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在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精選多篇)

第一篇:在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

在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精選多篇)

加強領導 精心謀劃 紮紮實實做好再就業工作

年初以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十萬富民行動”爲載體,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把勞動再就業工作納入到發展地區經濟、富民強區和維護穩定大局中去抓,不斷完善勞動再就業機制和服務體系,以發展促就業,以就業促穩定,採取向擴大招商引資上項目要就業,向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就業,向發展社區經濟和社區服務要就業等多種方式抓再就業工作。截止5月末實現就業、再就業1686人,是年目標1200人的140% 佔全區下崗失業人員總數4159人的40.4%。其中,重點在金星公司10個煤礦安置667人,煤矸石廠安置80人,輸出到細磷河度假村70人,金星公司磚廠安置60人,人和糧業安置60人,安置季節工380人。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機制,夯實基礎

勞動再就業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我們在抓好這項工作時注重從完善制度體系和基礎性工作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了《**區2014——2014年實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規劃》、《**區2014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從區勞動就業局到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以及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都制定了相關的工作制度,從上到下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時,建立了目標管理體系。區、辦事處和社區層層有規劃,有目標,有任務,有監督,級級有管理,做到每月公佈一次目標完成情況,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全年目標的單位和主管領導不能評先進。 二是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實行“一把手”工程,五大班子分片指導,在全區五個辦事處,20個社區建立起職責明確,管理規範、運行良好的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做到了三個到位:即人員配備到位,經費到位和工作落實到位。區裏成立了就業局,配備2名工作人員,五個辦事處名各配置1名勞動保障助理員,20個社區配置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到位後,立即進入角色,對轄區居民進行逐家逐戶登記調查,每戶一卡,詳細掌握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同時,每週二助理員、協理員到區就業局例會,通報一週工作情況,安排下步工作;雖然區裏財政資金緊張,但對再就業工作的經費我們捨得投入,投入資金近萬元。 三是對再就業工作實行“三級管理”,建立“四級信息網絡”。 “三級管理”即:要求社區協理員詳細掌握本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情況,辦事處助理掌握本街道下崗失業人員情況,區就業局掌握整個地區下崗失業人員情況。“四級信息網絡”,即從市裏獲得用工信息,區勞動局收集用工信息,辦事處掌握用工信息,社區每個月發佈一次用工信息,爲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了便利服務。到目前發佈用工信息 4次,230條,有92人就業。

二、加快發展,促進就業

我們感到發展是促進改革、穩定的最佳途徑,如果侷限於就業抓就業,往往力不從心,還會束縛手腳,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同時,積極發展社區經濟,以發展擴大就業。

(一)通過招商引資上項目發展經濟安置再就業。招商引資上項目是我區發展地區經濟的主攻方向。今年以來我區積極動員和調動一切力量,廣泛的宣傳**區的投資政策,服務環境,利用廣闊的發展空間,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建立“專羣結合”的招商工作體系,開展全民招商、專業招商、網上招商、專項招商。同時走出去,主動、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客商,通過優惠政策、好項目、處感情吸引外資外商。目前,已有3戶企業落戶**,有煤炭經銷的凱麗達商貿有限公司,龍草酒行和鑫鑫高效環保節能燃料廠。鑫鑫高效環保節能燃料廠引進專利技術,生產以甲醇爲主要原料的複合無鉛燃料油,環保節能指標均高於傳統汽油。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年生產能力5000噸,預計上繳稅金80萬元左右,6月15日將正式投入生產,這戶企業以安置36人就業。抓住機遇上項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區政府積極爭取省市衛生部門的支持,在我區民營企業集資70餘萬元,籌建了鶴崗市**消毒劑廠生產過氧乙酸,添補了空白,已通過省市驗收投入生產,安置就業30多人。

(二)通過發展社區經濟,創建基地網點實現再就業。社區經濟是我區發展經濟的第二戰場。社區就業存在着巨大的潛力,我們把挖掘社區就業作爲再就業工作的主渠道。一是發展服務型經濟。主要是開辦商品零售、中介服務網點。 “十萬富民行動”在各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區一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開起了主食店、食雜店、糧油店、託老托幼所等便民利民項目,實現了自主就業,共開辦這類經營網點194個,就業293人。二是發展庭院經濟。河東路辦事處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帶領居民種植無公害蔬菜,養殖綠色家禽,目前,轄區內已有120戶居民、近300人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三是發展自救型經濟。積極組織有勞動技能的下崗職工,在社區內開辦家庭工廠等生產自救項目。興建路辦事處第七社區開辦的富民食品廠製作麪包,產品很受歡迎,有20人通過誠實的勞動實現了再就業。四是通過技能培訓創辦勞動密集型就業基地。“十萬富民行動”中,興建路辦事處通過市非國有經濟發展局與新華草編廠合作,共同組建了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興建路草編工藝分廠。這個項目原料低廉、操作簡單、便於學習掌握,很適合“4050”人員就業,且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當時辦事處沒有資金,區政府擠出資金墊付了培訓費。如今,首期培訓的50名學員已正式結業工作,她們生產的各類草編工藝品已經在市場上銷售,每人每月收入三四百元。興建路辦事處被市勞動局批准爲非國有經濟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現在,第二批培訓班已經開班,準備在全區召收學員進行大規模培訓,使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再就業。五是通過社區公益崗位優先安置“4050”人員再就業。“4050”人員屬於大齡就業困難對象,我們優先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從事保潔、保綠等崗位,目前,全區共有106名“4050”人員在社區公益崗位工作。同時,我們將轄區就業困難對象(“4050”人員)列出名單,在爲他們辦理《再就業優惠證》時特別註明屬大齡就業困難對象並備案,以便今後給予他們必要的再就業援助。六是通過網上、新聞媒體主動尋找就業信息安置就業。經過積極努力共輸送272人到北京、上海、大連、瀋陽等地就業,主要從事飲食、服務、服裝、駕駛等行業。河東辦事處在細麟河度假村輸送20名服務員;輸送到普陽農場60名季節工,輸送到八號林場22人從事山產品種植。

(三)通過樹立就業典型,宣傳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價值觀,並引導私營企業家爲再就業出力。在幹部羣衆中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大討論,統一認識,付諸行動。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對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人的頭腦進行徹底的洗禮;向懶惰,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思想告別。在公民中樹立無論哪種行業、什麼身份,只要勤奮努力,就會成才、成功的新觀念;堅定從小事做起、小錢賺起,只要艱苦奮鬥,就能發家致富的信心。**礦下崗職工馬思軍,下崗不失志,自強有作爲,經過多年的艱辛創業,如今已成爲一名擁有百萬資產的民營企業家。他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在自己承包的金星公司磚廠和防爆電器廠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20人。他的典型事蹟,帶動了一批私營企業家積極吸收下崗就業人員,他們中有20人主動到社區擔任發展社區經濟顧問,從而安置了更多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目前我區再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業壓力仍然較大,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克服困難,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再就業會議精神及各項再就業政策,向兄弟單位學習,全力做好勞動再就業各項工作,力爭下半年再安置800至1000人再就業,開創我區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面。

第二篇:在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

加強領導 精心謀劃 紮紮實實做好再就業工作

年初以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十萬富民行動”爲載體,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把勞動再就業工作納入到發展地區經濟、富民強區和維護穩定大局中去抓,不斷完善勞動再就業機制和服務體系,以發展促就業,以就業促穩定,採取向擴大招商引資上項目要就業,向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就業,向發展社區經濟和社區服務要就業等多種方式抓再就業工作。截止5月末實現就業、再就業1686人,是年目標1200人的140% 佔全區下崗失業人員總數4159人的40.4%。其中,重點在金星公司10個煤礦安置667人,煤矸石廠安置80人,輸出到細磷河度假村70人,金星公司磚廠安置60人,人和糧業安置60人,安置季節工380人。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機制,夯實基礎

勞動再就業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我們在抓好這項工作時注重從完善制度體系和基礎性工作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了《xx區~——~年實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規劃》、《xx區~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從區勞動就業局到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以及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都制定了相關的工作制度,從上到下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時,建立了目標管理體系。區、辦事處和社區層層有規劃,有目標,有任務,有監督,級級有管理,做到每月公佈一次目標完成情況,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全年目標的單位和主管領導不能評先進。 二是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實行“一把手”工程,五大班子分片指導,在全區五個辦事處,20個社區建立起職責明確,管理規範、運行良好的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做到了三個到位:即人員配備到位,經費到位和工作落實到位。區裏成立了就業局,配備2名工作人員,五個辦事處名各配置1名勞動保障助理員,20個社區配置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到位後,立即進入角色,對轄區居民進行逐家逐戶登記調查,每戶一卡,詳細掌握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同時,每週二助理員、協理員到區就業局例會,通報一週工作情況,安排下步工作;雖然區裏財政資金緊張,但對再就業工作的經費我們捨得投入,投入資金近萬元。 三是對再就業工作實行“三級管理”,建立“四級信息網絡”。 “三級管理”即:要求社區協理員詳細掌握本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情況,辦事處助理掌握本街道下崗失業人員情況,區就業局掌握整個地區下崗失業人員情況。“四級信息網絡”,即從市裏獲得用工信息,區勞動局收集用工信息,辦事處掌握用工信息,社區每個月發佈一次用工信息,爲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了便利服務。到目前發佈用工信息 4次,230條,有92人就業。

二、加快發展,促進就業

我們感到發展是促進改革、穩定的最佳途徑,如果侷限於就業抓就業,往往力不從心,還會束縛手腳,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同時,積極發展社區經濟,以發展擴大就業。

(一)通過招商引資上項目發展經濟安置再就業。招商引資上項目是我區發展地區經濟的主攻方向。今年以來我區積極動員和調動一切力量,廣泛的宣傳xx區的投資政策,服務環境,利用廣闊的發展空間,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建立“專羣結合”的招商工作體系,開展全民招商、專業招商、網上招商、專項招商。同時走出去,主動、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客商,通過優惠政策、好項目、處感情吸引外資外商。目前,已有3戶企業落戶xx,有煤炭經銷的凱麗達商貿有限公司,龍草酒行和鑫鑫高效環保節能燃料廠。鑫鑫高效環保節能燃料廠引進專利技術,生產以甲醇爲主要原料的複合無鉛燃料油,環保節能指標均高於傳統汽油。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年生產能力5000噸,預計上繳稅金80萬元左右,6月15日將正式投入生產,這戶企業以安置36人就業。抓住機遇上項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區政府積極爭取省市衛生部門的支持,在我區民營企業集資70餘萬元,籌建了鶴崗市xx消毒劑廠生產過氧乙酸,添補了空白,已通過省市驗收投入生產,安置就業30多人。

(二)通過發展社區經濟,創建基地網點實現再就業。社區經濟是我區發展經濟的第二戰場。社區就業存在着巨大的潛力,我們把挖掘社區就業作爲再就業工作的主渠道。一是發展服務型經濟。主要是開辦商品零售、中介服務網點。 “十萬富民行動”在各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區一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開起了主食店、食雜店、糧油店、託老托幼所等便民利民項目,實現了自主就業,共開辦這類經營網點194個,就業293人。二是發展庭院經濟。河東路辦事處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帶領居民種植無公害蔬菜,養殖綠色家禽,目前,轄區內已有120戶居民、近300人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三是發展自救型經濟。積極組織有勞動技能的下崗職工,在社區內開辦家庭工廠等生產自救項目。興建路辦事處第七社區開辦的富民食品廠製作麪包,產品很受歡迎,有20人通過誠實的勞動實現了再就業。四是通過技能培訓創辦勞動密集型就業基地。“十萬富民行動”中,興建路辦事處通過市非國有經濟發展局與新華草編廠合作,共同組建了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興建路草編工藝分廠。這個項目原料低廉、操作簡單、便於學習掌握,很適合“4050”人員就業,且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當時辦事處沒有資金,區政府擠出資金墊付了培訓費。如今,首期培訓的50名學員已正式結業工作,她們生產的各類草編工藝品已經在市場上銷售,每人每月收入三四百元。興建路辦事處被市勞動局批准爲非國有經濟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現在,第二批培訓班已經開班,準備在全區召收學員進行大規模培訓,使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再就業。五是通過社區公益崗位優先安置“4050”人員再就業。“4050”人員屬於大齡就業困難對象,我們優先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從事保潔、保綠等崗位,目前,全區共有106名“4050”人員在社區公益崗位工作。同時,我們將轄區就業困難對象(“4050”人員)列出名單,在爲他們辦理

第三篇:在全市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這次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目的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我市再就業工作,推廣典型經驗,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再就業工作的開展。這次會議籌備工作很充分,在國學同志擔任市委書記期間就準備召開這個會,後來由於防治非典,推遲了一段時間。曉華同志到任後,對再就業工作也非常重視,對開好這次會議做了重要指示,因爲他出差在外,未能參加。爲了開好這個會,會前,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就業局等部門對我市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會議期間,大家參觀了4個就業基地典型,會上發言的3個單位和書面交流的10個單位介紹了經驗和做法,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情況,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借鑑性。幾年來,再就業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在國學同志擔任市委書記期間,還是曉華同志到任之後,都一以貫之的把再就業工作作爲一件大事來抓,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民政、宣傳、工青婦及縣(市)區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儘管這方面工作的壓力很大,但是全市上下克服了許多困難,使我市再就業的壓力得到了初步的緩解。今年1-8月份,全市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7111人,完成年計劃的82.9%。組建勞動保障基層組織機構375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716人。再就業培訓7178人,勞動預備制培訓2460人。發放小額貸款擔保基金1200萬元、社保補貼1000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120萬元、再就業培訓補貼315萬元、職業介紹補貼143萬元。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按照省、市委的要求,面對再就業工作的嚴峻形勢,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把這項工作做好。下面,我講兩點意見。一、進一步提高對再就業工作的認識,把這項工作當成第一要務來抓要充分認識到再就業工作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一個較困難的羣體,也是一個最需要人關心、幫助的羣體。我們再就業工作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所以我們做好再就業工作就必須提高認識,無論怎麼樣認識都不爲過。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在全省再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把擴大就業與促進再就業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發展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並舉的方針,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我們各級領導一定要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再就業工作作爲第一要務真正的重視起來。第一,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執政爲民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體現,要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好大多數羣衆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就要從下崗職工再就業等關係羣衆根本利益的實事、難事抓起,這是爲官一任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基礎。做好再就業工作,就是要解決特殊羣體能夠吃上飯、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能夠保證其子女上學、能夠保證基本生活條件等問題。這是我們一級政府的責任,也是對我們每個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從我們下崗職工的家庭實際來看,家庭真正有一定積累的很少,一但下崗,生活沒有來源,利益沒有保證,所以解決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就成了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現實、最迫切的需要,搞好再就業工作就成了各級領導幹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實際的行動。第二,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衡量領導幹部對羣衆感情深與不深的具體體現。羣衆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解決再就業問題的過程是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的過程,是領導幹部能不能切實做到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幫羣衆之所需,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的具體體現。我們做幹部的就得爲羣衆出力,就必須有濃厚的羣衆感情。不是當領導幹部後對羣衆的感情自然就深了,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對羣衆的感情確實很深,但確有個別領導同志對羣衆的感情不深,甚至極個別的領導同志對羣衆基本上體現不出什麼感情來。對羣衆的感情深與不深就是要看領導幹部對羣衆的困難是不是當作自己的困難那樣來解決,是不是當作自己家庭的問題去對待,真正做羣衆的貼心人。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市再就業工作會上,國學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象給自己子女找對象、找工作那樣,來關心下崗職工的工作問題,這個要求我非常贊成。如果解決再就業問題都能這樣熱心、細緻周到,都能這樣出實招,講實效,動真情,那麼這項工作就能抓好,反之,這項工作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第三,解決再就業問題,是對每位領導幹部思想境界的檢驗,更是對每個領導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檢驗。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它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改革的成敗,關係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再就業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到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再就業工作的好壞,充分反映出一個地區、一個單位和部門的工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工作水平的高低。今後,我們在考覈領導幹部政績上,除了要考覈經濟指標,還要看再就業工作的進展情況。各地各部門要集中力量,齊抓共管,加強組織領導,實行整體推進,確保取得實效。總之,抓好再就業工作必須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作爲第一要務來抓。要認識認識再認識,重視重視再重視,真正把這項工作抓在手上,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抓好。二、進一步抓好我市再就業工作應該認真注意解決好的幾個問題我市的再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這項工作量大、面廣,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全市有下崗職工8.3萬人,加之我們的國企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勞動力結構調整的力度也將隨之加大,企業下崗職工和社會失業人員將繼續增加,就業和再就業的矛盾將愈加突出。所以,再就業工作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好的事情,是壓力很大的一項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抓就業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首先抓就業的思想觀念,把再就業工作擺在各項工作之首,千方百計開闢就業之路,拓寬下崗職工再就業渠道。1、進一步形成和完善市場導向的再就業機制。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建立健全國家政策指導下的勞動者的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就業機制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這個機制在我們國家正在逐漸的形成,從大局來看還不夠完善,功能上也不配套。所以我們要依據國家的政策,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按照勞動力市場建設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的要求,建立起機制健全、運行規範、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勞動力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服務體系,爲下崗職工的合理流動創造便利條件,促進下崗職工自由地在地區之間、同一地區不同部門或行業之間、城鄉之間、此企業與彼企業之間暢快地流動。儘快把功能和機制完善,儘快組織和實施到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鼓勵和支持下崗職工再就業。2、進一步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營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輿論宣傳,教育下崗職工進一步明確和全面理解再就業工作的內涵,轉變對再就業的依賴性,增強自主擇業、自謀職業的能力,更好地推動全市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各級政府要積極對下崗職工進行安置,幫助推薦用人單位。同時,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就業和再就業對每個人來講,不是和過去一樣,端上鐵飯碗就一輩子不下崗,成爲一勞永逸的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與再就業是一個反覆多次的過程。所以要想真正搞好這項工作,就要教育和幫助我們的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通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實現再就業,引導下崗職工不等不靠,走向市場,增強自我擇業能力。剛纔會議上介紹的幾個典型很有說服力,像樺南世紀商廈總經理王淑琴,下崗後,從一個小商店起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2014年以來投資6300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性商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下崗女工劉志宏搞的配餐,東風區于傑三姐妹創辦的老年公寓等都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積極轉變就業觀念,通過個人努力奮鬥實現再就業的典型。所以我說這三個典型很好,這樣的典型還有很多,各地各部門都要善於發現、培養這些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性的先進典型,號召全市人民向他們學習。要在全市的下崗職工中大力弘揚這些先進典型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這些精神同我市在防治非典過程中創造的防治非典精神一道形成了我們佳木斯人的精神。集中體現就是不管多麼困難,不管難度多大,只要我們想辦的事,想幹的事,就一定能把它辦好,一定把它幹成。這種精神非常可貴,我們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把再就業工作做得更好。3、進一步用好用足用活再就業政策,促進再就業。國家對再就業工作很重視,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再就業的優惠政策,爲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別在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上,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了三條政策。一是延長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社保補貼和稅費減免政策的截止期限。原來暫定實行到2014年底,調整爲凡在2014年底之前開始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企業,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享受滿三年時間的政策優惠。二是擴大了享受服務型和商貿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範圍。將這一政策適當放寬到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中的加工型企業和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實體。三是重申了再就業資金的投入規模和使用方向。再就業資金除了用於下崗職工基本的生活補助、培訓以及補充失業保險基金外,也可以用於國有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關係支付的經濟補償和生活補助,補助資金規模不減,到2014年三年不變。這些政策大家一定要吃透,吃透之後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政策,才能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才能對再就業起到更好的扶持、支持的作用。前段時間,爲了摸清底數,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初步掌握了全市926戶國企職工人數、生產經營、欠繳社會保險費等情況和100948名下崗職工及離崗人員的就業和參保等29項基本情況。在搞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工作的着力點要放在完善和細化政策上,把功夫下在優惠政策的落實上,把力量投放在提供優質服務上。勞動等有關部門要抓住明年我市作爲全省社會保障試點市的機遇,及早做好試點資金的測算等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資金支持。各縣(市)、區也要積極向上爭取,真正發揮優惠政策對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作用。4、進一步加大項目開發和企業改革改造力度,加速經濟發展,擴大再就業。要繼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革,使那些通過改革活起來的企業,上一些技改項目和新項目增加就業崗位。堅持工業興市,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機遇,加快大項目建設,優先發展那些提供就業崗位多,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項目。要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生產經營活動中、配套附屬產業中、交通運輸等流通服務環節中創造一批就業崗位。目前,全市正在推進落實的幾個大項目,都是好項目,如果能如期建成達產,不僅會拉動全市經濟整體水平的提升,而且會形成新的就業空間。要把開發大項目同發展優勢產業結合起來,儘可能多地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5、進一步增強勞務輸出的能力,推動再就業。實踐證明,對外勞務輸出是解決發展相對滯後地區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勞務輸出必須從大視角出發,把它當作一項產業來抓,既搞國內輸出,也要開展國際勞務合作,採取培養、管理、服務三管齊下的措施,促進勞動力輸出的有序化,在組織體系上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全市已實現對俄勞務輸出2014餘人,並且探索出一定的經驗。下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的力度,積極開拓市外、省外、境外就業市場。按照有償服務、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廣泛蒐集外埠勞務市場信息,密切與市外職介機構的聯繫與合作,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外經貿等部門也要通力協作,強化對勞務人員的組織,逐漸形成網絡,並同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要加強與周邊國家特別是與俄羅斯的合作,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擴大境外勞務輸出的總量,開闢新的就業渠道,減輕我市的再就業壓力。6、進一步創造公益性事業崗位,拓展再就業。隨着政府管理職能和方式的轉變,要積極創造出一些公益性崗位,安排下崗職工就業。全市已將382個居委會合併成17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一批下崗職工擔任了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有的縣(市)區也採取了這樣的辦法,使市場就業與政府調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進一步創造條件,不斷開發教育、醫療衛生、保潔、保安等公益性服務崗位,重點安排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的、享受低保的和家裏沒勞力的下崗職工。對於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的特困職工,不要一安排工作,就立刻取消低保,要看工作安排得怎麼樣。原則上要求在安排工作初期,低保照發,待工作穩定且生活能有較大改善的情況下,再取消低保的發放。從我市低保情況來看,117元的標準還很低,所以,我們要多創造一些公益性事業崗位安排下崗職工。比如,市區主要街路中間的護欄就可以僱用低保家庭中有勞動力的人,使他們獲得一定的收入。這項工作市裏要研究,各個縣(市)區也要研究拿出一些公益性的崗位來,解決下崗職工特別是低保特困職工的生活問題。7、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切合實際的再就業工作考覈機制。要建立明確的責任體系,實行“公示舉報”的辦法,羣衆監督舉報,這是一個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公示考覈指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方面是定性考覈。具體考覈領導投放的力量和所採取的措施,看投放了多少人,採取了多少有效的措施來抓這項工作。第二方面是定量考覈。一是再就業證的發放情況。應該發的有多少,實際發的有多少,持再就業證享受政策的有多少。二是社保補貼情況。該發多少,實際發了多少。三是小額貸款擔保發放情況。發放了多少人,發放給了哪些人,額度有多大。四是職業介紹人員補貼發放情況。有多少職業介紹人員,補貼了多少資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存在着該發再就業證的發不下去,甚至個別地方一個再就業證也沒發的情況,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從局部和本單位的利益出發,就對國家的政策不執行,對再就業職工該享受的政策不落實,哪裏出現了問題,就要追究哪裏的責任。第三個方面是對再就業人員培訓的考覈。要進一步加大再就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訓之後,要跟蹤問效,不僅要考覈培訓的人數,更重要的是要考覈培訓後的就業人數。第四個方面是勞務輸出、勞務介紹、提供就業崗位等項指標的考覈。我們抓好再就業工作,就是要通過上述四個方面工作的考覈來衡量我們具體工作的實際效果,以此推動再就業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總之,希望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我市再就業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爲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實現富民興佳新跨越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四篇:在全市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提高認識 強化措施 紮紮實實做好再就業工作

——在全市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目的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我市再就業工作,推廣典型經驗,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再就業工作的開展。這次會議籌備工作很充分,在國學同志擔任市委書記期間就準備召開這個會,後來由於防治非典,推遲了一段時間。曉華同志到任後,對再就業工作也非常重視,對開好這次會議做了重要指示,因爲他出差在外,未能參加。爲了開好這個會,會前,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就業局等部門對我市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會議期間,大家參觀了4個就業基地典型,會上發言的3個單位和書面交流的10個單位介紹了經驗和做法,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情況,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借鑑性。幾年來,再就業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在國學同志擔任市委書記期間,還是曉華同志到任之後,都一以貫之的把再就業工作作爲一件大事來抓,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民政、宣傳、工青婦及縣(市)區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儘管這方面工作的壓力很大,但是全市上下克服了許多困難,使我市再就業的壓力得到了初步的緩解。今年1-8月份,全市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7111人,完成年計劃的82.9%。組建勞動保障基層組織機構375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716人。再就業培訓7178人,勞動預備制培訓2460人。發放小額貸款擔保基金1200萬元、社保補貼1000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120萬元、再就業培訓補貼315萬元、職業介紹補貼143萬元。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按照省、市委的要求,面對再就業工作的嚴峻形勢,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把這項工作做好。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再就業工作的認識,把這項工作當成第一要務來抓

要充分認識到再就業工作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一個較困難的羣體,也是一個最需要人關心、幫助的羣體。我們再就業工作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所以我們做好再就業工作就必須提高認識,無論怎麼樣認識都不爲過。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在全省再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把擴大就業與促進再就業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發展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並舉的方針,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我們各級領導一定要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再就業工作作爲第一要務真正的重視起來。

第一,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執政爲民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體現,要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好大多數羣衆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就要從下崗職工再就業等關係羣衆根本利益的實事、難事抓起,這是爲官一任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基礎。做好再就業工作,就是要解決特殊羣體能夠吃上飯、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能夠保證其子女上學、能夠保證基本生活條件等問題。這是我們一級政府的責任,也是對我們每個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從我們下崗職工的家庭實際來看,家庭真正有一定積累的很少,一但下崗,生活沒有來源,利益沒有保證,所以解決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就成了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現實、最迫切的需要,搞好再就業工作就成了各級領導幹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實際的行動。

第二,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衡量領導幹部對羣衆感情深與不深的具體體現。羣衆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解決再就業問題的過程是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的過程,是領導幹部能不能切實做到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幫羣衆之所需,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的具體體現。我們做幹部的就得爲羣衆出力,就必須有濃厚的羣衆感情。不是當領導幹部後對羣衆的感情自然就深了,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對羣衆的感情確實很深,但確有個別領導同志對羣衆的感情不深,甚至極個別的領導同志對羣衆基本上體現不出什麼感情來。對羣衆的感情深與不深就是要看領導幹部對羣衆的困難是不是當作自己的困難那樣來解決,是不是當作自己家庭的問題去對待,真正做羣衆的貼心人。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市再就業工作會上,國學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象給自己子女找對象、找工作那樣,來關心下崗職工的工作問題,這個要求我非常贊成。如果解決再就業問題都能這樣熱心、細緻周到,都能這樣出實招,講實效,動真情,那麼這項工作就能抓好,反之,這項工作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解決再就業問題,是對每位領導幹部思想境界的檢驗,更是對每個領導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檢驗。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它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改革的成敗,關係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再就業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到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再就業工作的好壞,充分反映出一個地區、一個單位和部門的工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工作水平的高低。今後,我們在考覈領導幹部政績上,除了要考覈經濟指標,還要看再就業工作的進展情況。各地各部門要集中力量,齊抓共管,加強組織領導,實行整體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總之,抓好再就業工作必須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作爲第一要務來抓。要認識認識再認識,重視重視再重視,真正把這項工作抓在手上,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抓好。

二、進一步抓好我市再就業工作應該認真注意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我市的再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這項工作量大、面廣,需要做的工作還

第五篇:在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文章

來源 蓮山課

件 w w w.5 y k

m 2這次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是市委、市政府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剛纔,市委蒼書記從全局的高度闡明瞭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了促進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任務與重點,強調了加強對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領導,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會議結束時,劉鑫副市長還要作總結講話。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進一步認清形勢,切實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充分的就業,就沒有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沒有最廣大羣衆的安居樂業,就無法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就業問題,把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作爲重要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斷優化創業、就業環境,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進一步擴大就業。特別是1998年5月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之後,我市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和部署,堅持“三不變”原則,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大力推進“兩個確保”,積極建立並落實“三條保障線”,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一是實現和鞏固了“兩個確保”。四年來,全市各級政府按照“三三制”原則,共籌集再就業資金2.68億元,其中各級財政安排1.12億元,企業籌集1.14億元,社會籌集0.42億元,進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00%按時足額領到基本生活費,月人均基本生活費達270.3元(含代繳社會保險費),有效地保證了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實現了養老金100%社會化發放,共發放養老金11.69億元,月人均養老金達501元,沒有發生歷史拖欠和當期拖欠,確保了全市66739名企業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

二是實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按照省裏縮短再就業服務中心過渡期的要求和我市就業環境的實際情況,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市再就業中心“只出不進”,企業新下崗職工直接進入市場就業。到2014年底,進入中心的55295名下崗職工已全部出中心,其中有42904人實現了再就業;出中心的下崗職工中有47272人已解除勞動關係進入市場,佔出中心下崗職工的85.5%,高於全國30%的比例,實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的目標。

三是建立並逐步完善了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的同時,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建立了失業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並實現了平穩過渡。全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由1998年的19.37萬人增至2014年6月底的22.8萬人,覆蓋率達96%;9月份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爲2.08萬人,月人均發放失業金258.4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9月份全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人數爲2.33萬人,今年以來累計發放保障金384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自2014年1月啓動以來參保人數已達21.8萬人,參保率達80%。經過幾年努力,一個保障制度規範化、資金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形成。

四是不斷擴大了就業規模。在努力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加強就業培訓和引導,深入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不斷擴大就業規模,有效抑制失業率攀升。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城鄉從業人員111.03萬人,其中,城鎮單位職工23.49萬人,城鎮單位職工中,國有職工14.96萬人,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臺投資企業9000多人;城鎮個體及私營人員7.16萬人,就業結構日趨合理。1998年以來,全市每年安置2萬人左右就業,緩解了就業壓力,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我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連續四年保持在60%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平均水平爲30-40%)。

這些成績,是在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的形勢下取得的,也是在就業供求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確實來之不易。四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抓熱點、攻難點,千方百計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全社會齊動員、共參與,積極營造關心、幫助下崗職工再創業的良好環境;廣大下崗職工識大體、顧大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市政協積極開展關於“實行多種就業方式、努力擴大就業”問題的調研,在掌握基層、企業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11項富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建議;市政府與市政協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就業工作,並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完善市場就業機制,進一步做好再就業工作的意見(試行)》,各有關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密切配合,精心搞好組織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爲維護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艱鉅性和緊迫性。我市國有經濟比重較大,城鎮登記失業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兼併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力度加大,下崗失業人員還會逐年增加,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一是就業崗位少與就業羣體大的矛盾突出。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城鎮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和區外在明務工勞動力五股力量聚合,勞動力供大於求,對我市就業形勢構成很大壓力。預測“十五”期間,全市城鎮共有約16萬人需要安置,平均每年3.2萬人左右,同時,預計農村還有30萬人富餘勞動力,區外每年在明務工的勞動力約6000人。若按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左右,每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約2萬個,預計到2014年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仍將接近6%。二是下崗失業人員素質與就業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我市城鎮職工隊伍中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比例偏低,下崗失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單一,難以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要求,就業的競爭能力弱。就業結構性矛盾造成一方面勞動者數量過剩,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短缺,人員失業和崗位閒置並存。三是縣(市、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突出。鐵路沿線地區經濟相對活躍,就業崗位相對較多,其餘各縣由於二、三產業發展局限性較大,社區服務尚不完善,就業機會相對較少,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比較困難,目前明溪縣、尤溪縣、將樂縣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超過了10%。四是再就業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有些地方措施欠有力,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在開發就業崗位方面投入不足,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的培訓服務指導性、針對性不強,一些下崗失業人員因生病就醫、子女上學等原因生活負擔重,不少停產半停產困難企業職工因企業拖欠工資等導致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各級各部門務必保持清醒的認識,決不能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更不能有絲毫鬆勁懈怠的情緒,務必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再就業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真正關心下崗失業人員疾苦,認真傾聽下崗失業人員呼聲,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紮實的工作,爲下崗失業人員送溫暖、辦實事,堅持不懈地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做好。

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是整個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黨和政府工作的當務之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有勞動能力與就業願望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其他城鎮失業人員,作爲我市當前整個再就業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落實兌現各項優惠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竭盡全力擴大就業,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爲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加快經濟發展,拓寬就業領域。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加快發展、搞活經濟。據測算,我市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增加就業崗位8500個左右。因此,各級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一定要把增加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統籌考慮,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通過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雙贏”。一要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擴大就業容量。去年全市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88%是在非國有單位實現再就業或者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爲擴大就業的主渠道。要進一步放膽扶持、放活機制、放手創業,壯大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以增加就業崗位,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重組國有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創造條件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興辦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或者從事個體勞動,通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二要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中拓展就業空間。把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作爲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創業和就業成本較低、增長潛力大的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儘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要加快發展產業關聯帶動性強、勞動密集的旅遊業,搞好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旅遊促銷,充分挖掘旅遊業吸納社會就業的潛力,增加就業崗位。要根據社區就業成本低、機制活、崗位多、潛力大的特點,組織下崗失業人員組建家政服務隊等就業實體,發展社區物業服務、家政服務和文化娛樂服務,並大力開發幼兒託管、家庭護理、修理維護等便民利民服務崗位,增加保潔、保安、綠化等社會化益性就業崗位,引導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三要在企業改革和發展中拓寬就業渠道。要把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和促進再就業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大做強骨幹企業,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公司、大集團,尤其是加快省、市級成長型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民營企業“小巨人”、重點“三資”企業的發展,不斷拓寬領域、壯大規模、提高效益,增加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要放開搞活中小企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的服務型、科技型、外向型、特色型中小企業,引導中小企業主動承接大中型企業剝離出來的生產輔助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四要在靈活就業中增加就業崗位。以有效的組織管理和配套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多種就業方式實現就業,尤其是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城鎮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大力發展對不同年齡、性別、文化技術水平都有較強適應性的靈活就業,積極推行非全日制、非固定單位、季節性、彈性工作和臨時工、鐘點工等就業方式,開闢新的就業領域。五要在參與構築“三條戰略通道”中擴大勞務輸出。通過山海協作、對內連接、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和山海勞務協作,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村富餘勞動力到沿海和發達地區就業,並依法有序開展與國外、境外的勞務合作,組織我市勞動力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有序流動、有序輸出。同時,要鼓勵外出就業人員返鄉創業,並從稅費減免、資金信貸、土地使用等方面進行扶持,促進他們加快發展,帶動和促進各類勞動力就業。六要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中開闢就業門路。各縣(市、區)要在深化建設“三明的泉州”活動、按照“三個層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中,注重壯大就業容量大、吸納勞動力多的特色農業、園區經濟、農產品流通業,鼓勵並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到農村承包荒山、荒地,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特別是要加快城鎮化進程,落實戶籍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促進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互動就業。

(二)完善市場體系,搞好就業和再就業服務。要繼續貫徹執行“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就業和再就業中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堅持主要通過市場調節勞動力供求,引導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同時,高度重視政府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促進就業工作力度,強化對下崗失業人員和新生勞動力的就業服務。一是強化市場就業培訓。目前,不少下崗失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適應職業變換的能力較差,是再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爲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分門別類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再就業培訓、在職培訓、就業前培訓,對結構性失業人員,要有計劃地組織轉業轉崗再就業培訓,使其儘快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識;對“4050”等就業弱勢羣體,要根據其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就業方向,進行免費再就業培訓,並切實提高培訓的實用性、有效性;對有創業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員,要根據就業需求變化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培訓願望,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訓,實行“訂單式”的定向培訓,併爲他們提供項目諮詢、跟蹤扶持等服務;對新生勞動力要遵循“先培訓後就業”原則,把調節就業供求與推動職業培訓結合起來,加大對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前的培訓和就業准入控制力度,儘快形成“以市場引導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的機制。當前,尤其要下大力氣組織實施我市第二輪再就業培訓計劃,年內要完成1萬名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任務,培訓後再就業率要達到60%以上。二是強化勞動力市場建設。致力於建設信息暢通、服務周到、機制靈活、動作規範、監督有力的勞動力市場,切實擔負起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管理與服務。當前要突出抓好勞動力市場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等“三化”建設,鞏固、完善現行的勞動力市場信息計算機網絡系統,年內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並逐步將勞動力市場網絡延伸到街道、社區、民營中介組織和農村,從而提高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地引導和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同時,要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公開發布系統,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請勿抄襲好範 文網:)效率,及時準確採集發佈勞動力供求信息並進行分析預測,爲下崗失業人員求職、創業提供及時、便捷、周到的就業信息服務。要整頓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加強對各類職業中介行爲的監管,打擊以職業介紹和職業招聘爲名進行坑蒙拐騙的行爲,維護下崗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三是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快建立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強化職業介紹、再就業培訓等職能,尤其是抓緊建立再就業援助制度,爲就業困難對象提供專門的幫助和服務。同時,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鑑定申報、檔案管理、社保接續“一站式”服務,簡化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的相關手續,並盡力提供方便。更加強以職業指導員、職業培訓員、就業信息員爲重點的就業服務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優質服務。四是強化就業監測體系建設。各級政府要把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作爲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綜合考慮經濟增長、人口增長、就業增長等因素,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規劃,並分別制定擴大就業、新生勞動力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動力外出打工和勞務輸出等工作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同時,健全完善就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對就業和失業實行總量控制,並及時反映我市就業和失業動態變化,在下崗失業人員總量接近或超過警戒線時,及時採取措施緩解矛盾。

(三)狠抓政策落實,集中力量解決再就業問題。最近,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貫徹意見,提出了支持再就業的新政策,出臺了扶持再就業的新規定。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研究、掌握扶持再就業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把各項政策執行到位、落實到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各類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積極爭取、主動用好各項政策,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中央和省裏的主要政策措施集中在10個方面:一是稅費減免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安置富餘人員,給予一系列的稅費減免。各有關部門尤其是稅務部門要加大落實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要逐一兌現稅費減免政策,減輕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稅費負擔。二是小額貨款政策。中央明確要求省裏和各設區的市都要建立下崗失業人員貸款擔保基金,所需資金主要由同級財政籌集,擔保機構由當地政府確定。各商業銀行及有條件的城市信用社都要開辦小額貸款業務,明確貸款的程序、額度、期限和擔保、貼息等具體內容,切實幫助解決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啓動資金。三是社會保險補助政策。對各類服務型企業和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由再就業資金給予爲期3年的社會保險補助。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認真核實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從再就業資金中給予補助,切實降低企業用人成本,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社保接續問題。四是就業援助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中的“4050”人員給予特殊扶持,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從崗位援助、社保補助、崗位補貼等方面完善對弱勢羣體的就業幫助機制。我市作爲省裏確定的“4050”援助試點,在幫助弱勢羣體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在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上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繼續加大力度,不斷深化以“保生活、保就業、接保險”爲主要內容的再就業援助行動,特別是各部門各單位和社區的後勤服務崗位、物業管理崗位以及衛生保潔、園林綠化、停車場管理等公益性崗位,要優先招用重點援助對象。五是主輔分離政策。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轉制興辦的經濟實體,符合吸納富餘人員30%以上、變更或簽訂了新的勞動合同等四個條件的,3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這項新政策有利於企業自我消化富餘人員,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也有利於企業盤活閒置土地和資產,請各級稅務部門認真抓好落實。六是就業服務政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效率,加強職業介紹和就業培訓工作,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和再就業培訓,經費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七是財政投入政策。各級政府要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將促進再就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並在《政府預算收支科目》中增設“再就業補助”款級科目。各級政府特別是財政部門要抓好落實,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將促進再就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並積極爭取省裏對我市就業和再就業資金補助。八是社會保障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未就業的,要按規定及時提供失業保險,符合條件的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突出重點,按照中央和省裏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九是企業裁員政策。正常生產經營企業裁減人員,裁減方案要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凡不能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並妥善解決企業拖欠職工債務的,不得裁員。凡是職工安置方案和社會保障辦法不明確、資金不到位的,不得進入破產關閉程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這項政策宣傳到企業和廣大職工,並按照中央、省裏要求規範操作,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十是社區平臺政策。基層組織要承擔起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的責任。要認真貫徹《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試行)》和我市實施意見,從健全機制、建立體系、成立組織、完善制度等方面構築社區就業的工作平臺,梅列區、三元區、永安市要在街道和工作任務重的鄉鎮設立或確定負責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障事務的機構,並在社區聘用專門的服務人員,提供工作經費,建立起統一的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體系,解決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無機構、無編制、無職能、無經費”等問題。這十項政策要求高、力度大、針對性強,各級各部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不能模糊,更不能後退。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再就業與社會保障的良性互動。各級政府要強化社會保障的意識和責任,完善保障制度規範化、資金本源多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首先要繼續鞏固“兩個確保”,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社保工作,對企業新裁減人員要按規定及時提供失業保險,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無法解除勞動關係的下崗職工,各級政府和企業要繼續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對離開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其過去的社保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要繼續保留,企業和個人的欠費要一次性補繳,符合條件的可以辦理“協保”。繼續參加養老保險並繳費的,前後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未續保中斷繳費的,達到退休年齡後按實際的繳費年限計發待遇。對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由新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規定續保繳費;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的,可以按照個體工商戶參保辦法參加養老保險,對尚未納入基本醫保範圍的實施社會醫療救助。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切實抓好基金的徵繳工作,通過擴大覆蓋面、規範繳費基數、清理欠資、強化執法監督、加強輿論宣傳等工作,確保徵繳工作有序進行,並做到應收盡收。要根據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各種就業形式迅速發展的需要,將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和股份合作制企業納入社會保障範圍,拓寬籌資渠道,增強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建立失業保險基金預警預報制度,各縣(市、區)要及時報告失業金髮放情況,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失業金收繳、發放情況的分析,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都能按時足額領到失業保險金。

三、堅持齊抓共管,確保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落到實處

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就業和再就業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現在關鍵是狠抓落實。各級各部門務必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按照工作責任到位、政策落實到位、資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證到位的“四到位”要求,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大力度、紮實工作,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一)建立政府促進再就業的目標責任制。要建立一把手負責制,明確黨委、政府作爲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責任主體,對本地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負總責,黨政一把手親自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完善目標考覈制,把控制失業率和增加就業工作重要指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淨增就業崗位、控制失業率、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羣衆就業等作爲年度工作目標和政績考覈的重要內容。要健全督促檢查制,加大督查力度,切實把日常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結合起來,以檢查促整改;建立自上而下的定期檢查制度,開展專項檢查,公佈舉報電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和促進再就業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對再就業責任制落實好的要予以表揚,對落實不好的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因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二)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各部門各單位義不容辭的職責。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充分發揮部門優勢,齊心協力、共促共爲,切實承擔起促進再就業的任務和責任。勞動保障部門作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主管部門,要及時調查研究,組織協調解決再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會同民政、企業和社區,將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申領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低保人員尤其是“4050”重點援助對象逐個摸清,研究制定具體的保障和就業措施。財政部門要切實兌現各項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財政政策,將就業和再就業的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就業和再就業的資金投入。特別是要在掌握下崗失業人員底數的基礎上,認真對財政需要投入的各項補貼、補助、貼息、擔保和扶持資金進行測算,合理計劃,科學安排,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困難的就業羣體上。發展計劃部門要制定好我市就業和再就業中長期發展計劃,研究並落實有利於就業和再就業的經濟發展政策。經貿委、外經局等部門在招商引資、選擇項目時,要多引進和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管理、使用情況的審計。工商、稅務、銀行、民政、公安、人事、衛生、建設、教育、物價等部門要按照本部門職能,研究、制定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優惠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創造條件,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再就業中的困難與問題。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個私協會等社會團體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三)營造就業和再就業的良好氛圍。從根本上轉變就業觀念,是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關鍵所在。宣傳、輿論部門要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羣衆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宣傳下崗人員創業、就業的先進典型和事蹟。教育和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和新成長勞動力轉變擇業觀念,摒棄只有端“鐵飯碗”纔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自食其力、勞動光榮以及臨時就業、階段性就業、彈性就業等靈活就業都是就業的觀念,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就業,並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職工羣衆支持企業改革,自覺維護穩定。用人單位也要轉變用人觀念,在招工過(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程中不能有性別、年齡等方面的歧視,下崗失業人員只要符合基本條件,就應錄用。要大力宣傳推廣有關部門、單位抓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好經驗與好做法,推廣再就業典型。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採取措施,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形成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關係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大局。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爲契機,以奮發有爲、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紮紮實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召開。文章

來源 蓮山課

件 w w w.5 y k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