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加強基層治理,繁榮鄉村文化

加強基層治理,繁榮鄉村文化

加強基層治理,繁榮鄉村文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一項重大戰略,加強鄉村文化治理,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無疑成爲鄉村振興題中要義,它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並貫穿於實現農村現代化全過程

一、文旅融合補短板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近年來,以農旅融合及“旅遊+” 爲導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造多元化收入奠定了基礎,但縱觀全區旅遊產業發展,除了一個地方暫時的吸引人氣、短暫的熱鬧外,就其如何從長遠內涵發展壯大,還有待於不斷的探索、借鑑、學習。所謂,農業是根、產業是鏈、文化是魂,一個只有自然風光而缺乏人文氣息的地方,是難以吸引人的靈魂的。所以填補文旅融合發展的短板,打造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不僅要最大限度呈現所在區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區域的人文之美,從而形成兼具表裏之美。爲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對地方物質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傳說故事等進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鄉村田園、農舍、道路景點予以展示;二是開展更多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如賞花節、採果節、年豬節、廚藝大比拼、農民趣味運動會、……以此擴大宣傳、寓教於樂、增加人氣、提升消費;三是要創新思維,通過挖掘、原創、徵集等方式,打造屬於地方特有的文化品牌,如音樂劇、小品、文化講壇,旅遊論壇、民間故事等,真正實現文旅互動、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旅遊、助力農村振興。

二、重塑傳統文化 提升人文素質

巍巍中華,文化翡翠,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這些傳統道德觀念都是中國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已、都在、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和作用。隨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及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更多的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導致農閒無事、聚集喝酒、打牌盛行,同時,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可見,重塑農村文化氛圍,樹立文化自信勢在必行,建議可通過利用農閒、週末、寒暑假期,組織、舉辦公益國學禮儀班、傳統文化講堂、禮儀戶外宣傳、禮儀特色村評選、村落院壩禮義廉恥宣傳、家庭家規展示等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農村文化學習氛圍,唱響主旋律、引領新風尚,讓傳統文化滋潤孩子、影響父母,這樣既增加了孩子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改變了農村陋習、增強文明薰染,農村民衆的精神風貌也才能煥然一新

三、弘揚農村民俗文化推動鄉村民俗振興

民俗文化歷史悠久,深深植根於廣大農村地區,積極弘揚傳承民俗文化對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發展深受人們喜愛的打餈粑、包糉子、鬧花燈、划龍舟、吃新節……等民俗文化,既讓民衆在參與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又讓人們充分感受和認知到民族文化的思想內涵,增強地區文化影響力。同時通過民俗文化旅遊、民俗文化休閒娛樂,有利於農村經濟復甦發展,從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水平。在實施過程中,首先對農村民俗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弄清楚哪些具有文化開發和保護價值,從而制定科學、系統的開發方案;其次切實加強對廣大羣衆的民俗文化教育宣傳,積極將民俗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開設專門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通過不斷引導,使其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主流價值觀相融合,使民俗文化真正成爲鄉村振興重要的組成部分

四、挖掘鄉村精神文化引領鄉村風尚新

近年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廣泛開展。通過“感動人物”、“新鄉賢”、“最美少年”的評選及“爭做文明人”、“志願者在行動””活動,樹立典型、引領社會風尚,各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在農村精神文明工作的開展及宣傳上,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深入,通過組織活動樹好人、宣傳到位學好人、措施得力幫好人、示範帶頭做好人,全面加強農村爭做好人好事以及核心價值觀建設。如組織“好人”走進校園、走進院壩、現場講述感人故事;印製“好人”宣傳資料在廣大農村發放;以好人典型爲原型,創作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融合的文化作品,並通過集鎮活動、廣場活動、社區活動、院壩活動等,多角度、多層面開展宣傳,讓“好人”真正成爲鄉村人心目中的亮眼標籤,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精神引領,帶動人們共同踐行和發揚“好人”精神,從而掃除歪風邪氣、塑造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富民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