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勞務輸出先進縣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目錄

勞務輸出先進縣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勞務輸出先進縣經驗交流材料第二篇:勞務輸出先進鄉鎮經驗交流第三篇:勞務輸出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四篇:鄉鎮勞務輸出經驗材料第五篇:村勞務輸出典型經驗材料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勞務輸出先進縣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始終把農村勞務輸出作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來抓,在加強目標管理、強化技能培訓、開拓勞務市場、搞好跟蹤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1-10月份,勞務輸出總數達27萬人,實現勞務輸出總收入13.5億元,按全縣農業人口計算,人均勞務收入1440元。xx年度被評爲全市勞務輸出先進縣,xx年被評爲全省勞務輸出先進縣。

明確目標,齊抓共管,強化督導考覈。縣勞務輸出領導小組經常召開成員工作會議,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時總結佈置工作,特別是勞動、教育、財政、公安、計生、工會、共青團、婦聯、扶貧辦及宣傳等部門,都佈置了具體工作,下達了任務,只要是有利於勞務輸出工作的事,保證做到優辦、快辦,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爲勞務輸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把農村勞務輸出工作作爲農村經濟指標列入年度考覈的重要內容,自xx年以來,每年年初即與各鎮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勞務輸出任務,並簽訂責任狀,同時,加大了由縣勞務辦牽頭對各鎮、各部門採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調度、半年一小結、年終總結表彰”的考覈力度,重點從“五有二率”(有組織、有經費、有目標、有檔案、有實效和培訓率、有組織輸出率)方面採取“月月督查、月月公佈,季季小結、季季排名”的方式進行督導檢查。

建立協會,拓寬市場,發揮品牌作用。××縣是全國知名的“建築之鄉”和“木材加工之鄉”,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創建了一批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每年都有5萬餘名建築工人分佈在大慶、遼河、濟南、西安、敦煌、銀川、烏魯木齊等地。目前全縣從事木材加工銷售的人數已達12.7萬餘人,其中從事木線條加工銷售的僅王溝一鎮就有1萬多人,可以說凡有木線條銷售的地方,就有××縣人。在老品牌的基礎上,我們不斷開闢新的品牌,並在勞務輸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一是重點網抓好“建築工、電子裝配工、縫紉工、電焊工和保安”五大品牌的培訓和輸出,在××縣建築業協會的基礎上,分別爲其他四大品牌建立了行業協會,同時組織外出務工人員在源頭加入工會,通過協會和工會與務工地協會和工會的有效對接,使務工者在務工地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維權有了保障。二是堅持有組織輸出主渠本文來源:文祕範文 道。全縣各鎮及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積極與蘇南等地聯絡,主動掛靠,多形式、多渠道對接、培育新的勞動力市場,爲進一步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供了用武之地。三是建立南北交流平臺,暢通南北交流渠道。今年就召開了各類中小型招聘會5次,大型招聘會二次,在××縣--無錫濱湖區勞動部門共同舉辦的xx年春、秋兩次大型的南北勞務協作洽談會上,來自蘇南及上海、浙江、廣州及本縣的近50家中介、培訓機構,提供了8000餘個工作崗位,吸引了近兩萬人次的農民及分流的學生踊躍應聘,進一步拓寬了勞務市場。

創新機制,形成網絡,抓好培訓後有組織輸出工作。我們對縣內教育資源進行了合理開發,充分發揮能人作用,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開展社會化培訓;創新投資體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辦學作用,全縣各類培訓機構投資達1000餘萬元,55家培訓機構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爲龍頭,以各職業中學和成職教中心校爲基礎,以社會力量辦學爲輻射的立體培訓網絡,建立了電子裝配、縫紉、電焊、建築、保安五大培訓基地,可以從事社會上所急需的十多個工種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2.8萬人,培訓輸出率達99.8%以上。

我們以省級建築企業中陽集團爲依託,重點打造具有××縣特色的建築品牌,利用縣建築技校培養一批能吃苦,懂技術的新型建築工人,不斷向務工地進行補充;對各工程處中下層幹部進行輪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利用歇工期對建築工人進行大批量培訓;到施工地進行現場培訓,使廣大建築工人的整體素質得以不斷提高,目前在外務工的建築工人已達5萬多人。目前,我縣的縫紉、保安、電焊、電子裝備也已形成了知名的勞務品牌,和建築工一齊成了支撐××縣勞務輸出的五大支柱。

搭建平臺,“築巢引鳳”,實現外出務工與返鄉創業和諧發展。一方面引導有資金,有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返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民就業。另一方面把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交到投資者手中,及時對廣大返鄉創業者鄭重承諾:“大張旗鼓的鳴鑼開道,理直氣壯的保駕護航,千方百計的出謀畫策,全心全意的排憂解難”,使廣大投資創業者投資更放心,創業有信心。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政策感召下,在縣領導有關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返鄉創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如鳳城鎮的劉金亮,在深圳務工六年後,返鄉創業,與三鹿集團合資投資1700萬元,其中乳業已成爲三鹿集團的骨幹成員單位。王溝鎮的劉尊龍,返鄉創業辦起了麥稈畫工藝廠,產品遠銷國內外;趙莊鎮的劉建宏,返鄉創業辦起了玩具廠,首羨鎮的崔軍,返鄉創業辦起了冷庫加工,順河鎮的李玉芳返鄉創業辦起了編織廠……一個“外出務工掙票子,借地學習換腦子,返鄉創業辦廠(場)子”的高潮正在××縣大地興起,爲今後勞務輸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後勁,爲推進我縣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第二篇:勞務輸出先進鄉鎮經驗交流

我鎮轄21個行政村,其中絕對貧困村15個,佔全鎮行政村的71%,47個合作社,4383戶(其中農村2229戶,城鎮2154戶),16202人,其中農村11608人(絕對貧困戶687戶,3507人。城鎮4594人。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1.6%。耕地面積19150畝,其中淺腦山地12259畝

,水澆地6890畝,轄區總面積374平方公里。201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78元。人多地少,貧困面廣程度深,羣衆就業技能缺乏,增收門路狹窄是長期制約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道瓶頸。近年來,我鎮把發展勞務產業作爲助推農村經濟科學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重要舉措來抓,堅持“眼光向外讓農民到外地賺錢、眼光向內讓農民在就地務工、眼光向前讓農民靠技能增收”的思路,推行培訓、引導、就業“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架起了勞務輸出橋樑,敲開了農民致富大門,開闢了一條勞務經濟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眼光向前讓農民靠技能增收

爲了增強全鎮青壯年勞動力的勞動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步伐,促進農村脫貧致富進程,逐步實現勞務輸出業從自發盲目性向組織有序轉變,從體力性向技能性轉變,從間歇式向長期性轉變,進一步提高勞務輸出業的效益和質量,我鎮抓緊做實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18-40週歲農村勞動力臺賬。做到了“四清”,即: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清、文化層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經濟條件狀況清,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菜單式”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工作基礎。二是對勞動力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勞動者自身特點,以餐飲、建築、電氣焊、機電、計算機、縫紉、家電維修等分門別類建立檔案,做到了“家底”清。三是按照市場需求確定培訓的主攻方向。通過調查摸底,弄清農村勞動力的實用科技需求、求職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確定培訓重點,做到了培訓目的清楚。四是整合資源強化素質培訓。依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陽光”工程、團員青年創業、婦聯工作、“三培雙帶”、黨員致富工程、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培訓平臺,培育技能型勞動力、技能型團員、技能型當代婦女,技能型黨員。五是立足培植產業抓培訓。“瞄準”鄉村旅遊這一資源“富礦”,一手抓“農家樂”旅遊服務提標升級,一手抓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工作,讓農民轉型,成爲新型農民。累計組織烹飪、拉麪、建築工、汽車駕駛員、電工、刺繡、歌舞表演等工種56期,受訓人員2620人(次)。

眼光向外讓農民到外地賺錢

我鎮堅持“把農民增收問題在外解決”的工作理念,着力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土地承包經營權政策貫徹到底,對離土創業的勞動力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予以保護,使之進有增收之路,退有保本之田,可隨時返鄉落戶繼續承包土地從事農業生產。二是積極發揮致富能手、致富能人的示範帶動作用,從親緣關係、人際交往等層面入手,挖掘各村內部潛力。特別是在黨員隊伍內部具有致富本領的黨員與發展後勁不足的黨員聯姻結對,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幫助黨員理清發展思路和扶持發展經濟上下功夫,爲黨員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引導黨員走上致富路,着力提高全村黨員的致富能力,拓展培養黨員致富能手的外延。三是通過多種有效形式,第一時間掌握用工信息,外出務工人員創造了良好的務工條件,避免了外出務工人員的盲目性和迴流率。四是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及時總結全鎮勞務輸轉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組織務工能人召開座談會和巡回報告會,現身說法,交流外出務工的經驗、做法,用身邊的事引導身邊的人。五是充分發揮各村勞務信息員的作用,實行分片負責,進村入戶等形式,把務工信息及時帶入村社。六是利用鎮機關幹部輪崗創業平臺,由機關幹部帶領一批村民到深圳、天津等地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術技能,並利用在天津建立的勞務輸出站,定期或不定期地瞭解用工信息,提供必要的服務、解決務工期間的實際問題。通過以上措施,不僅使外出務工人員走出了農門,跨入了城市,融入了都市生活,而且從非農產業中實現了致富夢。2014年全鎮在外務工人員達4750人(次),佔全鎮農村剩餘勞動力總數的34%,實現收入1191萬元。

眼光向內讓農民在就地務工

我鎮上下樹立“不丟失一切務工機會”的思想,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要務,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轄區內政府投資項目建設中全部使用本鎮勞動力,非政府投資項目中,由政府部門通過協調,動員建設、施工單位儘量使用本鎮農村勞動力。二是扶持農村經濟能人發展勞動密集型項目的生產經營規模,爲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三是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帶頭創業,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如:直崗拉卡村紅旗社兩

名村民返鄉後,積極籌措資金,分別開辦了養殖規模分別3萬隻肉雞和蛋雞養殖場,不僅獲利潤在24萬元,而且示範和帶動下,推動了本村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參與養殖項目的積極性,促進了養殖產業向規模經營發展。四是鎮轉變職能,健全勞務機構。建立了由鎮政府統一領導,各村、社區緊密配合,各辦事處分別建立勞務信息小組,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爲勞務輸

出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通過以上三項舉措,我鎮勞務輸出已成爲富民興業的增長極,農民致富的“搖錢樹”。近年來,勞務輸出人數累計達人14117(次),其中組織輸出人2510(次),自謀輸出9625人(次),就地轉移1982人(次),勞務收入累計達2884.7萬元。

第三篇:勞務輸出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加強協作強化服務

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在浙江餘杭區、富陽市勞務協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開江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成

(2014年2月25日)

祝局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我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奮力推進我縣勞動就業工作的關鍵時刻,浙江餘杭區、富陽市勞動保障系統各位領導帶着三十餘家企業、5000餘個就業崗位,蒞臨我縣參加大型招聘會,商合作、促交流、謀發展、求共贏。在此,受縣委書記王善平同志的委託,我謹代表中共開江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和58萬開江人民,向餘杭區、富陽市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一、基本情況

開江縣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員面積1033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20個社區居委會,194個村,總人口58.2萬,其中農業人口49萬,佔總人口的84%,境內地勢平坦,素有“巴山小平原”之美譽。開江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是四川糧油、水禽、生豬、桐油基地縣,天然氣儲量超過2600億立方米。開江風光秀麗,基礎設施完善,有古剎寶典金山寺、川東第一大水庫寶石湖、天下第二湯飛雲溫泉等20多處旅遊勝景。開江境內交通便捷,能源充足,通訊發達、金融健全,市場活躍,是四川傳統文化縣。開江希望無限,充滿了生 1

機與活力,2014年,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萬元,財政收入總量在全省181個縣(市區)中排位第位,財稅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爲%,比全省低個百點。開江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村勞動力28.6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19.5萬人,每年新增勞動力0.48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年齡結構爲:16—30歲之間6.38萬人,佔32.7%;31—45歲之間7.39萬人,佔37.9%;46—60歲之間5.73萬人,佔29.4%。知識結構爲:國中及以下文化14.88萬人,佔76.3%;高中、中專及以上文化4.62萬人,佔23.7%。 技能結構爲:初級工6.2萬人,佔31.8%;中級工3.26萬人,佔16.7%;高級工1.05萬人,佔5.4%;無技能者8.99萬人,佔46.1%。

近年來,我們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抓手,緊緊圍繞“大力推進勞務開發、實現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這一戰略工程,以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爲目的,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工作體系,有效推動了勞務市場開發、農民工培訓、勞務轉移輸出、維權保障等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三年來,全縣已開展城鄉勞動力培訓21.8萬人,幫助農民工處理勞動糾紛79件,爲農民工追討工資和各類保險638萬元。目前,我縣已在境內外建立勞務輸出基地320餘個,縣外轉移就業人員19.3萬,遍佈26個省(市、自治區)的60餘個城市和地區,實現勞務收入28.6億元,勞務輸出給我縣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機制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把其作爲增加農民收入、減緩農村就業壓力的一項“興農產業”來抓。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縣委、政府分管爲正、副組長,勞動保障、財政、扶貧、農業、就業、宣傳、工會、婦聯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勞務輸出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勞動保障部門,並明確專職工作人員具體抓好日常事務。同時,各鄉鎮、村社也成立了相應機構,抽調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幹部專門抓本區域內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宣傳、報名登記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級級有人抓,層層有人管,並把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幹部實績。目前,我縣初步形成了縣、鄉(鎮)、村(社)三級聯動,政(更多請關注)府統一領導,勞動保障部門牽頭,財政、扶貧、就業、農業等部門齊抓共管,宣傳、工會、婦聯等羣衆團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爲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整合資源、強化培訓,提升轉移就業人員素質

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確定了“政府統籌、部門負責、學校培訓、農民受益”的工作框架,全面提升勞動者技能,堅持高標準輸出。一是縣就業部門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編印的性培訓教材《外出務工必讀》納入中學畢業班教學內容,使畢業學生掌握外出務工基礎知識和外出務工擇業本領;縣職業中學開辦了職業技能培訓班;縣扶貧辦組織開展了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培訓;縣婦聯組織實施了“千名農家女培訓”;

各鄉鎮、村社大力開展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近年來,全縣共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培訓15.6萬人。二是採取訂單式培訓、定向式培訓、創業式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創造性地實施了“中小企業老闆創業培訓”工程,採取集中授課、創業實踐和跟蹤指導三段式模式開展培訓,如2014年開辦創業培訓班四期,培訓農村勞動力376人,培訓後在縣內成功創業117人,並帶動就業2751人。與此同時,我們還採取了與用工單位合作與學校開展聯合培訓,培訓學校負責進行理論傳授,用工單位負責操作技能,學員畢業後即在用工單位就業。三是深入到外出農村勞動力務工聚集地開展培訓,如2014年我們在杭州、蘇州等達州籍農村勞動力聚集地成功開展了電焊工、電子技術培訓,受到了農民的高度稱讚。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縣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就業率達到了98%以上。

(三)搭建平臺,縱橫聯繫,拓寬勞務市場開發渠道

統籌勞務市場開發,積極加強與輸入地之間的交流合作,堅持多渠道、多措並舉開拓勞務市場。一是認真組織力量對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開展入戶調查登記,摸清全縣的勞動力資源狀況,在縣、鄉、村、社建立臺帳和農村勞動力個人信息數據庫,並推行農村勞動力資源季度報告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多渠道蒐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用工信息,建立用工信息臺帳,並及時向農村勞動力發佈。二是縣就業積極發展同省外有關單位的勞務協作,組織考察團或派專人到全國各地的勞務輸出基地和用工企業考察,蒐集用工信息,選擇用工多、條件好、待遇優的企業進行洽談,建立合作關係。目前,我縣已

與廣州、深圳、福州、泉州、上海、北京、杭州、溫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329家用人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新建了中石油、中石化、福建興德模具、廣東美琪鞋廠、成都金盾保安公司等46個勞務輸出基地。做到了隨時報名隨時培訓,隨時輸送隨時上崗。三是積極邀請用工單位和企業來我縣參觀考察,並參加我縣舉辦的各類勞務洽談會和勞務信息發佈會,讓更多的用工單位瞭解開江,瞭解我們的人力資源,大大增強了我縣開展勞務協作的吸引力。四是積極引導、鼓勵個人帶動和組織勞務輸出,涌現出了“達州市新世紀勞務派遣公司”、“三全家政服務公司”等中介機構,逐步形成了規範的勞務派遣秩序。五是建成了國內領先的縣鄉村社四級遠程視頻勞務招聘求職服務平臺。我們與中外合作企業成都競成人力資源市場通力合作,建成了覆蓋全縣的縣鄉村社四級遠程視頻招聘求職服務平臺,該平臺能確保農村勞動力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就業、培訓、創業的目的。

(四)注重宣傳,營造氛圍,樹立勞務產業致富理念。

通過廣泛宣傳、外出考察、典型引導、算帳對比等方式,引導廣大羣衆牢固樹立了勞務致富的新觀念。一是在各鄉鎮、各村社都設置了勞務信息宣傳欄,建成了開江縣勞務信息網,爲外出務工人員編印發放《外出務工指南》,同時通過《達州日報》、《達州晚報》、達州電視臺、開江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我縣的勞務產業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報道。二是充分發揮勞務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通過在縣電視臺專訪、舉辦勞務帶頭人事蹟報告會、評選表彰勞務產業“十強村”和帶頭人等辦法,大力宣傳勞務致富的典型,激勵和引導廣大農民大膽

闖市場。三是堅持一手抓輸出,一手抓品牌培養,使更多的用人單位認識了開江的技能人才,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充分信任和更密切合作,贏得了更廣泛的勞務市場,實現了勞務輸出信譽和形象雙贏的良好局面。近年來,我縣向外輸送了大量的電焊工、電動縫紉、建築技術、保安,家政服務等專業技術性人才,受到了各用工企業的一致好評。

(五)以人爲本、優質服務,健全穩定就業保障體系。

切實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全過程管理與服務。一是做好信息服務。縣就業部門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繫,廣泛蒐集、認真篩選用工信息,通過廣播、電視、勞務信息專欄等渠道,及時爲外出務工人員提供真實可靠的勞務信息,減少了農民外出務工的盲目性。二是嚴把用工單位關。要求輸出單位對用工單位嚴格考察,凡因把關不嚴造成人員大量回流的,要追究輸出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同時,縣就業部門嚴把務工人員的輸出關,做到本人不自願的不轉移、有劣跡行爲的不轉移、手續不健全的不轉移、培訓不合格的不轉移、身體不健康的不轉移。三是開展全程服務。建立了縣農民工就業服務中心,在縣人力資源市場開設專門的服務窗口,在鄉鎮建立了勞務輸出管理站20個,全方位地爲農民工提供 “一站式”服務;建立勞務輸出跟蹤服務制度,在各鄉鎮設立服務中心,爲外出農民工家庭搶種搶收、留守兒童等提供幫助;工商、公安、計生、衛生、民政等部門協調配合,認真落實有關政策,積極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各種手續。四是大力開展春風行動。縣就業部門主動與鐵路、交通、航運部門密切合作,爲務工人員提前代購車、船、機票,每年春運還專門派人送票上門並組織車輛

在車站、碼頭統一接送,護送民工外出。同時,切實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維權工作,維護外出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六)延長鏈條,返鄉創業,激發回鄉創業投資熱情。

我們在組織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同時,我們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制定優惠政策,切實解決返鄉農村勞動力創業在的資金、場地、技術、人才、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支持鼓勵務工人員帶信息、帶技術、帶經驗回鄉投資興業,實現由普通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轉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如我縣新寧鎮農民駱名偉回鄉第一期投資2150萬元,創辦了三合製衣廠,吸納了367名農村勞動力就業。目前,我縣返鄉農村勞動力創辦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在全縣各地落戶,走出了一條返鄉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發展路子。

各位領導、同志們,促進交流、增加合作是此次招聘會和座談會的主題,開江,是一個蘊含着無限希望和商機的大市場,加強兩地勞務協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將以這次招聘會和勞務協作座談會爲契機,進一步加強同餘杭區、富陽市的勞務協作,增進兩地友誼,推動兩地經濟社會共同進步!祝餘杭區、富陽市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第四篇:鄉鎮勞務輸出經驗材料

推進“雙帶”工程壯大勞務經濟

我們**鄉共8個村,2.3萬人,其中勞動力10605人。幾年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狠抓以“雙帶”工程爲牽動的勞務經濟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今年初以來,全鄉共轉移勞動力600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57%,比去年同期增加980人。其中,村幹部直接帶領務工456人。預計到

年末,勞務收入可達2400萬元左右,同比增長14%,實現拉動全鄉農民人均收入超千元的目標。我們鄉的勞動力轉移工作可以概括爲,建立“四項制度”,推動“四個一批”,實現“四個轉變”。建立“四項制度”,就是明確各級幹部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的職責,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一把手負責制。我們始終把勞務經濟發展作爲“一號工程”來實施。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堅持用不少於1個月的時間在外聯繫勞務輸出工作,每村至少有1名幹部直接帶領輸出。目前,全鄉有5名村委會主任和3名村黨支部副書記常年在外。二是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了《全鄉勞務輸出工作考覈細則》,並與各村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實施了“四個一工程”,即每個村必須有1名村幹部帶領農民外出務工,每個村至少培養或選聘1名“一元錢”村幹部,平均每個農戶要輸出1個勞動力,每名黨員幹部至少爲外出務工人員辦一件實事。三是工資待遇掛鉤制。我們將勞務輸出工作與村級幹部工資掛鉤,具體數額爲1500元。對完成工作任務,或單項工作超額完成任務的,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勵,完不成工作任務的按照相應比例扣減工資。對於能直接帶領農民50人以上、常年在外務工的勞務能人,鄉黨委、政府將其聘任爲“一元錢”村幹部。目前,全鄉勞務能人已發展到176名,帶出農民1955名,其中17名能人被選聘爲“一元錢”村幹部,正在帶領922名農民在外務工。四是村裏事務委託代管制。一般幹部帶民輸出的,將其工作委託其他人代管,鄉村給予代管人適當誤補工資。主要幹部帶民輸出的,由包村幹部義務代行職能,遇重大事務經與其電話溝通無異後,由包村幹部主持落實。在工作中,我們堅持做到了“三個不打擾”,即鄉里常規性工作會議及活動不打擾他們,任何鄉幹部未經准許不得打擾他們,村裏一般性工作不打擾他們。

推動“四個一批”,就是在幹部和能人的帶領下,我鄉勞動力轉移主渠道已經成形。一是舉家搬遷轉移一批。躍進村黨支部書記**聯繫三江友誼農場,爲12戶農民承包稻田2253畝。目前,全鄉共舉家搬遷520戶,其8348畝土地均流轉給本地農民。二是能工巧匠帶出一批。2014年,雙豐村“一元錢”村幹部**發揮自己木瓦工的特長,帶領本村120多名農民在瀋陽中鐵九局六公司打工,創收100餘萬元,人均7000多元。三是鄉村幹部領走一批。青山村村委會主任***組織63人到大連市開發區南關嶺鎮建設活動板房,每人每月收入都在800元以上。進軍村團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組織32名婦女到三江插秧,人均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四是開發崗位安置一批。雙豐村婦代會主任顧淑華利用冬閒時間組織53名婦女生產草柳編工藝品,年均創收7.5萬元以上。我們還大力扶持鄉水泥瓦廠、黑土星米業等民營企業發展,常年平均安置勞動力270名左右。

實現“四個轉變”,就是我鄉勞動力轉移的規模和質量發生了深刻變化,產業層次正在逐步提高。一是由無序、零散向有序、規模輸出轉變。全鄉有組織輸出已達3426人,佔輸出總數的57%,收入穩定而且有保障,平均每人每年收入都在5500元以上。二是由單一管理向全程服務轉變。先後在8個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維權服務中心。定期進行各種回訪活動。僅年初以來,就爲在外務工人員協調解決生活難題17件,涉及金額1.2萬元;幫助流轉土地82畝;處理債權、維權案件3起,追要賠款、藥費1.3萬元。三是由打工仔向經紀人轉變。目前,全鄉已有58名農民成爲勞務經紀人乃至老闆,佔勞務能人總數的33%。進軍村村民**在哈市組建裝卸隊,帶出村民57名,月收入1100元以上,其自身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四是由季節性輸出向常年在外務工轉變。全鄉有520戶舉家搬遷,1267名農民常年在大連、哈市、建三江等地務工,戶年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

第五篇:村勞務輸出典型經驗材料

發展勞務經濟加快致富步伐

**村位於*&*&東北部,諾敏河南岸,擁有耕地28650畝,其中:水田14300畝,旱田14350畝。近年來,隨着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入,兩委班子清醒地認識到,新的形勢下,應把農民增收的重點放在大力發勞務經濟上,採取得力措施大力推進。2014年全村轉移勞動力694人,轉移

收入達191萬元,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勞務輸出工作先進村。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衆對發展勞務經濟重要性的認識。爲了提高廣大羣衆對發展勞務經濟的認識程度,激發積極性。我們村始終把宣傳發動和教育引導工作緊緊抓在手上。一是利用廣播進行宣傳引導。村委會辦公室利用廣播早晚播放用工信息、勞務知識、勞務能人事蹟等,宣傳引導更多的人外出務工。二是入戶宣傳引導。村“兩委”成員入戶走訪,根據各戶的實際情況,通過算收入帳、效益帳的方法,幫助各戶謀化致富思路,引導剩餘勞動力轉移出去。三是請勞務輸出能人現身說法。村委會把村裏外出搞勞務頗有成績的人請回來,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務工經驗和創業經歷。使廣大羣衆切實感受到外出務工是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途徑。四是利用過街旗、牆標、宣傳單等進行宣傳。走進十部村,宣傳勞務輸出的過街旗、標語醒目可見,近幾年來共發放勞務輸出宣傳單5000多份,用工信息近300條。

二、強化培訓措施,提高勞動力轉移質量。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勞務市場,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時刻爲百姓“補腦”、“充電”,使外出務工的十部人擁有一技之長,提高了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樹立遵紀守法、依法維權意識和新的就業理念。一是選擇市場需求的熱門專業進行培訓。在培訓內容上,主要選擇餐飲、計算機、建築、縫紉、保安、家政、電焊、修理等熱門專業進行培訓。培訓重點以初高中畢業生爲主。積極組織有外出意向的畢業生參加縣職業技術學校的短期培訓和中期培訓。對家庭比較貧困的,村裏還採取適當補貼的辦法,解決培訓所需的費用。二是開展靈活多樣的引導性培訓。村裏多次請縣勞轉辦、勞動局、司法局的有關人員來村講務工常識、維權、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知識,進行了豐富的引導性培訓活動。

三、發揮“雙帶”作用,闢建基地擴大規模輸出。一是培養能人,充分發揮能人的引帶作用。村民**於三年前到北安搞築路。2014年他把築路工程隊要擴展工程,急需大量民工的消息反饋給村裏,村委會成員通過走屯入戶宣傳動員,組織了110人由**領着到北安搞築路,這些人年創勞務收入達88萬元。由於貢獻突出,**被村裏聘爲“一元錢”村幹部。二是幹部帶頭,實現有組織轉移。年初,村委會主任**通過對勞務市場的考察,帶領33人到河北省文安縣新泰木業有限公司務工,他領帶的這些人年創收36萬餘元。三是鞏固規範老基地,闢建新基地。村裏在保持與各老基地聯繫穩定務工人數的同時,05年又開闢了新的勞務基地。新闢建了瀋陽建築公司、河北琢州裝璜公司兩處勞務基地。

四、優化服務質量,解除務工人員後顧之憂。一是組建農民工服務隊。村裏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張亞軍爲組長的農民工服務隊,幫助外出務工農民家庭代耕、代種、代收,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者家屬生產生活遇到的困難和難題。二是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羣衆外出務工創業。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承包田,土地承包期內保留其承包經營權,允許和鼓勵土地依法流轉,切實保證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村勞務輸出典型經驗材料》

您是不是還要閱讀以下相關範文:

某村勞務輸出典型經驗材料

勞務輸出帶頭人先進材料

在全縣勞務輸出雙帶經驗交流會議上的講話

勞務輸出能人典型經驗發言材料

樺林鄉勞務輸出先進事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