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實踐論讀書筆記 實踐論讀書心得筆記(精品多篇)

實踐論讀書筆記 實踐論讀書心得筆記(精品多篇)

學生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一

毛澤東在《實踐論》一文中,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爲基礎,聯繫我國的具體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關係。在讀完《實踐論》以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這將指導我在以後的生活中的行爲。

毛澤東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儘管就我們個人而言,我想我們距那些能夠變革現實的鬥爭還是比較遙遠的——我們更多的是要去辨別某種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質,對於我們來說的意義,以及我們該怎麼去對待,但是這段話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獲得對某種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確的認識就必須得自己去親身接觸,親自經歷,這樣纔有可能瞭解到他們的本質,才能夠獲得最接近事實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人們談論某某人、某某產品據說怎麼樣怎麼樣的,有時甚至已經與最初發表評論的人的說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卻沒有人想到要去驗證,只是人云亦云,而這有時甚至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拿我們交友來說吧,不可能有哪個人能夠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歡他的人會對他評價很高,不喜歡他的人就對他沒有什麼好感,有時甚至會出言詆譭,如果你只是通過某個人的評價就構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許你運氣很好的交到了一個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許,你就交到了一個品格很差勁兒的損友。人們常說要知道一個人怎麼樣就看他周圍的朋友,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之深刻。因此,也許由於你的錯誤認知而交的這個損友就會影響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覺得我們要了解一個人你必須去與他接觸,在與他的交往中積累自己的認知,最後對其作出一個較爲客觀全面的評價,從而決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對於其他事物也是一樣的,只有自己親自去嘗試,去體驗,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認識。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我們得以自己的主觀思想爲準,忽視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們別人說的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得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檢驗,從而得到事實的真相。

我們在實踐中得到了理論的認知,我們還得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夠發揮它的指導作用,使其具有現實意義。正如毛澤東所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學說源於西方,可是西方社會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並未把其運用到制度建設中去,所以對其而言,科學社會主義頂多就是個出色的理論,而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對於我們這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來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的指導思想,指導着我們的社會建設,對於我們的社會進步有着無法忽視的重大意義。而我們在運用科學社會主義指導我們的社會建設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地爲其補充着新鮮的血液,使其散發着活力。可見,一個理論只有把它運用於實踐中去才能夠使其不只是一個空架子,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實踐論》一文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到了實踐對於得到正確認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我意識到了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必要性。就我來說,我總是知道該怎麼做纔是最好的,卻往往只是知道而已,而沒有付諸行動,因而沒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結果。今後,我將把自己的想法切實地落實到行動中去,讓自己做到最好。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二

《實踐論》一文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1937年7月的論文著作。現收集於《毛澤東選集》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章。

時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革命戰爭即將到來。在中國共產黨內,曾經有一部分教條主義的人長期拒絕中國革命的經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而只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書籍中的隻言片語,去嚇唬人們;還有另一部分經驗主義的人長期拘守於自身的片斷經驗,不瞭解理論對於革命實踐的重要性,看不見革命的全局,雖然也是辛苦地—但卻是盲目地在工作。這兩類人的錯誤思想,特別是教條主義思想,曾經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國革命受了極大的損失,而教條主義者卻是披着馬克思主義的外衣迷惑了廣大的同志。爲了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去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於1937年7月毛澤東寫了《實踐論》這篇文章。毛澤東曾以這篇文章的觀點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演講,目的在於揭露輕視實踐的教條主義觀點,教育披着馬克思主義迷惑廣大羣衆的同志,使他們理論聯繫到具體的革命實踐中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即“知”與“行”的辯證關係爲中心全面系統地闡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首先,文章闡明瞭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和認識的關係及實踐在認識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爲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藝術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人所參與的。所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位,認爲人的實踐一點也離不開、排斥一切否認實踐的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並且,“無論從認識的源泉,認識的發展動力,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來看,都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總之,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其次,文章闡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指出認識過程要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和由理論到實踐兩次飛躍。實現兩次飛躍之後,認識運動“既完成了,又沒有完成”,因爲認識的發展過程是無限的,是階段性和無限性的統一。

再次,闡述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強調絕對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於相對真理之中,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並着重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和認識真理的道路。”提出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任務,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了實現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任務”。

此外,文章還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過實踐來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行了高一級的程度。

《實踐論》爲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要不急不躁,由表及裏,全面觀察,有感性到理性,理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具體地說就是在對任何事情沒有做出深入瞭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於作出任何結論。

在應對、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先要觀察事物的外在屬性,儘可能多地從不同側面觀察事物的特性,詳細的描述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從感性上對其進行整體感知。其次更重要的是,觀察事物的內在屬性,探尋事物的內在屬性,儘可能地多舉事物內在特性之間的各個要素。任何一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相結合作用的,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內因是其根本性的東西。我們在認識事物發展的時候,不僅要分清事物發展所處的階段、地位,運用普遍的、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之。對事物的外在形式,表象的東西進行觀察、分析進而上升到事物內部特性的認識,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識論實踐的第一次飛躍。

在實現實踐論第一次飛躍之後,我們應該將實踐認識理論返回的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考驗,進一步去指導實踐。我們學習、認識、觀察事物過程就是理論聯繫指導實踐的過程。我們學習別人的正確的東西,用之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反之,我們在實踐的同時也檢驗了別人理論的正確與否?重複往返,不斷深入。正確的理論不斷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影響着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和發展。

在認識的過程中,理性認識還依賴於感性認識,我們必需堅持反對“唯理論”即只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爲只有理性靠得住,經驗是靠不住的。“經驗論”錯誤在於不知感性才材料固然是客觀外界的真實反映,這兩種認識錯誤多我們都是不利的。而認識有待於深化認識事物要完全地反映整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規律性,這就需要我們用腦子思考,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正如《實踐論》所述的,認識與實踐是相互統一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我們在生活、學習實踐中要用到這一原理,必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言之有物,不說空話。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自我。只有“認識你自己”才能改造你自己,進而認識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給我們的任務,這過程中我們要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因爲此兩者是相互依賴,彼此制約的。我們認識世界就是爲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確地認識世界。這需要我們提高自己觀察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勿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人云亦云。

爲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進而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要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當然真理是相對的。這需要我們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爲指導,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必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做到堅持和發展的統一。只有創新,才能不斷髮展,創新又是堅持和繼承爲前提的。把繼承和創新統一起來,理論才能真正順應時代和實踐的呼喚,體現於時俱進的要求。

《實踐論》是一篇傑出的具有創造性的貢獻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既豐富和發展了《反對本本主義》關於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思想。深刻地闡明瞭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中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行、知問題,爲中國哲學的發展增添了極其光輝的一頁。它與《矛盾論》等爲我們黨確立了科學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爲延安整風作了理論準備,也爲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我們必需應該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並不斷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落實行動,用知識武裝自己,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注重理論實踐創新,激發自己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實踐的激情,不斷拓展自己的新視野。不斷探索科學真理,弘揚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到看清對象,有的放矢,對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理想付諸行動。不斷提高認識和實踐的素質的能力,爭取做有爲的青年,成爲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實踐論讀書筆記 篇三

實踐論讀書心得

《實踐論》是寫於1937年7月,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論著之一。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繫。即“知與行”的關係,向當時的中國人民闡明瞭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層面上的重點知識和理論,對當時的中國革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當然在一定程度也爲今後中國的發展和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讀完《實踐論》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以及實踐與理論的聯繫等理論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

實踐論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實踐論》的問世給中國革命指明瞭道路,它總結了中國革命在前期學習照搬照抄蘇聯模式失敗後的教訓和經驗,給中國指明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並讓中國徹底擺脫了封建主義的枷鎖,從而走向光明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在《實踐論》的正確指導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讓中國走向社會主義,讓人民當家做主;鄧小平理論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開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讓中國共產黨進行黨政、黨風建設,使中國共產黨始成爲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引領中國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實踐論》中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運動,首先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是更重要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的內容,都達到了更深的程度。

《實踐論》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其中階級鬥爭給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力、促進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也爲認識提供了可能,同時實踐也使得認識得以發展。正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們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進而去改造世界。因爲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就是實踐。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的認識事物的屬性、關係、本質和規律。

除此之外它還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活動,首先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當然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其實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只有經過這種循環往復的認知過程才能更好地瞭解事物。在實踐論中作者還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關係問題。他指出了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作者特別強調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歷史的“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文中還論述了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問題,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

客觀世界的關係,以達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實踐論》對經驗主義進行了批判。正如我們經常說我們可以憑藉經驗辦事。的確如此掌握了事物的內在規律,再加上處理事物的經驗我們往往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有時執着的一味的相信經驗,而不會去變通的話,可能會把我們帶入歧途,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者還可能犯錯誤。所以要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

《實踐論》也對教條主義也進行了批判。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只講理論,不聯繫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爲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就是爲了要我們多聯繫實際,少說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我們學習了關於數據庫的理論,爲什麼還要做實驗呢?就是要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不要把教條的東西神聖化,要敢於質疑,敢於突破教條的束縛,走創新的道路,世間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這樣才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才能推動事物的前進和促進事物的自我完善。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這是不自覺完成的。如果我們掌握了足夠的資料,並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纔到了理論上的認識。而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者認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被實踐證明了是正確的理論,纔可以推廣應用。但是,事物是在不斷髮展的,因爲運動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質的運動中,矛盾不斷推動事物之間的聯繫發生變化,從而使事物聯繫的形式——現象更加趨於複雜。經歷了實踐檢驗的理論,還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這時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已經發生變化。在不斷地檢驗中,理論也就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實踐論》中深刻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在實際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具備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在實際生活中,工作中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要不斷的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各方面的創新,纔能有所發展。只有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深刻的認識,才能真正意義上發展中國和壯大中國。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爲理論武器,不斷的認識和探索以尋求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而在實踐中發展事物和認識事物。

《實踐論》中指出事物是處在不斷髮展之中的。因爲運動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質的運動中,矛盾不斷推動事物之間的聯繫發生變化,從而使事物聯繫的形式——現象更加趨於複雜。經歷了實踐檢驗的理論,還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比如力學的相對性原理,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中它可以找到足夠的支持,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卻出現了與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矛盾,於是產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性原理又一次被證明是正確的。我們都知道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內在矛盾推動着事物的前進。發展是前進的上升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事物之間

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原有的狀態和性質會發生改變。而事物發展的動力就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矛盾。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正是由於事物之間的矛盾鬥爭才推動了事物的前進。事物之間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事物之間矛盾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各種矛盾中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實矛盾的主要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因此只有認真的分析矛盾,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以人們要善於觀察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

《實踐論》也給我們闡述了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的關係。毛澤東同志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各個方面和外部聯繫的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形式實現的。感覺是客觀對象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產生的關於對象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通過抽象思維達到的對事物的本質、內部聯繫的認識。感性認識只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的侷限性在於只是對事物的表現現象、外部聯繫的認識,而認識的任務卻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質、全體和內部聯繫。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不僅是相互對立、相互區別的,而且是辯證統一的。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歷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能停留於感性認識,必須進一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人們對事物感覺、知覺和表象經過多次反覆,對感性認識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概括,便在認識過程中產生了一次飛躍而進入理性認識。

《實踐論》爲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由表及裏、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要深刻觀察實物的內在特性、外在特性、內在聯繫、外在聯繫以及事物的變化過程。只有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去認識事物才能掌握它的內在規律。所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尋求真知的唯一途徑。“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馬克思主義者認爲,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纔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從而變失敗爲勝利,正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其實就是從失敗中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實踐論》在中國的傳播大規模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爲方式,同時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方面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而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正確把握好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係,避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深知“實踐出真知”。爲此,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要弄清情況,又要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

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這樣《實踐論》可以引領我們不斷進步、不斷向前、不斷髮展。

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瞭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瞭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只是過多的去學習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環節。這樣的話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不能瞭解它的內涵和本質。這樣一來更不能很好的把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對於大學生而言參加實踐活動可以引導我們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從而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它是我們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俗話說:“認識來源於實踐。”一切認識來源於實踐,只有自己親身實踐才能不斷促進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只有實踐才能將課堂與社會,理論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我們從書中可以感受到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形成真理指導實踐。總之《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爲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和精華,並將其理論、原理、方法論應用於我們的具體實踐之中,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到實踐中去,不斷積累經驗,收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