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如何與家長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一

隨着孩子年紀增大,到了少年階段的青少年很少會主動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會造成較爲嚴重的後果,正確引導孩子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能提早解決及預防多個問題的發生。

一、家長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的動態

作爲家長,忙於工作不能成爲你疏忽孩子的藉口,如果你平時都不關心和留意孩子的動態,孩子就會感覺到您都不關心他,他又怎麼會願意向您透露心事呢?

二、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要耐心聽取

如果有一天,孩子很認真又很緊張地向您透露自己的一些心事,作爲家長您不僅要耐心聽取,最好還要爲孩子保祕,說出自己的建議及經驗。

三、家長對孩子也要真誠

平時家中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對孩子公開,不要總是認爲孩子還小而不對其坦然,相反您對孩子真誠了,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相信孩子都會認爲您認爲他長大了,他也能分擔家中的一些事情了,能很好地拉近您們彼此的關係。

四、老師可將學生的情況如實反映給家長

而作爲老師,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問題如實地反映給家長,是好的要給予稱讚,不好的地方要給予家長一共改進的建議!

五、家長可以進行適當的家訪

同時家長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家訪,因爲家訪可以把老師、家長與學生三者關係進行緊緊的相連,而學生一般在老師家訪時都會表現出乖巧聽話,而家長也可以在老師面前適當稱讚孩子,會給孩子形成一種受重視的感覺。

當青少年產生異常心理時,想要其對你坦白一些心事確實是較難,但只要用心相信都會讓孩子明白您的苦心。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二

新時期下,教師已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和齊心協力,有效的家校聯繫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對孩子的進步產生極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我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家長,真誠相待

真誠相待是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最基本原則。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雖然起着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家長,公正地評價學生在校的表現,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只有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誠,家長才會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才願意與我們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爲孩子的進步一起商討對策。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合理教育學生

由於家庭經歷、受教育程度、性格、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作爲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比家長更瞭解教育規律,懂得教育方法,我認爲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加強交流和溝通。因此,我們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繫,正確引導家長,採用正確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融洽師生的感情,取得學生對我們的信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決心,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繫更加緊密,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時要講究藝術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更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溝通時,老師應學會察言觀色,能與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家長交流與溝通,對負責型的家長,我們以引導爲主;對溺愛型的家長,我們要態度明確,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對漠不關心型的家長,我們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師們只有端正好交流的心態,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纔會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佩服。這樣,爲我們今後的順利工作打下基礎。

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的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我始終相信: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合作者,只要你用心交流溝通,你的育人之路就會常常收穫驚喜。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三

1、學會對家長說:我理解你們

沒有一個問題是空穴來風,它都有其出現的根由。作爲家長,無論是善意的提議,還是有些無力的舉動,最終的原因還是要追擊到孩子身上。因爲關注,所以在意;因爲在意,所以偶然偏激。有時是出於人的性格,有時是出於一時的着急。老師一定要學會說出:“我理解你們”,這樣可以讓家長增強認同感,有利於安撫他們的情緒。

2、學會對家長說:孩子會進步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卻承載了他們的希望。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通常會說一句話:“如果您按我的要求做,孩子一定會進步!”反之,我們都不用說。其實你不用擔心承諾,當家長對孩子充滿希望的時候,他會用心配合老師的工作,家校結合,孩子不進步的可能性幾乎爲零。至於不配合的家長,他也會慎重考慮孩子出現的原因,而且你的承諾,他們會看作一種教師的自信,因爲實力纔敢說出這樣的話。

3、學會對家長說:請您尊重我

家長會的時候,我常說這句話。我記得我剛畢業,還是一個小丫頭時,第一次家長會面對的就是高年級的家長,那會兒我走上講臺,開始一句話也沒說,因爲他們在說。過了一會兒,等聲音停歇了下來,我才緩緩說:“尊重是相互的,你們傳遞的不僅僅是你們的態度,還將影響孩子。如果您不尊重我,您能指望自己的孩子尊重老師嗎?老師又如何帶好孩子?”從此後,我們班的家長會只要我走進教室,他們就會中止所有的談話。

4、學會對家長說:不許在孩子面前說老師一個不字

我常在家長面前說:“我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我無法保證我每次的做法都能完全正確。但我保證在我們出現分歧的時候,您及時和我溝通,如果是我的問題我會馬上改正。但請您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說老師的不是,任何老師的不是都不要說,對您的孩子成長不利。”無論是在學生面前還是家長面前,我從來認爲,錯誤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勇於面對錯誤,不過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爲老師樹立威信,不要相互拆臺。家校的步履統一,才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四

一、是採用家校聯繫簿進行交流。對一些缺乏自覺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過失的學生,教師可每天或每星期在聯繫簿上寫一下該生的主要表現等,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時的表現記入聯繫簿,這樣教師和家長都能及時把握該生的基本情況,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作業,及時改正缺點,引導他們積極進步。

二、是採用電話聯繫,教師有時去家訪,往往會碰不到家長,這時教師可用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繫,當然作爲家長更應主動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不要只爲孩子的事打電話,節假日也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以表示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謝。

當然教師與家長聯繫並不在於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強溝通,增進理解,使學校與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說,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認同一致,協作共事,努力減少一些互相抵消的無謂的消耗因素。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五

在我們班主任的現實工作中,經常要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有時在溝通時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請老師們不要急,這有一篇文章,願與您共同分享。

班主任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溝通觀。應當從思想上重視這種交往,把家長視爲自己教育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積極主動地與家長的聯繫,以利更多地瞭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並與家長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的方法。班主任應該明確,差異是溝通的基礎,但溝通不是爲了排斥差異,消除差異,而是爲了更好地理解差異,求同存異。班主任應當瞭解,要實現有效的溝通,溝通的參與者必須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溝通機會,並且都願意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觀點,樂於積極地接納對方;同時,溝通的參與者都被溝通活動所吸引,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容,共同創設交往的情境。

充分準備是實現良好溝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與家長談話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先約定,我們稱之爲正式溝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溝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對所談話題進行精心考慮,與家長見面時纔能有條不紊地交換意見,從而實現預定計劃。如果是後者,班主任就要善於臨陣磨槍,將孩子在校的情況簡明、扼要地向家長反映,並提出希望溝通的目的與計劃。

(1)溝通前先將溝通的目的、內容及有關概念搞清楚,並將溝通內容對溝通對象的影響弄明白。

(2)計劃溝通內容時應儘量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既可獲得更深入的看法,也易於獲得積極的支持。

(3)應充分考慮溝通時的社會環境與背景、溝通對象的性格及過去溝通的情況,以便做到是什麼山,就唱什麼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4)班主任要會控制溝通的節奏,主題應明確,不要離題太遠。

(5)注意獲得有效的資料與信息,並注意提供必要的答覆。溝通後要設法與科任教師交流,讓科任教師瞭解溝通的內容及採取的相應措施。

(6)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髮指示、命令、演講、報告、座談、個人談話等溝通方式,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7)溝通時不僅要着眼於現在,也要着眼於未來。溝通固然是爲了工作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預期的目標,促進學生及班集體的和諧發展。

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絕大多數都是不期而遇的非正式溝通。因此,班主任平時對每位學生都應心中有數,同時要熟練運用各種溝通策略與方法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六

培育孩子,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相互協助。但許多家長都有一個“無法言說”的苦惱——覺得老師做法不妥,卻不知如何溝通。

比如,面對個別愛使用“語言暴力”的老師,家長不知該向誰反映。孩子上一年級的張女士稱,班裏的體育老師特別愛斥責孩子,經常說“見過笨的,沒見過你們這麼笨的”之類的話。

一些高年級孩子家長更對老師的“作業體罰”苦不堪言。三年級男孩晨晨的媽媽陳女士很苦惱,因爲考試少寫了一個小數點,數學老師就讓晨晨寫一份300字的自我檢討書。類似的檢討書,班裏孩子們都寫過。很多家長不認可這種方式,想找校長反映,但覺得這位老師在教學上很有一套,害怕溝通之後,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看法;還有家長覺得孩子都覺得沒事,大人不用想太多;也有家長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爲體罰是一種常態,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當遭遇“粗暴”型老師時,家長們有百種心態,是該忍受,該接受,該反抗……還是有更好的溝通方式?

圓桌第1問:

對老師的不當言行

家長該持何種態度?

需要給老師“提醒”或“幫助”

教師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老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個人認爲,這樣的老師是應該及時得到“提醒”或“幫助”的。

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長和教師之間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溝通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關鍵的。所以我建議,家長要善用“溝通”這把金鑰匙,在發現老師在教育上的一些問題,或言行上一些不妥之處時,應該放下思想包袱,採取恰當的、理性的方式,及時、主動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應該成爲緊密的合作伙伴。老師和家長要相互接納彼此的不完美,彼此尊重、理解,加強溝通,真誠協作,只有雙方很好地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共同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圓桌第2問:

當孩子遭遇不當對待

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安撫孩子情緒 引導孩子理解老師

首先要明確的是,老師這麼做,肯定是不對的,有悖師德,無論是各級教委,還是學校,都已經把上述類似的語言列入“教師師德禁用語”,罰抄作業等列入體罰等嚴禁行爲。學校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和教師師德培訓。

但師德教育沒有做到常抓不懈的學校,難免會有疏漏。而現在的孩子,更往往是全家六個大人精心呵護寵愛出來的。作爲家長,一個孩子咱們經常都手忙腳亂管不好,所以不難想象一些老師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狼狽樣子。

性子急、修養欠缺的老師禁不住會口不擇言,選擇他認爲見效快的方法。作爲家長,要先對孩子做好疏導工作。從情感上給予支持,用同理心進行撫慰,比如“老師怎麼怎麼對你,你很傷心(委屈,憤怒等)是嗎?媽媽很理解你的感受…”其次是理,要明辨是非,先承認老師說的或做的欠妥,這裏要注意分寸。不是全盤否定,因爲家長否定老師,老師在孩子心裏的威信下跌後,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就更會消極被動,減弱學習動力,長遠看孩子受到的損失會高於這次事件。

再次要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寬容,想想老師的難處。

最後,指導孩子以後犯了錯誤,主動找老師承認,主動改正。錯誤誰都會犯,如果認識到並主動改正,還會有幾個老師不依不饒?孩子的工作做過後,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如果老師仍有不當行爲,家長就有必要與老師進行溝通。

比如先問問老師,孩子近期的表現,讓老師說說孩子的優缺點,解釋可能存在的誤解或誤會。然後,家長可以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個性。比如孩子性格敏感,這樣老師就知道不能對孩子說太重的話;比如孩子性格倔強逆反,吃軟不吃硬,老師自會反思教育方法…這樣的交流,家長表達與老師一起教育孩子的積極態度,既承認了孩子的問題,又讓老師瞭解了孩子的其他優點和個性,老師自然會改變對孩子的方式。

把遇到的問題,當做孩子成長的契機

特邀觀察員:李文華(首師大副教授,北京市語文現代化研究會副祕書長)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表揚,也離不開批評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不能說是完整的教育。當然,這要看懲罰的動機和目的,不能是因爲一時的情緒難以平復而懲罰,那叫使氣;也不能是沒別的辦法了而懲罰,那叫黔驢技窮;更不能是圖省事而懲罰,那是不負責任。我們所期待的“懲罰”,裏邊一定是蘊含着教師對學生深刻的愛與期待,老師爲學生想得深遠,有時可能超過了我們家長。

比如因少寫了一個小數點,數學老師讓寫一份檢查。我認爲,這份300字的檢討書,一定比說一句“別馬虎啦,下次注意”有效。老師希望他這一次就牢記終身。

“還有孩子都覺得沒事,大人不用想太多”。家長總怕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了,覺得自己受委屈是正常的,但無法忍受孩子受委屈。但爲何孩子卻覺得沒事?因爲說話有語境、做事有情境,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師生之間有着萬千的情感聯繫,即使老師態度生硬了一點,那份期待學生好的心情,孩子們也是能體會到的。

這裏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認真對待這300字的檢查,不是給老師完成任務,而是促使孩子培養做事認真、準確的一次極好的機會。

如今孩子的教育太難太複雜,單靠學校、老師或者單靠家長都難以完成。今天的家長和學校比任何時代都更需要相互支持,所以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就顯得更加迫切。家長對老師越多一份理解和尊重,老師就會越多一份付出,而且他們會因爲家長的支持而越幹越起勁。

圓桌第3問:

認爲老師做法欠妥,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

希望家長能中立、多角度地看問題

)首先,體罰孩子的老師,我覺得只是教師隊伍中極個別的。但個別現象,卻常容易被社會輿論放大。比如,透過一個老師的不當行爲去評判全體老師。從這種角度來說,這是不是也算一種對教師的“暴力”呢?

“教育是爲了讓孩子養成健康人格,做一名合格公民”,這是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的共同目標。只不過方法、途徑不同。所以,我希望家長都能站在中性立場、多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家長先想想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老師這樣做是常態,還是偶爾的針對某個孩子的教育上的偏頗或無力?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性格、秉性最瞭解。出現類似問題,我覺得家長應該先跟孩子及時溝通,追問幾個爲什麼,詳細瞭解情況。讓孩子談淡自己的看法,一起冷靜討論問題,看看孩子是否也有欠妥之處。

最後,如果老師的“體罰”“語言暴力”等行爲是一種常態,而非極個別現象,家長可以及時跟學校交流,如今的學校都很透明,不會袒護老師的不當行爲。

“給老師提意見,老師以後會不會打壓孩子?”這種顧慮家長可以打消。老師不會故意針對某事某人而在班級中喪失威信。相反,這還是促進教師和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大部分老師具備良好師德,期望和家長一起教育好孩子,大家目標想法一致。另一方面,老師也處於各種監管之下,一般不會有過激行爲。但溝通交流時注意用平等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好地達到一致教育的目的。

溝通之前,深入瞭解原因

教師和家長都是孩子的成長導師,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基本認知,影響着孩子的正常情感,影響着孩子的價值判斷。如果兩位導師出現了分歧、誤解,甚至積怨,那麼夾在其中的孩子會有極大的困惑,有時還會使問題加深、加重。

但是怎麼溝通呢?我建議還是直接交流爲好,這就要求家長在問題面前要冷靜。家長可以以瞭解情況的方式和老師溝通,瞭解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爲,發現真正的問題究竟在哪裏,在此基礎上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

有時可能會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有問題,造成對學生的“暴力”;有時可能是教師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而產生的情緒急躁、失控;有時是教師缺乏教育經驗,採用了違背教育規律的不恰當方法;還有時是孩子出於對自己的保護,沒有反映事情的全貌,造成一些誤解。

所以現象背後的原因很重要,這也是問題能否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得到解決的必要條件。多數情況下,如果教師犯的是“善意的錯誤”,經過溝通增進了解,雙方會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使問題得到緩解和改變。但是如果事實確實嚴重,教師又執意不改,那麼家長必須向學校反映,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教師的成長、社會的成長,所以責任是我們共同的,爲孩子撐起一片祥和的天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