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課程改革工作報告多篇

課程改革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第2篇】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第3篇】國小語文課程改革年度工作報告

xx年秋季我縣啓動新課程以來,積極準備,認真實施,爲新課程實驗推廣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但在農村地區,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水平相對不高,教師年齡老化,師資嚴重缺失,教材內容偏多,農村學生學習吃力,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必定是一項漸進的工程。在農村地區,如何立足於農村教育的現狀,找準通過推進課改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最近生長點,而非好高騖遠,是我們推進課改必須思考的。

爲此,我縣小語學科確定了以“調研”爲途徑,深入一線,重心下移,發現問題,瞭解教師需求,依靠“研訓”爲載體去激活和催生教師專業成長,以“閱讀”奠定基礎,追求廣大語文教師“快樂教學、幸福生活”爲目標。

,我縣小語緊緊圍繞全局教育教學宗旨,努力踐行教學研究、引領、服務的職責,開展了一些工作,收穫了一些成效。

一、深入調研,挖掘問題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聽、說、讀、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國小語文教學的癥結在哪裏?尤其是村完小一級的課改現狀如何?都是必須關注的。因此,我縣教育局非常重視課改推進中的調研工作和課改質量分析工作。通過集體調研、學科調研,協助市教研室開展課改調研等,教育局多次組織課改調研工作。同時,加強了以學科爲主的課改推進實際情況分析。總的說來,通過調研證實,課改給農村教育教學帶來了積極的變化,特別表現在對教師專業素質的促進和課堂教學實踐改革上。同時,課改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以我縣4月開展的一次以農村學校爲主,面向150名一線教師、200名國小生的課改調研爲例,其中部分結果如下:

1、在關於對本次課程改革的態度上,僅有5人選擇了不支持或無動於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選擇了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不認同”。在對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和方式的態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師選擇了“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可以實現”,有8位教師選擇了“過於理想,難以實現”。

2、關於對課程和教材的認識,有35人(33.3%)認爲現在的課程設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課程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現有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並建議能夠增加一些學科的課時。教師們普遍認爲“新教材比舊教材要求高了,難度大了”。

3、關於教師的教學行爲和教學方式的調查。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參考資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生練習冊、教參、教材,只有23人同時選擇了課程標準,僅佔21.9%。

4、關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況的調查。在學習習慣上,22人(12.94%)表示在教師上課前“每次都有預習”,58人(34.12%)表示“有時預習”;而在課堂上“經常”主動向老師提問的學生只有17人,“沒有提過”的達到42人,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偶爾”向老師提問。87人(51.18%)反映,教師每天佈置的作業“1小時之內”就能完成,45人(26.47%)表示需要“1—2小時”才能完成,僅有個別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2—3小時)。

秋,縣教研室教研員針對各個學科的教學開展情況開展系統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其中小語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一、重讀寫、輕聽說。1、學校硬件上就沒有配備聽力設備;2、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範讀很少,完小教師更是難以聽見教師讀書的聲音;3、滿堂灌還是大量存在,尤其是高年級,說的訓練在弱化,以致課堂只剩教師的聲音。二是重課內,輕課外。1、語文教師沒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和檢查;2農村閱讀環境惡略;3、課業負擔重,閱讀時間少;4、教師缺失閱讀理念。三、重技巧、輕訓練。1、重課文的講讀,輕活動課的開展;2、作文教學評價及檢測流於形式,走入“盲區”。教師課堂教學暴露的問題,更是引人深思:一是教學目標空泛,問題設計應接不暇;二是教學內容邊緣化,語文課變味;三是教材處理浮躁化,依靠網上下載,無度拓展;四是合作學習過大,爲合作而合作;四是濫用多媒體,課件成爲記事本、備課本,冷落文本;五是板書設計無脈絡,無主幹;六是問題設計簡單化,思維含量低;七是作業設計隨意化;八是教師評價簡單化,沒有指向性。這些問題是與課改初衷嚴重違背的。但我們收穫了問題,有問題纔能有發展,問題是基石,它讓我們找到了今後努力的航標。

二、閱讀奠基,夯實教學

課改行程的艱難,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應該深深扎進閱讀的土壤裏。爲此,我縣將定爲“師生閱讀年”,着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目標明確,推動有力,措施具體有效,活動開展,成效日益顯現,影響不斷擴大。一路行走,一路收穫。

1、全面啓動農村中國小書香校園工程。爲了貫徹落實“行動與研究”教育教學研討會精神,營造“書香校園”和全員讀書的良好氛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高中階段閱讀總量150萬字以上的要求,幫助師生形成紮實的人文素養、豐厚的文化積澱。教體局制定並下發了《萬安縣師生閱讀指導意見》,方案確立了全縣師生閱讀的四項工作目標:1、在全縣掀起閱讀熱潮,並繼續致力於書香校園建設,培養師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2、轉變思想觀念,拓寬課程視野,探索師生閱讀的有效路徑。3、在廣泛閱讀的同時,倡導教師精讀專業書籍與經典書籍,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濃厚持久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4、不斷強化師生閱讀教育,讓學生在讀書中豐富知識、提升人格,促進師生和諧發展,全面提高我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並提出建立組織、營造氛圍、樹立榜樣、搭建平臺、抓好圖書館建設、加快校園網建設、推薦閱讀書目、舉辦讀書節、成立讀書組織、強化閱讀指導、建立激勵機制”等工作措施。我縣中國小書香校園工程由此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2、舉辦讀書報告會。爲了讓教師開闊眼界,拓展視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級教師、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劉武德老師作了題爲《師生共讀師生同樂》的報告。在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劉老師站在生命成長的高度,高處着眼,小處入手,從讀書走向、誦讀經典、讀寫結合、與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層次闡述了讀書方法、讀書內容,從容講來,思考深刻,舉例豐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使大家對教師爲什麼要讀書、如何讀書、應該讀哪些書,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爲了倡導“閱讀豐富人生,讀書使人智慧,建設書香校園”的理念,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5月28日——29日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旨在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與文明對話,與經典對話,讓廣大師生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盪滌自己的心靈,從書籍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從書籍中找尋理想的棲息地。活動分爲兩個階段:學校初賽和縣決賽。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讀書爲媒,建立“學習共同體”,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實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師生讀書計劃。一個個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不但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喚發了師生的讀書激情,把全縣的讀書活動演繹得多姿多彩。縣賽時,經過筆試角逐,實小、芙小、梘小、窯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隊進入決賽。決賽採用口頭答題形式,挑戰“四關”,即“別無選擇”、“捨我其誰”、“信心百倍”和“勇擔風險”。在表彰儀式上教體局局長郭白雲對此次讀書競賽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繼續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引導師生愛讀書;二是要創造良好條件,保證師生有書讀;三是要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4、讓“經典”走進師生心靈。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讀書時間”;堅持進行“聆聽名段,欣賞名作”的感悟經典歷程:聆聽中外名曲、古今詩文、經典故事、、、、、、這些經典之作經日積月累,給予了學生文化營養,浸潤了傳統道德思想,豐盈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實驗國小和桂江國小制定了《師生共讀經典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學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低年級學生以《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爲主,中高年級學生及教師以《論語》爲主。通過經典背誦競賽、個人考覈過關的檢測學生誦讀成績。現在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有2456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以背《論語》爲主,平時以自學爲主,利用例會時間進行抽測或集體測試(集體測試以寫爲主)。從校長到同志,從後勤到一線,只要是實驗國小的老師人人都要參與。現在學校已檢查完《論語》的第一、二章。誦讀《論語》已作爲本年度教師基本功主要內容之一,年終必須過關。

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岡山報》兩期刊登了實驗國小“師生共讀經典”活動的報道。

三、研訓結合,提升素質

找準教學的切入點,研訓結合,突出主題,攻破難點是我縣小語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的宗旨。我們認爲,教師素質的提高依靠“競賽+培訓+閱讀”。競賽是錘鍊,培訓是提高,閱讀是養分。並且形式要創新。我縣在走“主題式教研”發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從問題入手,尋找教研突破口。以學科教研組爲平臺,開展了大量“主題式”教研活動,活動程序爲:“發現問題—確定主題—行動跟進—實踐探索—揭示問題—尋找對策”。建立一種“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科教研組建設,從而達成開放性評價和互助式教研。

爲了搭建平臺,促進更多語文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縣教研室09年相繼召開了“國小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國小語文合作教學競賽”、“國小語文教師光盤教學(模式一)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等主題教研活動。面對的對象有中青年教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實現了老、中、青共參與、共提高的目標。其中涉及的主題研討內容有: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三年級的片段作文教學、四年級的古詩詞教學和五、六的閱讀教學(分精讀和略讀)。讓參會人員帶着問題來,滿懷信心回。活動主要採取競賽、培訓、研討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說課、上課、評課競賽——專題講座——觀摩優質錄像課——研討交流——總結(論文、案例評比)。以此平臺,營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圍,堅持了問題從教師中來,堅持了在教學中研究,堅持以研究促教師發展。我們沒有響亮的口號,靠着樸實、紮實的實幹,靠着教師“把自己擺進去”的真正參與,促進教師成長的真實變化和課堂的真實變化。

四、教學實踐,親近課堂

“課堂是我們教師的根,教研員永遠不能脫離教學一線,要永遠保持教師的身份。”這句話我們銘記於心,根植於課堂。

1、送課下鄉。爲發揮學科教研員、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我縣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小語學科送教下鄉。這一活動爲廣大鄉鎮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示範課例。

2、教學實踐周。爲了引領鄉鎮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我縣經常組織教研員到鄉鎮學校開展教學實踐周活動。活動內容有兩方面:一是每個教研員到校後接一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二是教研員站在理論前沿,貼近改革實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方面作專題講座。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教研員與一線教師的零距離接觸,不僅提升了教研員自身的教學素能,而且加快了鄉鎮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反思與展望:

根據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縣在今後課改中工作將適時調整工作策略,着力加強以下幾項工作,進一步促進國小語文課改在我縣的常態化推進。

一、閱讀先行,成立讀書會。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爲此,我們將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讓更多有教育思想、有反思精神、有理想激情的優秀教師聚集在一起,探討切磋,互助共進。讓閱讀成爲教師的生活方式和行走的姿態。

二、抓住關鍵,分類召開主題教學研討會。1、開展研課活動。當前,我縣課堂教學出現了新流弊,課堂好看但教學空泛了,教學空間大但學科本體弱化了,以致學生忙碌了,學習成本提高了,綜合素養卻降低了。爲此,尋求解決問題的方略,一切理解從“讀”出發,一切深度思考從“挖掘”教材開始。2、召開光盤教學研討會。爲實現資源共享,爲村小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搭建一座橋樑。3、召開六年級複習研討會。通過研討積極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深入挖掘傳統教學中的寶貴經驗以活動爲載體加以推廣,引導廣大教師聚焦課堂,研究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三、樹立身邊的榜樣,以“案例”激發教師成長。

我縣不乏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這些優秀的教學經驗,總結、推廣、應用優秀教師教學經驗,本身也是課改工作所關注和推崇的,是課改工作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培訓工作。將舉行“國小語文名優教師教學經驗研討會” 通過展板、執教示範課、作專題報告、同事介紹、教研員點評、對話、研討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多年形成的優秀教育教學經驗。

四、以課題研究助推課改創造性推進。

問題即課題。“以科研促課改”是許多地區的共同做法,也是我們的當然選擇。在我縣全面推進課改之際,我們將力求通過“重點課題牽動一般課題的研究,微型課題豐富重點課題研究”的辦法,做到理念實、思路清、方法活、形式新。

【第4篇】縣國小語文課程改革年度工作報告

xx年秋季我縣啓動新課程以來,積極準備,認真實施,爲新課程實驗推廣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但在農村地區,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水平相對不高,教師年齡老化,師資嚴重缺失,教材內容偏多,農村學生學習吃力,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必定是一項漸進的工程。在農村地區,如何立足於農村教育的現狀,找準通過推進課改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最近生長點,而非好高騖遠,是我們推進課改必須思考的。

爲此,我縣小語學科確定了以“調研”爲途徑,深入一線,重心下移,發現問題,瞭解教師需求,依靠“研訓”爲載體去激活和催生教師專業成長,以“閱讀”奠定基礎,追求廣大語文教師“快樂教學、幸福生活”爲目標。

,我縣小語緊緊圍繞全局教育教學宗旨,努力踐行教學研究、引領、服務的職責,開展了一些工作,收穫了一些成效。

一、 深入調研,挖掘問題

1、在關於對本次課程改革的態度上,僅有5人選擇了不支持或無動於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選擇了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不認同”。在對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和方式的態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師選擇了“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可以實現”,有8位教師選擇了“過於理想,難以實現”。

2、關於對課程和教材的認識,有35人(33.3%)認爲現在的課程設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課程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現有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並建議能夠增加一些學科的課時。教師們普遍認爲“新教材比舊教材要求高了,難度大了”。

3、關於教師的教學行爲和教學方式的調查。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參考資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生練習冊、教參、教材,只有23人同時選擇了課程標準,僅佔21.9%。

二、 閱讀奠基,夯實教學

課改行程的艱難,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應該深深扎進閱讀的土壤裏。爲此,我縣將定爲“師生閱讀年”,着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目標明確,推動有力,措施具體有效,活動開展,成效日益顯現,影響不斷擴大。一路行走,一路收穫。

共3頁,當前第1頁123

2、舉辦讀書報告會。爲了讓教師開闊眼界,拓展視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級教師、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劉武德老師作了題爲《師生共讀師生同樂》的報告。在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劉老師站在生命成長的高度,高處着眼,小處入手,從讀書走向、誦讀經典、讀寫結合、與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層次闡述了讀書方法、讀書內容,從容講來,思考深刻,舉例豐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使大家對教師爲什麼要讀書、如何讀書、應該讀哪些書,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爲了倡導“閱讀豐富人生,讀書使人智慧,建設書香校園”的理念,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5月28日——29日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旨在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與文明對話,與經典對話,讓廣大師生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盪滌自己的心靈,從書籍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從書籍中找尋理想的棲息地。活動分爲兩個階段:學校初賽和縣決賽。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讀書爲媒,建立“學習共同體”,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實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師生讀書計劃。一個個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不但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喚發了師生的讀書激情,把全縣的讀書活動演繹得多姿多彩。縣賽時,經過筆試角逐,實小、芙小、梘小、窯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隊進入決賽。決賽採用口頭答題形式,挑戰“四關”,即“別無選擇”、“捨我其誰”、“信心百倍”和“勇擔風險”。在表彰儀式上教體局局長郭白雲對此次讀書競賽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繼續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引導師生愛讀書;二是要創造良好條件,保證師生有書讀;三是要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4、讓“經典”走進師生心靈。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讀書時間”;堅持進行“聆聽名段,欣賞名作”的感悟經典歷程:聆聽中外名曲、古今詩文、經典故事、、、、、、這些經典之作經日積月累,給予了學生文化營養,浸潤了傳統道德思想,豐盈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實驗國小和桂江國小制定了《師生共讀經典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學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低年級學生以《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爲主,中高年級學生及教師以《論語》爲主。通過經典背誦競賽、個人考覈過關的檢測學生誦讀成績。現在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有2456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以背《論語》爲主,平時以自學爲主,利用例會時間進行抽測或集體測試(集體測試以寫爲主)。從校長到同志,從後勤到一線,只要是實驗國小的老師人人都要參與。現在學校已檢查完《論語》的第一、二章。誦讀《論語》已作爲本年度教師基本功主要內容之一,年終必須過關。

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岡山報》兩期刊登了實驗國小“師生共讀經典”活動的報道。

三、研訓結合,提升素質

找準教學的切入點,研訓結合,突出主題,攻破難點是我縣小語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的宗旨。我們認爲,教師素質的提高依靠“競賽+培訓+閱讀”。競賽是錘鍊,培訓是提高,閱讀是養分。並且形式要創新。我縣在走“主題式教研”發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從問題入手,尋找教研突破口。以學科教研組爲平臺,開展了大量“主題式”教研活動,活動程序爲:“發現問題—確定主題—行動跟進—實踐探索—揭示問題—尋找對策”。建立一種“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科教研組建設,從而達成開放性評價和互助式教研。

爲了搭建平臺,促進更多語文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縣教研室09年相繼召開了“國小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國小語文合作教學競賽”、“國小語文教師光盤教學(模式一)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等主題教研活動。面對的對象有中青年教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實現了老、中、青共參與、共提高的目標。其中涉及的主題研討內容有: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三年級的片段作文教學、四年級的古詩詞教學和五、六的閱讀教學(分精讀和略讀)。讓參會人員帶着問題來,滿懷信心回。活動主要採取競賽、培訓、研討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說課、上課、評課競賽——專題講座——觀摩優質錄像課——研討交流——總結(論文、案例評比)。以此平臺,營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圍,堅持了問題從教師中來,堅持了在教學中研究,堅持以研究促教師發展。我們沒有響亮的口號,靠着樸實、紮實的實幹,靠着教師“把自己擺進去”的真正參與,促進教師成長的真實變化和課堂的真實變化。

四、教學實踐,親近課堂

“課堂是我們教師的根,教研員永遠不能脫離教學一線,要永遠保持教師的身份。”這句話我們銘記於心,根植於課堂。

1、送課下鄉。爲發揮學科教研員、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我縣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小語學科送教下鄉。這一活動爲廣大鄉鎮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示範課例。

2、教學實踐周。爲了引領鄉鎮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我縣經常組織教研員到鄉鎮學校開展教學實踐周活動。活動內容有兩方面:一是每個教研員到校後接一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二是教研員站在理論前沿,貼近改革實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方面作專題講座。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教研員與一線教師的零距離接觸,不僅提升了教研員自身的教學素能,而且加快了鄉鎮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共3頁,當前第2頁123

反思與展望:

根據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縣在今後課改中工作將適時調整工作策略,着力加強以下幾項工作,進一步促進國小語文課改在我縣的常態化推進。

一、閱讀先行,成立讀書會。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爲此,我們將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讓更多有教育思想、有反思精神、有理想激情的優秀教師聚集在一起,探討切磋,互助共進。讓閱讀成爲教師的生活方式和行走的姿態。

三、樹立身邊的榜樣,以“案例”激發教師成長。

我縣不乏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這些優秀的教學經驗,總結、推廣、應用優秀教師教學經驗,本身也是課改工作所關注和推崇的,是課改工作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培訓工作。將舉行“國小語文名優教師教學經驗研討會” 通過展板、執教示範課、作專題報告、同事介紹、教研員點評、對話、研討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多年形成的優秀教育教學經驗。

四、以課題研究助推課改創造性推進。

問題即課題。“以科研促課改”是許多地區的共同做法,也是我們的當然選擇。在我縣全面推進課改之際,我們將力求通過“重點課題牽動一般課題的研究,微型課題豐富重點課題研究”的辦法,做到理念實、思路清、方法活、形式新。

共3頁,當前第3頁123

【第5篇】國小三年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開展課程改革實驗,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介紹

三年多來,隨着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

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具體的實施辦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 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

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④依據《雷甸國小教學常規》和《雷甸國小教學常規評價標準》,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等工作的管理。

⑤爲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經濟負擔,嚴格把好徵訂關,嚴格按上級有關部門精神爲學生訂購相關的教輔材料,除教育局審定的教學同書外,沒有向學生推薦使用其它練習、複習用書。

5、依託校本,發掘課程資源新課程的三級管理體制,爲學校和老師開發課程留下了一定空間,爲了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創建我校特色,我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作了探索。

①結合學校特色,開掘《科技》校本課程,分上、下兩冊,36課時,內容包括科普知識、三小製作、科技創新成果等,結合校本課程和選修課,正式進入課堂。

②依託科技實驗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近年來,每年成立活動小組,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活動成果獲專家好評,每年獲市以上獎。

③挖掘學校隱性課程,豐富課程資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勞動活動室等。

6、做實教研,構建教師發展平臺。

新課程注重教師的反思實踐和專業成長過程,三年來,我校以校本教研爲手,爲教師營造教研氛圍,激勵教師投身新課程實驗之中,提高教師課改意識,挖掘教師潛在的能力。

①構建教學反思平臺學校按新課程學科成立“學習、反思、發展”爲主題的反思小組,要求教師課課有反思,週週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學期對教師的案例反思彙編成冊,教師在反思過程中,獲得理性的昇華和情感的愉悅。

②構建課題研究平臺

③構建集體備課平臺

備課是搞好課改教學的前提,在模式上改變備課的內容,注重學情分析,教學分析和課後反思,不追求複雜的教學過程設計,而且成立備課組,每二週集體備課一次,每次備課確定教材分析的中心發言人,其他成員補充修改,確定一套完整的課時計劃,每位教師再根據班級實際,實行策略修改,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鑽研水平。

④構建教研活動平臺

⑤構建教師教學展示平臺。

每學年開展新課教學展示活動,廣大實驗教師通過平臺,通過備課、上課、說課、評課,極大地促進教師課堂技藝的提高,兩年來,我校承擔了縣3次課改學科展示活動,獲得同行專家好評,4名教師參加縣市課堂教學評比,獲得好成績。

7、突出過程,積極探索評價機制。

隨着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在重視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爲重要的教學目標,學校開始探索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用評價的多元化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學校根據新課程改革評價功能和實驗的要求,結合縣教研室的評價要求,我校積極探索學生素質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②評價內容的全面化,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不僅關注結果,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實踐能力的進步和變化。

③評價方法多樣化,包括書面作業,行爲觀察、問題研討、成長記錄等。

同時,積極研究教師教學評價策略,力求以評價提高教師發展的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