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加強新農村建設晚會策劃書(精選多篇)

第一篇:加強新農村建設晚會策劃書

加強新農村建設晚會策劃書(精選多篇)

加強新農村建設晚會策劃書

一、節目創意:

伴隨着三農問題已成爲了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關注三農問題和支持農村建設也成爲了當代大學生歷史使命的一個部分。大學生xxx暑期“三下鄉”活動,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指導下,爲了給予村民貫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促進鄉村的和諧發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我們擬定於在下鄉期間舉辦一場“三下鄉”文藝晚會。在我們的節目設計中,從淳樸的民間音樂中捕捉源遠流長的鄉村文化,從保衛祖國和建設家園的奮鬥中透露我們祖國人民的智慧和對生活的摯愛,從當代青少年的朝氣蓬勃中體現我們對未來美好一切的憧憬與信念,呈現給觀衆的將是一臺主題思想明確,文藝形式輕鬆活潑,具有文化內涵和實際意義的文藝晚會。

二、晚會的主題:與時俱進,建設和諧家園,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總體設計:

整臺晚會以深入農村,加強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精神文明建設的設計理念,分成三個篇章——人文教育篇,建設家園篇,展望未來篇。三個篇章包括的內容:宣傳十七大精神,關注時事,學習當代正確的教育思想,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尊老愛幼,重視科技文化知識,有理想,有抱復,對未來充滿信心,做生活的強者,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文藝晚會通過三個篇章給人以思想教育和人生啓發,提高農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此臺文藝晚會將把藝術文化和大學生“三下鄉”的主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現大學生下鄉的意義和對三農工作的支持。

三、活動時間:xxx年7月19日19:30

四、活動地點:xx村國小籃球場

五、活動對象:xx村全體村民

五、晚會的內容:

(1)精彩節目表演。

(1)在晚會過程中公佈老年人協會成立,並宣佈協會骨幹名單。

(2)晚會期間當場贈送募捐來的書籍給xx國小。

(3)與村民分享和村民有關的調研結果。

六、活動宣傳:

前期在村裏進行海報宣傳,並通過學生與村廣播進行更廣泛的宣傳。當地的電臺也已承諾爲我們的活動進行實地拍攝報道。

第二篇:新疆如何加強新農村建設

新疆如何加強新農村建設?

“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素質提高、組織加強、環境改善”的要求,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強化措施,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突破。

第一,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實現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根本,增加農牧民收入是核心。我們要進一步轉變發展思路、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水平,加快農牧民增收步伐。

一是實施“轉變”戰略,夯實特色農業發展基礎。按照“農牧結合,以農爲主,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的思路,大力發展傳統優勢農業和蔬菜種植業,建設特色農業縣。2014年,力爭種植業產值佔農業生產總值的5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來自種植業的佔43%;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生產總值的34%,人均純收入來自畜牧業的佔34%。要圍繞發展壯大紅花產業調優種植業結構。紅花是裕民縣最具特色和優勢的經濟作物,近幾年通過政策扶持、市場拉動及產業化水平的提升,裕民縣紅花種植效益日益顯現,發展前景廣闊。我們要繼續堅定發展壯大紅花產業的信心不動搖,從政策保障、技術服務、尋求市場、組織流通各方面給予紅花種植更大支持,使農戶放心種、捨得投、多增收。在繼續抓好紅花、小麥、打瓜三大基地建設的同時,井灌區可根據市場行情,適當擴大玉米、馬鈴薯種植面積,積極引進試種甜菜、制醬番茄等新的經濟作物品種;加大山區旱地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因地制宜擴大旱地紅花、打瓜種植規模,發展標準化、集約化農業。要圍繞發展壯大巴什拜羊產業調優畜牧業結構。充分利用裕民縣資源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發展壯大巴什拜羊產業,加快以巴什拜羊肉爲主的綠色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要樹立品牌意識,做好巴什拜羊綠色食品品牌認證工作,在深層次發展上做文章,使裕民縣成爲名副其實的巴什拜羊“特產之鄉”,2014年新增巴什拜羊養殖示範村3個、示範戶100戶,培育家庭牧場50戶,使巴什拜羊數量佔小畜總量的85%以上。城郊鄉村要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在滿足城鎮居民對鮮奶需求的同時,積極爲周邊縣市奶製品加工企業提供奶源。積極發展家禽養殖業,在農牧區發展一批家禽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大力發展牛羊育肥業,把牛羊育肥作爲農牧民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實現常年育肥,四季出欄,均衡上市,增加養殖效益,使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到68%和60%以上。要加快建立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一方面要引導和鼓勵農牧民盯住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建好自己的“菜園子”,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依託巴克圖口岸發展外向型蔬菜種植業,在進一步擴大露地蔬菜種植的同時,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政府要給予一定補貼,抓好蔬菜大棚建設,新增蔬菜大棚20座,使全縣蔬菜大棚達到50座。城郊鄉村要率先發展,形成一定規模,輻射帶動全縣大棚蔬菜種植,使裕民縣蔬菜生產逐步由“常規型”向“反季節型”,由“自給型”向“出口型”轉變。

二是實施“拓展”戰略,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要通過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實現增收。以爭創“自治區勞務輸出示範縣”爲契機,加強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加大政策宣傳教育力度,營造勞務致富光榮的社會氛圍,推動農村勞動力由季節性向長年性、由農村向城市、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探索政府引導、部門推動、中介機構和企業運作的市場化路子,大力培育農村勞務輸出經紀人,創辦中介機構,依法開展勞務輸出業務;縣、鄉勞動力培訓中心和勞動保障事務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做好勞務用工信息諮詢和發佈,勞動力的組織和輸出等工作,特別是要注重向克拉瑪依、和豐等地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定向輸出勞動力;勞動監察部門要依法嚴厲查處惡意拖欠、剋扣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爲,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2014年,力爭轉移勞動力5220人(次),實現勞務創收1770萬元,人均純收入自來勞務收入的佔15%。要通過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實現增收。着力形成“龍頭+基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格局,進一步扶持悅羊、巴爾魯克、裕翔、宏展、紅花緣等現有農牧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對農牧民增收的拉動作用;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扶持(請勿抄襲好範文 網:)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和農牧民經紀人,切實發揮其在農副產品流通中的

主渠道作用;大力實施“訂單農業”,努力實現紅花、打瓜、玉米、蕃茄、馬鈴薯等農產品訂單銷售。2014年,力爭各類協會發展到22個,實現50%的農副產品通過協會以“訂單”形式銷售。認真組織參加好第二屆塔城地區-東哈州農產品展銷定貨會,爲裕民縣農副產品的順利出口奠定基礎。要通過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實現增收。以扶貧項目爲突破口,加強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整合資源,捆綁資金,以項目的實施帶動貧困鄉村的發展;加大扶貧幫建力度,進一步爭取上級對口單位對裕民縣的更大支持和幫扶,巧借外力脫貧致富。2014年力爭344戶1715人實現脫貧。切實貫徹中央關於減輕農牧民負擔的各項政策,加強對涉農收費和農資市場的監管,防止變相增加農牧民負擔,切實維護農牧民利益。要將國家及自治區的各項“惠農”政策研究透、爭取足、落實好,在繼續抓好糧食、農機和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補貼政策落實的同時,要搶抓機遇,爭取更多政策支持。

三是實施“提升”戰略,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大科學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提高農牧民素質和農業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抓科技的長效機制,走“科技興農”的路子。要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種植業。優化農作物品種結構,堅持良種良法配套,加大新技術的推廣力度。2014年重點推廣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術,要將其作爲裕民縣農業的技術革命來抓。首先,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各鄉場和涉農部門要通過算對比帳,增強種植戶對實施膜下滴灌新技術的信心;同時,把膜下滴灌技術作爲科技培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大範圍、多形式、多渠道、深層次進行培訓。其次,加強技術服務。農業技術部門要對種植示範戶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爲膜下滴灌的順利推廣提供技術保障,確保種植示範戶學得會、用得好、能增收。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縣財政將拿出200萬元左右對實施膜下滴灌的示範戶進行補助,各鄉場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加大對示範戶的扶持力度。2014年,力爭推廣面積達到3-5萬畝。要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畜牧業。按照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要求,繼續開展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要建立保障機制,縣財政將拿出50萬元作爲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牲畜品種改良、疫病防治、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牧民定居補助等方面。大力推廣人工授精、凍精冷配、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推廣“機械配備、槽鬥齊備、長草短喂、飼料粉碎”的飼餵方式。進一步加強防疫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防疫質量和水平,確保動物重大疫病防疫率達到100%。繼續鞏固、發展、創新牧民定居成果,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項目支持,進一步加大畜牧業投入,着力改造牧民定居一線簡易棚圈,加快暖棚暖圈建設;堅持“一業爲主,多業並舉”的方針,引導和鼓勵定居牧民通過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二三產業及外出務工實現多渠道增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抓好30萬畝退牧還草工程的實施,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可持續發展。要全面提升農牧民素質。繼續加大對農牧民的教育培訓力度,組織、人事等部門已經制定出裕民縣農牧民素質教育培訓規劃,我們要因地制宜,以縣黨校、農廣校等爲培訓主陣地,對村隊黨員幹部及農牧民羣衆分層次培訓,培訓內容以膜下滴灌新技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等爲主。要創造條件把部分有能力、有威信、能帶富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致富能手送往地區、自治區甚至內地進行培訓。2014年縣財政將拿出10萬元資金作爲農牧民培訓的專項經費。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實施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等培訓項目,加大農牧民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牧民科學生產、外出務工及經營管理技能,培養新型農牧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年培訓農牧民1.5萬人(次)以上,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改善農村面貌。完善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標誌,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從農牧民羣衆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條件做的事情做起,實現道路暢化、“四旁”綠化、環境淨化、整體美化。

一是抓好村莊規劃。各鄉場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易後難、梯次推進的原則來

制定規劃,做到“村村有規劃,一村一特色”,2014年要全部完成53個行政村的規劃制定工作。規劃內容要涵蓋產業發展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農牧民增收規劃等各個方面,正確處理好“裏子”和“面子”、近期和遠期、試點和推廣的關係。建設局要爲各鄉場編制規劃建設圖提供技術服務,各鄉場的產業規劃要結合實際,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和制定,並按照規劃儘快組織實施。要進一步擴大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範圍,在繼續抓好地區確定的4個試點村建設的同時,2014年再確定10個試點村,其中在牧民定居區確定1-2個試點村,使試點村佔全縣行政村的26%。

二是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加大農村綠化工作力度,全面抓好“三北”四期和“村村綠”等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尤其要抓好塔裕公路綠色通道和生態三期續建工程,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抓好“三清四改”工作,重點抓好井灌區庫魯斯臺片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着力整治農村“髒、亂、差”現象,改善村容村貌。

三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道路、農田水利、醫療衛生、通訊、文化設施等建設,提高配套服務能力。結合通達工程的實施,加快鄉村道路建設,重點完成38.7公里農村道路柏油罩面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克孜布拉克水庫除險加固和70公里防滲渠等工程,利用日協貸款資金抓好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水的利用率;實施好2.3萬畝國家重點土地整理項目,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實施,建設農村抗震安居住房485棟。

第三,健全保障機制,順利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在抓落實,因此,必須在組織、人力、資金、管理等方面健全保障機制,使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新農村建設領導機制,實行領導包點責任制,縣委、政府領導每人聯繫1個試點村,並採取幾個部門聯繫幫扶一個村的辦法,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解決試點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推進。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雙培雙育”等活動爲載體,加強村級班子和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尤其要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把提高村幹部素質作爲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來抓,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落實民主管理。堅持村級民主管理“四權”制度,讓農牧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要落實好自治區繼續保留“兩工”的有關政策,按照“一事一議”的辦法,探索建立“兩工”合理使用的機制。充分發揮羣衆在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作用,教育和引導農牧民進一步弘揚“裕民精神”,積極投身於新農村建設,“出足自己的力,創建自己的業,辦好自己的事”。

三是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投融資機制。充分調動農牧民“籌資籌勞”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努力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力爭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億元。

四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認真抓好清債務、清土地、清草場、清牲畜“四清”工作,對清查出的集體資產要通過招標發包等形式提高收益;要進一步盤活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各村隊要在集體收入中預留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於新農村建設,爲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2014年,年集體經濟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要達到10%,5-10萬元的村要達到30%。

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它要求從指導思想、發展戰略、規劃佈局、政策制定、項目建設、工作擺佈等各個方面,落實和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它要求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型農業。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它要求堅持穩定並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性質,全面落實二輪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確權、確地到戶,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在此基礎上,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土地使用權依法流轉的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它要求既從“三農”本身考慮問題、尋求出路,還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思考問題,研究對策。既大力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的增收潛力,又要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找增收途徑。

科學發展觀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戰略思想,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方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民是一種福祉,對農村是一場變革,對農業是一次發展機遇。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貫徹落實“二十字”總體要求,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以發展農村經濟爲中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必須首先立足於農村產業的發展。無論是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還是改善生態環境,都必須以現代農業爲基礎。因此,必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新農村建設的每一個目標及工作,都要體現農民的根本利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讓農民真正成爲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

在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必須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和諧新風尚,推動建立覆蓋整個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在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爲農民提供優質服務。還要讓農村有新鮮的空氣、潔淨的水、整潔的村道,最終走上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農村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推進新農村建設,不能單純就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而要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大格局中來謀劃、來推進,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城鄉關係,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深化改革,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破除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統籌城鄉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打破傳統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式,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第三篇: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21世紀中國農村發展的戰略方針,是保證中國順利實現現代化的戰略舉措。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十一五”期間我黨的主要任務及奮鬥目標。是黨中央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爲我們做好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第一、農業生產水平比較落後。傳統的產業生產還沒改變,從產業化的要求看,在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上差距很大,生產力水平處於低層次,效益比較差。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較低,近年來,農民收入雖然逐年增多,但城鄉居民收入擴大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渠道不寬,農民收入增收緩慢,長期增收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制約了農民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投入。

第二、農村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從總體上看,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缺乏統一規劃,造成農民住房無序拆建,進村入院入戶道路也沒有得到硬化,農民畜禽圈舍亂搭亂建,禽畜散養,垃圾亂倒,污水橫流等現象普遍存在,給人一種髒、亂、差的現象,出現“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等問題。

第三、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由於歷史原因,農民文化程度比較低,思想保守,開放度不夠,特別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勞動力都在外地務工,留守人員多爲老人或兒童,難以承擔社會主義新農村重擔。另外,農民“等”、“靠”、“盼”思想嚴重。

第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由於投入的缺乏,導致農村基礎設施脆弱,村級無集體經濟,更沒有能力投入和運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主要靠上級財政投入。

第五,隨着農村的不斷髮展,各項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但土地、資金等影響農村發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農村綜合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的任務仍然相當艱鉅。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明確目標定位。科學規劃是合理推進新農村重要保證,新農村建設規劃要遵守自然規律、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廣泛聽取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農村的產業基礎、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具體情況,規劃好本地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目標,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新農村的目標,要把新農村建設成: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居住環境衛生、民主政治進步、人際關係和諧、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農村。

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之一,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捐贈、受益農民自籌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要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以沼氣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三是大力發展優勢農業,確保農民增收。改變傳統養殖種植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要不斷引進新品種,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以特色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織,努力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

四是加大農村技術的培訓,建立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培養農村急需的實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麼培養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培養一批懂生產、懂市場的社會主義新農民。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到田間地頭針對生產實際舉辦講座,不斷更新農民的知識,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利用農閒時間,組織有專長、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進行剩餘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實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質,培訓農業生產急需的實用人才隊伍。

五是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改革,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動力。深化農村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體制保障。要在切實保護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不受侵犯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有序推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切實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加大小額貸款的支農力度,積極爲農民申辦小額貸款提供信用擔保,解決農民發展生產和創業致富過程中資金不足問題。

六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加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培育與之相適應的新型農民。一是要結合開展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愛國、誠信”的良好風尚的教育。二是要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活動和“文明村莊”等羣衆性評比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增強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和民主法制意識。三是要發展農村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圖書室、文化活動站、文化中心戶建設的農村文化活動,發掘民族民間文化,傳播有益文化,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閒人遊蕩

2014年7月10日

第四篇:新農村建設策劃書

實踐主題: “我愛我的祖國:見證輝煌六十年”之海西僑鄉新發展成果調研與科學發展觀政策宣傳

實踐地點:

實踐時間:

實踐人員:

指導老師:

一、 實踐意義

201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在這輝煌的六十年中,我國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別是各地農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農村深刻和認真貫徹落實“三農”政策和科學發展觀,促進了農村的快速健康發展。同時,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海西地區的扶持力度,發展海西、建設海西如火如荼,這使海西地區的農村得以舊貌換新顏。

在福建省的南安市康美鎮的蘭田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績斐然。蘭田村在xx年時集體經濟尚屬薄弱而到xx年時已然成爲福建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範村。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讓新一代的大學生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更好地瞭解新農村的發展變化及成果,感受科學發展觀和海西政策給當地帶來的福祉,增加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認真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海西政策是蘭田村得以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通過此次社會實踐,瞭解科學發展觀和海西政策在蘭田村的貫徹程度,同時調查蘭田村在發展自身經濟、基層民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時的特色,研究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成功範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具有一定學生價值和實際價值的社會實踐報告,以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新農村。

廈門大學作爲福建省的重點高校,對於建設海西起到了人員儲備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此次社會實踐,有助於瞭解廈門大學作爲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在福建農村當地所起到的作用。同時結合國際關係學院華人華僑研究的學科特色,研究海西僑鄉新發展,使廈大國關學子明確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爲海西建設出謀劃策,切實爲海西發展貢獻當代大學生自己的力量。

二、 背景資料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爲主體,面對臺灣,鄰近港澳,範圍涵蓋臺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託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爲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築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繫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設想由來已久,是在福建省原有發展戰略,尤其是在海峽西岸繁榮帶戰略基礎上提出的。xx年兩會期間,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字樣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計劃通過10年~15年的努力,海峽西岸將形成規模產業羣、港口羣、城市羣,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發達區域。

黨中央的關心支持爲海西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全國政協在海西構想提出不久,就於xx年5月派出政協常委視察團,專門來閩就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進行調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等都組織調研並向中央建言獻策。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部委、央屬企業、團體組織和福建簽訂了支持海西建設的協議、紀要。周邊省份、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和福建全省廣大幹部羣衆也主動融入、協力推進。5年來,福建廣大幹部羣衆不負衆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揚敢闖敢拼的精神,海峽西岸經濟戰略實踐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大批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加快發展,東部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日漸形成。目前,福建30個重點產業集羣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2%,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五位,萬元gdp能耗明顯低於全國水平。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位於晉江支流東溪東畔,省道307線穿境而過,現有土地面積6186畝,其中耕地1209畝,散居着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53人,其中黨員58人。改革開放後蘭田村社會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村集體經濟薄弱,xx年村財收入只有2.9萬元。xx年黨支部改選後,充分發動羣衆,依靠羣衆,在獲得98%村民的支持下,制定了《蘭田村經濟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分3個階段實施,現已順利實現第一階段目標,xx年村財已達300萬,人均收入7500元。蘭田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新觀念,搶佔先機,用新思路指導新行動,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xx年,蘭田村先後被評爲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被福建電信有限公司授予“中國電信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示範村”,村黨支部被省委評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三、 實踐內容

根據項目組的意見,我們將在充分尊重和徵求當地農民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活動的具體內容,根據已有我們對活動地的瞭解,結合我院的優勢,本次海西新農村發展成果調研主要從經濟、政治、教育和農村基礎設施四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1、瞭解僑鄉建設,走訪龍頭企業

(1)立足當地僑鄉特色,研究海西新僑鄉經濟狀況轉變,通過走訪鄉鎮政府,當地村委會了解經濟發展進步情況,採訪當地農戶,收集第一手資料,切實展示當地發展狀況,並以此爲鑑,爲海西發展建言獻策。

(2)走訪當地龍頭企業,如養殖業龍頭等鄉鎮企業,收集其發展信息,對比其發展進程,探索海西新農村建設在經濟領域的發展方式,明確鄉鎮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2、推廣海西政策,調研基層民主

(1)參觀蘭田村當地企業,瞭解海西政策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採訪當地的村領導,瞭解海西政策在促進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所起到的理論指導的重要作用;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蘭田村民對於海西政策的瞭解程度和掌握;以宣講會形式(與外文學院合辦)向當地民衆詮釋海西政策的內涵和意義。

(2)聯繫當地村黨支部,爭取參觀旁聽蘭田村黨支部黨員大會;採訪當地黨員,瞭解當地黨支部在當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作用和當地基層民主的建設情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當地民衆心中的村黨支部。

3、提高農民素質,發揮智力支持

⑴ 參觀蘭田村“新農民素質培訓基地”,瞭解培訓基地創建以來的主要活動和突出成果;採訪當地村民,暢談他們在培訓基地的親身體驗;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比分析培訓前後居民的綜合素質表現,總結培訓基地對村民文化素質和生產生活的影響。

⑵ 採訪蘭田村領導,調查大學生在蘭田村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的智力支持作用,例如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與蘭田村攜手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蘭田村的發展意義。探討我們廈大國際關係學院如何利用專業優勢對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4、加強基礎建設,改善村風村貌

⑴ 走訪康美鎮鎮政府相關部門,瞭解蘭田村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藍圖以及蘭田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包括舊房改造、道路擴建、教育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等。

⑵ 走訪蘭田村農戶,進一步感受蘭田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後,村民的居住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蘭田村村風村貌的改善。

⑶ 設計問卷調查,瞭解蘭田村的信息化建設狀況,如寬帶、互動電視、天翼手機等電信業務在蘭田村的推廣應用。探索信息在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值得全國推廣的“蘭田模式”。

四、 日程安排(具體安排有待於當地人員協調)

7月27日實踐隊成員下午3點在廈大本部集合,前往長途汽車站乘車前往南安,晚上到達南安,召開實踐準備會議,晚上全隊休息。

7月28日由南安出發,採訪康美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瞭解蘭田村發展的各項情況,採訪當地教育界、商界代表人物,返回南安營地,整理新聞報道稿,撰寫團隊日誌。晚上召開第二日準備會議。

7月29日由南安前往蘭田村,採訪當地村委幹部,聯繫旁聽其村委會議,錄製的dv,發放並收集調查問卷,走訪當地農戶,瞭解蘭田村在繼承民主建設、網絡建設、村民文化水平提高等各方面取得的進步。晚上返回南安營地,整理收集材料,召開第二日準備會議。

7月30日前往南安市區,與外文學院合辦宣講會,宣傳海西政策與科學發展觀。並完成調查問卷收集和觀衆採訪等後期工作。

7月31日整理社會實踐各項成功,召開總結會議,安排後期總結工作分工,實踐隊隊員乘車返回廈門。

五、 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

1、校內宣傳海報(廈大暑期南安實踐隊)

2、學院網站上發帖、追加專欄

3、調查問卷設計和走訪問題擬定(內容涉及:建國60週年變化、海西政策和科學發展觀、)

4、宣講材料(傳單設計、演講分工內容確定、燈布或橫幅製作、小海報)

5、紀念品(《廈門印象》兩冊、外交知識系列活動書籤)

6、活動介紹信、實踐活動基本內容介紹、國關介紹(便於在採訪和宣講時當地人瞭解)

7、服裝(暫定合唱隊服 標識製作)

8、院旗

9、本子2冊(大家都可寫的實踐感言、走訪時的記錄和對象留言)

10、dv1部、相機2部

過程準備:

1訪問村幹部:介紹信、實踐活動基本內容介紹、問題、dv、記錄本、紀念品

2宣講:橫幅或燈布、海報、傳單、dv、相機、傳單、調查問卷、桌椅、麥克風(電池)、小禮物(書籤或糖果)、簽名筆(是否要弄個現場參與的簽名?)國關和實踐活動的基本介紹、記錄本

3蘭田村況調查

①龍頭企業、學校:介紹信、活動簡介、問題、記錄本、dv、相機、紀念品

②走訪居民:活動簡介、調查問卷、問題、記錄本、宣講傳單、dv、相機、紀念品

4其他:調查問卷、傳單打印、網站專欄的實時更新、聯繫當地媒體跟蹤報道

後期準備:

配合實踐成果展示

1、資料整合(影像、記錄本、隨行日記)

2、

第五篇:新農村建設路在何方策劃書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路在何方策劃書

策劃的目的及意義:爲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力求探討出一系列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方法,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策劃的目標:通過探討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聯繫實際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及方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在新的歷史階段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路仍然是任重道遠。新農村建設是中國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新”在哪裏?路又該如何走?這些都是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很多的難題,因爲農村中積留的問題實在不少。據調查,當前大多數農村普遍存在社會經濟發展落後、新農村建設遲緩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建設規劃滯後,社會經濟發展落後,與城鎮相比差距較大。當前城鄉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公共品提供、科教文衛事業、收入分配五個方面。形成城鄉差距有歷史的、制度層面的和城鄉發展理念幾方面的原因。2、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由於農民的環境自律意識差,農村大部分村莊普遍存在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蒼蠅亂飛、污水亂流、攤點亂擺、牲畜亂放等髒、亂、差現象,農村生活垃圾、廢水處理等問題較爲嚴重,同是,由於在農業生產中不正當使用化肥、農藥等,也造成農村環境不同程度受污染。 3、農民思想觀念落後農業科技有待進步,農民素質有待提高。隨着現代文明不斷髮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化,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水平也不斷提高。但部分農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觀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農意識濃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識貧乏、法制意識淡薄,違法違紀行爲仍有出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和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4、農村建設資金匱乏。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巨大,縣鄉村財力薄弱,尤其是在農村“三減免二取消”後,鎮、村二級只能夠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維持運轉,根本沒有財力投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5、農戶經營規模小,農產品商品率和農業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較低,迫切需要加強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

針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必須要尋求切實有效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協調黨、政府、農民三方面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面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黨的主要工作就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政府作爲職能部門,在新農村建設應該起主導的作用。政府應積極履行職能,加強對農村經濟建設的財政支持,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力度,積極貫徹落實惠農政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在政府職能分配過程中,必須清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從中央政府來講,主要是爲全國的新農村建設制定方針,爲經濟落後地區提供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則結合本地區實際,因地制宜的實施新農村建設。在投資方面,從全國來看,各級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最重要投資主體,但由於各地發展水平不一,應區別對待。東部地區新農村建設,應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中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於新農村建設中外部性非常強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對於社區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作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參與者,農民更應該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新技術,

提高自身素質,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農民還應該發揮自主創業的潛能,利用新技術和新的管理經驗搞農業產業化經營。

策劃人:新聞一班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