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精選多篇)

目錄

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精選多篇)
第一篇: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第二篇:xx縣再就業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第三篇:xx縣再就業工作主要做法對策建議第四篇:在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第五篇:在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爲了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爲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作了大量工作。兩年多來,xx縣一直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實,並結合全縣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再就業配套文件,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共有6548人實現了再就業,其中5823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在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的達到3360人,共減免稅費289萬元;享受社保補貼的443人,補貼金額68萬元;享受崗位補貼的1671人,補貼金額46萬元;免費培訓2697人,其中創業培訓1021人,免費職業介紹2489人;救助“4050”人員1243人;興辦社區就業實體497個,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768人。通過兩年來的艱苦工作,全縣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從總體上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一、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領導重視到位

中央[2014]12號、省委[2014]31號文件下發以後,xx縣委、縣政府及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並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將新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納入了縣委、縣政府的目標管理內容。成立了以縣長爲組長的“xx縣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小組每一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和再就業工作月報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形成了統一領導,分工協作,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再就業工作機制。

(二)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切實做好《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工作。按照“應發必發”和“簡化程序”的原則,我縣對符合申辦《再就業優惠證》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辦理了優惠證,並且採取領取證參訓的辦法,對所有領證人員免費進行了再就業和創業培訓。二是加大再就業資金的投入。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每年安排了50萬元的再就業專項資金,專門用於促進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三是各項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2014年以來,我縣先後出臺了19個再就業配套文件,明確了全縣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具體辦法,重點在簡化手續,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免費職業培訓、免費職業介紹等扶持政策上下功夫,扶持金額達萬元。

(三)措施辦法到位

1、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兩年來,xx縣始終將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爲中心工作狠抓落實,採取各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建立促進再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是堅持企業改制和促進再就業雙重並舉。2014年,xx縣始終把再就業工作同企業改制與招商引資、發展民營企業相結合,做到了企業改制崗位不流失。縣絲綢廠、縣植物油廠、縣肉聯廠、縣鋼廠、縣織布廠等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改制後,先後新組建了賽克斯紡織公司、齊祥食品有限公司、金華紡織公司、海峽絲綢公司、泰興紡織公司等民營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整體接收和幫助26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14年,全縣繼續堅持招改結合,成功引進遂寧客商高興貴投資購買改制企業資產,新組建xx縣天府興貴公司,新增就業崗位259個,引進南充客商劉定金租賃長期停產的會龍絲綢廠,新組建金偉絲綢紡織公司,新增就業崗位143個;利用原xx菸廠部分閒置資產、招引南充玉成實業公司落戶xx,新增就業崗位160個。同時,通過技術改造,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還做大做強已落戶xx的賽克斯、金華紡織、齊祥食品、恆星鋼鐵、嘉寶汽車、金壇電化等骨幹民營企業,淨增就業崗位496個。

二是通過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引導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2014年以來,經過規劃,先後在城區的下河街、新華街建立了文化名特小吃一條街,在磨子街c區建立了服裝一條街,在嘉榮巷建立了火鍋一條街,在城北路建立了副食一條街,在城東路建成了農副產品一條街,在政府前街建成了夜吃一條街,在相如廣場周圍區域大力發展餐飲娛樂、保健按摩、美容、花店,建成商貿中心。通過發展商貿業開發就業崗位1500餘個,使1386名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走上了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之路。

三是大力興辦社區實體,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xx縣以社區建設爲依託,把創建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和興辦社區實體納入社區再就業工作規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大力創辦經濟實體,下河街社區自辦了一個幼兒園,一個旅社,一個老年公寓,利用沿江資源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在嘉陵江邊創辦砂石廠,在龍角山興辦農家樂,吸納下崗失業人員85名。城南居委會和火車站居委會地處城鄉結合部,九十年代初至今,因徵地農轉非的農民4535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因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成了無耕地、無崗位、無保險的“三無農民”。爲了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我縣借舊城改造之機,採取縮小室內居住面積,騰出臨街住房作經營場所,建成了商貿小區,3670名失地農民實現了再就業。下河街社區和磨子東街社區加快了社區服務平臺建設,他們通過興辦社區實體和就業網點,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開展勞務輸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

2、努力實施再就業救助工程,幫助弱勢羣體再就業

實施社區扶貧工程,幫助社區弱勢羣體再就業,這是近年來xx縣再就業工作的重點,縣委、政府、各級各部門採取多種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這一扶貧工程的深入開展。一是開展“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幫扶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2014年12月,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全縣所有機關黨員幹部紛紛走進社區,同社區再就業困難人員結對子,實行定點幫扶。他們通過爲再就業困難人員捐款捐物,尋找項目,落實經營場所和啓動資金,想方設法幫助一批再就業困難羣體實現了再就業。二是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近年來,我縣十分注重下崗失業人員黨員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下河街社區黨支部多次召開社區黨員座談會,從引導這些黨員轉變擇業觀念開始,鼓勵他們帶頭爲黨和政府分憂,走自謀職業之路,該社區的黨員費寧,曾是縣經貿公司一名下崗失業人員,他就是通過參加再就業培訓,在社區居委會黨支部的關心、支持下創辦副食店走上自謀職業之路的一個典型事例。去年。他主動安置社區下崗失業人員4名,截止目前,全縣各社區共幫助326名社區黨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貧困黨員爲78人。這些黨員實現再就業後帶動了89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三是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街,救助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2014年,我縣先後在下河街、新華街社區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實行“無稅無費經營區”;在紅旗綜合商場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園,由政府出資購買救助攤位38個,免費送給社區再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2014年6月,又在小南街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並對該社區60戶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了崗位補貼。

(四)強化服務到位

一是全力整合培訓資源,爲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全方位的技能培訓。2014年初,我縣就開始利用各方面的培訓資源,建立了薛州電腦、明亮電車縫紉、綠色保健按摩等十多個再就業培訓基地,形成了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資金補貼機制。2014年5月,政府又撥款新建了一所佔地10餘畝,以縫紉工技能培訓爲主,集培訓、生產爲一體的縣就業培訓中心。今年8月開學以來,受訓學員已達248人,這些已結業的學員,有的在本中心服裝加工車間實現了就業,其他學員被外地服裝生產企業一搶而空。該中心的建立,使我縣就業培訓工作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條產訓結合的新路子,省就業局、省扶貧辦、市政府及有關領導多次光臨本中心檢查指導,廣東、臺灣、成都等地的客商到本中心考察後,要求合作,爲他們長期輸送電車縫紉工。2014年11月26日,南充市就業服務“新三化”建設研討暨就業培訓工作現場觀摩會在我縣召開,所有參會領導在參觀我縣新建成的電車縫紉培訓基地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省就業局的領導同志讚揚xx縣在培訓中心建設方面“突出了特色,創出了品牌,爲全省再就業培訓工作樹立了典範”。2014年6月,我縣通過招商、攀枝花客商張壽雲投資300萬元興辦的五星技術人才培訓學校落戶xx,這所集計算機、美容、美髮、廚師、電工、焊工等10餘個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學校的成功引進和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創建,表明了xx的再就業培訓工作正朝着高規格、高起點的方向發展。近兩年來,全縣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783人,培訓後實現再就業人員爲2136人,再就業率爲76.8。

二是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步伐。2014年5月,縣政府撥出專款對原勞動力市場進行了擴建和裝修。目前,一個佔地500平方米的縣勞動力市場已竣工,並按照“新三化建設”要求購置了計算機、服務器,規劃了局域網,設置了前臺服務區,工作人員已進場,辦事程序已上牆,並按照以人爲本的宗旨爲城鄉勞動者實行個性服務、貼心服務、高效服務、誠信服務和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諮詢、職業指導、保險接續“一站式”就業服務,幫助37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二、就業與再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

1、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是人口自然增長,我縣每年將新增城鎮勞動力(含城鎮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1

第二篇:xx縣再就業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爲了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爲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作了大量工作。兩年多來,xx縣一直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實,並結合全縣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再就業配套文件,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共有6548人實現了再就業,其中5823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在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的達到3360人,共減免稅費289萬元;享受社保補貼的443人,補貼金額68萬元;享受崗位補貼的1671人,補貼金額46萬元;免費培訓2697人,其中創業培訓1021人,免費職業介紹2489人;救助“4050”人員1243人;興辦社區就業實體497個,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768人。通過兩年來的艱苦工作,全縣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從總體上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一、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領導重視到位

中央[2014]12號、省委[2014]31號文件下發以後,xx縣委、縣政府及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並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將新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納入了縣委、縣政府的目標管理內容。成立了以縣長爲組長的“xx縣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小組每一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和再就業工作月報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形成了統一領導,分工協作,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再就業工作機制。

(二)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切實做好《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工作。按照“應發必發”和“簡化程序”的原則,我縣對符合申辦《再就業優惠證》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辦理了優惠證,並且採取領取證參訓的辦法,對所有領證人員免費進行了再就業和創業培訓。二是加大再就業資金的投入。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每年安排了50萬元的再就業專項資金,專門用於促進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三是各項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2014年以來,我縣先後出臺了19個再就業配套文件,明確了全縣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具體辦法,重點在簡化手續,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免費職業培訓、免費職業介紹等扶持政策上下功夫,扶持金額達 萬元。

(三)措施辦法到位

1、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兩年來,xx縣始終將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爲中心工作狠抓落實,採取各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建立促進再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是堅持企業改制和促進再就業雙重並舉。2014年,xx縣始終把再就業工作同企業改制與招商引資、發展民營企業相結合,做到了企業改制崗位不流失。縣絲綢廠、縣植物油廠、縣肉聯廠、縣鋼廠、縣織布廠等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改制後,先後新組建了賽克斯紡織公司、齊祥食品有限公司、金華紡織公司、海峽絲綢公司、泰興紡織公司等民營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整體接收和幫助26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14年,全縣繼續堅持招改結合,成功引進遂寧客商高興貴投資購買改制企業資產,新組建xx縣天府興貴公司,新增就業崗位259個,引進南充客商劉定金租賃長期停產的會龍絲綢廠,新組建金偉絲綢紡織公司,新增就業崗位143個;利用原xx菸廠部分閒置資產、招引南充玉成實業公司落戶xx,新增就業崗位160個。同時,通過技術改造,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還做大做強已落戶xx的賽克斯、金華紡織、齊祥食品、恆星鋼鐵、嘉寶汽車、金壇電化等骨幹民營企業,淨增就業崗位496個。

二是通過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引導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2014年以來,經過規劃,先後在城區的下河街、新華街建立了文化名特小吃一條街,在磨子街c區建立了服裝一條街,在嘉榮巷建立了火鍋一條街,在城北路建立了副食一條街,在城東路建成了農副產品一條街,在政府前街建成了夜吃一條街,在相如廣場周圍區域大力發展餐飲娛樂、保健按摩、美容、花店,建成商貿中心。通過發展商貿業開發就業崗位1500餘個,使1386名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走上了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之路。

三是大力興辦社區實體,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xx縣以社區建設爲依託,把創建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和興辦社區實體納入社區再就業工作規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大力創辦經濟實體,下河街社區自辦了一個幼兒園,一個旅社,一個老年公寓,利用沿江資源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在嘉陵江邊創辦砂石廠,在龍角山興辦農家樂,吸納下崗失業人員85名。城南居委會和火車站居委會地處城鄉結合部,九十年代初至今,因徵地農轉非的農民4535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因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成了無耕地、無崗位、無保險的“三無農民”。爲了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我縣借舊城改造之機,採取縮小室內居住面積,騰出臨街住房作經營場所,建成了商貿小區,3670名失地農民實現了再就業。下河街社區和磨子東街社區加快了社區服務平臺建設,他們通過興辦社區實體和就業網點,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開展勞務輸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

2、努力實施再就業救助工程,幫助弱勢羣體再就業

實施社區扶貧工程,幫助社區弱勢羣體再就業,這是近年來xx縣再就業工作的重點,縣委、政府、各級各部門採取多種措施,有力(來自好範 文網)地推動了這一扶貧工程的深入開展。一是開展“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幫扶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2014年12月,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全縣所有機關黨員幹部紛紛走進社區,同社區再就業困難人員結對子,實行定點幫扶。他們通過爲再就業困難人員捐款捐物,尋找項目,落實經營場所和啓動資金,想方設法幫助一批再就業困難羣體實現了再就業。二是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近年來,我縣十分注重下崗失業人員黨員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下河街社區黨支部多次召開社區黨員座談會,從引導這些黨員轉變擇業觀念開始,鼓勵他們帶頭爲黨和政府分憂,走自謀職業之路,該社區的黨員費寧,曾是縣經貿公司一名下崗失業人員,他就是通過參加再就業培訓,在社區居委會黨支部的關心、支持下創辦副食店走上自謀職業之路的一個典型事例。去年。他主動安置社區下崗失業人員4名,截止目前,全縣各社區共幫助326名社區黨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貧困黨員爲78人。這些黨員實現再就業後帶動了89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三是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街,救助一批弱勢羣體再就業。2014年,我縣先後在下河街、新華街社區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實行“無稅無費經營區”;在紅旗綜合商場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園,由政府出資購買救助攤位38個,免費送給社區再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2014年6月,又在小南街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並對該社區60戶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了崗位補貼。

(四)強化服務到位

一是全力整合培訓資源,爲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全方位的技能培訓。2014年初,我縣就開始利用各方面的培訓資源,建立了薛州電腦、明亮電車縫紉、綠色保健按摩等十多個再就業培訓基地,形成了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資金補貼機制。2014年5月,政府又撥款新建了一所佔地10餘畝,以縫紉工技能培訓爲主,集培訓、生產爲一體的縣就業培訓中心。今年8月開學以來,受訓學員已達248人,這些已結業的學員,有的在本中心服裝加工車間實現了就業,其他學員被外地服裝生產企業一搶而空。該中心的建立,使我縣就業培訓工作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條產訓結合的新路子,省就業局、省扶貧辦、市政府及有關領導多次光臨本中心檢查指導,廣東、臺灣、成都等地的客商到本中心考察後,要求合作,爲他們長期輸送電車縫紉工。2014年11月26日,南充市就業服務“新三化”建設研討暨就業培訓工作現(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場觀摩會在我縣召開,所有參會領導在參觀我縣新建成的電車縫紉培訓基地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省就業局的領導同志讚揚xx縣在培訓中心建設方面“突出了特色,創出了品牌,爲全省再就業培訓工作樹立了典範”。2014年6月,我縣通過招商、攀枝花客商張壽雲投資300萬元興辦的五星技術人才培訓學校落戶xx,這所集計算機、美容、美髮、廚師、電工、焊工等10餘個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學校的成功引進和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創建,表明了xx的再就業培訓工作正朝着高規格、高起點的方向發展。近兩年來,全縣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783人,培訓後實現再就業人員爲2136人,再就業率爲76.8%。

二是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步伐。2014年5月,縣政府撥出專款對原勞動力市場進行了擴建和裝修。目前,一個佔地500平方米的縣勞動力市場已竣工,並按照“新三化建設”要求購置了計算機、服務器,規劃了局域網,設置了前臺服務區,工作人員已進場,辦事程序已上牆,並按照以人爲本的宗旨爲城鄉勞動者實行個性服務、貼心服務、高效服務、誠信服務和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諮詢、職業指導、保險接續“一站式”就業服務,幫助37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二、就業與再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

1、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是人口自然增長,我縣每年將新增城鎮勞動力(含城鎮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1500人左右;二是農村勞動力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每年將向城鎮和非農業領域轉移3800人;三是城鎮建設徵用土地、農轉非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300人;四是因企業改制、破產和經濟結構調整,每年將有2100餘人成爲下崗失業人員。照此計算,全縣每年需要解決就業的人數達7400餘人,而我縣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經營城市(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業崗位5000餘個,供需缺口達2400個,因此,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勞動力結構性就業矛盾突顯,就業工作壓力加大。據統計,我縣城鄉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2%,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16%,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8%,有一技之長的實用技能人才約佔14%。大多數未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城鄉勞動力,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差,從事的又多是體力勞動和技能含量低的工作,技工奇缺造成了當前城鄉勞動力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

3、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目前,我省對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管理分工是:勞動就業部門主要負責城鎮勞動力的就業工作,鄉鎮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外經部門主要負責境外勞務輸出工作,這種多頭管理體制造成了城鄉勞動力向外盲目無序流動,有組織、成建制向外輸出的比重很少,從根本阻礙了城鄉統籌和就業工作的向前推進。

5、“4050”人員和有特殊困難的弱勢羣體再就業難度大,向企業改制、科技進步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在崗人員將隨着年齡的增大成爲新的“4050”人員,再就業困難的“4050”人員和有困難的弱勢羣體將不斷增加,這部分人因年齡偏大,技能缺乏,難以實現再就業。因此,解決這部分人的再就業問題在今後的一個時期內仍是各級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大對欠發達縣市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川東北是四川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均耕地較少,每年有大批的農村剩餘勞動和向非農產業轉移,這就相應擠佔了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有限的再就業空間,作爲欠發達地區,在抓經濟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上級政府還應加大對這些地區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確保對下崗失業人員扶持政策的全面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與再就業工作的雙贏。

2、從體制上理順城鄉勞動者就業管理的關係。按照職能職責的分工,城鄉勞動者就業應歸口實行統籌管理,上下形成由職能部門的牽頭管理,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以此推動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協調發展。

3、以加強城鄉勞動者技能培訓爲突破口,促進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四川是人口大省,全省農村勞動力中有一技之長的實用技能人才僅佔6%,比沿海發達地區少十幾個百分點,在四川百萬勞務大軍中,有60%的人從事的是髒苦累險和普通工種,由此可見,加大對城鄉勞動者的技能培養是各級政府刻不容緩的事情。去年,xx縣政府撥款修建了年培訓1000人縣就業培訓中心,並把它作爲勞務培訓基地,其目的就是要在全縣形成以公辦職業技能培訓爲龍頭,社會力量辦學技能培訓爲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並按照“先培訓後就業,以培訓促就業,實現由數量型向數量質量並重型轉變”的發展戰略,利用5年的時間,對全縣的剩餘勞務收入將淨增1.6 億元。

第三篇:xx縣再就業工作主要做法對策建議

統籌城鄉就業 促進可持續發展

就業再就業工作一直是各級黨政十分重視的工作,是一項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惠民工程。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就業再就業相關政策,深受廣大人民羣衆歡迎和好評。通過各級黨政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何進一步統籌城鄉就業,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是各級黨政必須着力解決的又一重大課題。在此,我結合欠發達地區xx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實際談點體會。

一、xx就業再就業工作舉措和主要成效

xx地處四川東北部,全縣總人口68.2 萬,勞動力就業總量41.5萬,城鎮勞動力就業總量6.2萬,農村勞動就業總量35.3萬。近年來,xx堅持以人爲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緊緊抓住就業再就業工作新機遇,通過加快發展、落實政策、開發崗位、強化培訓四輪驅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年來,xx始終堅持把促進下崗實業人員再就業作爲就業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企業改制、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就業崗位,我們按照“四個百分之百”的要求(百分百分之轉變產權,百分之百轉變機制,百分之百轉變職工身份,百分之百盤活存量),一舉改革了經濟效益不好的10多戶工業企業,在改革的同時,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成功組建了10多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了改一個企業活一個企業,興一項產業的目的,通過改革,企業渙發了生機,提供就業崗位8300多個,76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二是落實政策扶持措施,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實現多渠道就業。我們堅持“政府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的方針,努力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持政策,重點抓了“一證、一臺、一援助”,“一證”即《再就業優惠證》,按照“應發必發”和“簡化程序”的原則,明確了《再就業優惠證》審批、發放和管理程序,爲5823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對所有辦證人員實行了再就業免費培訓,執證人員享受稅費減免289萬元。“一臺”即勞動(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保障平臺。全縣46個鄉鎮都設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落實了人員編制和經費渠道,配備計算機等硬件設施,先後多次組織基層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就業再就業工作延伸到了社區和鄉鎮。“一援助”即再就業援助。建立完善了再就業援助機制,將再就業援助對象列入扶貧幫困救助範圍,開展了“送信息、送技術、送崗位、送保障、送啓動資金、送政策”爲主要內容“六送”援助行動,1300名再就業援助對象相繼實現就業。

三是整合資源,強化培訓,提高就業再就業人員就業競爭能力。我們先後整合了兩所職業高中、民辦職業教育、再就業培訓中心、扶貧培訓中心和勞務培訓中心,組建了18個再就業培訓基地,其中省級培育基地4個,全部實行免費培訓,培訓人員2783人,培訓人員100%實現再就業,特別是縫紉技工培訓,訂單很多,供不應求,走出了一條產訓結合新路子。在2014年12月26日,全市就業服務“新三化”建設現場會在xx召開,省領導稱讚我縣培訓工作“突出了特色,創建了品牌,樹起了典範”。

四是加強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市場就業機制進一步完善。縣財政每年撥出50萬專項資金,用於勞動力市場建設,按照“新三化建設”要求,竣工建設了一個佔地500平方米的勞動力市場,購置了計算機,規劃了區域網,設置了前臺服務區,推行了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諮詢、保險接續 “一站式”服務,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優質服務,促進了就業再就業有序開展。

二、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基本經驗

通過實踐,探索出了就業再就業工作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爲本的思想,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兩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思想上更加統一,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增強。全省上下堅持以人爲本,把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作爲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和協調發展的重要目標,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保證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順利推進。

第二,必須堅持市場就業方針,把政府促進就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現。近年來,各地積極培育市場就業機制,確立了企業作爲勞動力市場的用人主體、勞動者作爲供給主體的地位,勞動力市場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本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各級政府認真履行了促進就業的重要職責。一方面,大力宣傳“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引導全社會,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走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之路。另一方面,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全面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夯實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和就業服務平臺,加強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再就業救助,不斷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幫助一大批失業人員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實踐證明,把市場調節和政府促進很好地結合起來,是緩解就業壓力,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的正確選擇。

第三,必須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把改革調整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起來。加快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通過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在推進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過程中充分考慮擴大就業的要求,是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近幾年來,各地在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成都、德陽等市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注重發展勞動密集性產業、第三產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擴大了就業容量;攀枝花、綿陽、南充等市指導國有企業積極穩妥地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與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整體推進;全省大多數地區通過引進外資、吸納內資、激活民資、聚集閒資,興辦各類經濟實體,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些做法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有效地擴大了就業規模,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四,必須堅持協同作戰的原則,形成各負其責、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級黨委、政府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一把手親自抓,主管領導靠前指揮,各有關部門恪盡職守、協調配合,努力做到工作責任、政策落實、資金投入、措施保證“四個到位”。社會各方面積極行動,紛紛爲下崗失業人員獻愛心、送溫暖、辦實事,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各類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積極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減輕社會負擔。許多下崗失業人員不等不靠,譜寫了自強不息、自主創業的新篇章。實踐證明,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各負其責、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創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就業再就業的良好社會環境,是我們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保證。

三、就業再就業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十一五”期間城鄉勞動力在就業總量、就業結構等方面出現了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

一是就業總量矛盾突出。2014年,全國將新增就業人員900萬,提供就業崗位500萬;我省將新增就業人數130萬,能夠提供就業崗位70萬,就業再就業壓力很大。作爲一個縣來講,每年需要解決就業的人數達7400餘人,主要由4個方面構成:人口自然增長,每年將新增城鎮勞動力(含城鎮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1500人左右;農村勞動力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每年(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將向城鎮和非農業領域轉移3800人;城鎮建設徵用土地、農轉非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300人;因企業改制、破產和經濟結構調整,每年將有2100餘人需要就業。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經營城市、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業崗位5000餘個,供需缺口達2400個,社會需要就業的人數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數。

二是就業結構矛盾突出。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將下降5個百分點,二產業就業人數比重將增長一個百分點,三產業將增長4個百分點,二、三產業承載就業人數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綜合素質偏低,一般勞動力數量嚴重過剩,城鄉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2%,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16%,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8%,有一技之長的實用技能人才約佔14%。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術工人嚴重不足。

三是統籌城鄉就業的問題顯著更加迫切。受我省經濟建設用地、城鎮化步伐加快和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富餘勞動力還將逐年增多。據測算,目前我省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約爲1100萬人。今後3年,每年大約新增50萬人。同時,農村勞動力呈現出向非農產業轉移規模擴大、速度加快的趨勢,爲農村富餘勞動力尋找就業出路問題顯得更加緊迫。統籌城鄉發展,消除體制性障礙,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的任務日益重要和迫切。

四是解決困難羣體生產生活問題任務十分艱鉅。截止2014年底,我省已經登記的“4050”等救助對象尚有5.3萬人未就業或再就業。全省集體企業和其他非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中,還有約10萬人沒有納入享受再就業扶持政策範圍。過去幾年中,有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已經實現了再就業,目前結存的“4050”等救助對象和沒有納入享受扶持政策範圍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難度將會更大。同時,在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我省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失地無業農民,目前結存需要再就業的人數尚有20餘萬人。據測算,今後3年還將新增近40萬失地無業農民。這對擴展城鎮就業空間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的難度仍然很大。目前,我省同全國一樣,採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來表徵城鎮的失業狀況。由於就業與失業登記制度尚不健全,有相當一部分尚未就業再就業的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等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沒有辦理失業登記手續,未被納入城鎮失業人員統計。此外,按照國家規定,各類企業的下崗職工也未納入城鎮失業人員統計。到去年底,我省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5%。如果考慮到上述兩方面因素,我省城鎮的實際失業率將達到8%以上。隨着並軌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和失業登記制度的完善,今年3年,我省城鎮登記失業率有可能超過5%,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的任務十分繁重。

四、對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建議

爲有效緩解我省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以人爲本的思想,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擴大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在增加就業總量的同時,更加註重提高就業質量;在統籌城鄉就業的同時,更加註重困難羣體的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在緩解當前突出就業矛盾的同時,更加註重研究建立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長效機制,確保我省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1、以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爲着力點,促進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城鄉就業的根本途徑。一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快國企改革步伐,振興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鏈條長的行業;做大做強工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做活做優商貿、餐飲、服務企業,提供就業崗位。二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民營企業,興辦經濟實體,提供就業機會。三要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充分利用基地,抓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成建制輸出。

2、以加強技能培訓爲基礎,提高就業競爭力。勞動力就業結構失衡、技術工種供求矛盾突出是當前勞動力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強化職業培訓,增強勞動者競爭就業能力,就成爲擴大就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要抓住幾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在整合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的基礎上,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個人等社會力量辦學發展一批,對運作規範的培訓機構加以扶持壯大一批,對基礎薄弱、名存實亡的培訓機構適度淘汰一批,逐步形成一個有序競爭、優生劣汰的社會化培訓格局。二是強化對社會培訓機構的管理。通過定期發佈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主動提供諮詢服務等方式,指導各類培訓機構按照市場需要設置培訓專業,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力求技能培訓與就業有機銜接。三是抓好公益性培訓機構的建設。改善教學環境,強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學水平。採取用人單位與培訓機構聯合辦班、培訓機構爲用人單位開展“訂單式”培訓以及政府根據培訓的合格率和就業率購買培訓成果等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培訓後的就業率。對文化程度較高、年紀較輕的下崗失業人員重點進行創業培訓,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對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的人員重點進行家政服務培訓,面向社區尋找崗位;對文化偏低、技能單一的下崗失業人員重點進行與勞動密集型崗位相近、緊缺的技能培訓(如對男性失業人員進行機械、建築培訓,對女性失業人員進行縫紉培訓)。用好用活培訓補貼,凡是培訓下崗失業職工和縣內緊缺工種的,都可享受培訓補貼,新辦實體吸納下崗失業人員並提供在崗培訓的也給予培訓補貼。

3、以完善就業機制爲保障,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有序開展。競爭公平、運行有序、統一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是建立就業長效機制的基礎,今後要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的建設。尤其要加強勞動力市場平臺建設,進一步增強硬件投入,逐步將網絡建設延伸到各鎮和社區,實現資源共享。強化信息收集工作,及時進行更新,保持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通過相關媒體及時發佈勞動力供需信息、技能培訓信息、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等,爲廣大勞動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務。二是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強化對基礎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工作考覈,適應勞動就業工作重心向基層下移的需要,着力解決鄉鎮事務所和社區工作站的經費問題,切實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爲勞動者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勞動保障代理等一條龍服務,繼續加強就業服務人員隊伍建設,強化業務培訓,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三是強化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力度。扶持有條件的單位、個人創辦職業中介機構,進一步發展壯大勞務中介隊伍,加速勞務輸出網絡向社區、村組延伸。

4、以落實扶持政策爲推力,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深入開展。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是促進社會公正、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一要加大對欠發達縣市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川東北是四川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均耕地較少,每年有大批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這就相應擠佔了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有限的再就業空間,作爲欠發達地區,在抓經濟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上級政府還應加大對這些地區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確保對下崗失業人員扶持政策的全面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與再就業工作的雙贏。二要進一步鼓勵企業吸納下崗職(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工。對與下崗失業人員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給予適當補貼;公益性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在給予崗位補貼的同時給予社會保險補貼。三要繼續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對“4050”人員和雙下崗、雙失業人員全面登記、審覈,完善幫扶弱勢羣體就業的常規制度。對符合企業用工條件的人員,由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爲其提供3次有效用工信息。對年齡偏大、技能偏低、不符合企業用工條件的,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生活特困的,落實結對幫扶措施。願意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進一步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手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興辦經濟實體。幫助再就業援助對象實現再就業。切實做好失地農民再就業,要按照“低進低出”和“誰徵地、誰負責”的原則,將失地農民納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落實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經費。

堅持以人爲本,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就業不僅是重要的經濟指標,也是重要的社會指標。一方面,從經濟運行角度講,消費增長主要靠穩定的就業來保證,老百姓對就業和收入有了穩定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就會促進消費;從發展的角度看,對困難羣體而言,就業纔是最好的保障。如果失業率過高,不僅導致消費需求不振、影響經濟健康增長,還會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影響社會穩定。一方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堅持以人爲本,這必然要求我們把就業這個民生之本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堅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注重經濟和就業同步增長。

各級政府要堅持長抓不懈,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第四篇:在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一、進一步提高對再就業工作的認識,把這項工作當成第一要務來抓

要充分認識到再就業工作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一個較困難的羣體,也是一個最需要人關心、幫助的羣體。我們再就業工作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所以我們做好再就業工作就必須提高認識,無論怎麼樣認識都不爲過。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在全省再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把擴大就業與促進再就業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發展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並舉的方針,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我們各級領導一定要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再就業工作作爲第一要務真正的重視起來。

第一,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執政爲民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體現,要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好大多數羣衆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就要從下崗職工再就業等關係羣衆根本利益的實事、難事抓起,這是爲官一任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基礎。做好再就業工作,就是要解決特殊羣體能夠吃上飯、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能夠保證其子女上學、能夠保證基本生活條件等問題。這是我們一級政府的責任,也是對我們每個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從我們下崗職工的家庭實際來看,家庭真正有一定積累的很少,一但下崗,生活沒有來源,利益沒有保證,所以解決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就成了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現實、最迫切的需要,搞好再就業工作就成了各級領導幹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實際的行動。

第二,解決好再就業問題,是衡量領導幹部對羣衆感情深與不深的具體體現。羣衆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解決再就業問題的過程是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的過程,是領導幹部能不能切實做到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幫羣衆之所需,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的具體體現。我們做幹部的就得爲羣衆出力,就必須有濃厚的羣衆感情。不是當領導幹部後對羣衆的感情自然就深了,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對羣衆的感情確實很深,但確有個別領導同志對羣衆的感情不深,甚至極個別的領導同志對羣衆基本上體現不出什麼感情來。對羣衆的感情深與不深就是要看領導幹部對羣衆的困難是不是當作自己的困難那樣來解決,是不是當作自己家庭的問題去對待,真正做羣衆的貼心人。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市再就業工作會上,國學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象給自己子女找對象、找工作那樣,來關心下崗職工的工作問題,這個要求我非常贊成。如果解決再就業問題都能這樣熱心、細緻周到,都能這樣出實招,講實效,動真情,那麼這項工作就能抓好,反之,這項工作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解決再就業問題,是對每位領導幹部思想境界的檢驗,更是對每個領導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檢驗。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它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改革的成敗,關係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再就業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到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再就業工作的好壞,充分反映出一個地區、一個單位和部門的工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工作水平的高低。今後,我們在考覈領導幹部政績上,除了要考覈經濟指標,還要看再就業工作的進展情況。各地各部門要集中力量,齊抓共管,加強組織領導,實行整體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總之,抓好再就業工作必須按照省委書記宋法棠同志的要求,作爲第一要務來抓。要認識認識再認識,重視重視再重視,真正把這項工作抓在手上,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抓好。

二、進一步抓好我市再就業工作應該認真注意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我市的再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這項工作量大、面廣,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全市有下崗職工8.3萬人,加之我們的國企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勞動力結構調整的力度也將隨之加大,企業下崗職工和社會失業人員將繼續增加,就業和再就業的矛盾將愈加突出。所以,再就業工作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好的事情,是壓力很大的一項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抓就業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首先抓就業的思想觀念,把再就業工作擺在各項工作之首,千方百計開闢就業之路,拓寬下崗職工再就業渠道。

1、進一步形成和完善市場導向的再就業機制。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建立健全國家政策指導下的勞動者的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就業機制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這個機制在我們國家正在逐漸的形成,從大局來看還不夠完善,功能上也不配套。所以我們要依據國家的政策,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按照勞動力市場建設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的要求,建立起機制健全、運行規範、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勞動力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服務體系,爲下崗職工的合理流動創造便利條件,促進下崗職工自由地在地區之間、同一地區不同部門或行業之間、城鄉之間、此企業與彼企業之間暢快地流動。儘快把功能和機制完善,儘快組織和實施到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鼓勵和支持下崗職工再就業。

2、進一步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營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輿論宣傳,教育下崗職工進一步明確和全面理解再就業工作的內涵,轉變對再就業的依賴性,增強自主擇業、自謀職業的能力,更好地推動全市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各級政府要積極對下崗職工進行安置,幫助推薦用人單位。同時,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就業和再就業對每個人來講,不是和過去一樣,端上鐵飯碗就一輩子不下崗,成爲一勞永逸的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與再就業是一個反覆多次的過程。所以要想真正搞好這項工作,就要教育和幫助我們的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通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實現再就業,引導下崗職工不等不靠,走向市場,增強自我擇業能力。剛纔會議上介紹的幾個典型很有說服力,像樺南世紀商廈總經理王淑琴,下崗後,從一個小商店起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2014年以來投資6300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性商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下崗女工劉志宏搞的配餐,東風區于傑三姐妹創辦的老年公寓等都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積極轉變就業觀念,通過個人努力奮鬥實現再就業的典型。所以我說這三個典型很好,這樣的典型還有很多,各地各部門都要善於發現、培養這些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性的先進典型,號召全市人民向他們學習。要在全市的下崗職工中大力弘揚這些先進典型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這些精神同我市在防治非典過程中創造的防治非典精神一道形成了我們佳木斯人的精神。集中體現就是不管多麼困難,不管難度多大,只要我們想辦的事,想幹的事,就一定能把它辦好,一定把它幹成。這種精神非常可貴,我們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把再就業工作做得更好。

4、進一步加大項目開發和企業改革改造力度,加速經濟發展,擴大再就業。要繼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革,使那些通過改革活起來的企業,上一些技改項目和新項目增加就業崗位。堅持工業興市,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機遇,加快大項目建設,優先發展那些提供就業崗位多,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項目。要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生產經營活動中、配套附屬產業中、交通運輸等流通服務環節中創造一批就業崗位。目前,全市正在推進落實的幾個大項目,都是好項目,如果能如期建成達產,不僅會拉動全市經濟整體水平的提升,而且會形成新的就業空間。要把開發大項目同發展優勢產業結合起來,儘可能多地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

5、進一步增強勞務輸出的能力,推動再就業。實踐證明,對外勞務輸出是解決發展相對滯後地區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勞務輸出必須從大視角出發,把它當作一項產業來抓,既搞國內輸出,也要開展國際勞務合作,採取培養、管理、服務三管齊下的措施,促進勞動力輸出的有序化,在組織體系上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全市已實現對俄勞務輸出2014餘人,並且探索出一定的經驗。下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的力度,積極開拓市外、省外、境外就業市場。按照有償服務、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廣泛蒐集外埠勞務市場信息,密切與市外職介機構的聯繫與合作,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外經貿等部門也要通力協作,強化對勞務人員的組織,逐漸形成網絡,並同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要加強與周邊國家特別是與俄羅斯的合作,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擴大境外勞務輸出的總量,開闢新的就業渠道,減輕我市的再就業壓力。

6、進一步創造公益性事業崗位,拓展再就業。隨着政府管理職能和方式的轉變,要積極創造出一些公益性崗位,安排下崗職工就業。全市已將382個居委會合併成17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一批下崗職工擔任了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有的縣(市)區也採取了這樣的辦法,使市場就業與政府調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進一步創造條件,不斷開發教育、醫療衛生、保潔、保安等公益性服務崗位,重點安排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的、享受低保的和家裏沒勞力的下崗職工。對於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的特困職工,不要一安排工作,就立刻取消低保,要看工作安排得怎麼樣。原則上要求在安排工作初期,低保照發,待工作穩定且生活能有較大改善的情況下,再取消低保的發放。從我市低保情況來看,117元的標準還很低,所以,我們要多創造一些公益性事業崗位安排下崗職工。比如,市區主要街路中間的護欄就可以僱用低保家庭中有勞動力的人,使他們獲得一定的收入。這項工作市裏要研究,各個縣(市)區也要研究拿出一些公益性的崗位來,解決下崗職工特別是低保特困職工的生活問題。

7、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切合實際的再就業工作考覈機制。要建立明確的責任體系,實行“公示舉報”的辦法,羣衆監督舉報,這是一個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公示考覈指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方面是定性考覈。具體考覈領導投放的力量和所採取的措施,看投放了多少人,採取了多少有效的措施來抓這項工作。第二方面是定量考覈。一是再就業證的發放情況。應該發的有多少,實際發的有多少,持再就業證享受政策的有多少。二是社保補貼情況。該發多少,實際發了多少。三是小額貸款擔保發放情況。發放了多少人,發放給了哪些人,額度有多大。四是職業介紹人員補貼發放情況。有多少職業介紹人員,補貼了多少資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存在着該發再就業證的發不下去,甚至個別地方一個再就業證也沒發的情況,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從局部和本單位的利益出發,就對國家的政策不執行,對再就業職工該享受的政策不落實,哪裏出現了問題,就要追究哪裏的責任。第三個方面是對再就業人員培訓的考覈。要進一步加大再就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訓之後,要跟蹤問效,不僅要考覈培訓的人數,更重要的是要考覈培訓後的就業人數。第四個方面是勞務輸出、勞務介紹、提供就業崗位等項指標的考覈。我們抓好再就業工作,就是要通過上述四個方面工作的考覈來衡量我們具體工作的實際效果,以此推動再就業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

總之,希望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我市再就業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爲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實現富民興佳新跨越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五篇:在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2014年10月,爲落實全國、全*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全總提出的三年“三個150萬”的工作目標,我*工會根據全*下崗失業人數多,再就業難度大的實際,提出了在全*工會組織中開展“十萬行動”,即到2014年底,通過各級工會組織的努力,幫助十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截止去年12月,全*各級工會通過“十萬行動”,已幫助 12.9萬人實現了再就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措施,增加就業崗位

我們針對以往工會在再就業工作中參與協調多,直接安置少的實際,在“十萬行動”中,我們要求各級工會要充分發掘自身的潛力,直接開發就業崗位,提出 2014年年底之前市本級工會要實現“三個扶持建立”的目標:

一是市本級工會至少扶持建立一處再就業基地。我們要求各級工會要把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重點放在基地建設上,通過工會自辦和大力扶持再就業基地,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雙鴨山市總工會根據*總提出的工作目標,在本級工會創建大鵝養殖基地的同時,大力扶持基層工會和下崗職工創辦養鵝基地,在場地、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支持。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籌集了23萬元週轉資金,重點培植了1000只以上的大鵝示範基地和示範戶45個,飼養大鵝21萬隻,安置下崗職工420人。大興安嶺地區總工會按照市場聯基地、基地聯家庭的發展格局,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扶持、信息扶持、物資扶持,使全區再就業基地不斷增加,2014年建立基地43處,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4萬人。牡丹江市總工會通過開展“金橋工程”,大力開發非公有制企業的就業崗位,全市工會共建立和扶持再就業基地11個,與非公有制企業簽定用工協議32戶,安置下崗職工5000人。截止目前,全*共建立再就業基地 331 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 2.2萬人。

二是市本級工會至少扶持建立一處再就業扶貧解困市場。扶持和開發再就業扶貧解困市場爲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就業提供場所,是近幾年來我們始終着力抓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在“十萬行動”中提出,各級工會要從強化再就業解困市場的功能入手,加大對市場的規範和扶持力度,發揮再就業解困市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就業的作用。鶴崗市總工會大力扶持興安區再就業市場建設,他們通過積極協調,爭取到交通便利、市面繁華的近一公里長的場所,按經營項目、服務種類劃分了9個經營區域,設置200多個市場攤牀,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00多人,解決了部分特困的下崗職工擺地攤的難題。綏化市北林區總工會協調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訂22條優惠政策,保證下崗失業人員進入市場經營在工商、稅務、衛生等收費項目上給予減免。他們修建的2400平方米再就業市場,安置了下崗失業人員1000餘人。截止去年12月,我* 152 個各級各類再就業扶貧解困市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8萬人,已經逐步達到規模化、規範化。

三是市本級工會至少建立或扶持一個工會自辦的經濟實體。“十萬行動”中,我們首先對市本級工會提出建立或扶持自辦經濟實體的要求,同時要求各市工會大力推廣企業工會辦實體的好經驗好做法,鼓勵企業工會帶領職工生產自救。哈爾濱市總工會創辦了118個連鎖經營的“生福超市”,在給困難職工購買生活必需品提供優惠的同時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近千人。齊齊哈爾中天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企業虧損,下崗職工多,工會組織大膽實踐,多方籌集資金,利用企業廢棄的場地和舊庫房辦起了室內游泳館、食品有限公司,物資經銷處、彩擴中心、職工消費合作社等實體,現已有固定資產278萬元,解決了100多名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據初步統計,全*工會系統通過自辦三產等經濟實體安置和分流下崗職工 2.78萬人。

二、提升服務,保證市場準入

針對一些市工會自辦的職業介紹機構、職業培訓機構不規範和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資金不足,貸款難等實際問題,我們提出,再就業工作首先要從加強工會的服務中介機構建設和積極籌措下崗職工再就業資金入手,提高工會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服務的質量,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要求市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機構都要經過勞動部門的資質認證。要求各地工會要與勞動部門協調,獲得資質認證,保證工會自辦的職介機構和培訓機構規範運行。使工會介紹和培訓的下崗失業人員能夠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能夠獲得就業准入,同時工會也能夠獲得職介、培訓和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補貼,從而解決再就業經費不足問題。截止目前,我*13個市全部建立了職業介紹機構和培訓機構,其中有11個市的職介中心獲得了資質認證。

在“十萬行動”中,我們對13個市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人數下達了指標,要求全年要實現職介、培訓、安置三個1.5萬的目標。各市工會按照要求,積極拓展職介機構的工作領域,使職業諮詢、職業介紹、勞務輸出、就業指導和信息交流等工作,逐步形成上下聯網、協調運作的網絡體系。*勞動廳爲*總工會職業介紹中心核發了職業介紹許可證,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中介服務,*職介中心會同新聞媒體積極開闢職業介紹熱線,累計向*電視臺“就業橋”、“求職現場”和《新晚報》、《生活報》等多家媒體發送求職信息和用工信息5.1萬條。哈爾濱市總工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有100平方米場地,市總工會出資10.5萬元購置了電子大屏幕、微機、複印機,建立了局域網,同全國16個大城市建立了信息網絡,藉助比較穩定的用工信息來源渠道,先後在全市基層工會組織建立了71個職業介紹分站,與120餘個用工單位長年聯繫,每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8300餘人。從“十萬行動”開始至現在,全*職介機構總計介紹上崗1.57萬人次。

同時還要求各級工會要在規範職業機構的基礎上,加大職業培訓工作力度,在提高培訓質量、擴大培訓面、適應勞動力需求方面多下功夫。去年以來,齊齊哈爾市總工會與市勞動局培訓中心聯合舉辦下崗失業人員汽車維修、計算機基礎、家政服務等培訓班13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50人;截止2014年底,共舉辦技能培訓班48 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783人。海林市總工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獲得了當地勞動部門頒發的培訓機構資質認證和辦學許可證,學校下設電子、電腦等10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採取引導型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方式,因人而異開展培訓,逐步形成了就業指導、職業培訓、結業發證、推薦上崗的“一條龍”培訓就業體系。

“十萬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工會舉辦了各類培訓班2014 期,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 7.9萬餘人,其中有3.5萬人實現了再就業。

二是要求各級工會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資金扶持的力度。“十萬行動”要求各級工會要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各地積極籌集資金,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的資金問題。全*各級工會通過多種形式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資金支持。一種形式是工會籌措資金啓動下崗失業人員小額借款工作。佳木斯市總工會先後開展了“百家單位捐助再就業資金”活動和“百名致富強者”爲下崗職工解困籌集資金活動,共籌集資金385萬元。截止目前,市工會共採集102個項目,已爲328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借款99.3萬元。另一種形式是工會籌措資金貼息,與銀行聯合,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無息貸款。去年,七臺河市總工會啓動“雙扶工程”,利用小額貸款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創業。他們協調市城市信用聯合社爲下崗失業人員提供1000萬元貸款,市總工會籌集100萬元存入信用社作爲“雙扶工程”小額貸款貼息資金。目前,市總工會共爲2014餘名下崗失業人員的1000萬元小額借款貼息。

據不完全統計,全*各級工會共籌集資金6300多萬元,通過靈活的小額借款方式爲7萬餘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資金服務 。

三、健全機制,確保工作實效

爲紮紮實實,穩步推動“十萬行動”的深入開展,*總工會着重抓了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建設。

一是成立了由主席任組長、分管副主席爲副組長的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保障部,並將“十萬行動”的各項工作任務,具體落實到11個部門,全會統一協調,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抓落實。我們要求各市總工會要把“十萬行動”作爲“一把手”工程,舉全會之力抓好落實。2014年9月,爲貫徹全國再就業座談會議精神和全*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我們召開了全*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交流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再就業工作做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要求各地工會要繼續以“十萬行動”爲載體,落實好各項再就業工作指標,確保工會抓再就業工作的實效。

二是*總工會制定下發了各項工作指標確定了再就業資金籌措、建立和規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機構、扶持發展再就業市場和再就業基地、建檔立卡信息統計等方面的工作目標。各級工會積極行動,圍繞*總提出的“十萬行動”規劃目標,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本級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建立目標責任制,集中精力狠抓落實。

三是建立目標考覈機制。我們將“十萬行動”確立的各項再就業工作指標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覈中。同時,建立工作檢查、彙報和通報制度。各市、產業工會每季度以書面形式彙報一次工作,我們通過簡報將各地工作情況及時通報給基層工會。*總在去年年底之前完成對市總工會再就業工作的專項檢查驗收工作。

“十萬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工會不斷拓展工作領域和空間,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如:牡丹江市總工會啓動的“金橋工程”,大力開發了非公有制企業吸納就業的空間;齊齊哈爾市總工會在機關幹部和工商界啓動了“萬人幫萬戶”,“一帶一”活動,藉助社會力量幫扶特困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大興安嶺地區開展了“幫扶萬人上崗行動”,積極爭取黨政的支持和參與,提高了工會組織做好再就業工作的力度,保證了工作實效;雙鴨山的大鵝養殖工程,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全*各級工會以“十萬行動”爲載體的再就業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zfl小編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在全市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在全市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在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副縣長就業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在全市工會推進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