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等工作彙報提綱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等工作彙報提綱

中共林甸縣委員會

林甸縣人民政府

2019年4月11日

 

各位領導:

    按照調研通知要求,現將我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等工作有關情況作以彙報。

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林甸縣幅員面積3503平方公里,下轄5鎮3鄉3個林牧葦場,83個行政村,549個自然屯,總人口2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0.5萬人。全縣耕地230.5萬畝、草原152萬畝、蘆葦34.2萬畝。境內有天然溼地69.7萬畝,是國家扎龍自然保護區重要組成部分。地熱資源豐富,靜態儲量達1810億立方米,屬國內特大型中低溫地熱田,是全國首個獲得國土部授牌的“中國溫泉之鄉”。

近年來,我縣堅持抓扶貧、上項目、調結構、惠民生,全力構築跨越振興發展新優勢,縣域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1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和4.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億元,同比增長9.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17503元和8591元,同比分別增長6.4%和12.8%。

——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爲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傾力推進脫貧攻堅。2018年,實現28個貧困村出列、1535戶3295人脫貧。截至目前,全縣48個貧困村、4188戶貧困戶、8831名貧困人口中,已實現38個村出列,2239戶4894人退出,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4.2%降至1.9%,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產業扶貧見實效。深入實施“四個一”產業扶貧工程,貧困戶自主經營的3.8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了訂單種植,戶均增收1800元;“託牛入場”和生豬“資產收益”扶貧受益貧困戶分別達到2739戶和4126戶,戶均年分別增收2000元和3000元;轉移就業貧困人口1323人,其中,縣域內就近就地轉移993人;設立農村貧困勞動力生態護林員公益崗375個,人均年增收3680元;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扶貧車間”、手工編織、庭院種養等多種經營,依託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增收。此外,47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達14656千瓦,並於2018年7月開始陸續併網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864萬度,實現收入648萬元,村均增收13.7萬元。水路房基礎設施三大短板基本達標。對照“三通三有”,努力補齊基礎設施脫貧短板。兩年來,累計投入1.13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造新建管網1368.3公里,新打水源井103眼,安裝水處理設施176臺套,實施電力配套工程175處,全縣農村羣衆全部吃上了“安全水”。 2018年,投入9082.7萬元,改造農村危房9251戶,其中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1258戶,除動態調整後新增6戶外,全縣貧困戶全部住上了“安全房”。三年來,累計投入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4億元,改造農村危房19756戶,佔農村有人居住存量危房的93.1%。2018年,投入3.34億元,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476.2公里,其中,貧困村道路351.9公里,農村道路環境明顯改觀。此外,農村寬帶網絡、廣播電視、文化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前達到國家脫貧退出驗收標準。扶貧政策落地見效。累計發放“雨露計劃”各類教育扶貧政策資助資金383.5萬元,資助貧困學生5706人次。減免墊付醫療費用1360萬元,受益貧困人口7064人次,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參保率、家庭醫生簽約率均達到100%。縣財政投入123.6萬元,按照醫療保險參保繳費60%比例,給予貧困人口繳費補貼(即個人繳納104元,政府資助156元);投入254.1萬元,爲貧困人口購買個人補充醫療保險,在扣除“三重醫療保障”後,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0%以上。符合條件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做到應保盡保。

——鄉村振興有序實施。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我縣積極推動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累計統籌資金11600萬元(市投4000萬元、縣投5046萬元、鄉村自籌2554萬元),在鶴鳴湖鎮、宏偉鄉兩個試點鄉鎮,大力實施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爲重點的鄉村振興工程。其中,投入3168萬元,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水田開發等產業項目5個,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投入8432萬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28個,配套鄉鎮衛生院診療設備14臺,硬化村屯道路108.3公里,綠化村屯26個、栽植樹木6.9萬株,安裝路燈244盞、藝術圍欄4.2萬延長米,鋪裝人行道1.9萬平方米,硬化排水溝1.2萬延長米,改造室內廁所67個,組建了村屯保潔隊伍,購置了保潔設備,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觀。

——產業質效穩步提升。2018年,立足產業升級,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項目引領,穩步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落實優質玉米100萬畝,新增水田2萬畝(總量38.7萬畝)、大豆6.9萬畝(總量29.36萬畝),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及飼草飼料作物種植規模達51萬畝,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糧食總產實現98.25萬噸。鞏固提升畜牧業,奶牛規模牧場達31處,存欄奶牛5.6萬頭,規模牧場數量、交售商品奶量及鮮奶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林甸牧原年出欄3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一期、樂爾年加工1000萬隻肉兔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全年實現畜牧業增加值13.2億元,佔農業增加值的51.8%。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新建續建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9個,建成投產15個;引進匯恆鮮食玉米深加工及速凍果蔬等項目20個,總簽約額62.2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8.13億元;發展總部經濟29家,實現稅金2249萬元;規上企業達到11家,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38億元,同比增長50.8%;規劃投資1.5億元,啓動園區道路、電力、排水、供熱等基礎建設,園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入駐項目14個。持續壯大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以溫泉旅遊爲主的現代服務業,建成4A級景區4個,2018年接待涉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收入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1%和55.6%,其中:接待溫泉遊客175.23萬人次,實現收入3.06億元;接待俄羅斯遊客1.92萬人次,實現收入5683萬元。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建成村級服務網點67個,實現交易額3303萬元。

——民生事業持續改善。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落實基礎保障。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705人,職工“五險”擴面3933人;完成城鎮低保複查4244戶4639人,清查後城鎮低保940戶1417人,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各類救助資金3814萬元;完成重度殘疾人類別等級重新審覈工作,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97萬元。發展文教衛生事業。2018年,投入3532萬元,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25個,全力以赴迎“國檢”;完成縣婦幼保健院和3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城鄉醫療診療能力有效增強,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和黑龍江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複審;建設基層文體廣場25處、全民健身場地2處,林甸龍江劇藝術中心獲評全國優秀基層院團。保障基本民生。投資3232.2萬元,完成城鎮自來水廠升級改造,新建改建城區供水管網130公里,自來水水質不優、供水時間不足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2019年重點工作安排

2019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產業項目建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積極助力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奮力開創縣域經濟社會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一)補齊脫貧短板,決戰脫貧攻堅。2019年是我縣“脫貧摘帽年”,我們將嚴格按照中央省市關於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對照“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等脫貧退出標準,進一步查缺補漏,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堅決完成戶退出、村出列、縣摘帽目標。計劃剩餘1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068戶2248人實現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82%。一是繼續推進四個一產業扶貧工程,多元增收促脫貧。向“穩產田”要效益。依託匯恆鮮食玉米、昌林木耳等產業項目,大力發展鮮食玉米、吊袋木耳等種植基地,擴大貧困戶訂單種植促增收。向“特色養殖”要效益。對剩餘1449戶貧困戶實施“託牛入場”扶貧,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支持貧困戶參與肉兔養殖,發展膠原驢養殖,提高養殖效益促增收。向“穩定就業”要效益。加強技術培訓,拓寬用工渠道,通過設立光伏扶貧電站維護、村屯保潔員等公益崗,積極穩定就業促增收。向“多種經營”要效益。積極發展粘豆包、大煎餅等傳統加工業,擴大庭院果蔬種植和獅白鵝養殖規模,依託電商平臺,拓寬營銷渠道促增收。二是鞏固提升基礎設施,補齊短板促脫貧。深入開展“回頭看”、補短板。加快貧困村道路建設,計劃硬化貧困村村組內道路215.6公里,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完成新增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569戶,確保農村困難羣體危房改造圓滿收官。加強安全飲水工程後續管理,制定和完善運行管護機制,做好設備運營、維護管理工作,確保工程管得好、長受益。完成鄉鎮衛生院達標建設,逐村覈查寬帶網絡、廣播電視、文化設施、衛生室等達標情況,確保各項指標達到國家脫貧退出驗收標準。三是落實落靠扶貧政策,強化保障促脫貧。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無一人因貧輟學失學;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在“三重”保障的基礎上,重點實施商業補充保險,防止因病致貧返貧;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確保低保線和扶貧線緊密銜接;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落實貧困戶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跨省外出務工交通補貼、小額人身保險等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四是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發揮效益促脫貧。按照2019年涉農整合資金確定的項目,組織好項目的評估論證、手續辦理、推進實施工作,落實好項目承載企業與貧困戶、貧困村利益連接機制,確保收益用於支持貧困戶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盯緊看牢扶貧“錢袋子”,嚴把“資金安排、項目實施、項目驗收、資金撥付”四個關卡,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資金使用高效,讓貧困羣衆共享脫貧攻堅成果。

(二)推進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認真落實《大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六清兩化一改”行動方案》,按照“乾淨、整潔、有序”要求,在剩餘6個鄉鎮,全面實施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爲重點的鄉村振興工程,爲“脫貧摘帽”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保障。圍繞“一路一帶一院一體系”,按照以路爲中心,向兩側延伸整治的工作思路,計劃投資3.03億元,實施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項目131個,其中,使用涉農整合資金的項目73個、1.8億元。一是圍繞一路實施硬化工程。利用好涉農整合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以貧困村爲重點,以非貧困村爲補充,計劃實施道路硬化工程462公里(其中非貧困村道路205.2公里),讓農村羣衆全部走上“硬化路”。同時,清修邊溝8.6萬延長米,鋪裝步道板6200延長米。二是圍繞一帶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堅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在鄉村道路兩側,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花則花的原則,積極打造喬灌結合、花草搭配、層次多樣的綠化帶,計劃綠化道路446公里。同時,在重要路段實施“亮化”工程,安裝路燈3182盞。三是圍繞一院實施美化工程。通過安裝庭院圍欄(5.3萬延長米)、規範簡易圍欄、推廣生態圍欄,解決農村庭院圍欄參差不齊問題。動員農戶規範農具擺放、柴草堆放,打造整齊美觀“農家院”。加大對無人居住的破舊危房以及殘垣斷壁、灰堆土堆的清理力度,騰出空間,鼓勵和引導農戶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和栽花種草,積極打造“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實現庭院“美化”。四是圍繞一體系實施淨化工程。進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引導與村民自我管理相結合的農村保潔體系,着力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建立農村長效保潔機制,藉助省林草局500個生態護林員扶貧公益崗補助資金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等扶貧產業項目收益,確保每個自然屯至少有一名保潔員。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調動羣衆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習慣,在確保自家庭院整潔的基礎上,實行門前“三包”,即:包環境衛生、包綠化管理、包容貌秩序,打一場人居環境治理“人民戰爭”。同時,要堅持因戶制宜、實用爲主的原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基礎上,將農廁改造與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採取集中建設和分戶改造等途徑推進廁所革命。

(三)強化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2019年,我們將認真落實全省“招商引資年”工作部署,深入實施“三百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項目增效年”行動,進一步優環境、廣招商、建項目,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提升脫貧攻堅支撐力。一是抓招商引項目。圍繞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藉助國家貿促會包扶優勢,在市裏出臺抓招商促發展八條措施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林甸縣促進項目發展十條指導意見,通過以商招商、載體招商、產業鏈招商、政策招商,力爭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5個、超5億元項目1個,引資額達到35億元。目前,全縣新引進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匯恆鮮食玉米等招商引資項目11個,簽約額36.14億元。此外,在17個意向招商項目中,納入市裏“百項謀劃招商”行動的超億元主導產業鏈招商項目7個,其中,哈爾濱博能環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中青旅林甸冰火寒地國際溫泉城項目近期將進行深入洽談,研究制定前期手續辦理的時間表、流程圖;金融產業服務中心項目已通過省金融辦審批,計劃6月開工建設;牧原飼料廠和育肥豬廠兩個項目已經完成選址,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力爭4月末開工建設;潤琦6000頭奶牛標準化養殖場投資2.5億元,4月末開工建設;華邦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在辦理開工相關手續,5月全面開工建設,確保完成市裏下達的50%簽訂合同,20%開工建設或具備開工條件的任務目標。同時,強化政策引導,積極對接服務,爭取伊利飼料加工、德匯科技植物纖維環保產品(臺資)等10個投資額度大、創稅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儘早落地。二是抓服務扶項目。實行“定向跟進、跟蹤服務、全程包保”項目推進機制,推進“百企提質增效”行動,穩步提升伊利公司安慕希、金典等高端產品產能,力爭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加大對同禹藥包、康豐科技等規上企業扶持力度,重點培育樂爾、博奧等一批臨規企業儘快達產達效,在今年年初新晉5家規上企業的基礎上,力爭年底前再有5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000萬元以上。三是抓開工建項目。按照全市“百項開工建設”工作的總體安排,今年計劃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16個,目前,伊利液態奶、宏福現代農業(2號棚室)、匯恆鮮食玉米、牧原生豬、昌林木耳、潤琦奶牛6個項目已經開復工,開復工率達37.5%,完成投資19256萬元。在市級推進的3個項目中,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項目(省百大項目)各項手續均已辦理完畢,4月4日正式開槽奠基,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及設備採購,今年力爭完成11萬平方米加工車間主體及其它土建工程;宏福現代農業(2號棚室)前期手續全部辦結,番茄篩選及精深加工項目已完成部分場地平整、打樁及部分樁頭預埋等工程建設;昌林工廠化木耳菌包項目已於3月末完成設備調試進入試生產階段,目前正在實施廠區內道路、綠化等配套工程、安裝養菌車間設備,完成總工程量的70%。在縣級推進的3個項目中,匯恆鮮食玉米精深加工及速凍果蔬項目已完成生產車間框架結構安裝及辦公樓基礎工程,正在進行生產車間、冷庫建設及生產線設備安裝;大慶康鑫糧食加工項目已完成前期手續辦理,正進行場地平整,預計4月15日開工建設;大慶宏福食品加工項目正在辦理項目前期手續,預計4月25日開工建設。四是抓園區聚項目。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項目,實施天然氣管網、標準化廠房等工程,完善道路、供熱、供電、路燈等配套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拓展園區產業板塊,啓動花園化工產業園(B園)建設,承接石油石化、輕工製造項目。創新運營模式,理順體制機制,優化整合資源,構建佈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的園區發展新格局。

(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發展質效。2019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優結構、強指導、抓生產,確保農業農村工作打好底、開好局。一是持續調優種植結構。藉助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等項目,新增水田10萬畝,總量達到48.7萬畝;扶持匯恆公司、潤琦集團、遼百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擴大鮮食玉米種植3萬畝;藉助昌林木耳菌包項目,探索推廣吊袋木耳種植,推動木耳產業發展;培育壯大一批油桃、綠色蔬菜等特色種植項目,推動棚室經濟規範發展;鼓勵發展雜糧雜豆、果蔬、飼草飼料等特色種植,確保面積穩定在55萬畝。二是鞏固提升畜牧產業。推動奶牛牧場提產擴能,政府投資1.1億元,爲16個奶牛牧場新購進口奶牛6500頭,加強管理,提高單產,實現日交售優質商品奶700噸,年底達到800噸。依託樂爾肉兔項目,在花園鎮和四合鄉分別建設一處年出欄600萬隻和300萬隻的肉兔養殖產業園區。同時,鼓勵支持農戶利用原有奶站、閒置房屋從事肉兔養殖,整體推動肉兔產業繁育、養殖、加工各環節融合發展。支持牧原集團實施生豬養殖二期項目建設,建設年產30萬噸中心飼料廠、40萬頭育肥豬場,謀劃建設年加工200萬頭生豬項目,打造生豬全產業鏈,發展壯大生豬產業。三是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建市級規範社5個,省級規範社2個,新增合作組織20個,拉動土地流轉20萬畝。加大雜糧雜豆、優質水稻、溫泉果蔬等優勢產品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林甸特色、市場衝擊力強、信譽度高的特色品牌。四是深入實施農村改革。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合理測算調整農業水價。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依託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引導各類農村產權規範有序流轉交易,提升農民增收空間。

(五)堅持以人爲本,保障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民生實事,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健全保障體系。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羣體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17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加強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加大救災救濟、臨時救助、優撫安置等工作力度,確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比例達到40%,新建康養服務中心1處,提高社會救助能力和救濟水平。辦好民生實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收尾工作,確保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驗收。深入開展縣域醫共體創建,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加強文體設施建設,提升文化陣地建設水平,豐富羣衆文體生活。推進城市供水管網二期工程,實現城市規劃區供水管網全覆蓋。實施電網升級改造工程,確保110千伏林南變電站如期投入運行。加快城區23個廢品收購站整體移址搬遷工作,規範經營秩序,改善城區環境。完成縣客運站移址新建項目,增強客運服務能力,爲羣衆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公安、交通、城管平臺共用、數據成果共享。

在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着眼全年,立足當前,全力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全力保障備春耕。今年備春耕所需的4.6億元資金已基本籌集到位,農機設備全部完成檢修,儲備的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各項物資4月中旬可全部下襬到位。同時,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僞劣農資產品,教育和引導農民科學選種,杜絕越區種植。針對今年抗旱形勢,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檢修,積極協調北引增調水量,全面做好抗旱準備。水稻育秧工作已經全面開展。二是做好大棚房清理整治後續收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我縣“大棚房”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683個“大棚房”全部整改到位。按照3月31日全省“大棚房”整治工作總結會議提出的力量不減、排查不停、整改不斷、督導不止、生產不誤的要求,通過拉網式“回頭看”,我縣“大棚房”整治實現無遺漏、無死角,全部達到了“四淨一露”標準,適耕地塊全部達到待耕狀態。目前,正在按照市“大棚房”迎國檢會議要求,對照驗收標準,逐條逐項進行自查自檢,查缺補漏,確保順利迎國檢。同時,積極謀劃林甸鎮木耳扶貧產業園等城市生態農業項目3個,確保棚室經濟規範可持續發展。此外,嚴格落實常委包鄉鎮責任,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大棚房”整治信訪苗頭,及時發現和化解矛盾隱患,確保平穩完成整治工作。三是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深刻汲取明水交界草原火情教訓,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把森林草原防火作爲當前一項重點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在宣傳教育上,利用各種宣傳媒體,採取多種宣傳形式,營造良好防範氛圍;在火源管控上,進一步細化縣、鄉、村、屯四級網格化管理,特別是針對草原防火,嚴格落實野外用火報備審批制度,與相鄰縣區建立草原防火聯防聯動機制;在隱患排查上,成立了4個督查組,深入開展“拉網式”“掃蕩式”火災隱患排查,對查出的隱患逐一建立整改臺賬,實行銷號整改,同時聘請羣衆火情監測員,隨時發現火情,第一時間報告;在應急處置上,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完善火情報告反饋機制,嚴格24小時領導帶班和值班值宿制度,強化大風天氣預警預報。四是實現首季開門紅一季度,我縣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億元,同比增長10%,與任務指標持平;規上工業增加值9915萬元,同比增長47.8%;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同比增長5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億元,同比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962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1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和15.3%,均超額完成首季“開門紅”任務指標。五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完善信訪維穩網絡建設和矛盾糾紛預警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層落實維穩責任,嚴肅信訪工作紀律,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接訪工作制度,力爭第一時間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三、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

儘管林甸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於基礎弱、底子薄,本級財力有限,一些問題僅靠自身難以解決,懇請市裏繼續給予大力支持。

(一)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近兩年,我縣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大投入、集中攻堅,基本補齊了貧困村基礎設施“短板”。但是,受限於涉農整合資金只能用於貧困村,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建設相對滯後,如不盡快解決,勢必會影響脫貧退出考覈。目前,我縣仍有26個非貧困村205.2公里村屯道路需要改造,資金約1.2億元;正在實施的農村環境整治需資金約2000萬元,懇請市政府參照去年試點鄉鎮投入標準,給予鄉村振興鄉鎮1.4億元資金支持,以徹底解決非貧困村道路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缺口問題。同時,除“四類”重點對象危房外,我縣還有1458戶常年有人居住危房(一般戶)需要改造,需改造資金2916萬元。此外,爲保障脫貧退出考覈,按照2020年底完成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建設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100%達標的要求,我縣計劃投入3611萬元,實施農村垃圾轉運處置項目,爲鄉鎮衛生院採購設備45臺件,資金缺口3043萬元。

(二)關於園區道路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我縣加大投入力度,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園區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建設,仍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長慶路和林長路是通往園區的交通要道,近年來,入駐園區的企業逐年增多,但是,這兩條道路路面過窄,且部分路段有破損,一定程度制約了園區招商和項目建設。因此,亟需對這兩條道路進行拓寬改造,需資金約3.4億元。

(三)關於飛地項目分稅方面的問題。由於我縣沒有鐵路運輸線路,原計劃引進投資15億元的30萬噸玉米制酒精項目,採取飛地經濟方式落戶市高新區林源工業園區。由於該項目使用了我縣玉米制酒精項目指標,經協商,高新區同意與我縣分稅,懇請市政府予以批准。

(四)關於棚室接續生產方面的問題。爲鞏固“大棚房”整治工作成果,推動棚室經濟規範可持續發展,依託昌林木耳產業項目,計劃投資1400萬元,在林甸鎮和平村、創造村,東興鄉紅陽村建設木耳種植棚室140棟,打造木耳扶貧產業園,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懇請市政府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