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員現狀報告多篇

人員現狀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下崗人員再就業管理工作現狀最新調研報告

重視民情,關注民生,是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重要理念。在黨的xx大的報告中,xx同志又一次用較大的篇幅論述了以民生問題爲重點的社會建設,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解決十幾億人口吃飯這個大問題上,我們党進行了長期富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爲全球矚目。同樣,在勞動力就業再就業的問題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迄今,特別是近十年來,逐漸探索完善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就業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積極的就業政策,在五個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努力增加就業機會。二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扶持失業人員再就業。三是強化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四是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逐步提高就業質量。五是圍繞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提高待遇水平。

就業是民生之本,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之一。上至黨中央、國務院,下到各級地方政府無不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各級政府多次出臺各項政策,對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部署。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積極發揮作用,使各項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市場導向就業機制進一步完善,就業總量有較大增加,一大批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必須看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社會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基本格局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觀。處理和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依然是各級政府必須加以重視的一個問題。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佈置,對我區的再就業工作現狀進行了調研和了解。在5月上旬,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視察區就業管理中心,並與該中心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瞭解當前再就業的現狀。隨後又下社區進行調研,先後與街道的九個社區的勞動協理員進行座談,與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座談,瞭解再就業工作在各個社區的進展和現狀。

一、再就業管理工作的現狀

在當前的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現實問題中,就業是處於基礎地位。對個人來說,就業是賴以生存、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甚至給家庭和後代帶來希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社會來說,比較充分的就業,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勞動權利的基礎,又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必要條件。就業問題解決得如何,是衡量一個執政黨,一個政府的執政水平和治國水平的重要標誌。各級政府千方百計解決好羣衆的就業問題,就是爲人民辦實事,就是實踐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就是使大多數人共同分享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果。我區作爲一個構建和諧社會,爭創首善的中心城區,尤其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再就業管理工作任務顯得更加沉重。這兩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勞動保障局等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從容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通過穩崗、增崗、買崗、整合資源等多種措施,促進就業,穩定民心,構建和諧,取得了矚目的成效:

一是年全區實際新增就業崗位28160人,再就業人數爲12493人,均超出了年初的預定指標,有力的緩解了再就業壓力。今年的1-4月份,完成新增就業崗位9200人、完成再就業人數4401人,到今年的4月份爲止,失業率爲2.27%。我區的就業現狀和各項考覈指標在全市領先。

二是政府持續出資買崗,提供再就業援助。先後安置了就業再就業近千人的工作,如社區工作者、勞動協理員、助理統計員、計生專幹、社區保安、社區保潔員、城管協理員等,其中大部分爲下崗失業人員。以每年近千萬元的費用用於再就業工程。

三是職業技能培訓倍受重視。區勞動保障局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大力開展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舉辦了多期培訓班,提高再就業人員的工作技能。同時各個街道也根據自己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再就業人員培訓。

四是把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送到下崗失業人員用工單位的手中。目前全區有10800人辦理了社保補貼,僅一季度政府就要支出補貼800萬元。年,用工單位享受崗位補貼等政策性優惠達257萬元,穩定了就業。

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4050”人員的再就業率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年齡偏大,文化較低,技能單一,一些用工單位對就業人員的年齡限制,使得他們的就業難度加大。

二、進一步做好再就業管理工作的建議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仍然很大。一方面,就業的供求矛盾和結構矛盾並未緩解,“有人無崗,有崗無人”的現象依然存在。經過前幾年政府各級部門的努力工作,下崗失業人員中能力較強的基本都再就業了,剩下的多是再就業困難羣體;另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降速,也對就業再就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使本來已偏緊的就業再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通過調研,我們建議:

(一)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做好再就業工作

街道社區是勞動保障部門的基層服務窗口,是搞好就業服務的重要依託,是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前沿陣地。年中央12號文件提出“在街道和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聘用專門的工作人員,承擔起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責任”以來,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部門將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作爲貫徹落實再就業政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加以推動。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全區的七個街道的64個社區都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聘用了130名社區勞動協理員,形成了爲下崗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提供管理與服務的網絡體系。

街道社區平臺是聯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羣衆的重要紐帶。再就業扶持政策能否落到實處,街道社區平臺的工作是關鍵。它的優勢就是:底數清楚、貼近羣衆、服務快捷。街道社區的勞動協理員長期工作在第一線,爲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勞動,由於這些同志大多數本身也是從下崗失業人員中招聘而來,對於失業的痛苦有着深切地感受,對於本社區的失業人員有着更多的體諒和責任感。大多數勞動協理員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爲下崗失業人員服務。挹江門街道的勞動協理員楊巧蘭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爲市“三八”紅旗手。

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勞動協理員的工作面廣量大,常常被日常事務性的工作拖累,上門入戶,排憂解難的時間日趨減少。主要表現在:一是各類統計報表多,據瞭解各類報表有12種之多,有的報表分類達40餘項,除了電子版的,還要手工紙質的,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沉澱了工作時間;二是退休人員的各項年檢、統計、複覈、體檢、走訪看望等工作需要他們去完成,僅挹江門街道而言,管理的退休人員爲11376人,各社區的退休人員常常是多於實際的下崗失業人員,忙起來自然是應接不暇,難以保證工作時間和工作質量。

我們建議:一是多做人的工作,少做紙的工作。減少各類重複的報表或減少報表的種類,騰出更多的時間從事再就業工作。二是注重服務數量,更要講究服務質量。分類分開管理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有利於發揮勞動協理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規範就業登記證的領取和發放和就業率的統計工作

有關部門爲了瞭解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在統計中常以就業登記證的多少爲衡量標準,統計就業率再就業率也是以就業證爲尺度。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部分領取了就業登記證的人員並不急着就業,甚至不想就業,如:男方收入比較高的年輕婦女在家做全職太太、家境條件比較好的子女在就業環境趨緊的情形下並不急着就業、外地遷入的人員等。還有一些就是領了就業登記證也無法就業或很難就業,如殘疾人員、身患大病的失業人員等。而恰恰那些沒有就業證,需要工作,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得到了就業的“4050”下崗人員卻不列入統計範圍。再有就是把下崗和失業分開統計,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就業證,而下崗人員(單位繳納養老保險的)則無法領取就業證。而恰恰是一些下崗人員,通稱爲“4050”的人員最需要就業,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病,孩子上學,下崗後面臨很大的家庭和生活壓力。

就業登記證的本意是用於失業人員的就業,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一些沒有工作也不想工作的人在申領獨生子女費時需要就業登記證,一些沒有工作的居民在申請經濟適用房時需要就業登記證,喪失勞動能力、吃“低保”的居民在申請最低保障時需要就業登記證,隨軍家屬在享受部隊補貼時也需要有就業登記證,諸如此類。凡是涉及政府的各項便民的優惠政策,都需要出示就業登記證。就業登記證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居民身份證,這樣就給再就業工作的準確統計帶來了誤差。就業登記證發放的多少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就業現狀。

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閒置中的勞動產能。通常許多國家都把失業率作爲觀察經濟運行和社會動向的晴雨表,把增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一起作爲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但是,由於我們在掌控失業和就業再就業的尺度上不一,缺少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難以做到數據的準確,進而影響一些相關政策的制定。

我們建議:一是規範就業登記證的適用範圍,儘量減少就業登記證的其他用途;二是規範就業登記證的發放範圍,就業證的領取應是自願申領,特別是外來民工的就業證的發放,有利於準確統計失業人員的失業率和就業率。三是對於招聘“4050”下崗人員的用工單位,鑑於用工單位無需爲他們繳納養老保險等費用,政府有關部門應給與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多用“4050”下崗人員,緩解“4050”下崗人員的生活壓力,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加強政策宣傳和開展富有成效的培訓工作

加強宣傳工作,就是加強輿論導向。這是做好就業再就業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原原本本的告訴下崗失業人員和廣大人民羣衆,有利於促進再就業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僅僅靠政府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建議社會各方面的媒體能增大宣傳力度,運用多種宣傳手段,採取各種宣傳方法,全面、完整、準確地宣傳就業再就業有關政策,開展系列宣傳報道。在新聞宣傳形式上能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報道,特別是報紙、電視、電臺和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最好能開設固定欄目,固定播出時間,宣傳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同時要打造名牌專欄節目,能夠像城市頻道《萬家燈火》欄目那樣,雖說不在黃金時段播出,仍有較高的收視率,帶動整個就業再就業宣傳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

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這幾年,勞動保障部門在勞動力市場不僅是幫助失業人員重新上崗,還注重改進就業服務,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功不可沒。從調研的情況看,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專項資金來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但是效果不盡人意,花了錢還不落好,事與願違。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失業人員在思想上對培訓的認識有誤差,認爲培訓是“鹹”的,找到工作是“鮮”的,不願意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來提高充實自己;一些打零工(俗稱“隱性就業”)的人員不願意因爲培訓丟掉現有的工作。二是參加培訓的失業人員,覺得培訓的時間長,最短的培訓要20課程,技能方面的培訓一般要40課程左右,認爲自己騰不出時間。三是受培訓場地、經費方面的制約,以及在培訓的項目種類上還不夠完善。

我們建議:一是降低培訓門檻,讓下崗的“4050”人員也能參加培訓,掌握一門新的技能,能不收費則不收費,能少收費則少收費。二是七個街道社區的就業培訓走聯合之路,由區就業培訓中心牽頭,每個街道建立一個不同培訓內容的培訓基地,形成我區的就業培訓特色。三是適當縮減培訓課程時間,在職業和技能培訓中應以入門指導、使用有效、簡潔易記爲主。

以上是我們在調研中的一點感受和想法,也許比較膚淺,不夠深入。但是我們相信在政府和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各方的努力,一個“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比較充分的就業局面將必然出現。我區的再就業工作就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2篇】關於下崗人員再就業管理工作現狀最新調研報告

重視民情,關注民生,是以衚衕志爲xx的黨中央的重要理念。在黨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十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衚衕志又一次用較大的篇幅論述了以民生問題爲重點的社會建設,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爲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解決十幾億人口吃飯這個大問題上,我們党進行了長期富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爲全球矚目。同樣,在勞動力就業再就業的問題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迄今,特別是近十年來,逐漸探索完善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就業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積極的就業政策,在五個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努力增加就業機會。二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扶持失業人員再就業。三是強化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四是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逐步提高就業質量。五是圍繞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提高待遇水平。

就業是民生之本,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之一。上至黨中央、國務院,下到各級地方政府無不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各級政府多次出臺各項政策,對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部署。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積極發揮作用,使各項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市場導向就業機制進一步完善,就業總量有較大增加,一大批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必須看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社會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基本格局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觀。處理和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依然是各級政府必須加以重視的一個問題。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佈置,對我區的再就業工作現狀進行了調研和了解。在5月上旬,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視察區就業管理中心,並與該中心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瞭解當前再就業的現狀。隨後又下社區進行調研,先後與街道的九個社區的勞動協理員進行座談,與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座談,瞭解再就業工作在各個社區的進展和現狀。

一、再就業管理工作的現狀

在當前的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現實問題中,就業是處於基礎地位。對個人來說,就業是賴以生存、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甚至給家庭和後代帶來希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社會來說,比較充分的就業,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勞動權利的基礎,又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必要條件。就業問題解決得如何,是衡量一個執政黨,一個政府的執政水平和治國水平的重要標誌。各級政府千方百計解決好羣衆的就業問題,就是爲人民辦實事,就是實踐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就是使大多數人共同分享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果。我區作爲一個構建和諧社會,爭創首善的中心城區,尤其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再就業管理工作任務顯得更加沉重。這兩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勞動保障局等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從容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通過穩崗、增崗、買崗、整合資源等多種措施,促進就業,穩定民心,構建和諧,取得了矚目的成效:

一是年全區實際新增就業崗位28160人,再就業人數爲12493人,均超出了年初的預定指標,有力的緩解了再就業壓力。今年的1-4月份,完成新增就業崗位9200人、完成再就業人數4401人,到今年的4月份爲止,失業率爲2.27%。我區的就業現狀和各項考覈指標在全市領先。

二是政府持續出資買崗,提供再就業援助。先後安置了就業再就業近千人的工作,如社區工作者、勞動協理員、助理統計員、計生專幹、社區保安、社區保潔員、城管協理員等,其中大部分爲下崗失業人員。以每年近千萬元的費用用於再就業工程。

三是職業技能培訓倍受重視。區勞動保障局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大力開展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舉辦了多期培訓班,提高再就業人員的工作技能。同時各個街道也根據自己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再就業人員培訓。

四是把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送到下崗失業人員用工單位的手中。目前全區有10800人辦理了社保補貼,僅一季度政府就要支出補貼800萬元。年,用工單位享受崗位補貼等政策性優惠達257萬元,穩定了就業。

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4050”人員的再就業率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年齡偏大,文化較低,技能單一,一些用工單位對就業人員的年齡限制,使得他們的就業難度加大。

二、進一步做好再就業管理工作的建議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仍然很大。一方面,就業的供求矛盾和結構矛盾並未緩解,“有人無崗,有崗無人”的現象依然存在。經過前幾年政府各級部門的努力工作,下崗失業人員中能力較強的基本都再就業了,剩下的多是再就業困難羣體;另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降速,也對就業再就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使本來已偏緊的就業再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通過調研,我們建議:

(一)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做好再就業工作

恐道社區是勞動保障部門的基層服務窗口,是搞好就業服務的重要依託,是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前沿陣地。年中央12號文件提出“在街道和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聘用專門的工作人員,承擔起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責任”以來,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部門將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作爲貫徹落實再就業政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加以推動。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全區的七個街道的64個社區都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聘用了130名社區勞動協理員,形成了爲下崗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提供管理與服務的網絡體系。

恐道社區平臺是聯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羣衆的重要紐帶。再就業扶持政策能否落到實處,街道社區平臺的工作是關鍵。它的優勢就是:底數清楚、貼近羣衆、服務快捷。街道社區的勞動協理員長期工作在第一線,爲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勞動,由於這些同志大多數本身也是從下崗失業人員中招聘而來,對於失業的痛苦有着深切地感受,對於本社區的失業人員有着更多的體諒和責任感。大多數勞動協理員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爲下崗失業人員服務。挹江門街道的勞動協理員楊巧蘭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爲市“三八”紅旗手。

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勞動協理員的工作面廣量大,常常被日常事務性的工作拖累,上門入戶,排憂解難的時間日趨減少。主要表現在:一是各類統計報表多,據瞭解各類報表有12種之多,有的報表分類達40餘項,除了電子版的,還要手工紙質的,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沉澱了工作時間;二是退休人員的各項年檢、統計、複覈、體檢、走訪看望等工作需要他們去完成,僅挹江門街道而言,管理的退休人員爲11376人,各社區的退休人員常常是多於實際的下崗失業人員,忙起來自然是應接不暇,難以保證工作時間和工作質量。

我們建議:一是多做人的工作,少做紙的工作。減少各類重複的報表或減少報表的種類,騰出更多的時間從事再就業工作。二是注重服務數量,更要講究服務質量。分類分開管理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有利於發揮勞動協理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規範就業登記證的領取和發放和就業率的統計工作

有關部門爲了瞭解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在統計中常以就業登記證的多少爲衡量標準,統計就業率再就業率也是以就業證爲尺度。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部分領取了就業登記證的人員並不急着就業,甚至不想就業,如:男方收入比較高的年輕婦女在家做全職太太、家境條件比較好的子女在就業環境趨緊的情形下並不急着就業、外地遷入的人員等。還有一些就是領了就業登記證也無法就業或很難就業,如殘疾人員、身患大病的失業人員等。而恰恰那些沒有就業證,需要工作,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得到了就業的“4050”下崗人員卻不列入統計範圍。再有就是把下崗和失業分開統計,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就業證,而下崗人員(單位繳納養老保險的)則無法領取就業證。而恰恰是一些下崗人員,通稱爲“4050”的人員最需要就業,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病,孩子上學,下崗後面臨很大的家庭和生活壓力。

就業登記證的本意是用於失業人員的就業,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一些沒有工作也不想工作的人在申領獨生子女費時需要就業登記證,一些沒有工作的居民在申請經濟適用房時需要就業登記證,喪失勞動能力、吃“低保”的居民在申請最低保障時需要就業登記證,隨軍家屬在享受部隊補貼時也需要有就業登記證,諸如此類。凡是涉及政府的各項便民的優惠政策,都需要出示就業登記證。就業登記證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居民身份證,這樣就給再就業工作的準確統計帶來了誤差。就業登記證發放的多少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就業現狀。

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閒置中的勞動產能。通常許多國家都把失業率作爲觀察經濟運行和社會動向的晴雨表,把增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一起作爲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但是,由於我們在掌控失業和就業再就業的尺度上不一,缺少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難以做到數據的準確,進而影響一些相關政策的制定。

我們建議:一是規範就業登記證的適用範圍,儘量減少就業登記證的其他用途;二是規範就業登記證的發放範圍,就業證的領取應是自願申領,特別是外來民工的就業證的發放,有利於準確統計失業人員的失業率和就業率。三是對於招聘“4050”下崗人員的用工單位,鑑於用工單位無需爲他們繳納養老保險等費用,政府有關部門應給與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多用“4050”下崗人員,緩解“4050”下崗人員的生活壓力,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加強政策宣傳和開展富有成效的培訓工作

居強宣傳工作,就是加強輿論導向。這是做好就業再就業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原原本本的告訴下崗失業人員和廣大人民羣衆,有利於促進再就業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僅僅靠政府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建議社會各方面的媒體能增大宣傳力度,運用多種宣傳手段,採取各種宣傳方法,全面、完整、準確地宣傳就業再就業有關政策,開展系列宣傳報道。在新聞宣傳形式上能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報道,特別是報紙、電視、電臺和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最好能開設固定欄目,固定播出時間,宣傳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同時要打造名牌專欄節目,能夠像城市頻道《萬家燈火》欄目那樣,雖說不在黃金時段播出,仍有較高的收視率,帶動整個就業再就業宣傳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

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這幾年,勞動保障部門在勞動力市場不僅是幫助失業人員重新上崗,還注重改進就業服務,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功不可沒。從調研的情況看,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專項資金來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但是效果不盡人意,花了錢還不落好,事與願違。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失業人員在思想上對培訓的認識有誤差,認爲培訓是“鹹”的,找到工作是“鮮”的,不願意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來提高充實自己;一些打零工(俗稱“隱性就業”)的人員不願意因爲培訓丟掉現有的工作。二是參加培訓的失業人員,覺得培訓的時間長,最短的培訓要20課程,技能方面的培訓一般要40課程左右,認爲自己騰不出時間。三是受培訓場地、經費方面的制約,以及在培訓的項目種類上還不夠完善。

我們建議:一是降低培訓門檻,讓下崗的“4050”人員也能參加培訓,掌握一門新的技能,能不收費則不收費,能少收費則少收費。二是七個街道社區的就業培訓走聯合之路,由區就業培訓中心牽頭,每個街道建立一個不同培訓內容的培訓基地,形成我區的就業培訓特色。三是適當縮減培訓課程時間,在職業和技能培訓中應以入門指導、使用有效、簡潔易記爲主。

以上是我們在調研中的一點感受和想法,也許比較膚淺,不夠深入。但是我們相信在政府和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各方的努力,一個“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比較充分的就業局面將必然出現。我區的再就業工作就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3篇】關於工人員收入分配現狀的調查報告

在本學期11周,我組對西鄉的部分工廠工作人員就個人收入分配作了問卷調查。問卷發出51份,收回51份,其中27份男性填寫,7份是已婚男性,20份是未婚男性,還有24份女性填寫,都是未婚。問卷分爲收入和分配兩大部分,旨在分析收入和分配是否真實、合理。問卷填寫都比較完整、真實和準確地反映了工廠工作人員的收入分配情況,基本上達到了調查的目的。現就將調查的情況做以下分析和報告。

從調查資料的統計數據上,反映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收入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

(一)基本收入在900元以下

基本收入分爲基本工資、福利費用和獎金三項。調查數據顯示,基本工資在800元以下

的爲大多數,佔68.63%,800~1000元的佔19.6%,1000元以上的佔5.9%。至於福利費和獎金,有些工作人員是沒有這三項的,這說明有些工作人員的收入僅僅是基本工資,沒有其他的收入補助,就算有,也普遍偏低。福利費在120元以下的佔47.05%,在120~150元的佔31.37%,在150元以上的佔21.56%。顯然,所佔的百分比越來越小,福利費在150元以上的人可謂少之又少。獎金方面,有獎金的佔58.82%,而沒有獎金的佔41.17%,就算有獎金,高的爲100元,只有1人,其他都在30~50元。

【第4篇】藥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現狀分析報告

藥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現狀分析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藥品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後,我們依法組織藥品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對健康檢查符合要求的發給藥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每年進行年檢蓋章。體檢工作雖然年年組織,一年復一年。但仍然存在着體檢面不全,時有漏檢現象,以及發現體檢不合格人員通知調離直接接觸藥品工作崗位也難以全面執行落實等狀況。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藥品管理法》對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人員只有要求每年進行一

次健康檢查。但違反規定卻沒有具體行政處罰的條款。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有gmp、gsp的跟蹤檢查,相對來說對《藥品管理法》51條的執行還是比較到位,問題出在醫療機構藥品從業人員,醫療機構有市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尤其是鄉鎮以下醫療機構量大面廣,有相當一部份屬於個體性質,對健康檢查規定認識不足,參加體檢不自覺、不主動,要等待通知。體檢組織由藥監部門書面通知到鄉鎮一級衛生院,並委託鄉鎮衛生院通知所屬的衛生所、衛生室、個體診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參加體檢。但仍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個別鄉鎮衛生院未做好體檢組織工作,沒有按規定要求通知基層醫療機構,致使藥品從業人員成批未參加體檢。二是衛生室個體診所人員少,個別醫療機構僅有一名醫務人員,工作脫不開身未參加體檢。三是有少數醫療機構認爲年年體檢沒什麼必要,而不參加健康檢查。

另外:參加體檢人員不符合要求,藥監部門發調離工作崗位通知書到鄉鎮(中心)衛生院。鄉鎮以上醫療機構法制意識比較強,一般能做到及時執行調離工作崗位,而村衛生室、個體診所收到鄉鎮衛生院轉過來的調離工作崗位通知書,卻往往強調種種原因,拖着不辦,不執行調離通知,致使患有傳染病的醫務人員繼續從事着直接接觸藥品工作,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傳播疾病危害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

二、幾點建議與意見

藥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工作,是事關人民羣衆用藥安全有效的一

件大事。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逐步完善規範體檢程序,杜絕漏檢、代檢行爲,加強監管確保健康檢查不合格人員調離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崗位。我們認爲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進一步加強《藥品管理法》的宣傳貫徹,增強藥品從業人員對體檢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認識,變被動爲主動,確保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全面落實到位。

(2)藥監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藥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情況的督

促檢查,建立體檢工作電子文檔,完善監管機制,規範體檢組織程序,對應參加而未參加體檢的藥品從業人員要加強法制教育並及時安排補檢,努力做到應檢人員不漏檢。

(3)健康體檢不合格的藥品從業人員必須調離直接接觸藥品工作崗位,對個別醫療機構頂着不調,任其讓患有傳染病人員從事藥品直接工作的,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資格,或者以公告、通報方式責令調離。

(4)藥品行政執法人員也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藥品管理法》雖未明確行政執法人員必須體檢。實際上藥監部門執法人員對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檢查時也要直接接觸到藥品,若患有傳染病也同樣會污染藥品,危害人民用藥健康。

(5)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制定規範性文件,對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人員無故不參加體檢行爲要予以行政制約,對患有傳染病必須調離工作崗位而未調離的行爲要予以行政處罰,進一步規範藥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工作,保障人民羣衆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