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2019年度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初賽彙報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公益夥伴,大家下午好!

2019年度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初賽彙報稿

我是包河區常青街道青援志願服務隊的負責人鄭晶晶,很榮幸今天能夠藉此平臺,與大家交流分享青年志願服務項目,下面,我將通過PPT向各位展示“童享快樂”特殊兒童社會融合項目的背景、內容、規模以及活動開展的情況。

Part  1   項目背景

這張表是2011年至2018年常青街道轄區殘疾兒童增長的一個情況,受大環境影響和二胎政策的放開,可以看出2016年至2018年漲幅較爲明顯,目前,常青街道戶籍的殘疾兒童是42人,那麼我們也是及時聚焦到了殘疾兒童這個特殊羣體。包河區天情康復中心也是街道域內唯一一家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全年接納周邊地區自閉症、腦癱、智力障礙兒童康復訓練達120餘人。

特殊兒童的康復和教育在家長看來是專業的,他們無從着手,感覺困頓。70%的殘兒家長認爲孩子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只要康復好了,隨班就讀就與正常孩子一樣了。但是,他們忽略了兒童全面發展的意義。其中,更有50%的殘兒由爺爺奶奶帶着孩子康復訓練,缺乏對孩子語言的交流、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特殊兒童需要的是特殊的輔助,而不是特殊的隔離,特別是對具有社會功能障礙的自閉症兒童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實施社會融合教育,促其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爲此“童享快樂”特殊兒童社會融合項目應運而生。

Part  2   項目內容

我們從2014年就在社區裏探索特殊兒童社會融合教育了,但當年因爲對社會組織和創投項目的概念和意識並不是很強,所以事情都是以主題活動在做。有幸的是,我們從2014年一直堅持到現在,2018年1月1日備案成立了包河區常青街道青援志願服務隊,並搭乘公益創投的快車,申報“童享快樂”特殊兒童社會融合項目,爭取到1.2萬元的微創投資金,在許多專家、社工的幫助下,更加專業、系統的去做特殊兒童社會融合教育。

當時申報的時候,項目週期是一年,服務團隊主要以10名街居團幹爲核心成員,幫帶域內特教老師、高校志願者、殘兒家長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123人,全年圍繞域內42名殘疾青少年及機構在訓殘兒120餘人開展陽光助殘,融合教育志願服務。

項目內容分爲4個方面,第一個是個案關懷,通過開展微心願活動,引導志願者關注、瞭解服務對象,拉近服務對象與志願者之間的關係。第二個是互動成長,通過開展集體生日會、聯歡義演等主題活動,精心設計遊戲、互動環節,促進殘兒家庭或殘健青少年間的互動,擴大“朋友圈”。第三個是結伴出遊,通過開展無障礙“親自然” 結伴出遊,搭建殘疾青少年與外界接觸的平臺,提升社會參與與適應能力。第四個是團建活動,通過開展志願者團建活動,擴大志願服務隊伍,增強志願者凝聚力和歸屬感,提升志願服務意識與能力。

Part  3    項目規模

直接服務對象:42名常青街道戶籍的殘疾兒童

間接服務對象:天情康復中心在訓殘兒120餘人

志願者:登記在冊的助殘志願者97人,另外機構 特教老師26人,在課後義務協助項目服務隊完成每期集體生日會、聯歡義演、結伴出遊等活動。

項目開展到現在,有成效,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面對的孩子大多患有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或腦癱,其中自閉症的孩子對陌生的志願者是有排斥反應的,不是我們的志願者不好,而是自閉症患兒的性格特質,所以下一步我們將重新梳理志願者志願,形成穩定的多對一幫扶小圈子,與自閉症患兒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把流動性較大的高校志願者分流幫扶唐氏綜合症及腦癱患兒。

另外,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機構的特教老師存在很大的職業壓力,下一步我們將引進心理專家爲特教老師們開展職業舒壓,也發現很多年輕的父母,初爲人父人母,對比健全孩子的父母,他們不僅承擔高昂的康復醫療費和家庭日常開銷,還要比別的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陪伴孩子康復、成長,更是壓力重重,下一步我們將引進心理專家進行集中和個案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給與心理疏導,幫助家長更好的面對現實

我的彙報完畢,不足之處,請專家評審給與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