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民工工作報告多篇

民工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農開辦強基惠民工作報告

區農業綜合開發以土地治理項目爲重點,科學編制方案,找準實施主體,多方籌措資金,堅持農業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有力促進了全區農業的發展。

一、重點抓好方案編制,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一是以專業設計爲支撐,委託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勘測設計,發揮專業特長,實現工程設計的科學性。二是發揮農發部門專家的技術優勢,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與服務。三是藉助農民專家的實踐經驗,瞭解過去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現實需求和工程設計建議,使規劃設計更貼進羣衆實際需求,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抓好機制創新,激發農民參與熱情

一是工程質量請農民把關。在專業監理的同時,選派村幹部和村民代表組成村級質量監督小組,配合監督工程質量,質量好不好主要由羣衆說了算。同時,在工程竣工後,邀請羣衆代表參與驗收,並得到他們認可後纔算通過驗收。二是項目信息讓農民知曉。通過文件、新聞媒體、座談等形式宣傳農業開發政策,結合村務公開,將項目建設內容、資金投入、工程佈局、投工投勞等信息進行全面公示,公佈監督電話。通過“陽光”操作,使開發工作更好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激發廣大羣衆參與農業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着重抓好資金管理,提升項目建設水平

一是嚴格實行區級報賬制。堅持“專人管理、專戶存儲、專賬覈算”的三專制度,做到資金撥付五方會籤,保證了農業開發項目資金真正完全用於項目建設,確保了資金跟着項目走,專款專用。二是嚴格實行項目審計制。由專業審計機構對項目進行全程跟蹤審計,做好工程預、決算的審計監督,杜絕項目預、決算編制中虛列開支、高估造價、降低標準等現象的發生,使農發部門對工程建設做到清清楚楚管理,明明白白埋單,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四、深入抓好項目宣傳,提高運行保障能力

一是主動彙報,爭取黨政重視。及時準確向區委、區政府彙報,爭取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將其作爲爲人民羣衆辦好事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做好宣傳,贏得社會支持。利用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農業開發在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產品產量、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和成功做法,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形成一個農民瞭解開發、社會關心開發、領導支持開發的良好局面。三是溝通協調,增進部門合作。將農業開發與全區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當前農業生產相結合,加強與財政、水利、農業、林業及鄉鎮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農業開發工作。

【第2篇】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民流入城鎮務工,不但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動了全社會的經濟發展,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農民工在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侷限性,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簡單工作,很難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工的長期穩定就業。因此,加強務工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根本性措施,對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現狀與特點

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始於XX年。自XX年以來,勞動、扶貧、教育等部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先後啓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計劃,其中勞動部門主要針對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民工開展培訓,扶貧部門的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稱爲“雨露計劃”,教育部門培訓對象主要是初高中畢業生,稱爲“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區的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工作,主要由農業、教育、扶貧、人勞四部門組織實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勞部門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點是:

1、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早在XX年,區委區政府就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對農民工培訓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XX年8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商政勞社發〔XX〕176號)和《關於貫徹執行〈省就業再就業資金管理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商財辦社〔XX〕55號)兩個政策性文件,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廣泛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趙樂際書記來商視察時關於“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講話和全省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電視電話會的召開,把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推向了新的階段。去年以來,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緩解就業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啓動實施了《特別職業培訓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使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社會關注度空前提高。農民工培訓工作還被列爲區政協XX年重點提案。多年來,區委、區政府、區級各相關部門都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爲重點工作任務,納入目標責任考覈,精心安排部署,採取得力措施,認真抓好落實,確保任務完成。

2、齊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據省、市統一要求和部署,人勞、教育、農業、扶貧部門以農民工培訓“四大工程”爲重點,落實領導,落實責任,落實人員,落實措施,狠抓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青年、婦聯、建設、殘聯等部門也按照各自安排,針對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建築工人、殘疾人等特殊羣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財政部門爲培訓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各鄉鎮辦事處結合工作實際,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宣傳,搞好求職登記、就業覈查等配合服務工作。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在我區已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訓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我區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涉及到農業、礦山、建築、加工、電子、機械、服務、旅遊等多個行業,設置了辦公自動化、電腦維修、電子裝配、電焊車工、針車縫紉、養殖種植、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美容美髮、汽車駕駛、市場營銷、導遊服務、刮痧理療、手繡等十多個專業,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勞動保障法規、安全、衛生常識等多個方面,並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訓練。培訓方式有訂單培訓、定點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上門培訓等,學制從半月到二年不等,適應了不同對象的不同培訓需求。

4、培訓機構得到較快發展。由於我區爲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兩級均有培訓機構的審批權力,目前區內共有十八家培訓機構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其中區人勞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訓機構以市技工學校爲龍頭,民營培訓機構以新潮學院爲龍頭。區級公立培訓機構以教育部門管理的兩個職業學校爲主體;民營機構由人勞局管理,從XX年的兩家發展到目前的六家。這些培訓機構共同承擔着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

5、培訓工作體制機制比較健全。經過近幾年多努力,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傳引導,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相關部門督促檢查,農民工自願選擇的體制機制。特別是人勞部門組織的農民工技能培訓,經過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後下發了《關於農民工培訓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政人勞發〔XX〕69號)和《農民工培訓班管理規範化要求》(商政人勞發〔XX〕30號)兩個規範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職責分工、責任落實、工作考覈、質量管理、資金審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多頭管理標準混亂。農民工培訓工作目前儘管已形成了全社會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條塊分割管理無序的弊端。農業、扶貧、教育、人勞四個主要部門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訓對象,不同的質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資金渠道,不同的補貼標準和不同的運作程序。雨露計劃實施機構由省扶貧部門認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勞部門的培訓實施機構則按管理權限分別由市、區兩級認定。這種相關部門各自爲政的做法,不利於培訓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難以堵塞重複培訓的漏洞,造成培訓資金的浪費。

2、培訓對象難以組織。必備的文化素質和充足的培訓時間是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的基本條件。而我區是勞務大區,儘管農民工技能培訓是免費的,但培訓時間要求至少一個月以上。對於參訓人員來說參加培訓意味着少掙錢,況且一個月時間能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還是一個未知數。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和發家致富的願望,絕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農民都把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打工掙錢上,不願意擠出時間參加技能培訓。留在家鄉的勞動力多爲文化低、年齡大、身體差的婦女或老人,這些人自身條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沒有能力、沒有時間也沒有積極性來參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訓。於是各個培訓機構都把目光盯在了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身上,使得培訓生源十分緊張。各培訓機構之間互相競爭,關係緊張,培訓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爲影響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重要因素。

3、培訓機構條件較差。儘管市、區兩級共有二十多家培訓機構,但由於市上也有培訓任務,與我區開展培訓合作的潛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擔我區農民工培訓工作任務的主要是區人勞局管理的六家民辦培訓機構。這些民辦培訓機構都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場地、校舍都是租來的,普遍缺乏合格穩定的師資隊伍,培訓所需教師多爲臨時聘請,場地小,設施設備缺乏,管理方式落後,辦學條件差,資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沒有實力改善辦學條件,也沒有能力搞好培訓。而勞動部門由於培訓任務大,無奈之下只能將培訓任務交給他們,從而爲培訓質量管理埋下了隱患。

4、培訓組織方式不合理。以人勞部門開展的培訓爲例,按照有關規定,正常的組織方式應是:鄉鎮勞保所宣傳政策,願意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到鄉鎮勞保所履行求職登記手續,取得求職登記證明,憑登記證明自願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要履行就業安置義務,並憑培訓對象的身份證複印件、求職登記證明、免費培訓證明(須由培訓對象簽字認可),就業安置合同或靈活就業證明到勞動部門申報補貼。由於缺乏合適的培訓對象及培訓機構自身原因,按此方式運作很難完成任務。無奈之下,培訓機構爲了掙錢生存,只能到農村去利用空置校舍開展一些簡單的技能培訓。在組織過程中,培訓機構往往付給村、組幹部一定組織費用,依靠村、組幹部半動員半強迫的方式把羣衆組織到一起。這種方式,一方面羣衆沒有積極性,另一方面參訓人員也極難管理,培訓時間根本無法保證,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5、培訓質量難以保證。農民工培訓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培訓,促使農民工學習到實實在在的技能,通過技能的提高來增加務工收入。從這幾年培訓工作的實踐看,培訓質量很難令人滿意,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比較低,培訓機構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訓時間不足。以人勞部門培訓爲例,按照規定,農民工技能培訓時間只要達到240個學時(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時間),且培訓合格,就可獲得補貼,多培訓補貼不增加。而實際上絕大多數專業技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是很難學會的,需要長期大量的練習。實踐中,培訓機構特別是民辦培訓機構是以掙錢爲根本目的,它的目標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潤。因此,培訓機構往往都熱衷於辦一個月的短訓班,而不願意辦長訓班。二是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滯後。勞動部門設立的勞動技能鑑定機構是檢驗培訓質量的權威機構,全市只有一家。區上雖然設立了鑑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由於機構設立晚,缺乏專業人員和設備設施,鑑定工作量大,許多項專業技能鑑定工作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精力去開展。培訓質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培訓機構爲主導的結業考試。勞動部門的質量監管僅僅侷限於對培訓人數、時間的檢查和教學計劃的落實,而無法也沒有能力對培訓質量做出權威性的判定。儘管我們不斷從制度上來規範農民工培訓管理工作,但仍難以保證培訓達到應有的質量。

三、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體系。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工已經成爲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現代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工人來支撐。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實質上就是培育適應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產業大軍。同時,農民工技能素質真正提高了,纔能有效增加收入,實現穩定就業,反過來推動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總體工作規劃,不斷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規政策體系,實現專業學制、培訓教材、教學要求、監督管理、質量評估五統一。在培訓資金管理上,應該加大補貼額度,細化補貼標準,簡化補貼程序,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效應。同時要嚴控短訓班,鼓勵長訓班,嚴控鄉下班,鼓勵校內班,把好培訓對象審查關,對培訓過程實行全方位監督,真正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這一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2、整合培訓資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變資金分散,多頭管理,標準不一的現狀。建議成立專門培訓管理機構,統籌管理全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落實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加大監督力度,強化責任追究,促進工作落實。同時可以有效克服重複培訓,浪費培訓資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訓基地建設。要學習、借鑑渭南等地先進經驗,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創建工作爲契機,以職教中心爲龍頭,整合全區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擴大職業教育能力規模,搞好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訓場地設施建設,創造一流的培訓環境,形成以職業中學爲主體,以民辦機構爲補充的培訓體系。三要大力整頓民辦培訓機構。要適當提高農民技能培訓機構准入門檻,淘汰一批條件較差的機構。對那些條件較好有發展前景的培訓機構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其儘快上臺階、上水平,爲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奠定基礎。四要儘可能動員市上管理的實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訓機構參與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開展培訓。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勞動力這個重點。對於國中畢業生不升高中及高中畢業於不升大學的農村新生勞動力,強制實行六個月以上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並突出實踐操作訓練,確保每名培訓對象都能熟練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並持勞動部門統一頒佈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外出務工。二要抓住實用技術這個重點。要圍繞農村產業化發展和一村一品建設要求,對不經常外出務工的農民,積極開展果樹科管、畜禽養殖、中藥材生產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產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這類培訓應針對農民特點,結合農村實際,在培訓時間上應突破市上相關規定,以3-5天爲宜,並強化實踐操作訓練。在培訓補貼上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覈定。三要抓住在崗培訓這個重點。鼓勵培訓機構與用工單位合作,對全體職工大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實現持證上崗,從而促進各類企業和用工單位提高員工素質,達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培訓質量是培訓工作的生命。民營培訓機構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根本目標,與政府部門開展務工農民技能培訓的目的與培訓機構的目標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營培訓機構爲主體的情況下,如果在質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訓工作流於形式,失去意義。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質量監督,一要對辦班條件嚴格審覈,看培訓機構是否具有必備的專業教師、理論教材、實習訓練場地及設施。二是對培訓對象嚴格把關,參訓人員一般應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50歲以下。三要對培訓過程加強監督,採取明查暗訪的方式,督促培訓機構嚴格實施教學計劃。四要認真搞好結業考試考覈工作,應逐步建立完善各個專業的試題庫,成立相對獨立的專業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專門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的結業考試、閱卷工作,並實行批班權、管理權和考試權三權分離,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質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強化技能鑑定。能否通過勞動技能鑑定,是檢驗技能培訓效果的重要標誌。按照有關規定,各類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結業學員只有通過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鑑定考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得到規定的補貼。由於市、區兩級勞動技能鑑定機構設立時間不長,均存在人員少,條件差,缺乏相應的鑑定設備和手段的問題,能夠鑑定的專業只有26種,絕大部分專業的技能鑑定根本無法開展,給培訓質量管理帶來了難題。因此,應該把勞動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組建專業化的相對獨立的鑑定機構,充實專業人員,購置專業設備,改善鑑定條件,提高鑑定水平,不

斷擴大技能鑑定覆蓋面,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健康發展。

6、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培訓方式。一要着力營造人人學技能的社會風尚。通過開展勞動技能大賽,勞動能手錶彰評選、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務工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自覺性,從而變“要我培訓”爲“我要培訓”,改變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二要改進培訓補貼方式,變補貼培訓機構爲補貼參訓農民工。對自覺參加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農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補貼,並要加大補貼數量,這樣可以改變培訓機構“吃政策飯”的現狀,把培訓機構直接推向市場,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吸引務工農民參訓,實現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良性發展,同時也可以減少職能部門的工作量,提高培訓質量。三要認真落實企業對員工開展教育培訓的法定責任,認真執行國家關於職業資格准入的法律規定,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四要把技能培訓與創造勞務品牌結合起來,出臺優惠政策,加強資金扶持,鼓勵各培訓機構圍繞市場需求,發揮自身專長,辦好特色優勢專業,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訓品牌的創造推動勞務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組織訂單培訓。切實加強與用工單位聯繫,做到培訓一批,輸出一批,就業一批,把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培訓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3篇】關於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淮北市勞動就業管理局)

自接到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後,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對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進行了研究與部署,並嚴格按照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與部署,對xx年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深刻、細緻地自查與自評。現就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就業創業管理服務情況

1、加強領導,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就業。成立領導小組。去年,我市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和充實,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3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淮北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市勞動保障局抽6名專職人員從事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按照市委畢美家書記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工作領導體系。

2、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4月初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對於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享受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對入園創業的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同等優惠政策;對創業農民初創的小企業,可適當放寬註冊資本額度和註冊資本到位期限等。切實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3、強化目標管理,積極落實農民工工作責任。市目標辦印發了《淮北市xx年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和考覈辦法》,將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等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下達,列入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目標責任考覈重要內容,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年底考覈制度。

4、建立工作臺帳,積極規範農民工工作程序。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各縣區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採取分片包乾制的辦法,組織專人深入村戶,通過上門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能人座談會等形式,瞭解返鄉農民工意願和要求,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信息臺帳。

5、強化政策宣傳,積極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分別在服務大廳設立了宣傳諮詢窗口,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了宣傳諮詢臺,深入開展了外出務工人員宣傳諮詢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萬餘份。國家廣播電臺、中國勞動保障報、安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對我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6、加強創業扶持,積極促進農民工創業。分別在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繫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財政、銀行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委員會和創業諮詢指導專家志願團,免費爲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組織專家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共舉辦10期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39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其中成功創業195人,帶動1365人就業。

7、加強園區建設,積極孵化農民工創業。爲加快推進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鄉產業整合發展,積極支持縣域、鄉鎮工業聚集區合作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提高開發園區的經濟規模和輻射能力,從而形成增長極,有效帶動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繁榮,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分別在濉溪縣臨渙、劉橋、南坪三鎮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且初見成效,累計完成道路框架、電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礎設施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1棟,建設面積123畝,現已入住華強麪粉廠、淮北天王機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安排返鄉農民工入園創業45人,帶動1186名農民工就近就業。濉溪縣百善鎮,相山區渠溝鎮,杜集區石臺鎮、高嶽街道,烈山區古饒鎮、宋疃鎮等6個鄉鎮,正在建設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

8、強化就業服務,積極推進農民工就業。強動態監控,對出現的企業規模裁員、批量農民工返鄉等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市政府領導和省勞動保障廳。把“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招聘周”擴大爲“招聘月”,組織各縣區對返鄉農民工實施了“三送”(就業崗位信息、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政策)等“一條龍”服務,深入開展返鄉農民工系列現場招聘、技能助你就業、春風送崗位下鄉、就業信息對接、返鄉農民創業、用工需求調查等6大活動。

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情況

全面啓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爲重點對象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全年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層層分解到縣區及鄉鎮,並指導、督促全市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鑑定發證和轉移就業結合起來,實行“三個對接”:即任務分配與定點培訓機構對接;培訓與技能鑑定對接;培訓與就業對接,提高了農民工培訓就業質量。狠抓轉移就業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轉移就業品牌,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勞務合作。今年以來,共開展農民工培訓13946人;建立了南坪、劉橋等10個轉移就業示範鄉鎮,對轄區內農村勞動力進行跟蹤管理與服務;發展勞務經紀人87人,新增轉移就業16839人,轉移就業規模達到396521人。三、農民工工作機制建設情況

1、加強農民工領導機制建設。在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部門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成立了由勞動保障、農業、教育、建設、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形成了“政府統籌、各方參與、積極推動”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工作領導體系,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和就業信息臺帳。

2、建立農民工工作政策體系。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積極適應就業形勢發展新需求,我市圍繞建立促進農民培訓、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扶持政策和工作體系,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城鄉就業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斷健全完善農民工培訓政策體系建,研究制訂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方案》、《淮北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考覈細則》、《淮北市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管理辦法》、《關於做好農民就業服務和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農民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促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政策體系。

3、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機制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層次配套的原則,把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成爲功能最爲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場,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失業保險、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等多項服務。在縣區建立了人力資源市場,在全市各街道、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在全市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鄉鎮、行政村實際出發,以五鎮八村爲試點,嚴格按照勞動保障部門“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現有基礎條件,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鄉鎮、行政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目前,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都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139個社區都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業社區”50個,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城市公共就業及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向農村覆蓋,推進農民工工作。

4、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爲提供更加快捷優質的服務,暢通農民工就業信息渠道,我們在充分發揮有形市場發佈信息的同時,積極運用淮北就業網和淮北就業報載體作用,全面蒐集和發佈適合農民工的就業信息,根據崗位需求情況,爲各類農民工量身定製信息,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利用淮北就業網“就業政策宣傳、業務辦理、求職招聘、人才論壇”等多功能就業平臺,爲農民工提供貼心服務,目前網站擁有198 家網絡會員單位,xx年以來,共通過淮北就業網舉辦網上招聘會6場次,發佈招聘信息720條,提供5014個就業崗位。

四、存在問題

1、勞動力素質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據調查統計,“xx”期間我市需求量較大的工種是煤化工、紡織、電子、電焊、車牀、鉗工。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我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從去年開始,部分在淮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已經逐步凸顯。

2、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目前,我市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後,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農民工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依託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摸清全市外來失地農民工基本情況,規範信息分解,實行動態維護,確保數據的精確。強化農民工政策調研,探索適合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辦法,進一步完善實施《淮北市失地農民參保辦法》。

2、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實行“會議聯席制度”、“日常聯繫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總結制度”和“工作督察制度”同步進行了,同步到位。

3、強化農民工服務工作。完善農民工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社區(村)的聯絡、服務功能,印製信息卡,維權服務卡等服務下鄉,讓更多的農民工及時得到好信息。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4篇】鄉鎮主要負責人執政爲民工作報告

一年來,本人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團結班子成員,執政爲民,廉潔自律,開拓進取,帶領幹羣發展一方經濟,維護一方穩定。現將本人的自身情況、工作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作簡要彙報。

一、強化素質修養,提升駕馭全局能力。

作爲鄉鎮主要負責人,責任重大,必須做到工作中不出現疏忽和閃失,不辜負組織的重託和全鄉幹羣的期望。因此,本人深入學習“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黨的xx大會議精神等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努力學習政策法規、市場經濟等知識,及時充電,與時俱進;進一步增強統攬全局和科學發展理念。通過理論聯繫實際,從自身一言一行做起,改進工作作風,團結班子成員,紮實工作,切實提高自身素質修養,提升執政能力水平,造福於一方百姓。

二、強化服務意識,提升執政爲民能力。

作爲黨員幹部,時刻以一個先進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時刻樹立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牢記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要求,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把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以“三送”活動爲總載體,在全鄉紮實開展爭當“四種服務”活動,即“創服務型組織、當服務型班子、做服務型幹部、爭服務型黨員”活動,帶領幹部,服務於一方百姓。

三、強化廉政建設,提升廉潔自律意識。

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本人重點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風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貪腐體系—工作規劃》、《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八項規定》等系列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學習和觀看警示教育片,感受頗深,啓發很大,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樹立了爲民服務意識,提高了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警醒能力,真正做到廉潔自律,以黨員幹部廉潔自律“十不準”規範自己的行爲,自覺地接受廣大人民羣衆的監督。在全鄉推行“六民”工作制、民主決策制度、黨委議事等工作制度,做到凡未經民主決策的“三重一大”事項,不得進行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村監督服務機制,推進羣衆參政、議政步伐,促使幹部增強廉政意識。

四、強化社會建設,提升羣衆生活水平

(一)調優產業結構。在傳統的煙、蓮等農業產業基礎上推廣應用現代化農業技術,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和產業結構。在鄉政府主導下,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投資新建了“山地雞”孵化育苗種雞基地,壯大“山地雞”養殖產業,打響“山地雞”之鄉品牌。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帶領農民多渠道致富,提升羣衆生活水平。

(二)完善基礎設施。我鄉在全面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興辦實事,加強了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整合利用各種項目資金,發動農民羣衆投工投資,拓寬並硬化田江至廣昌驛前邊際公路,小松桐江至公路改造已立項,正在設計規劃;投資1500萬元修建圩鎮防洪堤,重修新河村角山背水庫,整治5個水庫壩容壩貌;實施了煙水配套工程,硬化農田灌溉水渠;新建學生教學樓一棟,着手合併國中和中國小;新建計生服務樓和勞保所綜合辦公樓,新建職工住房一棟;新建圩鎮大型農貿市場;“萬人千噸”自來水工程已報省審批;汽車站已立項,正在規劃設計;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改變了農村生活環境面貌,提升了羣衆生活品味。通過一件件實事的實施,凝聚了幹羣力量,贏得了民心。

(三)維護社會穩定。加大依法治鄉、治村的工作力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健全治安防範網絡,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層層簽訂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制,綜合治理工作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認可,保障了羣衆生活穩定。

五、存在的問題

本人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理論學習不夠。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對黨的理論有所學習,但真正靜下心來進行學習的不多。二是工作創新不夠。工作中自己雖有不少好思路、好辦法、好措施,但還要加大創新,推進工作的全面開展。

六、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強學習;二是密切服務羣衆;三是充分尊重民意;四是以“三送”活動爲總載體,帶領幹羣大力實施“1236”工程(既:圍繞一箇中心,提升兩種水平,發展三項產業,辦好六件實事),努力打造“富裕、秀美、和諧”新。

【第5篇】民工合法權益維護工作調研報告

20xx年4月29日、5月19日、6月3日三批川籍民工共176人分別向**縣政府及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其工資被拖欠,導致百餘名民工滯留**,形勢嚴峻,**縣按照市長朱廣平和市長助理、市政府祕書長李中傑的重要指示,積極行動,精心部署,堅持依法處理,最終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得以快速化解矛盾,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維護。

一、案情

國家電網重點工程晉東南——**——荊門特高壓線工程途徑**。20xx年10月23日,發包方河北省送變電公司與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石埡建安總公司(以下簡稱“建安公司”)簽訂了工程承包合同。20xx年4月,建安公司授權嶽池縣江華爲項目經理,設立項目部,具體負責施工事宜。隨後,該項目部在四川省招錄民工,民工由8位民工班長帶領,勞務派遣至**縣皇后鄉施工。工程發包方、承包方、項目部和施工隊均非**縣境內法人。

20xx年4月29日,四川省美姑縣28位彝族農民工到**縣勞動保障大隊投訴,反映施工隊共拖欠其工資9萬餘元。縣勞動監察部門立即致函四川省勞動保障廳,請求協查,並向發包方下發勞動保障監察建議書,建議暫停撥付施工隊工程款。5月6日,28位少數民族民工終於從發包方項目部暫扣工程款中領到工資9.076萬元。5月19日,又有44名川籍民工到縣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反映因家鄉發生地震急欲返鄉,但其工資未能兌付。縣勞動監察部門再次出擊,經不懈努力,5月26日,勞動監察部門將16.5萬元工資款發放至44名民工手中。

真正的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6月3日,縣勞動監察部門再次接到報案,稱建安公司法人授權項目經理江某於5月25日去向不明,導致多名川籍民工無法領取工資,現有104名民工滯留**。縣勞動監察部門在迅速立案調查的同時,立即向縣委、縣政府報告。

面對104名川籍民工滯留**的嚴重事態,**縣沉着冷靜,積極應對。一是高度重視。縣政府在瞭解事情原委後,迅速向市政府報告有關情況,請求支持,市長朱廣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計解決好欠薪和滯留問題。縣委書記趙景然、縣長鄢國賓得知情況後,指示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儘快予以解決,要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彙報工作情況,並明確由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具體負責。二是措施得力。6月10日上午,縣政府召開會議,常務副縣長汪天喜要求政府辦、公安局、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積極行動,深入調查,採取得力措施,依法從快處理。要求公安部門立即行動,經調查發現有違法行爲的,依法立案偵捕,每天向縣政府彙報行動情況;勞動監察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督促協調,樹立“宣傳、勸告、協調也是執法”的觀念,積極宣傳法律政策,督促工程發包方在未找到項目部經理江某之前儘快墊付104人的工資,動員8個民工班長協助做好民工穩定工作,並責成項目部保證解決民工臨時生活安置問題;施工所在地皇后鄉政府協助縣政府有關部門,認真做好工資討要和民工安撫工作。另一方面,**縣及時與嶽池縣取得聯繫,要求迅速派人來召協助。三是解決徹底。6月10日下午,事情迅速取得重要進展:第一是發包方同意預先支付工資總額的一半,約45萬元;第二是公安部門經調查取證,認爲江某涉嫌合同詐騙,決定立案查處;第三是嶽池縣政府同意迅速派人來召協助解決問題。6月11日,經過努力協調,積極協商,問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工程發包方和農民工代表達成協議,發包方、項目部同意墊支85萬元用於民工工資發放。從當日起,104名民工懷揣血汗錢分三批由勞動監察部門統一購票並護送登上火車,陸續返鄉。

二、思考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縣的努力,從4月29日起至6月11日,共有176名民工的拖欠工資合計170.576萬元被追回,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保障。但在整個執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疑難,暫時還無法迴避和解決。

(一)違法行爲發生地執法部門管轄存在障礙。依據《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爲發生地行政執法部門管轄,**縣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可依法對拖欠民工工資的項目部進行處罰;但是,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管轄。本案用人單位項目部作爲二級法人,應依法承擔拖欠民工工資的法律責任,可是項目部在四川省嶽池縣境內,**縣勞動監察部門雖是違法行爲發生地的執法機關,但不是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執法機關,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法規規定,沒有法定管轄權,從實際情況來講,也不可能直接到四川省境內開展執法活動。這樣,違法行爲發生地的**縣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對該違法行爲的監管就出現了管轄障礙,不能依法採取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措施,民工拖欠工資不能依法予以強制追回。因爲執法手段過於單一和軟弱,僅靠宣傳、勸告和協調,畢竟不能有效地解決所有問題。

(二)制度存在缺陷。國家電網工程沒有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一旦出現工資拖欠問題,不能有保障地及時支付拖欠工資。

(三)缺乏全國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信息聯動平臺。由於沒有全國性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信息平臺,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疑難和障礙時,信息不能互通,工作不能聯動,執法障礙不能迅速消除,不能有效制約須承擔責任的企業,工作效率和質量得不到提高,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及時有效的予以保障。在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今天,在踐行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過程中,絕對是一個遺憾。

三、建議

(一)完善勞動保障監察法律法規體系。有關立法部門應針對法律法規中的模糊地帶或衝突,及時予以修訂和完善,清除執法障礙,使其更有操作性和實踐性,便於監管部門嚴格執法,依法辦事。

(二)儘快建立國家電網工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多,儘快建立電網及其他領域的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迫在眉睫。這一點,可以參照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的有關制度,一旦遇到類似問題,可動用保障金支付農民工工資。

(三)建立全國性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信息平臺。企業不管在哪裏違法,監管部門都能快速反應,予以制約,促進工作聯動性,提高工作效率,對違法企業施以高壓態勢,便於採取更加有效的懲治舉措,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更加有效地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第6篇】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如果工資被拖欠了,可以向各地勞動執法部門舉報,勞動部門的執法監察人員會幫助協調解決。下面是本站範文網小編整理的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情況自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根據伊寧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經主任會議研究決定,10月12日由我帶領人社局主要負責人和教科文衛委、農牧委以及幾名人大代表組成檢查組,分別對伊佳民族服飾有限公司、新特藥業有限公司物流一期建設項目、伊寧縣服裝家紡產業園,採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彙報、查閱資料等方式,就縣人民政府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情況進行了檢查。現將我縣人民政府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工程建設施工項目74 個,其中新開工建設項目41個。1-9月收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317.94萬元。1-9月受理投訴案件60 起,結案 59起,其中建築領域工資拖欠案 50起。涉及勞動者人數1032人,追回拖欠勞動者工資978萬元。有效規範和促進了全縣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但調研中發現,我縣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方面任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

二、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企業用工管理和行爲不規範。調研過程中發現,用人單位或企業未與工人簽訂合同,相當一部分是口頭約定或者一般的協議,一旦發生糾紛,務工人員拿不出維護自己權益的有效證據,致使權益受到損害。

(二)員工用法律手段自我保護的意識淡薄。在勞動關係主體中,勞資雙方是平等的參與者,但實際上勞動者明顯處於弱者的地位,加上多數職工不學法、不懂法,致使絕大部分勞動者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時,不懂、也不敢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從另一方面助長了一些企業無故拖欠或剋扣職工工資的行爲。

(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主觀或客觀等原因,生產、經營不正常,資金週轉困難,造成企業停產、半停產,發生虧損,不能依法正常履行向職工支付工資的義務,確實沒有能力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這是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主要原因。

(四)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有效保障。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沒有按照《勞動法》繳納三金、五金,虧待員工工資現象任然存在。

三、幾點建議

(一)通過依法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健全勞動關係調整制度,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爲。要堵塞漏洞,就應健全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用人單位在與員工訂立勞動合同時,必須嚴格按照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包括勞動報酬、工資支付、違犯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的有關條款。這樣才能爲員工按時足額領取工資提供書面依據,一旦發生勞動爭議,便於及時解決。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法律意識。要廣泛宣傳,重點解決拖農民工工資問題,這關係到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要深入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增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守法和維權的自覺性。要逐步提高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增強農民工的維權信心。媒體應多向其宣傳維權知識、方法、程序,加強勞動法的宣傳等,使其人人皆知。農民工對企業拖欠行爲要及時投訴、舉報;新聞媒體要採取多種形式,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爲以及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好的典型及時曝光和宣傳,增強新聞輿論監督力度。

(三)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工資是勞動者維持家庭生活的直接收入來源,關係到每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勞動行政部門應加強對企業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督檢查,並加大執法力度,發現企業無故拖欠或剋扣職工工資的,不僅要求企業依法補發,還要給予職工經濟補償,並進行經濟處罰。只有讓經營者感到無故拖欠或剋扣職工工資的行爲不僅不會有利可圖,而且會得不償失時,用人單位纔有可能自覺地遵守《勞動法》及其配套規章的有關規定,主動地按時足額發放員工工資。

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情況自查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7篇】鄉鎮創業富民工作報告

爲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大力推動創業富民的若干意見》和《望城區推動創業富民活動實施方案》有關部署,我鎮堅持黨的xx大和縣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落實創業政策,創新創業機制,優化創業環境,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促進發展,大力推進創業富民,着力打造“創業”,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相關做法

1.築巢引鳳。充分利用華電長沙發電有限公司及化工循環工業園基礎條件優勢,整合全鎮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使全民創業方案落到實處。並在村莊整治上下功夫,爲創業單位做好與周邊羣衆的協調工作,順利完成徵拆、租賃等事項。

2、宣傳引導。與村社區緊密配合,大力宣傳創業富民的相關政策,積極做好在外發展的人士回鄉創業的思想工作。

3、政策扶持。全面拓寬准入領域,按照“非禁即許”的原則,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各行業,參與聯合經營或獨資經營。在符合規劃、安全、環保、衛生、計生、消防等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企業准入門檻,簡化辦事手續,放寬項目審批管理限制。對回鄉創業的個人在貸款、融資、擔保等方面還給予大力支持。

4、培訓服務。強力推進專業技術培訓,採取以政府爲主導,財政補助、上級扶助、企業贊助“三助”相結合,計劃用五年時間,實施“百萬培訓計劃”,確保每年培訓經費不少於20萬元,培訓人員不少於500人,促進創業富民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

5、濃厚氛圍。爲進一步濃厚氛圍,調動全鎮的創業積極性,今年我鎮還設立了獎勵基金,在年底對在創業富民工作中突出的單位與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創業典型

1、吸納回鄉創業的有志人士:

①華龍山莊:、兩夫妻投資幾百萬元打造的集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休閒山莊,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還解決了十來人的就業問題。

②手工陶藝:以彭望球、曾玉瑜爲代表的返鄉創業代表等,目前在街租賃閒置廠房,製作手工陶藝,不僅傳承了千年陶藝,還解決了五十來口人的就業問題。

③萬星村民黃勇積極利用各種資源,先後創辦了物流公司、休閒城、養豬場。

④花實村返鄉農民工李小羣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創辦了最大的養殖場。

2、吸納回鄉創業的企業:

①銅紅工藝陶瓷有限公司。該公司於落戶,主要生產陶瓷酒瓶。目前投入資金600萬元,達到日產酒瓶15000至0件,實現產值1000萬,安排就業人員170人。今年,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實施二期項目,計劃投資1400萬元,預計年底可投入生產,達到日產酒瓶80000件。

②湖南綠洲植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完成廠房改造,正進行設備安裝,預計6月份建成投產。項目通過“公司+農戶”的風險利益共擔共享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將有效帶動當地種植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預計年產值5000多萬元,年利稅1000多萬,解決勞動力60餘人。

③湖南湘楚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該項目投資800多萬,主要生產醬椒魚頭配料、手工茶油剁椒、湖南傳統辣椒醬等產品,預計年產值2500餘萬,實現利稅30餘萬元,解決本地勞動力就業40多人。

④湖南澤禹建材有限公司。目前,該項目正進行場地平整及建設工作,預計8月份建成投產,總投資7000多萬,年產水泥120萬噸,實現年利稅多萬元,解決勞動力100餘人。

【第8篇】農民工文化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文化部社文函〔xx〕xx號通知和省市文化廳局社文處科要求,我局對農民工文化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狀況

xx在全市是一個人口大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約有xx萬,外來務工人員約x萬人左右。農民工就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和建築業兩大領域。二者相比,從事娛樂、餐飲、美容美髮、家政服務等服務業的農民工,還有一些基本的文化生活,比如看電視和報紙。但從事較爲艱苦的建築業的農民工則xx%以上沒有什麼業餘文化生活,聊天、睡覺、打牌賭錢、閒逛是他們打發空閒時間的主要方式。少數民工偶爾也參加一些文化活動,比如看電視或去廣場看電影和演出,但次數和時間都沒有保證。有八成農民工,認爲文化娛樂樂生活主要靠睡覺、閒聊打發工餘時光;近六成農民工對文化狀況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超過四成的受訪農民工沒有一本書。打撲克、看電視、聊天幾乎成爲農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網吧、看碟片、逛商場成爲一些年輕農民工的業餘生活的主要方式。

調查顯示,農民工羣體文化生活的總體特點是:文化生活貧乏,文化消費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滿足。打工之餘,農民工做得最多的是睡覺(xx%)、看電視(xx%)和聊天(xx%),此外還有xx%的人讀書看報,15.1%的人將閒暇時間花費在打牌或打麻將上,xx%的人聽收音機。較少農民工上網(xx%)、看電影(xx%)、看錄相(xx%)和上歌舞廳(xx%)。他們最喜歡做的是看電視(xx%),其次是睡覺(xx%)、聊天(xx%)和讀書看報(xx%)。可見,睡覺、聊天這類休閒活動都已成爲農民工的主要業餘生活,電視更是成爲他們文化生活的軸心。

企業提供的文化產品有待豐富。在企業文化對農民工文化供給方面的調查中,傅才武和陳庚發現,農民工所在企業提供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從多到少依次是電視(xx%)、圖書報紙(xx%)、撲克象棋等(xx%)和技術培訓(12%);而農民工對企業的文化需求中,電視(xx%)、技術培訓(xx%)、圖書報紙(xx%)、電腦(xx%)的要求最多。而在企業給予農民工文化生活滿足上,其供給的主要文化產品(電視、圖書報紙、撲克象棋)是一種普適性的大衆文化消費品,對企業來說相對便利和便宜,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在供需矛盾上,技術培訓(xx%)、電腦(xx%)這類利於農民工素質提高的文化資本供需矛盾最大,其次是文化藝術活動。

二、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基本狀況、內容形式、特點亮點、措施和成效

關心農民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xx”期間,我縣圍繞“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活縣”戰略目標,突出綠洲紅城特色,發現xx、建設xx、實現xx,打造神奇xx中國xx文化品牌,創辦中國紅軍節,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豐富城鄉文化生活。

我縣把農民工文化工作作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目標,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進一步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組織電影放映隊,深入農民工集中的建築工地、廠礦企業、廣場等放映xx電影。二是在農民工集中的企業、社區建立“職工書屋”。三是積極組織職工參與文化廣場活動,利用小品、相聲、快板、舞蹈、小合唱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寓教於樂。四是把做好農民工文化服務納入文化建設總體目標。把送文化進工地、廠礦作爲農民工文化服務的重點工作,通過開展各種適合農民工特點的文化活動,切實做好農民工的文化服務工作。五是編排一批文藝節目,到建築工地、廠礦等地方進行演出,利用法定節假日組織舉辦農民工業餘文藝匯演。六是開展向建築業、飲食服務業以及商品流通業等農民工集中的地方送圖書活動。七是鼓勵支持離退休文藝工作者、藝術院校學生和其他熱心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參與農民工志願文化服務。八是通過強化文化設施配備,給農民工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便利條件。九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城市社區綜合文化站(室)向居住或工作在本社區的農民工開放,爲農民工提供報刊閱讀、文化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十是以“關愛萬里行—走近外出民工”爲載體,實現交流溝通零距離。與縣總工會、坭壩、二郎、雙龍及部分縣“三關”成員單位一起,先後走進北京、重慶、浙江、上海、雲南、福建、貴陽、遵義等地,深入民工開展走訪慰問,開展相關諮詢服務、召開座談會,進行中秋國慶聯歡會。

高度重視開展符合農民工文化活動工作。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切實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一是充分認識做好農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農民工文化工作,切實尊重和有效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視農民工文化建設,加大工作力度,把活躍和繁榮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納入小康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切實承擔起滿足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責任。二是明確工作責任,積極探索和推廣適合農民工的文化消費方式,加強面向農民工的文化服務。農民工文化生活既有城市特點,也有農民工特色。文化部門貼近農民工,研究農民工,深入開展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文化調查,深刻分析農民工文化需求特點,掌握消費習慣,總結消費規律。積極探索適合於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藝術形式,組織創作和生產農民工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開展適合農民工的文化活動,爲農民工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三是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社會教育職能,完善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各鄉鎮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發揮文化工作在提高農民工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作用,使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送書到工地、圖書流動站等文化項目,爲農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四是調動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積極性,豐富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文藝表演、音像製品、電影、圖書等文化產品和服務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是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要手段。引導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民工生活,創作和生產反映農民工生活、爲農民工所喜聞樂見的節目,鼓勵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爲他們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五是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文化經營活動,淨化農民工文化生活環境。提高責任意識,堅持守土有責,一方面加強引導和教育,開展文化市場法制宣傳活動,幫助農民工提高識別、判斷和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產品的能力,提高文化水平,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民工務工相對集中的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有效杜絕和制止非法文化活動和不良文化現象毒害和侵擾農民工的身心健康。六是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農民工用工單位自身文化建設。農民工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文化、財政、勞動、建設、農業、公安等

部門的大力支持,也需要農民工用工單位的積極配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保持與用工單位的溝通,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協助用工單位做好電影、戲劇進工地和在全縣各鄉(鎮)的村委會等開展“2131”電影工程活動。積極扶持農民工用工單位自辦文藝表演團體,發展農民工業餘演出隊,鼓勵農民工創作和表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文藝節目,創新文藝形式,倡導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動農民工文化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加強與用工單位及有關部門的溝通,通過系統的文化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民工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質,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三、農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對策建議

當前農民工羣體文化需求旺盛,但相對供給不足。一是地方政府和社區財力有限,提供給農民工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難以滿足農民工的需求,所提供的文化設施、項目也比較單一、匱乏。農民工反映所在地方政府或社區給他們提供了閱報欄、招工就業信息、休閒廣場、露天電影、圖書室和技術培訓等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而農民工則希望地方政府和社區提供技術培訓、文藝活動、圖書室和閱報欄、電視錄像廳等文化項目、文化設施,同時,他們也期望地方政府和企業給他們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生活內容,而且這些文化生活內容符合農民工的實際需要。二是企業的文化供給與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缺口,農民工所在企業提供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從多到少依次是電視、圖書報紙、文體活動場地等。值得注意的是,高達近30%以上的農民工反映所在企業沒有提供任何文化娛樂服務。而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層次較高且具有多樣性,他們希望企業提供電視、技術培訓、圖書報紙、電腦等文化設施或項目,或者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就文化需求而言,農民工對企業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發展型的文化需求,如農民工羣體十分渴望企業爲他們提供技術培訓、電腦、圖書報紙。第二,農民工羣體在文化上渴望被“組織”,如希望由企業出面組織看電影、看戲,組織一些集體性的文化活動。農民工羣體應當享受的文化消費更多的應是一種由社會、政府、企業、團體來提供的公共消費品,諸如公共圖書館、城市閱報欄以及必要的職業培訓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政府和農民工所在的企業、社區等不能提供這些消費品,農民工所需要的文化消費就會短缺。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所有這些本應當由政府、企業、社區等提供的文化消費品,都存在嚴重的不足。

農民工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問題。一是大部分農民工沒有文化消費的時間和條件。文化素質不高、緊張而高強度的勞動、相對陌生的暫住環境,使得大部分農民工,特別是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娛樂生活,長年累月重複着幹活——吃飯——睡覺的單調乏味的生活。在許多城市,很多農民工將上街溜達、看臨街電視、打撲克作爲業餘生活的主要內容。新生一代的農民工又大多年輕力壯,精力充沛,求知慾強,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相對於他們的父輩,文化水平更高。但是,由於沒有文化消費的時間和條件,使得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嚴重壓抑。二是農民工的心理障礙普遍存在。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旅途上,農民工很難做到精神天地的自由穿梭。與城市居民、農民工居民比,農民工頻繁的流動職業和流動地域,難以形成象城市居民基於單位而結成的業緣關係,也難以形成象農民工居民與生俱來的地緣關係,難以與城市居民建立起較爲深厚的聯繫。雖然農民工非常希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承認和接納,但天生的農民身份又使他們顯得非常自卑,甚至會自覺不自覺地迴避與城裏人交往,形成自我隔離的狀況。長期單調乏味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他們心理的孤獨與無助,精神上的空虛和處境的艱辛又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容易出現精神崩潰從而成爲社會的隱患。三是農民工獲得培訓的機會普遍較少。目前,農民工國中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所佔比例爲80%,未接受過任何技能培訓的約佔70%左右。由於農民工外出務工人員文化和技能素質普遍偏低,他們本人主動獲取技能培訓的意識不強或者說有的根本沒有,從而導致大部分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次、工作環境差、職業聲望低、工資收入低,文化消費能力弱和文化消費機會非常少。四是農民工子女文化教育堪憂。多數農民工的孩子渴望讀書,然而,家長們因給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就近學校上學常常感到頭痛。爲了孩子能夠上學,多數農民工只好忍痛割愛把子女送回老家讀書;有的農民工因某些原因只好讓孩子不上學而留在身邊;僅有少數農民工子女有條件在城市上學,但必須交納較高的借讀費或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教育高收費已經成爲很多農民工的不堪重負之痛。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響着當代農民工的文化生活,並且他們子女中間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即將成爲下一代的農民工。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如何,必將影響深遠。五是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關注度不夠。據有關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調查顯示:逾八成農民工主要靠睡覺、閒聊打發閒餘時光;近六成農民工對文化生活現狀

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超過四成的受訪農民工身邊沒有一本書。打撲克、看電視、聊天幾乎成爲農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網吧、看碟片、逛商場成爲一些年輕農民工業餘生活的主要方式。雖然一些私營企業設立了各種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但是往往成爲一種擺設,活動室經常不開,閱覽室沒有圖書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於農民工與私營、個體老闆的簡單僱傭關係,使農民工大多處於散漫無組織的狀態。因此,有的農民工走上了賭博、吸毒、偷盜等犯罪道路。目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雖然對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給予了一定關注,舉行了一些活動,但從總體上看,包括政府部門、建設單位在內的社會各界,對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給予足夠重視。

農民工文化建設應採取的主要對策。一是提供便利條件。農民工文化建設問題是當前影響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實踐證明,開展農民工文化活動是解決當前農民工文化建設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提高農民工文化生活水平,各地政府和企業都可以採取一些實際措施,比如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興建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在勞動之餘給他們播放一些健康時尚的電影、電視劇等,既能改善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強他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提高文明素質。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農民工加強文化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儘快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農民工,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不斷活躍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滿足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廣泛開展農民工爭創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文明崗位”、“誠信示範崗”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職業行爲準則和社會公共道德。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工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引導農民工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社會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培養科學、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職業技能。各級工會要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和以崗位技術練兵爲基本內容的技能競賽以及合理化建議活動,不斷提高農民工的學習能力、鑽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收費上,要低廉,要讓農民工學得起;在學習上,要形式多樣,提倡邊工作,邊學習,以工養讀,以讀促工;在專業設置上,要考慮能夠大規模的解決農民工的長期就業問題,着眼於培養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四是加強關愛和幫助。農民工所在的單位必須履行改善其文化活動的義務,在強調企業社會責任、文化責任中,按照農民工的一定數量,規定企業設置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實質性地定時向農民工開放。農民工所居住的街道社區也要關心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應該象關心當地居民一樣關注他們,不能存在忽視的現象,更不能有歧視他們的態度,要主動組織他們參與社區的各種文化活動。五是政府應有所作爲。政府在農民工文化活動上要捨得花錢,多組織一些有益於農民工心智健康、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比如廣場電影,廣場文化活動,節日活動,送戲進社區、廠礦、企業,政府出資或社會贊助等組織農民工開展卡拉ok比賽、舉行農民工地方民歌比賽、組織農民工開展各類競技體育比賽等等。同時我們城市的一些文化設施和活動場地要爭取免費向農民工開放,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文化活動的窗口和平臺,讓他們

走進來,使他們從陌生到熟悉,最後融入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動陣地。事實上,政府爲農民工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公共產品花費不一定很大,一場露天電影、一次露天演出或者一個閱覽室,農民工就會有很大滿足。

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建議。農民工大多幹的是體力活,收入低,壓力大,缺乏精神寄託,心理空虛是普遍現象。如果不給他們提供排遣苦悶、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他們就有可能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甚至產生破壞行爲。因此,關注和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應成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當務之急。一是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城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設身處地地爲農民工着想,經常性地辦一些免費或低收費的娛樂活動,設立一些面向農民工的娛樂服務場所。一些娛樂場所也應轉變觀念,降低門檻,或採取供應低價服務券的辦法,爲農民工適當地提供一些娛樂服務,豐富他們的生活。可以制定鼓勵服務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優惠政策,對爲農民工提供專場演出的文藝團體和影劇院給予補助;讓展覽館、博物館、公園、體育場館等對農民工可以提供免費或廉價門票等優惠;讓用人單位將農民工文化生活消費打入生產成本,並加強檢查督辦,不斷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二是用工單位應該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企業管理層要改變那種吆喝式的管理模式,認識到工人才是企業真正的主人;管理層要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要從心裏尊重外來農民工,要保證工人必要的休息時間,提供必要的娛樂設備;可以爲農民工提供簡單的圖書閱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設施,滿足他們的求知和娛樂需求。三是應該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在農民工中建立工會組織,不僅可以維護農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權益,而且能使工會成爲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作爲農民工最重要的利益訴求渠道之一,工會應把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納入工作日程,爲他們提供切實有力的權益保障,在平衡勞資關係、保持農民工利益訴求渠道的順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工會組織還可以出面組織一些免費的露天電影、納涼晚會等節目,滿足農民工的低層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讓他們能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增加他們在城市中繼續辛勤工作的信心與動力。四是農民工應該主動加強學習,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定南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魏佐善說:“減少和消滅農民工犯罪現象,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農民工自身應該將聊天、打牌的時間轉而用在學習上,可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給自己的大腦充電;農民工應該珍惜各級組織爲他們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在接受培訓期間認真習得一技之長,切實讓培訓活動收到實效;農民工還應善於悅納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保持淳樸的優良品質,同時主動找

出存在於自身的不良習慣,比如酗酒等,並努力改正,讓自己的個人素質得到一種飛躍,從而更有益於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

四、保障農民工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

制定政策法規,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機制。一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總體規劃。建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將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xx”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納入新農民工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高度重視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建立領導幹部責任制,切實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努力推進我市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並把這作爲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抓好落實,確保農民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二是出臺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政策。建議市及縣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儘快制定加快農民工文化建設發展專項規劃,重點突出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建設規劃,出臺《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三是對現有文體設施佈局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要在縣、鄉規劃建設中強化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發揮縣、鄉文化中心的導向、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增加資金投入,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一是要繼續加大政府的投入。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政府所應承擔的公共責任,公共財政是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經費的主渠道,要認真抓好中央、省、市有關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政策規定的落實,改進投入方式,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加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的投入,各類投資尤其是市、縣財政投入要適度向鄉鎮傾斜,使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每年有較大增長,佔財政支出的經費比重逐年提高。建議市及縣政府設立“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補助基金”。二是出臺配套優惠政策,拓展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機制。 要引導農民轉變消費觀念,擴大文化消費支出。倡導農民工集體投資、集資、個人出資自辦文化事業。加大農民工文化建設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捐資、贊助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三是注重文化與經濟結合,大力發展農民工文化產業。把農民工文化產業納入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四是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促進農民工文化產業多元發展,引導和鼓勵城鄉資本參與農民工文化產業的開發;扶持農民工集體、個人放手經營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保障農民工文化專業戶的合法收入,培植和做大做強農民工文化龍頭企業。

完善設施建設,增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物質保障機制。一要全面構建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堅持以政府爲主導,以鄉鎮爲依託,以村屯爲重點,以農戶爲對象,大力建設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縣級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抓好一批龍頭,重點建設文化活動廣場、文化館、圖書室等一批現代化文化設施。鄉鎮級要努力建設一個集圖書閱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老年與青少年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村級要堅持經濟適用原則,重點建設“一網、一院、一室”。“一網”是指確保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進村率和入戶率要達到100% ;“一院”是指在農民工開展創建文化大院活動;“一室”是指建立農民工圖書室。通過倡導全民讀書活動,努力培養知識型農民。二要建管並重,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和管理。建議採取強有力措施,制定建設標準。切實按照中辦[XX]21號文件的要求,全力推進規範性綜合文化站建設,實現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化目標。實施農民工文化設施示範工程。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批規範化綜合文化站及示範性文化廣場、村級文化綜合活動室、“小康文化示範戶”和農家書屋。應儘快出臺農民工基層文化設施管理、使用辦法,進一步強化責任制管理、規範化管理、功能性管理。建議市及區縣對農民工文化設施的流失情況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被挪用、出租的,要限期歸還和恢復文化功能,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和管理。三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自辦文化的引導與支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農民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等,以市場運行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支持農民羣衆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文藝團隊等,開展各種面向農民工、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羣衆成爲農民工文化建設的主體。

整合服務資源,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輻射帶動機制。一要延伸城區文化設施功能。市縣文化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電教中心等文化設施的開放要向農民工拓展,爲農民服務,加快文體設施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二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改進“三下鄉”辦法。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確保送文化下鄉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在提升質量、增強實效上下功夫,讓城鄉羣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要實施城鄉文化建設共建工程。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駐市部隊以及街道社區與鄉鎮農民工結對幫扶、共建,使城市文化下鄉,農民工文化進城,雙向助推農民工文化事業和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四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民工羣衆文化活動。要本着“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充分利用農民工農閒、節日和集市,豐富和活躍農民工羣衆精神文化生活。要重視發展農民工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民工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通過建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機制,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各種民間藝術或工藝項目。要開拓思路,把文化活動與農民致富結合起來,進入生態文化致富、文化項目致富、休閒文化旅遊致富、文化知識致富的良性循環。

完善陣地建設,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隊伍培養機制。一是進一步健全和規範鄉鎮文化機構。合理設置機構編制,理順關係,明晰職責,保證政令暢通。二是強化農民工文化幹部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專職幹部,切實糾正文化專職幹部不專職的問題,通過提高政治經濟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建議對缺額的鄉鎮文化幹部由縣統一招考,市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經培訓後持證上崗。並通過調整、充實等措施,進一步優化基層文化專職幹部隊伍的結構。三要培養農民工公共文化事業帶頭人。採取得力舉措,不斷增強鄉鎮、村領導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建設觀念,使他們成爲農民工文化事業建設的熱心人、帶頭人。四要積極培養農民工文化骨幹。建設一支思想作風過硬、專業業務熟悉、組織能力強的農民工文化隊伍。鄉鎮文化站還要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農民工文化建設的羣衆基礎。

五、下一步推進農民工文化服務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一是抓好“兩個體系”建設,保障農民工文化權利。“兩個體系”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民生淨福利指標體系。從XX年開始,全面實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在未來幾年內,要努力實現常住人口與暫住人口公共文化服務的協調發展,建成一個農民工能夠自由享受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產品豐富、營運高效、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體系,爲農民工提供優質高效的文化服務。加大推進外來工圖書館和外來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建設力度,五年之內在工業園區建設外來工圖書館,豐富農民工的文化消費內容。二是實施“兩個工程”,打造農民工文化服務平臺。“兩個工程”是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起了一個縣級支中心、189個基層用戶點,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依託農民工大飯堂、廠區文化活動室、社區圖書館、廠區圖書館等場所,在工廠、農民工密集的生活區和農民工集中的地區重點建設“共享工程”農民工服務點,通過企業、廠區提供場地和管理人員,宣傳文化部門提供電腦、投影儀、音響及“共享工程”相關設備的共建方式,爲農民工提供網上閱讀、影視播放、知識講座、信息查詢等文化服務,基本滿足農民工對網絡文化信息的需求,實現 “共享工程”,通過數字電視傳播,有電視的農民工只需打開電視,就可以免費收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節目。

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是重點實施的一項文化關愛工程。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包括兩個系列:週末文化系列和流動文化系列。週末文化系列就是充分利用市區羣藝館、文化館、圖書館、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廣場等公益文化場館舉辦週末廣場音樂會、週末講座、週末藝術沙龍和週末劇場演出活動,文化項目均免費向農民工開放,吸引他們進圖書館和劇場,提高他們的文藝素質。流動系列是指由各文化事業單位開展的針對農民工的流動演出、流動圖書、流動講座、流動展覽、流動電影等形式的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流動文化服務的機動性、便利性,將各類文化資源送到農民工身邊。同時,要求有條件的區圖書館在業園區開設分館或者與企業、商會等社會組織聯合舉辦圖書館,並將本館資源以定期輪換的方式配置到廠區圖書館;各級圖書館要針對農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組織內容豐富的講座和信息參考諮詢,每月至少舉辦1次講座、展覽和讀書活動,廠區圖書館圖書每季度至少輪換1次。 三是辦好節慶會展,打造農民工文化品牌。創辦讀書節和外來青工文化節。結合建設學習型城市和建設“圖書館之城”的文化要求,把農民工文化建設納入全市文化規劃建設一盤棋,建立“讀書月”,在每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深入工廠,積極開展針對農民工的讀書活動,組織各類講座、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新書推介、上門辦理借書證等活動。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和“外來工知識競賽”,提高農民工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積極性。四是抓好文化場館免費服務,拓展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空間。從XX年開始,出臺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和農民工開放的措施,市民和農民工不僅可以免費進入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進行閱讀、觀看各類展覽,而且可以進入羣藝館、文化館站參加各類羣衆文化活動和藝術培訓。制定《加強基層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管理辦法》,要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和農民工開放。農民工可以自由進出各級公益性文化場館,極大地拓展他們的文化生活空間。五是實行“四個結合”,創新農民工文化服務方式。在農民工文化建設工作中,努力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實現場地服務與網絡服務相結合。要充分利用傳統的文化陣地的長處,實地開展文藝演出、展覽、講座和節慶文化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整合各類資源,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開展網上閱讀、講座及影視播放服務,克服現有資源不足的弊端和時間空間制約,拓展服務空間;二是實現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現有的各類公益性文化場館實行免費開放,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流動文化服務,爲邊遠社區和

工業區的農民工實施送文化上門,消除文化服務盲點;三是實現服務市民與服務農民工相結合。把主要針對市民的文化進社區、社區文化藝術節、市民文化素質講堂、社區文化學校等文化項目向農民工開放,歡迎和引導農民工參與這些活動,並保證這類項目和服務向農民工傾斜。四是實現政府投入與社會資助相結合。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要堅持公益性服務,政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同時又調動全社會力量開展農民工文化服務,通過購買服務、委託承辦等社會化運作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中來,共同實施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

總之,要用新理論、新思維、新知識、儘快轉變成指導農民工文化工作實踐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把構建比較完善的社會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成爲農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轉變觀念、明確思路、採取措施,紮實工作,積極推動xx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農民工和人民羣衆的文化需求,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第9篇】就業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就業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自接到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後,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對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進行了研究與部署,並嚴格按照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與部署,對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深刻、細緻地自查與自評。現就我局開展農民工

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就業創業管理服務情況

1、加強領導,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就業。成立領導小組。去年,我市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和充實,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3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市勞動保障局抽6名專職人員從事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按照市委畢美家書記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工作領導體系。

2、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4月初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對於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享受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對入園創業的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同等優惠政策;對創業農民初創的小企業,可適當放寬註冊資本額度和註冊資本到位期限等。切實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3、強化目標管理,積極落實農民工工作責任。市目標辦印發了《××市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和考覈辦法》,將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等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下達,列入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目標責任考覈重要內容,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年底考覈制度。

4、建立工作臺帳,積極規範農民工工作程序。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各縣區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採取分片包乾制的辦法,組織專人深入村戶,通過上門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能人座談會等形式,瞭解返鄉農民工意願和要求,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信息臺帳。

5、強化政策宣傳,積極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分別在服務大廳設立了宣傳諮詢窗口,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了宣傳諮詢臺,深入開展了外出務工人員宣傳諮詢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萬餘份。國家廣播電臺、中國勞動保障報、安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對我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6、加強創業扶持,積極促進農民工創業。分別在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繫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財政、銀行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委員會和創業諮詢指導專家志願團,免費爲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組織專家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共舉辦10期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39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其中成功創業195人,帶動1365人就業。 8、強化就業服務,積極推進農民工就業。強動態監控,對出現的企業規模裁員、批量農民工返鄉等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市政府領導和省勞動保障廳。把“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招聘周”擴大爲“招聘月”,組織各縣區對返鄉農民工實施了“三送”(就業崗位信息、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政策)等“一條龍”服務,深入開展返鄉農民工系列現場招聘、技能助你就業、春風送崗位下鄉、就業信息對接、返鄉農民創業、用工需求調查等6大活動。

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情況

全面啓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爲重點對象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全年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層層分解到縣區及鄉鎮,並指導、督促全市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鑑定發證和轉移就業結合起來,實行“三個對接”:即任務分配與定點培訓機構對接;培訓與技能鑑定對接;培訓與就業對接,提高了農民工培訓就業質量。狠抓轉移就業工作,培育××特色轉移就業品牌,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勞務合作。 三、農民工工作機制建設情況

1、加強農民工領導機制建設。在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部門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成立了由勞動保障、農業、教育、建設、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形成了“政府統籌、各方參與、積極推動”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工作領導體系,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和就業信息臺帳。

2、建立農民工工作政策體系。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積極適應就業形勢發展新

需求,我市圍繞建立促進農民培訓、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扶持政策和工作體系,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城鄉就業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斷健全完善農民工培訓政策體系建,研究制訂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方案》、《××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考覈細則》、《××市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管理辦法》、《關於做好農民就業服務和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農民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促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政策體系。

3、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機制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層次配套的原則,把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成爲功能最爲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場,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失業保險、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等多項服務。在縣區建立了人力資源市場,在全市各街道、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在全市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鄉鎮、行政村實際出發,以五鎮八村爲試點,嚴格按照勞動保障部門“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現有基礎條件,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鄉鎮、行政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目前,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都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139個社區都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業社區”50個,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城市公共就業及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向農村覆蓋,推進農民工工作。 四、存在問題

1、勞動力素質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據調查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市需求量較大的工種是煤化工、紡織、電子、電焊、車牀、鉗工。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我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從去年開始,部分在淮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已經逐步凸顯。

2、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目前,我市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後,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農民工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依託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摸清全市外來失地農民工基本情況,規範信息分解,實行動態維護,確保數據的精確。強化農民工政策調研,探索適合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辦法,進一步完善實施《××市失地農民參保辦法》。

2、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實行“會議聯席制度”、“日常聯繫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總結制度”和“工作督察制度”同步進行了,同步到位。

3、強化農民工服務工作。完善農民工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社區(村)的聯絡、服務功能,印製信息卡,維權服務卡等服務下鄉,讓更多的農民工及時得到好信息。

【第10篇】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有關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自接到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後,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對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進行了研究與部署,並嚴格按照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與部署,對xx年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深刻、細緻地自查與自評。現就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就業創業管理服務情況

1、加強領導,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就業。成立領導小組。去年,我市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和充實,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3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xxx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市勞動保障局抽6名專職人員從事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按照市委xxx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工作領導體系。

2、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4月初我市以市委名義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對於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享受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對入園創業的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同等優惠政策;對創業農民初創的.小企業,可適當放寬註冊資本額度和註冊資本到位期限等。切實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3、強化目標管理,積極落實農民工工作責任。市目標辦印發了《xxx市xx年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和考覈辦法》,將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等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下達,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年底考覈制度。

4、建立工作臺帳,積極規範農民工工作程序。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各縣區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採取分片包乾制的辦法,組織專人深入村戶,通過上門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能人座談會等形式,瞭解返鄉農民工意願和要求,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信息臺帳。

5、強化政策宣傳,積極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分別在服務大廳設立了宣傳諮詢窗口,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了宣傳諮詢臺,深入開展了外出務工人員宣傳諮詢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萬餘份。國家廣播電臺、中國勞動保障報、安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對我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6、加強創業扶持,積極促進農民工創業。分別在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繫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財政、銀行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委員會和創業諮詢指導專家志願團,免費爲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組織專家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共舉辦10期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39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其中成功創業195人,帶動1365人就業。

7、加強園區建設,積極孵化農民工創業。爲加快推進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鄉產業整合發展,積極支持縣域、鄉鎮工業聚集區合作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提高開發園區的經濟規模和輻射能力,從而形成增長極,有效帶動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繁榮,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分別在xxx縣xxx、xxx、xxx三鎮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且初見成效,累計完成道路框架、電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礎設施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1棟,建設面積123畝,現已入住華強麪粉廠、xxx天王機械加工、xxx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安排返鄉農民工入園創業45人,帶動1186名農民工就近就業。xxx縣xxx鎮,xxx區xxx鎮,xxx區xxx鎮、xxx街道,xxx區xxx鎮、xxx鎮等6個鄉鎮,正在建設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

8、強化就業服務,積極推進農民工就業。強動態監控,對出現的企業規模裁員、批量農民工返鄉等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市領導和省勞動保障廳。把“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招聘周”擴大爲“招聘月”,組織各縣區對返鄉農民工實施了“三送”(就業崗位信息、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政策)等“一條龍”服務,深入開展返鄉農民工系列現場招聘、技能助你就業、春風送崗位下鄉、就業信息對接、返鄉農民創業、用工需求調查等6大活動。

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情況:全面啓動了以返鄉農民工爲重點對象的“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全年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層層分解到縣區及鄉鎮,並指導、督促全市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鑑定發證和轉移就業結合起來,實行“三個對接”:即任務分配與定點培訓機構對接;培訓與技能鑑定對接;培訓與就業對接,提高了農民工培訓就業質量。狠抓轉移就業工作,培育xxx特色轉移就業品牌,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勞務合作。今年以來,共開展農民工培訓13946人;建立了xxx、xxx等10個轉移就業示範鄉鎮,對轄區內農村勞動力進行跟蹤管理與服務;發展勞務經紀人87人,新增轉移就業16839人,轉移就業規模達到396521人。

【第11篇】廉政爲民工作情況報告

廉政爲民工作情況報告

20××年8月,我受組織的安排任縣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上任以來,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關心下,始終堅持和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和全面加強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切實爲廣大人民羣衆享有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保障的工作目標要求。我和班子成員一道團結和帶領文體系統全體幹部職工,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創新爭優活動,樹立團結、務實、高效、廉潔、爲民的優良作風,並以謀求文廣事業健康發展爲已任,爲推進我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克盡職守,紮實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的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搭建文化活動平臺

根據文化部、財政部出臺的《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結合上級相關要求和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相關規章制度。縣文化館對外開放排練廳、展覽廳、書法、美術等廳室,每週接待800人餘次;縣圖書館對新購圖書及時在“新書介紹”專欄向讀者推薦,利用“書刊園地”和“少兒讀書園地”專欄組織讀者開展讀書活動;另外,整合了期刊、報刊和少兒閱覽室,使有限的閱讀資源相對集中,聚集了來館讀者的人氣,目前,閱覽室已成爲部分離退休老同志每天必到學習場所。20××年我們以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爲依託,實施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目前我縣文化館、、圖書館、16個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已全部向公衆免費開放,16個鄉鎮分批新建了擁有300平方米活動面積的綜合文化站(目前已建成9個),並對9個鄉鎮文化站每站配備了價值5萬元的設備物資,爲鄉鎮文化站的免費開放提供了條件。

在中央、省實施開展文化惠民工程項目的扶持下,20××年,指導和幫建了全縣20××-20××年55家“農家書屋”。制定和落了20××-20××年“農家書屋”建設計劃,開展了“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工作,還利用更換的書架、閱覽桌椅,支持和幫助了10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建設,並利用下鄉的機會指導“農家書屋”開展好借閱活動,促進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二、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宣傳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圍繞中心工作,突出宣傳重點。

今年以來,在新聞宣傳中,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正面宣傳、宣傳正面的方針,弘揚主旋律,不斷提高輿論引導水平。重點宣傳報道了縣鄉人大政協換屆、縣“兩會”盛況、縣委20××年經濟工作會議、學習教育活動、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工作,確保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在第一時間傳遍到千家萬戶,起到了凝聚人心、引導發展的作用。

(二)關注民生,服務大衆。

《新聞》進行改版,增加了民生類新聞發稿量,1—10月《新聞》共播發稿件133。爲辦好辦活新聞節目,在提高新聞質量,增加民生新聞的同時,開設了“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欄目,“迎盛會展輝煌百姓看變化”、“三送暖民心”、“巾幗風采”、“項目齊推進、百日見真效”、“社會廣角”等子欄目,截止目前,共播出欄目178期。

(三)加強外宣工作,樹立形象。

我們堅持內宣外宣相結合,把宣傳、樹立形象擺在宣傳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心選題,及時上傳稿件,不斷提高外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20××年1—10月,廣播被中央臺採用、被省臺採用23條、市臺採用182條;電視新聞中央電視臺播出5條,省廣播電視臺用稿23條,外宣成績在全市縣級臺中名列前茅。

三、羣衆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惠及百姓生活

我們的文化活動始終堅持以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爲主線,強力推進文化宣傳活動蓬勃發展。一是堅持以節日活動爲重點,常年不斷線的工作思路,在“元旦”、“春節”、“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節日期間開展文藝演出、書法攝影展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今年先後舉辦的春節團拜會、第xx屆中國生態旅遊文化節、20××年夕陽紅迎五一“海派秧歌”健身操大賽、“三省三縣”文藝匯演等系列文化活動,影響深遠;二是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開展大型文化活動10餘場次,送戲下鄉巡迴演出70餘場等。通過開展系列文化活動,不僅繁榮活躍了農村羣衆文化生活,而且有力促進了農村精神文化建設;三是堅持“文化主導,部門聯姻,廣泛參與,積極扶持”的原則,大力擴展文化發展空間,延伸文化活動範圍,推動廣場文化活動的快速發展。利用縣人民廣場開展了以“永遠跟黨走永遠熱愛黨”爲主題的12場廣場羣衆文化節活動。四是積極組織對全縣農家書屋督導檢查,促進了農村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績斐然

我們按照上級要求組織精幹力量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經過深入細緻的工作,先後蒐集、整理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完成了普查工作報告、普查成果彙編和分佈圖的製作等相關工作。

20××年,通過積極申報,根藝竹盆景、南酸棗糕推薦申報省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三節龍”、“根藝竹盆景”、“手工榨油製作技藝”列入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目前,我縣已有省級6項、市級10項。

五、有效保護,確保文物保護、維修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開展了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根據省文化廳、省公安廳《關於印發<20××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對全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尚未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縣文物管理所和文物保護工程施工工地進行了安全排查。經檢查,發現有的鄉鎮在危舊土坯房改造中,存在將已公佈的不可移動文物擅自拆除的現象。聶都梅樹坪鎢業有限責任有限公司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永鎮坦東橋保護範圍內和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傾倒礦砂,建護牆,還填埋了橋碑,已下發了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二是開展了蘇區革命歷史遺址保護情況調查和紅色文化資源調研。對全縣的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革命領導人故居、烈士墓、紀念設施等進行了調查,按照上級的要求,撰寫並上報了《蘇區革命歷史遺址保護現狀及紅色旅遊發展情況報告》和《縣紅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三是公佈了《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爲了加強我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的保護工作,根據國家文物局和省市有關部門的文件精神,縣文廣局下發了《關於公佈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通知》,要求各鄉(鎮)、有關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 法》、《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認真貫徹“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我縣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確保文物安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四是開展傳統村落調查工作。

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力度,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始終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工作理念,認真地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和“掃黃打非”工作,淨化了我縣社會文化環境,爲服務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一是加強娛樂場所管理,切實履行職責。我們聯合公安部門,按照《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的要求,對全縣娛樂場所、遊戲機室進行排查摸底,加大了對無證經營場所的清查力度。二是加大網吧經營場所管理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爲。卓有成效地開展“淨化文化市場環境專項行動”、“一打擊兩整治專項行動”、“閃電行動”等專項整治工作。專項整治期間,我局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國務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播放專項整治工作宣傳標語和工作信息。重點查處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和超時經營等問題,始終堅持集中打擊與日常監督相結合,加強市場監督與引導經營者自律相結合,嚴格網吧整治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全面落實網吧整治工作。我們在網吧專項整治工作中共出動60多人次,車次10多車次,共檢查互聯網上網營業場所12家次;電子遊戲室20家次;書刊、音像出租店7家次,查處違規經營的網吧3家,電子遊戲室4家,有效的遏止了校園周邊的文化娛樂場所向學生亂伸“黑手”的現象,爲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七、加大繁榮文藝工作力度,營造良好文化輿論氛圍

我們遵循“貼近生活,貼近羣衆,貼近實際”文藝創作的原則,以飽滿的熱情創作生產文藝作品。今年新創作編排的《如今的新農村》、《村嫂》、《真的想通了》、《新官上任》、《吳老闆與“車模”》、《緊跟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風水搬家》、《農糧工作譜新篇》、《xx大,展宏圖》一批文藝節目,深受羣衆好評。

八、農村電影放映工作順利實施

目前,我縣擁有農村電影放映隊7個,他們常年活躍在放映一線,從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今年在全縣124個行政村、11個林場以及各鄉鎮中國小開展農村放映電影工作,1—11月,放映公益電影1413場,實現了每村每月公益放映一場電影工作目標。

九、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圓滿完成

一是通過資源整合,組建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在原文化執法的基礎上,將文物經營和廣電執法納入文化綜合執法範籌,理順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體系;二是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對原縣歌舞劇團請長假、限期不返崗的人員按照《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暫行規定》(人調發[1992]18號文件規定進行辭退。目前辭退工作已經順利結束。

十、文化產業長足發展

隨着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縣的文化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文化產業主要項目有:一是以陽嶺旅遊風景區、陡水湖旅遊風景區爲代表的旅遊文化產業;二是書畫產業發展比較迅速,逐步形成規模;三是網吧、歌舞娛樂音像等文化經營活動項目在我縣文化產業中佔有一定的比重。

十一、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工作作風的轉變

一是加強崗位學法,不斷強化依法行政。今年以來我們着力加強了《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和培訓,除組織參加上級各類培訓以外,我們還組織了全縣文化市場、文物、新聞出版、版權戰線執法人員,參加了全省文化市場及文物行政執法人員考試,和全省新聞出版版權行政執法崗位學法統一考試。二是認真開展機關幹部作風整頓活動。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我們組織了文廣系統幹部職工開展了作風整頓活動,努力加強學習,認真查擺問題,切實進行整改,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強了服務意識,提高了服務質量,實現了工作作風的轉變。

【第12篇】文化產業富民工作自查報告

文化產業富民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自治區《“產業富民”專項活動工作指南》的要求,結合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我區實際,成立了產業富民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工作方案和土地流轉獎補規定。按照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農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加強農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市場化、品牌化“五化”建設要求,優化升級全區農村產業結構,推進全區行政村實現“五個一”目標。15個村全部制定有村級經濟發展計劃,並具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或準備上的項目。15個村都有一定規模的產業,15個村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5個村完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的建設。

一、制定村級“五個一”目標

1、其中制定1個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截至目前我區15個行政村全部制定有村級經濟發展計劃並做好彙編和示範村上牆。

2、培育1個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目前我區有13個行政村發展或引進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其中最有代表:新興村長天龍投資有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與新興村大龍口農戶的山坡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創意經營模式,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技術,打造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實現合作社發展狀大,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

3、打造1個現代農業生產示範基地。截至目前有13個行政村有生態化種植基地或建設個達到規模養殖標準的,其中具有代表農業生產示範基地是:沙螺寮村鑫潤海水養殖有限公司通過以農民土地入股壯大工廠化養殖基地,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民收入。

4、發展1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截至目前有15個行政村制定村級集體濟項目,其中具有代表是:紅沙村依託萬畝大蠔養殖基地的品牌,採取招商引資、土地入股分紅的摸式,建設紅沙村在蠔加工基地,申請大蠔註冊商標並進行加精包裝,建立電商平臺,實現年銷售大蠔20萬斤,增加集體經濟及養殖戶的收入。計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500。

5、建設1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目前有已完15個行政村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具有代表是:山新村、紅沙村,山新村依託五黑雞養殖基地,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以點帶面,使五黑蛋雞特色養殖規模不斷壯大。着重發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的模式,建立電商銷售平臺,實現訂單種養,繼續推動五黑雞養殖;紅沙村整合海水養殖資源,建立電商銷售平臺,形成產銷一站式服務;紅沙村依託萬畝大蠔養殖基地的品牌,以優質大蠔帶動網箱養魚及對蝦養殖等海產品的互聯網直銷模式。建立電商銷售平臺,實現訂單養殖,提升海產品的附加值,增加養殖戶的收入。

二、“十項進村”完情況

1、實施“產業富民”和村級集體經濟謀劃進村行動。全區已有15個村選定1項以上特色明顯的富民產業,制定了行政村經濟發展計劃,佔計劃100%。重點圍繞產業脫貧攻堅特色優勢產業和“一村一品”“一村多品”要求,重點新興村、山新村、中間坪村,在組織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上,打造規模特色產業,並把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納入發展計劃。

2、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和“三品”提升進村行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廣種植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提升品種品質品牌。大力發展紅香薯、紅衣花生等特色雜糧,圍繞紅衣花生、紅香薯、中藥材牛大力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千方百計引進興港、滿福、興港福、小八黑、兆豐、星態湖等一批農業企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打造“無公害”品牌,把“附加值”變成“倍加值”。我區“三品一標”建立3個分爲光坡村福蔬菜基地、欄衝村蔬菜種植基地、王府街道辦紅磚垌種殖基地,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2000多畝,實施蓮藕和蔬菜2個產品質量種植項目,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農業有機固廢棄物循環處理利用。

3、實施生態養殖進村行動。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引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帶動能力強的農特產品項目,作爲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繼續做強做大海水養殖、海產品加工等等重要支柱產業,先後引進了鑫潤養殖、海馬水產養殖、紅樹林農牧海產等一批水產養殖、加工企業,招商吸引力不斷增強

4、實施林下經濟提升進村行動。積極組織實施自治區林下經濟示範項目1個(崗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個(鑫潤公司),組織舉辦技術培訓3期。

5、實施新型經營主體進村行動。通過爭取上級支持和本級預算安排,重點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能力建設補助資金項目,實施龍頭企業成長計劃,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區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4家,家庭農場45家。通過政策和財政扶持,農業部門給予技術指導,由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投資建立起一批特色種植基地,如光坡滿福蔬菜種植基地、楊武水果種植基地、中間坪鑫富種養農場等。

6、實施農旅結合休閒農業進村行動。推進休閒農業工程,挖掘休閒農業與鄉村特色旅遊資源,完善提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扶貧發展規劃。重點對欄衝村海源合作社生態農家樂、新興村長天龍投資有公司休閒觀光、中間坪村小八黑生態家庭農場扶持,加強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7、實施科技推廣和改革創新進村行動。進一步發揮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縣鄉兩級示範區創建,努力覆蓋更多的村屯和農戶。正在提升創建自治區級示範區1個、縣級示範區2個、鄉級示範區3個。推進農業服務工程,強化科技支撐和指導服務。推進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基地、農業科技園區和試驗站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沙螺寮村現代海洋漁業科技園已獲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認定,結合利用“蝦光一體”光伏漁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達2億多。推進農村改革工程,企沙鎮牛路村開展土地確權試點工作,全區開展土地確權工作,截至目前基本完成可確權頒證農戶5005戶,面積達36613。19畝,佔全區應確權登記農戶數的98%。

8、實施農產品保鮮加工行動。積極爭取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一批大中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目前我區正積極組織防城港市興港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防城港市xx企沙鎮欽曉水產冷凍加工廠正在組織申報地頭冷庫示範建設,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其中xx區滿福蔬菜種植基地已在地頭建成冷庫並通過驗收。

9、實施電子商務進村行動。抓好農村電商工程,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和支撐體系,推動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建立農村物流配送體系,電商服務站計劃建設15個,貧困村電商服務點3個、非貧困村(面上村)電商服務點12個。

10、實施社會化服務提質進村行動。加快構建農村金融組織、信用、支付、保險、抵押擔保和村級服務“六大體系”。在xx區公車鎮紅磚垌開展水稻機械化直播創新示範,全區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9。82%。我區節水灌溉面積2000多畝,具有代表性節水灌溉是大龍口蜜柚基地水肥一體化灌溉工程500畝和滿福蔬菜基地節水灌溉400畝。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5萬畝次,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推廣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捕食蟎防治紅蜘蛛等新型生物防治技術2000畝。

三、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項目未落實到位。爭取自治區的產業項目少;本級預算的產業項目經費少。

二是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難落實。大部分村無資源優勢和新型經營組織進駐,集體經濟收入難達到要求。

三是人手不足。開展宜居鄉村、扶貧、徵地、黨建等多項工作疊加,影響產業富民相關項目工作推進。

四是建設冷庫需要投入資金過大,而且收益緩慢,老闆不願意投入這一筆資金。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議

(一)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加強協調各縣(市、區)和涉農部門,根據各自工作職責加強指導服務,既要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各司其職,又要相互配合、共同協作、形成合力。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統籌抓好“產業富民”專項活動各項工作,大力推進“產業富民”各項工作。

(二)多方籌資,加大招商。積極籌措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扶持和槓桿作用,撬動各種資金髮展產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農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

(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繼續實施“10+3”行動計劃,發展現代種植業的,抓好土地確權和流轉;大力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幫助企業研發引進、適銷對路的產品。

(四)突出“三品一標”認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打造一批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大力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標籤:民工 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