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精品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精品文章

列夫托爾斯基的《安娜阿卡列尼娜》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通過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的悲劇,她在不斷掙扎之後走的極端的路線,作者渲染的豐富的感情色彩都讓人感受到深刻壓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對故事主人公的憐憫與惋惜。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1

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爲我們塑造了一個不顧一切追求愛情的女性文學形象。一百多年來,這一文學形象受到了幾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將其提高到了追求愛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然而最近重讀這本經典著作,卻對安娜是否真正懂得愛情產生了疑問,甚至還從安娜身上看出了許多當代女性所具有的四大通病,或者叫着導致婚姻和愛情失敗的四大錯誤。現分析如下,供各位正在經營愛情或將要經營愛情的朋友們參考,也歡迎各位對愛情和婚姻有理論研究或實踐經驗的朋友們共同探討。

一,錯誤的選擇

有評論文章把安娜以一個妙齡美女的身份嫁給年長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說成是安娜悲劇的根源,也把這說成是安娜缺乏婚內愛情的主要原因,以及追求婚外情合理的主要依據,個人覺得這些觀點是不很正確的。只要略微調查一下古今中外的婚姻史就不難發現,一位十幾歲的女孩,嫁給三十幾歲的男人,是不會有太大的生理和心理上障礙的,而年齡差距也不會成爲愛情的障礙,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爲什麼二十八歲的女碩士生嫁給八十二歲的科學家還能被稱之爲愛情。用另外一個與安娜的婚姻更加近似的例子也能說明這一點:年嶺相差二十七歲的“鬆霞配”,目前正幸福甜蜜地生活在全國人民的眼前,還在結婚不到四年的時間裏先後生了兩個孩子。

從書中介紹的情況來看,我可以大膽地推測,安娜在遇到渥倫斯基之前是幸福的。當時她和卡列寧已經幸福地生活了---年,有了一位八歲的兒子。安娜以青春和美貌獲得了財富、地位、家庭幸福等,甚至因此爲哥哥在官場謀得了官職。她從一位一無所有的普通女孩,成爲貴婦人,家中奴僕成羣,她什麼事也不需要做,還擁有三個不同的社交圈可以調劑生活的樂趣,甚至可以自由地在那些社交圈子裏與別人談情說愛。她的丈夫除了缺乏英俊的外貌和年齡比她大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缺陷,他不賭不嫖,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生活非常有規律,幾乎是準時上下班,準時就餐就寢,難能可貴的是還有每晚閱讀與工作無關的藝術哲學等書籍的好習慣。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卡列寧是一個有品位的男人。

我們的社會歷來對年輕女孩嫁給有錢有勢的年長者頗有微辭,甚至將此稱之爲“傍大款”。我倒是覺得這種婚姻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爲婚姻是兩個人的一種契約行爲,只要契約雙方是自覺自願的,而且明碼標價,彼此無欺無騙,男的出售財富和權勢,女的出售青春和美貌,是沒有什麼可譴責的。因此,我並不覺得安娜與卡列寧的婚姻有什麼不妥,也不認爲安娜嫁給卡列寧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我們有勇氣實話實說,就不得不承認,不論古今中外,像卡列寧這樣的男人都是許多美貌女孩的理想丈夫。

安娜的錯誤在於她擁有了卡列寧所給予的一切之後又想再擁有與渥倫斯基的愛情。因爲這不僅違反了婚姻的契約原則,也違反了愛情的原則。長期以來,主張婚外情合理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這一點是沒有錯,錯的是這是有限制的。這就好像每個人都有性愛的權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像動物那樣隨時隨地做愛。

安娜在沒有和卡列寧結婚之前,與其他人一樣具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和自由,但是當她用青春和美貌換取了與卡列寧的婚姻之後,她追求愛情的權利和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和凍結,否則,就屬於違約行爲,就是一種錯誤。當然,我個人並不認爲凡是結婚的人就都失去了追求愛情的權利,我覺得這種權利只是暫時受到了限制和凍結。只要其婚姻關係一旦消除,就能自然恢復其追求愛情的權利。

二,過度的貪婪

如果讓我們做選擇題,要求二選一,結果我們兩個都選,那不僅顯示了我們選擇的錯位,也透露了我們的某種貪婪之心。安娜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貧家女,通過婚姻這條捷徑成爲貴夫人,繼而在充分享受了各種榮華富貴之後,又生出了對愛情的渴望,我想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生活中許多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卻不一定都是對的,比如說,一個男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娶了一位妻子,到了四十幾歲,覺的妻子老了,想再娶一位年輕的妻子,那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然而那卻是應該被譴責的。

安娜如果在享受了八年的榮華富貴之後,提高了對人生的認識,覺得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只有愛情纔是最值得追求的,好比當年的李淑同,忽然頓悟,於是不顧一切地去出家,那到也還值得敬佩。遺憾的是安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嚴格來說她與渥倫斯基的感情幾乎不能算是一種愛情,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種膚淺的愛情,也許確切點說,是屬於一種動物性的男女情慾。因爲安娜與渥倫斯基一樣,彼此都只是被對方的外表所吸引,而根本沒有什麼內在的共鳴或共同的思想。這也是造成她和他這段感情交往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這樣沒有愛情基礎的膚淺的男女情慾一旦得到滿足,其最完美的結局也只能是分手而已。

安娜對渥倫斯基的情感需求,只是爲了尋求一種在獲得了充分的物質享受之後的精神刺激,這與許多人因爲無聊或好奇而吸毒有些相似,是一種對人的慾望不加制約的自然表現:明明知道是不應該的錯誤的,還是要去做。

如果安娜爲了追求她心目中的愛情,爲了與渥倫斯基的愛情,可以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包括從丈夫那裏獲得的財富、社會地位、以及兒子等,那麼,也還不失爲一位可愛的追求愛情的癡情女。遺憾的是,安娜卻要得更多:兒子、婚姻、財富、情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因此她只能是一位貪婪的、可憐又可恨的世俗女人。

三,無端的猜疑

有些評論文章把安娜說成是一個受害者,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喜歡把安娜說成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女權主義者喜歡把安娜說成是她丈夫和情人的受害者,其實安娜從來就不是一個受害者而是一個害人者,如果一定要說安娜是一個受害者,那麼只能說安娜是自己害了自己。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對安娜是夠寬容的,在知道了安娜與渥倫斯基的姦情後,不但諒解了她,沒有斷絕她的經濟,沒有將她趕出家門,甚至還默許她繼續保持那種曖昧關係,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讓情夫渥倫斯基到卡列寧的家裏來。遺憾的是貪婪的安娜連這一點起碼的要求也沒有能做到,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爲妻子的安娜對丈夫卡列寧的感情傷害到了何等程度。

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雖然在認識安娜之前是個花花公子,但是自從他開始追求安娜後,卻革心洗面、變得真誠和專一起來。他爲了得到和保持與安娜的愛情,放棄了他的前程名譽等一切妨礙他的愛情的東西,也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對他設施的經濟制裁,甚至在安娜面臨難產危險時自殺殉情。在安娜情緒失控的時候,也委曲求全地努力遷就安娜的無理苛求,直到安娜報復性自殺之後,依然在悲痛之餘,將所有財產變賣一空,親自組建了一支軍隊奔赴戰場,顯示了以死殉情的一番真情。

不錯,當時的社會輿論確實對安娜的不道德行爲進行了譴責,那種譴責,即便以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說也是正確的。由此我們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劇歸結爲當時的社會,就像我們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劇的責任歸結爲今天的社會一樣。事實上,安娜對於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是無所畏懼的,她比卡列寧和渥倫斯基更加無視社會輿論的存在,甚至在醜聞暴露之後,還故意到社交場合去挑釁,只是那與其說是一種勇敢,不如說是一種無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國外或鄉間生活以迴避故鄉輿論的譴責。所以,如果她和渥倫斯基能有真正的愛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那麼導致她走上絕路的是什麼呢?是她的無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倫斯基對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忍不住對他猜疑起來,比如,在渥倫斯基外出時與其他女人接觸時,比如在渥倫斯基的母親爲他介紹女朋友時,甚至在渥倫斯基爲了處理財產事務需要短暫離開她時,乃至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吵時,她都會不可理喻地猜疑發怒。

真正的愛情和男女情慾有什麼不同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愛情除了情慾之外還有許多更加美好的東西,比如彼此忠誠,彼此寬容,彼此信任,彼此負責,以及彼此精神上的共鳴和事業上的追求等,因此真正的愛情,不會因爲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而淡化。而男女情慾則除了男歡女愛之外,其他幾乎什麼也沒有,因此一旦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之後,這種激情淡化是隨着生理滿足之後必然產生的,彼此的感情危機就會隨之而來。無端猜疑,往往正是這種危機最初的徵兆,處理不好,必然導致悲劇收場。

四,罪惡的報復

因爲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爲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生來就有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爲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

我一直有一個這樣的觀點:一對真正相愛過的人,不管後來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都不可能對另一方實施任何報復。反過來說,如果發現任何人在感情發生變化後會對另一方實施報復,就足以說明他們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相愛過,不管過去曾經怎樣海誓山盟還是怎樣多麼甜蜜溫柔,都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爲你只要真正愛過,又怎麼會忍心去傷害你所愛的人?

安娜的自殺,一方面固然是受到道德良心的譴責,尤其是對一個母親沒有盡到母親職責的譴責,另一方面,是由於猜疑而造成對愛情的幻滅,於是產生了以死報復,也以死解脫的念頭。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娜對渥倫斯基的感情主要是情慾而不是愛,或者說是情慾的成分遠遠大於愛情的成分。安娜的自殺不是殉情,是報復,她是懷着對渥倫斯基的怨恨和報復的心情去自殺的。這與渥倫斯基因安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決定以參戰的方式來結束生命有着本質的不同。

安娜的自殺不但愚蠢,而且錯誤。她不僅傷害了她自己寶貴的生命,也傷害了渥倫斯基的感情和生命,更嚴重地傷害了她的兒子和女兒的心靈。我在這裏譴責的是安娜錯誤解決問題的方式,但這並不妨礙我同情安娜這位不幸的女人,儘管她是一位小說中虛構的人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信,安娜是一位標準的花瓶女人,她儘管有個華美的外表,卻沒有什麼美好的內在,甚至字許多方面是極端無知的,她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妻子,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母親,甚至也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情人。儘管如此,她卻那麼貪婪,有了還想有更多,結果是連原來擁有的東西也一起失去了。安娜只是一個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然而,安娜式的女人和安娜式的錯誤,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並不少見。如果她們及她們周圍的人們能有機會認真讀一讀《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並且順便也讀一讀我這篇評論文章,也許會對她們有所啓發。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2

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於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鍾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感到安娜正在某個角落裏,懷着滿腹的渴望和決絕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終會擁抱,帶着同樣滿懷的情,擺脫所有的現實,去與她一起起舞長空。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

安娜的愛情雖然沒有得到完美的結局,但她永遠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3

安娜的慘死從多方面揭發和控訴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腐敗和黑暗。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藝術力量表現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局。他把安娜的命運寫成一個悲劇,體現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安娜的命運,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們認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要求婦女解放的時代,這一種悲劇給我們的啓示,更是深遠而恆久的。

關於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衆說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複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後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4

列夫托爾斯基的《安娜阿卡列尼娜》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通過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的悲劇,她在不斷掙扎之後走的極端的路線,作者渲染的豐富的感情色彩都讓人感受到深刻壓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對故事主人公的憐憫與惋惜。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愛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可以不顧一切,斷然放棄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她正直不放蕩。當她一經接受弗龍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爲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勳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爲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複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愛情,到最後可以說只是單行線。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託所有的愛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後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5

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願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於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徵,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爲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後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後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後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於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於是她毀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後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爲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後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高利貸,於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爾斯泰爲什麼選擇安娜作爲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爲什麼描寫安娜的時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爲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爲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於最後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麼?

我欣賞爲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優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