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一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繮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

讀到這裏,我深切的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繮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感受頗深。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爲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學生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感悟五; 篇二

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學生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

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

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爲一名名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三

在教師進修學校的號召下,我利用課餘時間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的多篇文章,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啓發非淺,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纔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爲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爲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爲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爲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爲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爲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

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

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爲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四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捧讀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着你的心靈,提升着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具體。

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後進生我更是一直認爲這是智力問題和一個人的質地問題,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爲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

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裏,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爲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認定的笨的學生非常相似,那我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爲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後,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爲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啓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五

近期,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後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於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懲戒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

我班上的文同學平時屬於活潑好動,管不住自己又經常會招惹別人的小孩,開學初期我就已瞭解到他的這些情況,我抱着滿腔熱情試圖感染他,改進他。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時好時壞,犯錯不斷,我也曾想到過放棄他。但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文同學他也想和同學們成爲好朋友,也想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也確實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着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任何優點,我只會越來越急躁,後來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慢慢地我放平心態,不再用慣用的口氣和他說話,有時還會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對他的要求儘量細化,一小步一小步的來。平時有時間就和他談心。是啊,只有真正走進他的心靈,才能觸及到他,對他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才能讓他慢慢地成長!作爲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在他的眼裏,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後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儘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願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爲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爲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加強閱讀、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學生想要改變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教師書讀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爲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爲了孩子們的一生髮展,也爲了自己能夠遊刃有餘、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六

原來上大學時就在老師的要求下,讀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但當時爲了應付學習任務,囫圇吞棗地讀完了,未能體會書中所蘊含的含義,很多知識、理論都沒能真正讀懂。這一次因爲參加讀書班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可能是因爲參加工作有了實際的教學經驗,這一次讀有種不一樣的感悟。

這本書真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書中的許多案例爲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我在課堂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書中提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這個問題,其實我深有感觸。上學期我剛調到城裏工作,面對比之前多一倍的作業數量,我感到了時間的不夠,每天忙着備課改、作業等,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到學生,可是同辦公室的老教師卻能遊刃有餘,我感到費解。後來我就看到書中提到的一句話: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是啊,如果我們能多讀點書,那我們的知識大海越來越廣闊,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就能夠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能夠輕鬆地去觀察到每個學生。除此以外,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先教會他們熟練地讀和寫,然後教會他們如何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閱讀成爲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太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當我們的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去獲取知識,那其實也是也節約了我們教師的時間。

後進生的工作每個老師都日常煩惱的事情,之前,我總是找一些時間來給他們補差,背書、聽寫,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書中就提到,其實對於他們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通過閱讀去激發他們的思考,由書籍激發出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最強有力的手段。對此我做出了改變,我選擇了一本共讀書目《湯姆索亞歷險記》,每週利用兩天的寫字課和同學們一起共讀探討從書中所得到的體會。還要求孩子們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的書籍,題材不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閱讀就好。一開始有的學生並不能去完成這件任務,我便採用了強制的手段(家長簽字)規定他們去完成,但是教育真的是件長期的事情,隨着學生們不斷地閱讀,他們好像從中找到了樂趣。慢慢地,有的同學會主動來告訴我前一天讀了什麼書,甚至他們的閱讀時間早已超過半小時。這裏面不乏許多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讓我驚喜的是,平時不愛舉手的他們最近也開始積極參與課堂,甚至有的回答讓我都有所收穫,我彷彿是在跟着他們在學習。

書中還有一個讓我非常有所體會的內容,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我們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爲了讓學生輕鬆的學習,我這學期特地將書面作業佈置很少,大部分的作業都是閱讀方面的作業。可是我發現學生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支配時間,很多家長髮信息和我說,學生作業寫到很晚,根本沒有時間來閱讀。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開始找問題的緣由,後來我發現,現在的孩子被管束的太多反而會導致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獨立去解決。我對班上兩位同學進行了觀察,吳同學平時合理利用課間時間完成部分作業,下課的期間既和同學們玩耍了,也完成了一部分的作業,放學後不需要家長管束就能很快完成作業,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除此以外經常在7點左右約班上的小夥伴們在家門口的籃球場打球。而樊同學每天回去都在媽媽的嚴加看管下完成作業,什麼事情都在依賴媽媽,他的媽媽總因爲他上課不聽想講回去跟他再講解書中的內容,這一開始是出於好心,可是我發現樊同學開始上課不再聽講了,還美名其曰:沒事回去媽媽會再講的,慢慢地他連背書這類簡單的任務都沒有辦法在學校完成。他的所有的任務都是媽媽安排好強迫完成的,所以他現在對學習開始慢慢失去興趣,這也讓他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成績也有所下降。所以我覺得教師和家長不需要太管制孩子,讓他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相信孩子,他們可以做到更好,甚至會比我們安排的更好。

其實閱讀這本書不僅是閱讀,更是在讓我成長。我通過閱讀來豐富我的教學手段不斷成長,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有更多的思考,有所成長,其實我們不就是在一起成長嗎?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接下來還會堅持,並試着將其中的觀點運用到教學中,相信這本書會讓我和我的學生一起不斷成長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七

作爲一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讓人頭疼的“後進生”,儘管他們在學習上費了很大的功夫,老師費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家長着急,老師頭疼。學生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一般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課本的知識,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不捨得讓他們再浪費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其目的是想讓他們通過“勤”來“補拙”。這樣以來,越到高年級,這些後進生和他人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落伍而不能考入高一級的學校。

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篇文章,回顧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歷程,我對後進生的轉化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也只重視書本知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閱讀課外書的好處,很少閱讀課外書籍,學習成績雖然還湊合,但是總是成績平平,雖然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但能力方面沒有大的提升。自己也沒找到原因,總覺得別人比我聰明很多。是自己智商影響了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寫作方面,作文總是得不到高分,文章寫的很平淡,沒有含金量。後來才知道是自己讀書太少的緣故。有幸的是高中畢業後我考入了外語師範學校,學習英語專業。由於我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品嚐到讀書的好處。上課時,我力所能及的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現成一個知識鏈,然後給學生講解書本的內容。學生聽的津津有味,而且效果也很好。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如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相反,兒童學習越困難,他就應該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熟記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第二套教學大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對於後進生,我們要及時督促他們複習學過的知識,經常檢查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是他們再成爲讓家長着急,老師頭疼的“老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