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 篇1

《古人談讀書》中三篇文章是流傳至今的'文言文,佈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蘊涵深厚的道理。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配樂範讀、反覆誦讀的方式

由於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有所限制,以及古文對現代學生來講除了枯草乏味還是枯草乏味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這三篇文章的時候決不能用常規教法,環境的創設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學一開始,教師富有古樸韻味的配樂朗讀讓在座的學生不知不覺地把學習古文的枯草乏味的念頭給拋到了腦後,師讀完,學生還意猶未盡,從學生的神情中可看出他們此時急於想揭開古漢語神祕的面紗。

作者的頭像及表現該文意思的插圖帶着學生一層一層地深入瞭解古文二則所蘊含的深厚道理。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始終處於尋祕探索感悟其古漢語的神韻。思維極其活躍。讓學生誦讀時也積極提出配樂讀,學生讀得抑揚頓挫、搖頭晃腦,有滋有味的。

二、抓古漢語的特點,學習其精髓,提升語文能力

1.充分抓住文章表達方式,提高寫作水平

如:《讀書有三到》一文,行文簡潔,但佈局嚴謹,使得文章氣韻生動,蘊涵深厚的道理,所以弄懂文章的表達方式也就成了學習該文的重點和難點了。我帶着學生從作者朱熹是一個被稱爲中國南宋著名哲學家,其邏輯推理能力當然非同一般入手比較

譯句,哪一句更適合原文?爲什麼?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思想已經集中了,難道眼會看不仔細,嘴會讀不正確?

專心了,就能看仔細,讀正確。

通過學習,學生明白了文章作者很好的運用了假設和因果以及反問句式,準確而有力地推斷出“讀書有三到,且心到最急”。其實國小階段語文的教學不應該脫離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此時學生還處與似懂非懂,所以,讓學生運用了假設和因果以及反問句式說一段話,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學生雖往成較困難,但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算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得以鍛鍊。

三、課後擴展,增強素質

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鞏固提高學習古文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還可以鼓勵優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改編課本劇,創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由三篇文章組成。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的。第一篇選自《論語》,是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解讀;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紹的是讀書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國藩的文章,曾國藩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並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證明三者對讀書人來說缺一不可,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有以下收穫:

1、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給孩子方法。

我設計以讀爲主,整節課在讀書,誦讀,譯讀,悟讀,背讀。重點講解第一部分,通過誦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譯讀,結合註釋,疏通文意;悟讀,解疑釋惑,體會道理;背讀複述故事,熟讀成誦四步法,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第二部分放手讓孩子們按照方法學習,由扶到放。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2、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含義,效果較好。

本課的文言文不是太難理解,只要結合註釋,學生大都能讀懂大意。因此,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抓重點詞句的方式,理解課文的含義,教師簡單的引導,效果不錯。

3、在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再蒐集其他古人讀書的故事,學習學習。

美中不足的是對個別同學的指導不夠詳細,課堂時間有些拖延,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 篇3

《古人談讀書》一課,選擇了《論語》中三句關於讀書的名言和朱熹的《訓學齋規》中關於讀書的名句。本課選取的兩篇都是文言文,執教本課後,我感覺自己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讀爲主,以讀促悟

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距離很大。五年級的國小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課上是這樣來安排的:首先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強調讓學生讀流利,因爲學生在沒有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時候是不可能把語句讀流利的。接下來,我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對照註釋,理解每句話中關鍵詞的意思。

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抓重點詞句,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在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論語》的其他幾則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先讓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我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上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只有藉助集體的力量才能夠事半功倍地解決困難,獲取更多的知識。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並適時地予以指導,這樣又凸顯了老師的主導地位。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充分利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教學資源。這些突發性的教學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爲自己的忽視大大降低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再就是對課堂上動態的生成的處理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纔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 篇4

《古人談讀書》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紹了自己的讀書方法,都重視讀書的積累,但是側重點又各有不同。而且安排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久遠,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

一、教學效果

依據文章題材和學生的認知狀況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了較爲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調動積累,走近名人。

爲了更好地走進文本,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我設計學生課前收集資料的環節。讓他們充分地準備好:一是自己知道的讀書名言,會背誦四句以上;二是查閱三位名人的名言和故事,瞭解每位作者,瞭解背景,爲課堂上的交流和思考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預習時做足了功課,所以在課前交流環節時能暢所欲言,也能對作品對作者談出幾點想法,爲深入領悟作好了鋪墊。

2、讀佔鰲頭,培養語感。

本文的三部分內容在讀書時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自由讀第一部分即選自《論語》的幾句名言,讀準字音,同桌互讀,相互幫助。可以放手引領讀書。第二層次也是第二部分內容。在學生藉助拼音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讀準易錯的字音,通過範讀,讀出節奏,讀出停頓,讀出韻律,讓讀書有滋有味,進而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讀古文的愛好。第三層次是第三部分,此層次則是半扶半放,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交流展示後,在班內展示朗讀,並且評選出讀書小明星,進一步引導孩子們愛上讀書,愛上閱讀。

3、合作探究,感悟內涵。

在讀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潛心閱讀,藉助旁邊的提示驅使着領悟每句話的內涵。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藉助手頭資料解決心中的疑惑。之後在小組內交流,碰撞,讓思維趨於準確,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內容。接着再讓學生觀察文本內容,總結每部分內容作者側重點是什麼?你學到了什麼?這樣一來,在感知文本內涵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次概括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訓練,使語文課真正體現母語的作用。

4、背誦積累,製作讀書卡。

佈置全班同學背誦任務,自由背誦,同桌比賽背誦,班內展示背誦,評選出背誦小能手。此環節注重引導學生快速準確地背誦,爲積累豐富的語言夯實基礎。接着遷移運用,引導學生製作名言卡片,選的內容出自本文,要工整抄寫,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錘鍊。

二、成功之處

本文雖然看似有難度,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比如:學生朗讀古文的能力明顯提升;製作讀書卡讓動手實踐和語文學習的延展性有機融合!

三、不足之處

學生學得分量特別重,想象力沒能被激發。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讓學生自己試着創作讀書的名言,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 篇5

國小階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教學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指導的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本課在學習前,我先是佈置學生課前預習,把課文內容讀通順、讀正確。課上設計以學生朗讀爲主,通過各種角度、各種方式誦讀。以小組探究爲主、教師指導爲輔,教師在引導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回答給予不同的反饋,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所提升,改變學習文言文枯燥乏味的看法。 讀、思、悟相結合。本課的文言文不是太難理解,只要結合註釋,以及前面學習古詩的方法去理解,學生都能讀懂文章大意。真正的難點在於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把學到的讀書方法、要領,來運用到讀書學習中去。

在練習中,大部分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文言文的大意。同桌間也互相練習說課文的大意,進一步理解記憶課文內容。這一課學過後,並不像我預想的那麼難,學生在反覆讀、體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大意,大部分學生當天就能背下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