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第一篇: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雷甸國小位於德清縣中南部,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118位教職工。設中心學校一所,轄設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規模較大的農村國小。目前,1-4四個年級40個班、1386學生參加新課程改革實驗,參與數佔全校學生的65%,參加實驗教師有70人,涉及語文、數學、校本等7門課程。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第二篇: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

【本站範文網】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第三篇:2014國小課程改革自查報告

永興國小

新課程改革自查報告

尊敬的上級領導:

課程改革在我縣已進行了三年多的時間,我校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有關政策、法律、法規,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認清形勢,看準目標,不斷學習,勇於實踐,克服各種困難,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創新,使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爲此,我校根據市教科(2014)14號文件,對新課程改革的情況進行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2014年全校共有學生數79人,6個教學班和1個學前班。有教職工11人。在教職工中,專任教師10人,在專任教師中,大專畢業9人,高中畢業1人。獲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二、課程改革自查情況

(一)、課堂教學質量狀況

課程改革的六項目標中,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學校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得以實現的一項目標。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爲的變化爲前提的,教師教學行爲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善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標誌,是課改中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爲確保平時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學校領導不定時到各班隨堂聽課,要求教師課後主動和領導交換意見,不斷改進自

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聽課採取不打招呼推門進的方式,目的在於確實掌握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做到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課改新理念的落實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爲學校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實效性提供保證。

在我校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儘管是初步的、質量不是很高的,但是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的改善卻是普遍的。從我們聽課中可以感覺到一些精彩的、引人入勝的導言,師生相互尊重、暢所欲言的課堂氣氛,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後的喜悅,熱烈討論、合作學習的場景,蒐集資料後介紹給同學們時的自豪感,還有多媒體的運用等等,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對全校學生的調查中,“我所喜歡的老師和喜歡的課”涉及到各個學科非常普遍, 經常得到老師鼓勵的是76%;99%的學生認爲作業對自己有幫助,認爲某一課作業多的僅佔9%;害怕考試的學生僅佔2%,課上經常回答問題的學生佔88%。與以前的數據對比可以明顯感覺到師生關係的和諧、教與學方法的改善、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總之,在這項工作中還是取得了進步。

(二)、教師對理解新課程標準及掌握新教材狀況

任何改革,思想觀念應先行。面對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我們選準思想關這一突破口,組織我校骨幹老師大力攻關,全力以赴。 三年內我校分別派出莫翠瓊、李會玲、徐麗萍等多位教師到桂林參加新課程標準的培訓,還組織其他教師參加縣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二級培訓,學習培訓回來後,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寫一篇學習心得,學校教導處還組織了全體教師進行討論。此外,只要有機

會,我校就會拿出有限的經費,組織年輕的骨幹教師參加桂林市教育部門舉辦的“灕江之春”、“灕江之秋”和周邊縣舉辦的各種教學觀摩活動、專家講座,回來後就要他們每人上一節試教課,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其他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在實施新課程中,爲了及時總結經驗,改革後面的教學,我們在教學質量檢測結束後及時組織老師們開總結會,寫總結匯報。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我們全體老師,轉變了教學思想,掌握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課堂上進行了大膽,有益的探索。我們全體老師,邊學習邊摸索,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旅程中邁進了新的步伐。

(三)、課程改革管理的狀況

我校認真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學常規管理條例》和《荔浦縣教學常規管理條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永興國小教學常規管理條例》,強化常規管理,保證教學工作規範正常的運行。要求教師做到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學校把“八要”作爲強化教學中心意識、走素質內涵發展道路的重大舉措,並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與層面加以體現。

依據我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與要求,教導處對每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和輔導都有明確的要求,並加大平時不定期檢查力度,並在校務會議上把檢查結果進行通報,期末把各次檢查結果納入教師學期教學工作考覈評估中。對在檢查中發現有問題的教師,進入教導處跟蹤對象,進行繼續聽課查檢的跟蹤,提

出整改意見限期改進。這樣即強化了教學檢查的作用,對個別教師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對學校整體教學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校本教研及課程改革科研狀況

由於資金和我校師資實力有限,我校目前沒有申請課題研究的項目,但我們不會放棄和停止對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研究。

(五)、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通過自查,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上,還缺少明確科學的綜合指標,導致評價的導向性、激勵性作用不太明顯。

(2)教師課堂方法與新教育理念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還不強。

(4)缺少圖、音、體、科學等科目的專業教師,對這些科目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力度有待加強。

總之,我校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困難面前不低頭,問題面前不推卸,要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在檢查組領導的指導下,定將發揚成績,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和培訓,認真挖掘學校辦學的自身優勢,更好地完成上級教育部門交給我們的任務,爲教育的騰飛做出自己的貢獻。

永興國小

2014年10月17日

第四篇:國小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工作彙報

乘課改東風 創教改名校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實施五年了。五年來,湖北省、襄樊市教育科研部門的有關領導時時關注我校的新課改動向,經常來我校進行調研。宜城市教體局的領導和教研室領導、教研員經常深入到備課組,深入課堂與我校領導和教師一起研究新課標,共同聽課、評課,爲我校課改工作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在這裏向那些關心、指導、幫助過我校課改工作的領導和教科研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他們的悉心指導,就不會有今天的課改成果。下面就把我校進行新課改實驗的做法和體會向各位領導和老師進行彙報,以促進我校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加強領導、轉變觀念、提高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實驗能否在學校實施,關鍵看領導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對課改的認識是否到位,爲了使我校領導班子成員首先接受新課程、瞭解新課標,儘快轉變觀念。課改初,校長親自組織班子成員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走進新課程》、《新課程理念與創新》、《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等書籍,領導班子帶頭樹立了新課改觀念,在校內構築了新課程改革的平臺,這個平臺的構築,是學校課改的第一要素,體現在“五高”上。一是校長的辦學思想高起點,與“三個面向”、“三個代表”國家教育方針高度一致,與新課程改革體系高度合拍;二是管理的高層次,營造一個人文化的管理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課改氛圍;三是課改經費的高投入。我們在課改的一年多時間裏,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現在的投入資金比過去翻番還拐彎;四是軟硬件環境的高品位,爲了配合課改工作專闢了課改櫥窗,創辦了校刊——《課改之窗》,學校的育人環境有了徹底的改觀;五是教師的高素質,校本研訓的力度加大、研訓的方式豐富多彩,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得以大幅度提高。使大家明確了課改的目的、意義,樹立了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評價觀、質量觀,提高了新課改的積極性、自覺性,爲進入新課程實施做好了思想理念上的準備。

爲了保證課改工作有組織、有步驟、有指導的開展好,我校特別組建了課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實驗指導小組組長由主抓教學的副校長擔任,指導小組成員由學校中層幹部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備課組長擔任。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承擔着研究新教材,幫助實驗教師理解新課標,積極解決教學中遇到實際問題。

加強師資培訓,使教者首先走進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我校116名任課教師在課改啓動前全部參加了各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新課程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教師首先接觸了新的教育理念,學習了新課標。回到學校以後,我校又以備課組爲單位進行新課標的強化理解。重點是(1)明確所教學科的具體目標,深化課程功能的理解,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爲三維的價值取向;(2)要弄清所教學科的內容、框架,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注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3)注意對教學評價的理解,對學生要有發展性的多元評價。教師上課前的學習、培訓爲實施課改實驗做好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準備。爲了讓領導和教師更直接、更具體的感受課改,我校先後派多名領導與教師去安徽、武漢、成都、上海等地學習課改經驗,把外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好經驗帶給教師,把最直接的感受帶給實驗教師。使領導和老師打開了眼界,開闊了思路,豐富了頭腦,轉變了觀念,爲我校課改工作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確定課改實驗方案,明確課改目標

校長王祖濤帶領領導班子成員共同研究課改實驗方案,明確課改實驗的理念、目標和原則。對課改實驗的內容和進行的階段做了詳細的安排,對課改實驗的保障措施做了細緻的研究。課改實驗方案出臺以後,與實驗指導小組成員和實驗教師共同討論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得到一致認可後,各學科組又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確定了學科組課改實施方案。課改方案使我校的科研目標、教育目標更加明確,使課改實驗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課改中具有哪些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怎麼把握?怎麼課改?課改將把我們帶到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實驗之初,我們對這些問題也是茫然的,但我們學校從校長到教師抱着一個信念,做到了三個堅持:堅持學習,堅持研究,堅持課改。學習中,走出去接受培養,請進專家名師到學校辦講座,還請出校內先學一步,理念領先的教師“現身說法”;研究中,把課改理念與教育教學中的個案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加深理解,提高教師的把握課改理念的能力。如:研究“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時,過去是怎麼做的——教師爲中心,現在要怎麼做——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研究會上,各人講出過去和現在的教育教學案例。如此細化案例研究,在教師的心目中形成一個嶄新的、豐富的、具有時代性的先進課改理念;課改中,我校形成了“五新”的課改局面。即:把握新理念,深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構建新關係,走進新課堂。當前的教師都能圍繞“五新”做比較系統的闡述,並在課改實踐中有所體現。

三、校本研訓隨課改而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新課改實驗中,我們緊緊抓住這個主陣地開展研究。

(一)重視集體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分學科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學期初制計劃,把教材內容劃分爲幾塊,每塊確定一箇中心發言人(執筆人),在教學本內容之前,同學科幾位實驗教師在一起共同探討教法學法,達成共識後由中心發言人執筆寫出教學預案。然後再發給每位教師,教師再結合本班實際進行修改,最後進入課堂。除了這種集中式的集體備課活動外,我們的實驗教師還不拘形式地自發地開展了一些研討活動。如同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及時向並列班的教師通報,共同研討,尋找對策,並在實踐中去驗證。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新課程實驗的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二)抓好“三同課”活動

有對比才知有差距,有對比才會產生動力。課改實驗以來,我們開展了同年級、同學科、同內容的“三同課競賽活動”。一種形式是以年級組爲單位組織開展。各學科備課組長牽頭確定課題內容,每人自行備一節課,在本班進行講授,其他教師隨班聽課,每位教師講完後再在一起交流探討,汲取精華,查找不足,這樣的活動我們要求各備課組每學期至少要開展3—5次。另一種形式是由教導處牽頭,組織部分年輕教師、實驗教師開展這項活動。首先播放一節名師的錄像課,或讓校內走在課改前列的骨幹教師講一節示範課,然後要求青年教師再講同一節課,讓他們在一起相互借鑑交流、切磋教技。

(三)組織“課堂教學開放月”活動

我們把每年的4月和10月定爲“課堂教學開放月”。在課堂教學開放月裏,我們開展以下兩個活動。一是在有經驗的教師、骨幹教師中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要求講課的教師在教學展示月裏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隨時接納其他教師進班觀摩、學習,不得拒絕。同時要求年輕教師在當月聽課不得少於15節,聽完每一節課後,必須向講課教師說看法、談感受,聽課筆記上必須要有講課教師的簽名。二是在年輕教師中開展崗位練兵活動,要求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在這個月裏紮紮實實備(更多請關注:)好課、上好課、隨時接納其他教師進班聽課,不得拒講。同時,要求每個講課教師在當月邀請學校領導、骨幹教師進班指導10—15節課,做好交流記錄。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把上好課的要求化爲了教師的自覺行動。

(四)開展評課活動

新型課堂教學怎樣實施,三維目標怎樣落實,不少教師感到茫然;聽完一節課改實驗課,也不知如何評價。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展了評課活動。一是組織教師自評,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實驗初,我們就邀請宜城市各學科教研員針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進行輔導講座,並把“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表”印發給每一位教師,組織教師逐條進行了學習討論。接着利用課改達標課競賽活動的時機,將50多名教師的課逐節錄制下來,播放給本人看,要求教師自己對照標準進行自評、互評,並與評委評估情況進行對照,查找不足,提高認識。二是開展評課競賽活動。學校分學科組織教師集體觀摩兩節課改實驗優質課錄像,當場限時撰寫評課稿。比賽結束後,再播放授課教師說課和專家評課部分,讓教師進行自我對比,查找差距。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評課水平,授課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四、課題研究與新課改共同發展

(一)課題研究解決了課改中的一些重要的“瓶頸”問題。

課題研究決不是爲研究而研究,我們結合課改實踐,從揭露弊端開始,以解決實際問題爲目的。今天,新課程改革迅猛發展,過去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工作現在變得日新月異,我們平時甚至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新現象、新問題和新矛盾,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會嚴重影響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從對某個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它的癥結所在,然後考慮究竟採取什麼方法和手段,措施和策略,一步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

每位教師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當你取得一定業績和成果以後,要想再向前走往往會有“欲進不能”的感覺,這也就是一種“高原現象”。怎麼辦?有效的措施是邊反思,邊學習(所謂“充電”),邊實踐。在課改工作實踐中遇到困惑,聯繫個人實際反覆思考: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該從何處入手,採取什麼策略加以突破?爲了尋找理論支撐,組織學習理論報刊和書籍,爲課題研究做好準備。然後你再找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商量,做一個專題研究。我校如此立項的有14個課題,還有校級課題、個人研究課題。每個課題組都聯繫着一個優秀的教師羣體。每位成員都會充分地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隨時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記下各種數據、個案及一切有價值的素材,這期間有時會產生一些新問題和新矛盾,這正好是課題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契機。在個人刻苦鑽研(帶着問題到理論著作和相關課題中找答案)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專題研討和“科研沙龍”進行集體攻關。攻克了一個個難題,解決了一個個矛盾,課題研究上了一個臺階。教學活動都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效率自然不斷提高。正是在這種“學習——實踐——總結——提升”的反覆循環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境界就獲得一步步的發展和昇華。許多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三)課題研究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因爲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所以,我們在新課改中牢牢確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觀念。我們的課題研究雖然主要由教師操作,但最終是爲了促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如《新課程背景下的師生關係的研究》這就必須涉及到師生間的彼此互動,事實上許多課題在實施的過程中,都有學生的參與,很多時候是師生互動,共同開發。例如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或者綜合性實踐活動,這些都少不了學生的直接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與學生打成一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進課題,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某些環節的任務,師生一起成長。教師有了發展,學生有了發展,學校和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由此,學校躋身爲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

五、構建課改背景下的新型課堂。

爲了使新教法、新課標、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發揮其槓桿的作用,學校領導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診課。評課時,把教學過程中的“四生”即“生本、生成、生活、生動”作爲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看教師是否給學生創設了開放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和激情。看教師是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敢於闡明自己的觀點,看教師是否擺脫了教材的束縛,讓學生積極的實踐,主動的探索。看教師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再發現”產生新的知識。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人爲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重視了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從而構建起課改背景下的和諧的新型的課堂。

1、以生爲本、注重發展。

要正確全面實施新課標,轉變教師角色是保證。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爲本,以教爲中心,以教爲基礎,這樣極大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啓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去比較、歸納,獲取新的規律,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驗創新,體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處理教材時,我們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眼光認識、改造、重組教材。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如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領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能量”,從而產生“我會學數學”、“我能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在備教材時,結合學生實際,備課的過程中不僅鑽研教材,更注重“備人”。瞭解教學對象,明確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有哪些經驗,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安排教學步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反應狀況來檢驗自己教學設計的正確性、合理性。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能不斷的衝破自身認識的侷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師一廂情願的精心設計,學生卻啓而不發、毫無反應的現象。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貼近了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得心應手地駕馭好每一堂課,全方位的把握整個教學過程。

再則: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構建知識,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複習近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用割補法推導公式的基本思路,接着提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怎樣推導呢?學生利用上述方法,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拼成長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邊形,有的拼成銳角三角形,有的拼成鈍角三角形等等,最後同學們自主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讓學生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抽象這一認知規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從而達到了對整個知識的構建。

2、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新課程改革激活了課堂教學的春風,呼喚生成的課堂。而所謂“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興趣、學習狀況,根據學情、課堂環境等對教學程序進行調整,進而靈活地據情施教,達到最好的教學效益。生成具有動態性、建構性、多元性的特點;生成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從認知發展角度看,它是新舊知識之間融合貫通;從思維發展角度看,它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能力發展角度講,它是由“不會”向“學會”,從“生疏”到“熟練”的提升;從情感發展角度講,它是學生文本情感的認同與共鳴;從個性發展角度看,它是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價值觀的形成。它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觀點看待數學課堂教學。而數學課堂教學正是要引導學生濃縮地經歷當初人們探究這些知識的歷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們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有着一份屬於自己的發現,“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他們互相砥礪和啓迪、互相溝通、互相補充、引發羣體的思想碰撞,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形成一個動態生成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們關注“生成”並非擯棄“預設”。兵法中有“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同樣如此。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爲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臺。精心“預設”通過預測“學情”,預想“可能”,突出教學重點,簡化頭緒,使之目標集中,成效明現,爲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如:我校教師徐金榮對《只有一個地球》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就是一種爲生成的預設:

學生默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估計學生的問題有:(1)爲什麼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2)爲什麼說地球像一葉扁舟?(3)爲什麼說地球是渺小的?(4)爲什麼要用很小很小來形容人類的活動範圍?……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隨機點撥:哪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哪些問題之間有聯繫,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思考。

引導學生自主釋疑。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讀書並尋求答案,組織學生彙報,在隨機彙報中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以下幾點:(1)爲什麼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2)爲什麼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3)爲什麼人們要隨意毀壞地球資源?以上問題可以通過引導點撥,集中到對課文的感悟上去:從向地球母親訴說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寫話並朗讀:地球,我親愛的母親 !

正是教師在預設過程中儘可能的進行多種考慮,主觀上努力窮盡各種可能,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才能敏銳地捕捉到這生成的契機,冷靜地分析其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彈性控制教學環節,重組教學內容,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出新思想,新創意,新觀念,新問題。因此,教師要確立課堂中的課程開發意識,把“精心預設”看作是課程實施的一個起點,用心捕捉教學中的“即時生成”,據此調節教學行爲,使課程實施由“執行教案”走向“互動生成”,使課堂成爲孩子個性張揚的天空。

3、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爲源泉,展現情境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若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我們就得到了教學成功的第一把鑰匙。但是,興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引起的。

許多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投其所好”地安排一個開頭。或用一個別出心裁的問題設計、或一個小小的試驗、或一個精巧的小故事……去營造吸引人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多媒體“聲、色、光、形”互動的氛圍裏,產生了新奇的心理體驗,有驚奇、有疑問,進而生成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激勵着學生去學習新知、探求其中的奧祕。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採取動畫的形式開頭,讓學生跟着動畫角色走進學習: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決定休息一下,孫悟空、豬八戒各自去找食物。豬八戒走着走着摔了一跤,找到了兩個大西瓜。這可難住了豬八戒,他想:兩個西瓜4個人怎麼分,不如先吃掉一個。於是,他偷偷吃了一個,但是還不過癮。又想:這個西瓜分4份,我先把自己的那一份吃掉吧!於是,他把西瓜不平均地分成了4份,吃了最大的那份,然後才捧着剩下的西瓜往回走。 提問:這樣做對嗎?爲什麼?(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應該怎樣做?“一半”用數字怎樣表示?從而引出“分數”這一課題。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我們通過多媒體設置的疑問,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產生了認識衝突。他們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這,爲學生渴望獲得數學知識和積極參與奠定了意向基礎。同時,多媒體也就輕鬆地將學生帶入到了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之中。

再如通過表演,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學生最怕寫作文,因爲他們總感到無話可說。如果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能爲學生創造一些口頭表達,肢體表達,情感表達等方面才能表演的機會,那麼它的作用,不僅在於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更重要的還爲學生提供極其可貴的,最直接的生活體驗。有了體驗學生就有了作文的素材,而且學生還可以在彼此的表演中受到啓發,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對事物,對生活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寫不細緻,也就寫不出真情實感。因此我常常採取表演,再現生活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時自己親自表演。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演過程老師或者同學的一舉手一投足和豐富的表情變化,體會內心情感。然後讓學生口頭表達,再動筆去寫。學生在這種訓練逐步掌握寫作技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4、讓課堂更“生動”。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有人把課堂描述爲:課堂應當是“一個充滿着許多生靈喜怒哀樂的地方,一個從靈魂深處氤氳着絲絲甘泉滋潤精神家園的地方”。一句話,課堂成爲了當今師生嚮往的舞臺,這就徹底的改變了過去那種僅把課堂看作是課本知識傳授與習得學的場所,把課堂教學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走到今天的課改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講的辛苦,學生聽的乏味的狀況,使課堂成爲了學生嚮往的課堂。針對當代學生好表現,敢演講的心理特徵,學科之間相互兼容,在課堂教學形式上進行了改變。如理科學科也安排一定的時間,結合本課的內容,開設學生“講故事”欄目。開始時,老師佈置學生預習,準備故事材料,學生整理材料進行講述。而後,變成了學生預習後,大家提出一個感興趣的中心,分工合作準備故事材料進行故事講述。通過“講故事”時間,大家一起討論得失,整堂課學生表現的很激動,每雙眼睛都那麼明亮,充滿期待和興奮。“講故事”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自己整理資料,處理信息,得到自己觀點的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經過大家的交流,學生逐步認識到了遇事要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頓時活了起來,即使是一些乏味的課也逐漸成爲學生喜歡的課程。

再如語文學科中,許多作作品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表演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生動,更形象,更直接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和主題。在教學時,讓學生讀通課文後,不急於講解,而是讓學生表演人物的動作、姿態、神情等。並且讓學生評價他們表演的是否理想,還要說明理由,通過學生的評價、指導,表演者表演的越來越形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越來越深刻,讓學生輕鬆理解課文,記憶更加深刻。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語文教材中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爲我們實施情境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小說、童話、寓言、戲劇、詩歌、散文等很多作品都爲我們塑造可以觸摸人物靈魂地形象。或是再現情境的表演,或是想象補充性的表演,一旦點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整個課堂就會更加亮堂起來。

六、秉持校本特色,辦好《課改之窗》

課改之初,我校從學校領導到教師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惑問題,尤爲突出的是怎麼改?改到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全體教師反覆學習,深入研究,總結出了前面講到的課改中的“五新”,梳理了課程改革的思路,創辦了校刊——《課改之窗》,現已出了40多期。

我們的《課改之窗》明確一個宗旨: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爲教師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推動學校課改的深入發展。

突出五個特點:

1、緊隨課改的步伐。在課改的通識性培訓階段,我們引導教師把握課改理念,在課改實施過程,適時地指導教師把握教育教學中的環節變革,校刊的內容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

2、注重案例研究。刊登了教師大量的課改感受,既有操作過程,又有反思後的醒悟。

3、每期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全校教師圍繞該期的主題談論,如怎樣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用評價激勵學生等等。

4、緊密地結合校情。針對課改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研究。如:課改中課堂教學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我們專門編排在14——16期中,進行着重探討,收效甚好。

5、整體互動,廣泛參與。除規定每名教師在一學年中必須有一篇文章刊載於《課改之窗》之外,我們還充分地抓住機遇,廣泛地利用了專家學者、教研人員、家長、學生參與課改研究活動的機會。先後有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襄樊市教研室副主任肖興漢、宜城市教研室副主任羅運生、閔祖成及教研員駱崇泉、馬仁森、朱萬清等及一部分家長、學生都參與了辦刊。

五年來,《課改之窗》已成爲我校教師的良師益友,是老師們學習新課程的園地,是教師總結交流實施新課程經驗的平臺,體驗成功的舞臺。有力地推動了新課程的發展。2014年3月,襄樊市課改會上交流了我們的部分校刊,受到襄樊市教育局及兄弟教育局領導、教師的高度讚譽。

七、開發校本課程 彰顯辦學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是本次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校緊緊圍繞地域文化特色積極開發了校本課資源。學校在上學期和本學期爲全體任課教師編印了《開發校本課程教案》和《綜合實踐活動教案》,教師走向社會,走進社區,廣泛地挖掘地方課程資源。五年來我們共蒐集校本課程教案2500餘篇,目前我們還組織人力精選、修改,按《指南》分類編印,供以後參考作進一步的完善。

書畫苑裏花常開:

我們把藝教課程中的《書畫》校本課程設置爲書法與美術:1、書法。書法分軟筆書法與硬筆書法。2、美術。美術分爲兒童畫、素描、色彩、中國畫、手工等幾項。

廣泛選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借鑑已有的課程資源,針對學校、學生實際,有選擇的選取一些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目前教學內容主要來自三個部分,一是訂閱三種雜誌與報刊:《少兒書畫》、《中國鋼筆書法》、《青少年書法》;二是省編義務教材《美術》1~12冊與《中國小生字帖》;三是從書店購買的或學校圖書館借用各類書畫指導書籍中選取合適的內容。然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抓好組織過程。

1、對於初學書畫的學生,先採用臨摹作品爲練習,看誰摹仿最像,堅持練好基本功。學生每次作業全部放在一起比較,評出優、良、中讓學生自己找出作業的長處,並找出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講評,講評時鼓勵、表揚爲主,增進學習書畫的興趣。

2、有一定書畫基礎的學生,同層次分組進行比賽練習,看誰進步得快,進步快的學生上臺表演練習,每一個月評比一次,評比三名進步快的學生,老師獎勵《少兒書畫》雜誌和寫字用具,調動學生學習書畫的興趣。

3、書畫較好的學生,他們的作品採取競爭上學校書畫專欄和學校校刊《課改之窗》上發表,激發學生進取意識,推動學生學習書畫的熱潮。

4、讓學生走向社會,藉助社會活動教育和各類書畫比賽的檢驗,培養一批書畫新苗。a、參觀書畫展覽,加強學生學習的動力。b、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書法比賽,加速書畫新苗的培養。c、結合重大節日,至少每年將舉辦一次學校書畫大型的競賽,從中發現與選拔人才。

5、舉行書畫現場表演,舉辦康樂杯學生書畫作品展覽。

6、召開校本課程研討會。邀請各級領導、老師、學生家長到會參加探討,不斷地完善校本課程,形成一套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

7、營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一年一屆的“康樂杯”書畫賽開展得有聲有色;書畫培訓抓得有滋有味。美育的苤芽在這裏萌發,審美的情趣在這裏培育。

美術室、書法室、藝術欣賞室、作品琳朗滿目,師生的優秀作品獲獎成果,名人名作,透露着師生的情趣品味。

一次次的電化展示,將學生帶入藝術的殿堂,藝術素養在這裏得到啓蒙。

學校的每一個櫥窗,每一塊牆面,爲師生提供展示心智的舞臺。俏立於枝頭的花鳥,雄渾秀麗的山水,端莊瀟脫的書法,優美而流暢的體藝線條,無一處不在蘊孕百年南小的校園文化的內涵。

走出去,請進來。在精彩的藝術世界中認識藝術,在名師的指點中提高藝術,在參觀展覽中理解藝術的燦爛,明確人生需要怎樣的藝術文化。

從發表作品參與競賽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每學期向各級報刊推薦學生作品,在本校書畫比賽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各類書畫大賽。師生先後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書畫院舉辦的“我與電視”、“小星星杯”東方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獎賽、第一屆手拉手“珠穆朗瑪杯”少兒書畫大賽、“小畫家杯”——走進長江三峽中外學生美術作品比賽……獲獎師生達1200多人次。有8名師生被吸收爲湖北省書法協會會員,有47名學生被吸收爲宜城市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學校被評爲“宜城市快樂校園工程示範學校”、“襄樊市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先進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這些成果不僅是南小的財富,更是南小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道美麗風景。

文藝舞臺放異彩:

我校“五百隊”獨領風騷。學校成立百人的電子琴隊、百人鼓號隊、百人民樂隊、百人舞蹈隊、百人合唱隊,拉開了藝術教育的序幕。星移斗轉,年復一年,“五百隊”代代相傳,永葆青春,而今是獨領風騷,名聞遐邇。僅2014年到2014年,“五百隊”在市級重大慶典、會演活動中演出60場次,學校鼓號隊在襄樊市第一屆鼓號隊禮儀展演中一舉奪得桂冠。數以萬計的觀衆領略了南小少年兒童的風采。他們爲鼓號隊整齊華一的表演鼓掌,爲民樂隊和諧、美妙的演奏而陶醉,爲舞蹈隊、合唱隊精湛的演技而喝彩!

我校教師連續8年參加教育系統文藝調演獲團體第一名。市團委婦聯舉辦的卡拉ok小歌手大賽中,我校趙婷宇同學獲第一名,廣播電視局、文化館舉辦的電子琴大賽中,我校3名同學獲一等獎,團委、婦聯舉辦的歌詠比賽中,我校合唱隊幾次獲得第一名,市委宣傳部每次舉辦的晚會上幾乎都有我校的節目。

收穫不僅需要播種,更重要的是辛勤的耕耘和培育。在藝術教育工作中,我們的指導教師充分發揚了紅燭精神。他們一心撲在教學上,指導排練的文藝節目屢獲大獎,《漢江雛鷹》、《妞妞看戲》、《楚都娃》、《青娃與頑童》、《春風楊柳》等先後在第四、五、六屆“魅力校園——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中獲獎,在湖北省黃鶴美育節中先後獲一、二、三等獎。並被邀請赴韓國演出。有3名小演員被評爲優秀演員。在宜城市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上,更是大顯身手,現已連奪八年桂冠。其它在市級以上獲一等獎的節目達20餘個,獲獎學生不勝枚舉,僅在省級以上獲獎的學生就達100餘人次,舞蹈演員於安琪、王春陽、李瑞同學在她們精心培育下,在“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風采展示大賽”中榮獲舞蹈專業組金獎。今年我校在宜城市藝術節上榮獲第一名的舞蹈節目《托起盲童心中的太陽》再一次參加了湖北省藝術節演出,並榮獲一等獎。

八、沐五年課改春風雨露,盡顯百年南小課改風采

五年來,南街國小乘借新課程改革的東風,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五年間,學校在中央教科所、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申報立項了14個研究課題,填補了百年南小無國家、省研究課題的空白,國家級研究課題——《國小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已圓滿結題;省級課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獲省教研室頒發的“優秀課題研究”獎;《非智力因素對兒童學習與品格形成的影響及對策》獲襄樊市“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五年間,兩次接受省教研室組織的課改調研,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的高度評價;2014年爲襄樊市教育局召開的課改工作會議提供交流材料五份,兩名教師爲大會作課,其中校長陳聖友的《圍繞課改抓教研,抓好教研促課改》先後被《襄樊教育》、《走進實驗區》刊載;五年間,學校先後摘取了“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湖北省教改名校”、“襄樊市示範學校”、“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襄樊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的獎牌;五年間,有一名教師獲中央教科所頒發的“課改先進個人”獎,2名教師獲湖北省“教改先進個人”獎,二十多人次獲襄樊市、宜城市教改、教研獎;有226人次的課改論文、案例、教案在國家省、市級發表、交流或獲獎;五年間,學生有2014多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五年風雨五年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領導教師樹立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教學行爲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學生、教師、學校得到了充分地發展。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來校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調研活動時,在聽了我校課改工作彙報和教師的作課後講到:“這裏所開啓的是學生的心靈,所強調的是學生的體驗,所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所追求的是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理念‘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生動體現。而且老師自身也完善了自己,實現了自我角色的轉換,獲得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成長與發展。”這對我校的課改工作給予了充分地肯定,也爲我們今後的課改工作增添了信心。

第五篇:雲水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計劃

雲水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努力建設並研究與現實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與教法,探索我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新途徑,借鑑教育改革的各種資源,遵循教育的規律,落實《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圍繞國家基礎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繼續促進教師的理論學習,提高培訓的質量,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完善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師素質,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競爭和要求的高素質的學生。

二、主要工作

1.更新觀念,深化課程改革

更新觀念,繼續促進實驗教師的理論學習,樹立大膽改革,勇於探索新的領域並敢於嘗試新型教學方式的意識,深化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驗研究工作,做好反思工作,發現問題並解決不足,提出具體有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1) 緊教師的業務學習,注重在理論和經驗方面的學習研究,提高培訓的質量,加大實踐的力度。

(2) 參加各學科教材分析培訓,進行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學習。

(3) 抓好各科教師的集體備課,定期開展研究交流活動,促進學科間的溝通。

(4) 組織教師做好上階段的反思和研究工作,總結經驗,整理成文。 2. 改變教師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

(1)積極創設各學科實踐活動的大環境,將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優勢互通互利,爲教學和課改服務,爲學生服務。

(2)學生變被動式接受學習爲主動學習,愉快學習,互助學習,平等學習。

(3)教師的課內外教學要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

(4)注重學生課內外各項常規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爲和學習的習慣。

三、具體安排

九月份:

1.總結上學年工作,佈置課改和各課題研究反思工作,初步整理經驗總結。 2.制定上半年的工作思路和業務工作方面的安排。

十月份:

1. 組織教師參加各學科的教材分析培訓班,明確近期工作的方向,進一步更新觀念。

2. 收集整理教師課改和各課題研究階段經驗總結和心得體會

3. 進行反思工作,研究工作中的困惑,發現不足,尋求解決的方法。 十一月份:

1. 對學生的口語、朗讀能力的訓練進行評估比較。

2. 檢查教師的教案和學生作業等常規工作。

3. 對年級教師進行深入推門聽課檢查。

十二月份:

1. 召開家長會議。

2. 課改實驗教師交實驗階段小結或心得體會報告。

3. 組織教師進行課改研究的理論學習,吸收更科學和先進的經驗和理念,進行教師間的交流和探討。

4. 各科制定複習計劃及期末考試方案。

元月份:

1. 進行實驗教師校內交流會,做好階段工作總結工作。

2. 對各科的教案進行檢查,進行反饋。

3. 佈置完成實驗的心得和案例的整理工作。

4. 各科進行期末的素質測試,整理試卷並進行質量分析和統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