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篇1

一直以來,都因爲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爲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爲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來,中國的教育專家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他的其他著作裏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爲《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同時,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爲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爲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爲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爲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篇2

利用暑假時間,粗粗瀏覽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翻開書,纔讀了十幾頁,便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標”!

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讀書是人類靈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的確如此,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貴,我深深的認識到,唯有做好本職工作,纔是最踏實和安心的。

?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列舉了100個教育的事例,每個事例都很生動,更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有益於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或長或短,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從這本中還了解到,蘇霍姆林的教育思想異常豐富,能涉及的內容,範圍非常深廣。他說:“如果有人問我,在我的生活中什麼最重要,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對兒童的愛”。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礎,因爲,在他看來只有愛兒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兒童,才能把心靈獻給他們,才能把教育工作納入兒童茁壯成長的軌跡。他說:“如果跟孩子沒有友誼,跟孩子思想上沒有同一性,這種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養,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養,對祖國的忠誠只能用積極爲祖國服務的行爲去培養。”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着孩子們一張張稚嫩而又可愛的笑臉,心中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迎來了這32個小天使,憂的是如何幫助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由於孩子的年齡小又是剛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較難適應。都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而且熱愛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於是我們始終用“愛心、耐心、細心”真誠的對待每個幼兒。剛開始,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哭的哭,鬧的鬧,我們每天早晨入園、傍晚離園時堅持以熱情的態度接待家長和孩子,面帶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從家長手中接下孩子,讓孩子們和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師對孩子的愛。陳鶴琴先生說:“一個滿面笑容的教師,大家都會喜歡。兒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態度和藹,開口常笑,使兒童感到溫暖,感到親切,他就會接近你。”孩子們是天真的,在我們的抱抱、摸摸、親親、輕撫、蹲下來同他們輕輕地交談、熱情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後,很多的孩子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在開學的這段時間裏,由於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對於午睡呈現出不同的態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習慣,而且知道午睡過後就是爸爸媽媽來接他們的了,於是只要老師說:“寶貝們,睡覺嘍!”他們就開開心心的睡了。可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午睡習慣,於是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漫長、難熬的過程。於是在開始的幾天裏午睡室裏難免會傳出嘰嘰喳喳說話的聲音。看到這一情況,我忙說:“呀!那個小朋友在說話,把小嘴巴關起來,好嗎?”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後,沒什麼反應,仍然各說各的,而且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我一急聲音就響了起來:“安靜!”這下不僅說話的孩子沒有停下來,而且還把原來睡着的幾個孩子給吵醒了。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和孩子說悄悄話。沒想到效果很好。我輕輕地走到一個小朋友跟前,撫摸了一下他的頭,貼在他的耳邊,說了聲悄悄話,他笑眯眯的閉上眼睛。我這一舉動一下子被孩子們吸引住了,接連幾個,他們馬上靜下來,好奇的問我:“老師,你對他說什麼?”我裝出一副神神祕祕的樣子說:“你們想知道我說了什麼嗎,那麼誰先閉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說話我就告訴他。”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後,趕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閉了起來。於是,我就一個一個的對每個小朋友都說了同樣的悄悄話——你是好孩子,老師喜歡你,請你快快閉上眼睛,好好睡一覺,祝你做個美夢!就這樣,孩子們都甜甜地睡了,睡夢中,他們的小臉上洋溢着笑容。原來,讓幼兒安靜的睡覺是那麼的簡單,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愛,讓他們自覺的遵守你的規則。

通過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機,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而且現在的時代在變化,環境也在變,孩子更是在變,作爲一名幼兒園老師,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瞭解孩子的需要,因勢利導,靈活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着孩子們情緒的穩定,和老師也建立了感情,我們把重點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齡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照顧,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師的幫助,瑣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級來得多些。這就要求老師具備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也只有解決好這些難題,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爲此我們在這方面還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給孩子穿、脫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帶孩子入廁、洗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進餐。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環節中也要使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關注。孩子不願意吃飯是一大問題,剛入園時孩子們一到吃飯就開始哭着找媽媽。在常規的培養上,老師仔細觀察,堅持統一的原則和一貫要求的原則,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種較自覺的行爲。

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從以前的教學型向教研型轉變,社會對我們的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需要搞課題研究、教師個人也要搞課題研究,如何實現成爲一個教研型的教師?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我們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備課,還要照顧家裏的孩子,那麼我們教師的時間從那裏來,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爲我們指明瞭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爲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這樣,教師就有可能跟某些兒童進行個別談話,但這種談話不是長時間的講解,而是加以指點和提些建議,告訴他們怎樣獨立地掌握知識,預防不及格和學業落後。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篇3

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收穫居然不小。

書中提到了教師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爲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完這本書,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篇4

暑期我爲職稱面試做準備,在網上搜索資料遇到這樣一個題目:你最敬佩的教育家是誰?爲什麼敬佩他?我把認識的國外的、國內的、古代的、近代的教育家,放我面前一一欣賞,印象最深的是蘇霍姆林斯基,我感動於他高尚的人品,感動於他給我工作的具體指導。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傑出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工作在教育基層,將23年的心血投注在一所學校,他提出的理論來自於他對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的長年觀察和思考。蘇霍姆林斯基熱愛農村教育事業,二十年甘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中學校長,拒絕功名利祿的誘惑,主動辭去教育局長的職務,謝絕到大學當教授的邀請。蘇聯各地的許多師範院校都邀請他去工作,都被他婉言謝絕。

他以自己的一生實踐了自己的誓言:爲農村的教育事業奮鬥終身!正是這種甘於平凡工作的精神,鑄就了他一部部光輝的作品,也成就了他偉大的一生。平平常常的一段話,可是我每讀到此處,都心潮澎湃,能做到淡泊一切,不爲名利所誘惑,幾十年專心做一件事者能有幾人?只有他這樣心靈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與這樣的大師對話怎不叫我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熱愛自己的學生,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了如指掌。他了解他們的歡樂與痛苦,關心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研究的對象。經他長期觀察的學生達3700多人,他對每個學生都寫了觀察日記。

他白天從事教學和行政工作,晚上進行科學研究。他一生撰寫了41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供兒童閱讀的童話和短篇小說。他的著作是對學校教育的真實情況的反思和歸納,對教育現實具有實實在在的指導意義,他的教育理論被譽爲“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本人也被譽爲“教育思想的泰斗”。

蘇霍姆林斯基更注重教育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同時還應有利於人個性的發展,十分注重在教育中儘可能的注入更多的人情、人道和人性,而這恰恰是長期以來的中國教育所最缺乏的。所以,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很容易感受到感情的力量,感到一種對心靈的撫慰。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與其他經典著作相比,蘇霍姆林斯基將理論熔鑄與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教育故事中,在夾敘夾議中娓娓訴說自己的教育個例,並自然而然地以及其精闢凝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教育見解,既給我形象的感染,有給我思想的衝撞。比起許多充斥着晦澀生僻術語的理論著作,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是我的最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對我很有啓發,例如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國小教師認爲是講解應用題的高手。爲了使學生容易“領會”應用題的條件,她準備了許多圖片和表格,有時甚至把應用題裏談到的實物拿到課堂上來。看起來,她的學生解決應用題很順利。但是,當這些學生升入五年級以後,卻使教師們深爲吃驚:原來那位女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根本不會解算術應用題。事實的確如此,因爲那位女教師在整整4年裏小心翼翼的保護學生,不讓他們碰到困難,所以他們事實上學生並沒有學會思考。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動腦思考是關鍵。

怎樣讓孩子學會思考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兩點做法對我很有啓發:

一、知識的概括、總結和鞏固交給學生來完成。

孩子們喜歡進行抽象思維和事實進行深入的思考,爲了滿足這種精神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實而吝嗇地給予概括。例如,教師在提供了豐富的事實描述或例題講解之後,對知識的總結或對解題方法的概括就可以交給學生來完成,在講述事實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讓他們在頭腦分析和比較這些事實的餘地。“由事實過渡到概括性的結論——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充滿情感的時刻,就好比是學生攀上了一個高峯,爲取得勝利而滿懷喜悅。”學生要識記和保持在記憶裏德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由學生通過思考進行概括,越有必要幫助學生從具體材料中將知識加以抽象。這樣也能消除學生對於繁雜的知識內容的疲勞感,激發學生對知識和事實的新興趣。知識過於簡單也會讓學生懶於思考和記憶,這時候,更要讓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掌握者”。

二、引導學生產生和解決疑問。

怎樣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知道:那些東西要講,而那些東西則留着不要講完。沒有講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引火線”。一旦學生產生了疑問,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抽取和獲得以前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現在的疑問。

三、讓孩子體會腦力勞動的快樂,是我追求的教學目標!

當我因爲學生的調皮生氣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會告訴我:當你看到學生性格執拗、愛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感到高興,應當容許學生對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態度。每一個兒童都帶着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他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把火星交給我們,要是我們教師在心裏也像兒童對待我們那樣,把無限的信任給予他們就好了!當我爲學困生犯愁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會告訴我:兒童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得東西就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蘇霍姆林斯基讓我找到了方法,讓我看到了方向。我感謝讓我結識蘇霍姆林斯基的朋友們!

給教師建議66心得體會篇5

透過參加這次學校讀書活動,我再次溫習了一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雖然相隔的時代迥異,但大師思想的精華卻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將此次讀書心得彙報如下,給教師的推薦讀書心得。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時候,我們不滿意的學生僅僅只是因爲:他的成績不能使我們滿意,沒有到達我們想要他到達的合格或者優秀,――也許,他也曾努力過,或者至少嘗試過。

我們教師就應認識到,同一知識,有些學生是接近然後到達,有些是到達然後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時間就能到達,有些則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與忍耐:對不一樣的兒童來說,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教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

感悟:這句話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爲在我的課堂上,有多少時候是在進行着羣衆性的無效勞動,有多少學生自始至終地在那裏進行着無效勞動,又有多少學生最終厭倦了這種無效勞動而不再“勞動”,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裏!

2、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並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可是,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感悟:“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認爲:讀書不能只讀與本學科有關的書,甚至不能只讀與教學教育有關的書,教育者就應把視野放得異常開闊,有必要把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文學、最新科技理論著作納入自我的必讀書目中。

3、把基礎知識持續在學生的記憶裏

在學校工作的30年,使我發現了在我看來是一項重要的祕密――也能夠說是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後、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爲學生在國小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持續在記憶裏,到達終生牢記的程度。

不妨設想一下,我們蓋一座漂亮的樓房,可是把牆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脫落;人們每一天都忙於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終處在樓房倒塌的威脅之下。許多四至十年級的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正是處在這樣的狀況下之中:他們在蓋樓房,可是牆基在裂縫。

感悟:我是一個高年級的數學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許多落後的學生並不是弱智,而是基礎沒有打好。只要認真的輔導,他們是完全能夠趕上去的。

我們必須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持續在記憶裏,到達牢記終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