一板塊。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要素構成。內容結構六要素圖對教師來說已經不陌生,這次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內容結構六要素圖在2017高中課標的提出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進行了調整,一起看看變化了什麼,爲什麼變化。新版內容結構圖不再將主題和語篇獨立置於相對獨立的外環。在2017年版高中課標內容結構圖中,主題和語篇起到的是語境烘托的作用,置於四個要素之底部,承載其他四個要素,但沒有與其他四個要素建立互動關聯,特別是沒有與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建立關聯。但在新版內容結構圖中,主題和語篇不再作爲背景襯托其他內容要素,而是與其他四個要素有機融爲一體。主題和語篇不僅承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還與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形成了緊密的互動互促的關係。主題和語篇一方面發揮統領和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與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形成了互動關係。也就是說,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不僅具有盤活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作用,還有推動主題意義探究不斷深化、促進對語篇類型及其結構特徵的理解不斷深入的作用。較於2017年版高中課標的內容結構,此次內容結構增加了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這三類互動關聯的活動。其理念是英語課程的學習要通過精心設計,體現語言、文化、思維和學習能力融合發展的學習活動與內容六要素的有機互動和融合,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通過此次內容結構圖的變化可以看出此次教改更關注內容整合下的意義探究,並且以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實現六要素整合,推動學生獲得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下面我想就六要素之一的主題談談我的理解與看法。在這裏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主題?主題是指文本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觀念,主題在話題之上,指導學生形成價值觀念。我們還要理清標題、話題、主題和主題意義的概念。標題就是文本的題目即texttitle,標題並不一定直接反映話題或主題,但文本內容與話題或主題密切相關。話題是文本內容即Whatisthetextabout?通常可以在文中直接獲取。而主題是文本表達的思想,根據文本、學情等提煉即Whyisthetextwritten?是指作者通過文章材料和表現形式所表達出來的思想,作者通常並不直接說明,需要讀者在閱讀和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推斷和提煉。主題意義是和文本內容、語言特徵、以及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從建構主義角度而言,主題意義是個人與文本、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我的積極互動中建構形成的,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我們要提煉和分解單元主題,重組教學內容。例如:“環境”是一個話題,“保護環境”是其蘊含的主題,“爲什麼保護環境”以及“如何保護環境”等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結合文本進行開放探究、自主建構的主題意義。同時,爲了實現文本的教學意義和課程意義,文本的主題意義的生成需要教師引導。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爲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範疇。

另外,新課程標準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是附錄中的教學案例。國小階段的教學案列分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對話語篇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比如單元整體教學,它從單元內容分析、單元教學目標、案例評析、案例語篇四個方面進行設計,每一個方面都需要我們細細研讀,認真思考學習。我覺得它不僅可以作爲我們課堂教學的優秀教案,而且可以指導我們的論文書寫。

我想,新課程標準是我們嶄新的開始,讓我們重新正視並慎思自己的教學,併爲英語教學奉獻自己的力亮。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 篇二

教育感言:

付出是收穫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培訓感言:

我有幸參加了國小英語教師新課標培訓學習,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當前國小英語教學改革、新標準的實施、舊觀念的教學方法,使我感到許多的茫然與困惑,通過培訓學習,讓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老師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對語音語調、語法、國小英語教學法、課堂教學設計、新課改理論教學問題與建議說課和評課等內容有了瞭解,培訓內容豐富,培訓過程靈活多樣,上課的老師們非常認真,通過話題討論、互動交流、觀看優秀課例、課例點評、課標解讀、備課交流等等,能讓我更多的吸取各種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從而讓我知道如何去解決一些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我的駕馭能力。爲我們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學到專業理論的同時,老師們的敬業精神與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

培訓項目:

《英語課程標準》國小英語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語言語調教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課堂教學,國小英語常用的教學法、師德建設、語音語調、國小英語語法、課堂教學設計、新課改理論、教學問題與建議和說課和評課等等。

我的成長和快樂:通過這次國小英語新課程培訓,讓我體會到要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必須要把《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

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實施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啓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爲主。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必須把握改革的方向。

通過學習,新標準突出了“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學生爲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教師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創建新標準下的新型師生關係,以適應新時代英語教育的要求。並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纔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國小教學中,活動是實施的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活動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掘學生的進步,教師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學生;

三、創建以活動課爲主的教學模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由於國小生注意力保持短暫,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四、創設情景,運用情境教學法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創設情景,運用生活呈現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學語言進行對話表演,把課堂教學融於真實的生活,使之貼近於生活,相互交流,啓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爲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五、以任務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任務型教學中,很多任務都是通過pair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合作性任務設計有助於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衆多學生教學的不

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任務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任務的難度要適當。讓人人體驗成功。針對學生的參與,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任務,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總之,通過培訓,讓我認識到了作爲一名21世紀的國小英語教師,不僅必須具有較紮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較熟練的英語專業技能,還應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注重研究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反思式”教學;不僅要重視教學評價的研究和實踐,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不僅要積極開發和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教師還應具有較強的事業心,敬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還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另外,國小英語教學一定要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

從今以後我會從點滴做起,努力貫徹新課程精神,使《英語課程標準》真正適應時代要求,全面提高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育教學水平,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 篇三

今年假期有幸參加了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解讀”遠程培訓項目,通過這次學習我獲得國小英語課標方面很多理論:20xx版課程標準的要點、課程標準與國小英語教學、改進課堂教學的一些重要建議以及國小英語教學技能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和要求,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分析和靈活應用。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課標具有強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這一特點,我們作爲教師要樹立爲學生終身發展的思想,堅持人本位,以生爲本就是以學生爲教學的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們看成學習的容器,因爲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有個人的追求,有對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經歷,這些正是搞好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學生的這些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從而激活他們的這些實踐經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舊課堂的“要我學”變爲新課堂的“我要學”,適時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爲有趣、有序、有效的課堂。

二、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以往我們關注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和技能塊,而不是一個面的累積。要根據課標所描述的“能做某事”爲主線,實現學生能用所學語言做事情,在做事的過程中發展語言、思維、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學設計中要貫徹一種重要的教學觀:整體觀念、主體思想、個性發展、和諧關係。同時堅持“發展爲本”的原則,在時間、空間上爲學生提供充分條件,引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在更輕鬆更愉快的環境下實現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樂樂學英語,紮紮實實打基礎。改版後的《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想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課標的工具性。

三、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爲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建立“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

新課標對課程評價進行了較爲詳盡的闡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以及評價目標多層次的特點。新課標特別強調評價應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形成性評價的提出有助於改變傳統教學中只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做法,使評價體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檢查和選拔、篩選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評價具有了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的功能。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爲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取得的進步,要尊重個性差異,除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外,還倡導學生本人、教師、同學、學校以及家長等多方人員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本次學習的粗淺體會,我想更多的還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深入基層,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一點一滴地積累本地經驗,更好的幫助一線教師提升自身素養,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交際能力。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 篇四

一直耕耘在英語教學第一線,對於國中英語教學及英語《新課標》的研究,不敢談深入,卻有一點點體會,對教材也有了更新的認識和體會,現將教材做一下解讀與分析。

一、設計理念生本化

《新標準》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論,由淺入深,逐步過渡,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結構。課本中有更多的生動的插圖,更多的看圖說話,更多的讓學生開口的機會。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國小升上來,直觀思維爲主,表現慾望較強,這樣的內容容易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有效地體現了從國小到中學過渡和銜接。例如:七年級下冊的My Favorite Pet 和My Favorite Music兩個單元, 畫面生動、形象、直觀,學生很容易看懂,學起來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圖文並茂,學生記憶深刻,不易忘記。這部分的設計是爲了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質上是相當於對課文的複述,而圖片成了重要的輔助工具。圖片能給學生以直觀提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八年級、九年級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學習策略方面的培養。

相同的話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側重點也不同。隨着學生的知識不斷豐富,學習內容的難度廣度也相應加大。七年級以語音爲主,包括元音音素,輔音音素,讀音規則等,由元音到輔音,由單個字母到字母組合,由單音節到多音節,由單詞到簡單句子慢慢過渡。而八年級則注重語調、連讀、重讀及意羣、停頓等等,由淺及深,層層遞進,不僅符合教學規律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二、文本內容生活化

語言在生活中產生,又回到生活中去。《新標準》國中英語文本內容生活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題話題化

《新標準》國中英語課程中,美四個單元一個話題,每個單元又由幾個模塊組成,這幾個模塊又都是 爲一個話題服務的。衆所周知,話題是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話題。它的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現代英語教學的主流:學習外語是爲了更好地交流,交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標》明確列出話題細目表,包括個人信息,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學校生活,興趣愛好,個人情感,人際關係, 健康,文娛與體育,節假日活動,世界與環保,語言學習,社會,歷史與地理等25項。《新標準》把這些話題落到了實處,這些話題涉及人物故事,運動健康,生態環保,歷史古蹟,人口,節日休閒,慈善事業,文化,安全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碰到中或談及的話題。

2、語言地道化

對比以前的教材,《新標準》的語言表達更加地道化,例如以前的教材中會出現這樣的對話進行人物介紹:

A: Li Lei, this is my father. Dad, this is Li Lei.

B: How do you do?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C: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too.

這樣的語言顯然是不地道的, “ How do you do?” 一般是成年之間初次見面時用,而成年人與小孩間的初次見面常說:“How are you”。另外, “How do you do” 與 “Nice to meet you”一般不會同時出現。在看《新標準》七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2 Unit 1 Activity 3 的對話: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 is Betty…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這樣的語言顯然地道多了,在同齡小孩間介紹完了之後的招呼應該是簡單的,隨意的,非正式的。學生在地道的輸入環境中學習,語感會更強,語言表達會更地道。

3、滲透文化意識

語言來源於生活,語言是豐富文化的載體。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於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學習外語不僅要學習其語言形式,更要學習其文化;瞭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差異,有利於外語的學習。那麼《新標準》國中英語是如何在文本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呢?

1話題蘊藏文化

綜觀《新課標》的每個模塊 不難發現模塊中蘊含着濃濃的文化氣息。不用看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單從畫面上就已經讓人感覺到文化的存在。

2Passage 體現文化

除了從Topic 嗅到文化的氣息,不同的問段體現着不同的文化差異。例如七年級下冊Module 1 Unit 2 They’re going to the opera. 同一世界,不同國家的生活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開闊視野,瞭解世界;七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 2 I was born in Quincy. 讓學生了解美國城鎮及歷史人物;Module 10 Unit 2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讓學生了解英國的大文豪William Shakespeare 的生平和著作,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以趣促學;八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八年級上冊Module 12 Unit 2 Advice for visitors: traditional life in England; 九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等等。學生能體會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

3幫助學生領略異域風情

《新標準》國中英語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個模塊最後都有讓學生談論異國文化這一部分。這一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是課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領略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其中包括娛樂休閒,異國文化,英雄人物,世界奇觀等等。

2022年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800字 篇五

近期,國家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中國未來十年義務教育階段教與學的指揮棒,對學生、教師和家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引起國內基礎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廣東教師的密切關注。近日,我們也從不同媒體、平臺閱讀關於2022年版英語課程標準的解讀,反覆學習了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程曉堂教授的講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通過學習,略有所思,記錄於此。

一、整體瞭解2022版與2011版的變化。

知乎上這幅目錄圖清晰的告訴我們,2022版新課標增加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課程目標中增加了核心素養內涵。刪除了分級標準;實施建議改爲了課程實施,其中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附錄中增加了“核心素養學段特徵”,刪除了“功能意念項目表”“話題項目表”“評價方法與案例”“技能教學參考建議”“課堂用語”。

二、每週課時量變少,詞彙量和閱讀量要求增加,提出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多學,考試從知識考查轉向能力考查……,一系列的變化,對一線英語教師確實是極大的挑戰,那麼如何利用好課堂40分鐘及課後作業時間?通過研讀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實施中的7點“教學建議”,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

第一點,堅持育人爲本

思考:我們要牢記立德樹人是英語教學的根本育人目標,牢記學好英語的目的,引導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歷史,以及科技、藝術等方面的優秀成果。我們要學好英語,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加深中華文化理解,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好中華優秀文化傳播者。

第二點,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

思考:由於課時量少,我們更要注重單元整體教學,根據學生學情和認知水平,進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組,圍繞單元主題,突破重難點。特別是高年級的Let’sLearn和Let’stalk,可以用心設計,巧妙融合成一個課時,把Learn中的詞彙充分運用在talk中。

第三點,深入開展語篇研讀

思考:詞彙量增大,閱讀量增多,教師必須當好引導者,課堂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課型。“教師要以語篇研讀爲邏輯起點開展有效教學設計“,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本結構、語言特點等都要進行分析,明確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內涵和育人價值。教師要多思考三個基本問題“what,why,how”,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追問,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第四點,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

思考: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語言的主體,我們是引導者,激發興趣,確保學生學習熱情,確保課堂是學生的課堂,逐步從基於語篇學習走向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確保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的學習過程。

第五點,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思考:這是教師畢身的追求。

第六點,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和實施

思考:“教-學-評“一體化讓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評價及時反饋學的效果。評,可以是課堂反饋,可以是課後作業反饋。所以在“雙減”背景下,我們更重視課後作業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它就是學生一份綜合“考卷“。

第七點,提升信息技術使用效益

思考:“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爲英語教學提供了多模態的手段、平臺和空間,還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跨時空的語言學習和使用機會,對創設良好學習情景、促進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學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積極關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應用領域的發展和進步,努力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基於互聯網平臺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個性的優質課程資源,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要將”互聯網+“融入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中,深化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融合,推動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當今學習資源非常豐富,但需要我們老師做足課前備課,精選精用,信息技術是把雙面刀,用得好,學生綜合能力迅速提高,用不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纔給予了學生找藉口玩遊戲的機會。所以老師們還要考慮合理的使用時長和制定使用制度,家長、學生和老師都要了解相關制度,互相監督。

總而言之,2022版新課標進一步闡述瞭如何用英語做教育。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從雙減到新課標,國內英語教學正在經歷着巨大的變化。我們未來應關注的教育教學目標和努力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新課標,新思維,新教學,新徵程。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 篇六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20xx年11月10日11日,全州各個國小英語優秀教師集中到凱里參加義務教育階段課改師資培訓,雖然本次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培訓期間,我們認真聆聽了雷山縣教研室楊燕老師、凱里八小紀莎老師、凱里十小覃翠立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研討的過程中,從同行那裏學到很多,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方面還有欠缺,我將進一步加強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履行好本職工作。

通過這次學習,我瞭解到了國小英語義務教育課標方面的很多理論:什麼是教案、什麼是教學設計、如何進行國小英語寫作教學以及國小英語遊戲教學等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和要求、建議,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分析和靈活應用。特別是楊燕老師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給我們展示,並讓我們現場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老師們的積極發言,把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老師們共同分享,也讓我對教學設計這內容更加深刻。

通過這次國小英語教師的培訓,我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教學知識、方法和理念,對自身基本素質的提升和今後的教學工作很有裨益,下面我就這次的培訓跟大家分享我的幾點體會:

一、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基本功

作爲一個國小英語教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唱、跳等這些基本功。這次培訓,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們都具備了紮實的基本功,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紀莎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進行英語作文的教學?》這一課題讓我懂得了學生的英文寫作首先必須要培養興趣,要初步掌握學生寫作的情況,並且要求把句子教學融入到作文中去。紀莎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聽、模仿誦讀是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並且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能力。

二、瞭解了最新的英語新課程改革理念

在這一次培訓中,讓我瞭解到了最新的英語課程改革理念。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運用一些遊戲,使英語課堂“活”起來。我們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說說、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國小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強調師生互動。國小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以國小生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儘可能多地爲國小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還有覃老師的課,也讓我開了眼界。特別是活躍的覃老師教學風格,老師運用了遊戲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覃老師自制了教具,同時讓在座的各位老師也參與了各種各樣的新遊戲,如:Passingdown、高低聲、跳舞機、木頭人等遊戲,讓老師們也到遊戲中來感悟,並從中切身體會遊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並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英語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覃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數字教學、英文歌曲,如applesong、headshoulders等歌曲。我認爲遊戲教學有助於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減輕壓力與負擔,從而有助於增長學生的知識,幫助學生多記單詞,並且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英語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明白上英語課不難,但要上好英語課卻不容易,需要老師有紮實的教學技能,回去以後,我還會繼續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技能,努力成爲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

2022英語新課標學習體會 篇七

暑期學校組織所有老師學習新課標,在研讀《英語課程標準》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就新時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着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經過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想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就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以適應新教材教法的要求。身爲教師的我們應結合國中英語的課程定位,從有信仰、有實力、有責任三個方面,要根據具體的時代要求,培養能夠推動時代發展、完成時代使命的人。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愈發明確了今後教學的方向和目標。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要圍繞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設置跨學科主題活動,強化實踐性要求,優化課程內容結構。“雙減”政策走在前列,作爲教師,要更加註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和結構,圍繞“英語”開展活動。英語是碎片知識,英語教學並不容易體系化,但我們可以把知識當成拼圖來學習碎片化式的英語。讓學生在拼圖過程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作爲英語教師,引導孩子在課堂內外加強英語的實踐運用是我們學習英語的重要內容。活到老學到老,在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特別強調對低年級進行趣味性的課程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爲主線,強調學生應該能夠用所學的英語做事,並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溝通和協作能力。英語學習應從語法講解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通過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經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掌握語言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提倡“任務型”的教學理念,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貫徹到教學過程中。《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任務明確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以實現各項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並學會運用英語。以任務爲導向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增強學生語言能力,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瞭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如思維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相互滲透和聯繫。

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其功能。《英語課程標準》特別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英語課程而言,創設語言環境、使用語言的真實性、豐富語言材料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障。現代化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發展,爲英語教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教與學空間。這一制度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瞭解了英語新課標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之後,我真的是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許多啓發和深深的思考。因此,我明白了新課標下我們的老師應該做什麼:

首先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應對新的挑戰。第一,《新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提高教學設計的立足點,由“知識點”上升爲“能用知識做事情,即指向素養的課程單元”;它必然涉及到教學方式的同步變化,其標誌是真實情境的介入和深度學習,新課標要求我們從“知性”教育向“學生髮展”教育轉變。事實證明,脫離實際情況,學校課程就會導致“以非語言方式學習外語”。新課標強調對主題的選擇更多的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主題作爲編寫的主線。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理解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這會使學生有話要說,有話要說。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時刻做好學習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與此同時,英語教師必須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不斷嘗試,時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學生,進而時刻引導學生不斷求知、求新、求進步,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不斷豐富各方面知識,儲備各種能量,成爲真正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人。

第二,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教師應轉變角色,重新理解師生關係: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要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求和發展願望。所以,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採取有利於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儘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伴隨着新課程主題的全面展開,對直接實施新課程主題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臨着新觀念、新課標、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書育人”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尋求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自覺主動地進行教學反思和自我監控,促進自我成長,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如果我們能開展有效的教學科研活動,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爲指導,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教學經驗,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教學經驗,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繁重的教學中實踐我們的教科研成果,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使我們在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工作得更加輕鬆愉快。身爲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爲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迎接新課標的挑戰,我們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確立終身學習觀念,實質上是加強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

2022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八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4月27日,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德明教授在線上爲我們開展了題爲《依據新課標,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建設新發展》的新課標解讀培訓活動。梅教授的報告由八個部分組成:繪製義務教育新藍圖、正確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以核心素養統領課程建設、以分級體系構建課程結構、以主題引領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習活動改進教學方式、以促學促教引導教學評價、以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梅教授在報告中提到,新課程標準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體現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鑄魂工程,要應對當今世界複雜局面的挑戰、應對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要服務國家義務教育發展戰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梅教授指出,新課標標準爲學校育人畫像、爲教師教學架橋、爲學生成長導航。教師要處理好通適性與差異性的關係、經典性與時代性的關係、全面性與個性化的關係、規範性與靈活性的關係,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梅教授還提出要堅持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前後左右的銜接貫通,尤其是小升中銜接、初高中銜接,學科間橫向配合也很重要,注重學科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呼應,有效配合,防止簡單交叉重複,形成各學科協同育人格局。

梅教授圖文並茂爲我們介紹了中國學生如何發展“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人要有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要有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要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梅教授強調了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提出並回答了“英語是什麼”、“英語課程是什麼”、“英語課程能做什麼”這三個問題。他還建議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英語的一些曲折變化特徵,包括所有格、複數、動詞現在時第三人人稱單數、過去時、-ing形式、過去分詞、比較級、最高級,以及名詞和動詞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還應該關注造成英語學習困難的其他一些語言現象,如冠詞、介詞、動詞短語、詞語搭配等。

梅教授指出,英語學科是由四方面構成的核心素養體系,包括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諸要素之間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新課程標準按照英語能力發展進階,建立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的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分級體系:一至二年級爲預備級、三年級起始至九年級爲一至三級。分級體系體現了國小英語與國中英語、國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機銜接、體現了語言學習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特點,確保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學校和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梅教授提到,課程內容要以主題爲引領,整合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諸要素,使英語學習成爲學生髮展語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

梅教授還提出,一堂好課應當有學生快樂的聲音、有教師激勵的聲音;一堂好課應該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有教師科學的引導;學生不是帶着空腦袋來裝知識,等待教師滿堂灌;不能把教室演繹成教師的獨角戲臺,也不能把課堂視爲學生的唸經廟堂。一堂好的活動型英語課應該是課堂有溫度、教師有激情、教學有活力、學生有聲音、學習有成效。梅教授認爲,教師要精心設計項目化、任務型、活動式的作業,作業也要有基礎性、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逐步建立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素養導向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

最後,梅教授建議教師們要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語課程教育學方式的變革,鼓勵教師合理利用、創新使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主動用好互聯網資源和數字化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互聯互通的全球化時代提供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數字資源化。梅教授指出,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纔是學生的全部教材。

新課程標準頒佈,梅教授的報告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疑惑,對我們義務教育階段一線教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性。教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謝工作室提供的寶貴學習機會,期待下一次研修。

掌握新時代下的語言技能恰逢其時。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九

英語新課程把新時期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爲重點,以德育爲中心,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爲素質教育的總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從機械性、被動性、灌輸式、應試型的學法中解脫出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

並從實際理論爲指導,以實際活動安排爲特色,能從課題結構,實際功能相結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教師的觀念得到了轉變,具體表現爲,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並重轉變;從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模式訓練和語法講解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轉變;單一的黑板媒體向多媒體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轉變。

總之由過去對語言結構知識的講解、翻譯轉變爲重視培養運用語言實際交流的能力,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英語教研活動,學生要以強烈的動機,濃厚的興趣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來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新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深、內容分散、跨度大、彈性大而且具有大量的課外知識進入,課本作爲學生的輔助學習材料,不少教師反映教學操作難度大,有完成不了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困難,有一部分學生實際功能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學思路,靈活把握和運用結構―功能教學思想,創造性的運用教材,要脫離舊的教學模式,要使英語教學過程成爲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指導的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特點,確定教學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營造進行實際實踐的學習環境,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口說、腦想、手動等綜合活動進行交際性訓練,總之,我們應遵循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思路,將實際法、翻譯法、誰知法的可取之處融合起來,幫助學生認識語言的基本規律,改變學生“聽講——接受——記憶——習題”的傳統學習模式,儘可能地創設情景,開展豐富的英語活動,爲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不斷體會、熟悉、掌握英語。

二、要盡力克服教材容量大與學生的承受能力的矛盾。

(1)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爲出發點,精講多練重點語言項目,大膽減少詞彙和語法的繁瑣講解。

(2)語言知識點處理的時機要視情況而定,應放棄逢生詞就講練,句句語法分析等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運用語言機會,少搞脫離語境的語言練習。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做好預習,自習單詞閱讀課本等。

(4)集中力量完成教科書的教學任務,不加無效的習題和考題。班級人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我們應採取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多關心,多幫助,多組織適應他們能力水平的教學活動,讓他們有參與實踐機會,教師應多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方式進行各種語言操練活動。這樣可以爲學生提供均等而又充足的訓練機會。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成績,對於學生的進步要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收穫的喜悅和滿足,從而強化學習的動機和願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位教育家說過:“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爲他沒有在這一學科上取得滿分而不安”。

三、英語教學不應單一注重其工具性,更應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通過學習英語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培養他們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瞭解異國文化,傳播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英語開拓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大教育觀”要“大氣”,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要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不要做“目光短淺”的教師,只注重考試分數,不注重學生學習語言的感受,不去體會考題以外,經典文本對學生的影響。所以我們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爲本,注重英語課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統一。教師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掌握相關的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對教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建構力。總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於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最後,我們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基本功訓練,多爭取參加高層的業務進修,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別人的好經驗,好辦法,應用於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其次多進行橫向聯繫,同科老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其它學科的教學經驗,拓寬知識面,再次加強英語教學,以促進國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