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議

今天,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議》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當前我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爲農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整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與城市經濟和城市文化建設速度相比,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還是存在着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比如凌雲縣現有行政村108個,50%以上的村沒有規範的文化活動場所,文化配套設施過於簡單陳舊單一,圖書少,娛樂、健身設施少,根本無法滿足當地農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活動形式比較簡單。有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大部分農民從外界獲取文化信息的途徑都是通過電視、廣播等,與農民的文化需求相距甚遠。另外,由於農民自身對文化學習的覺悟性不高,對於購買書籍、訂閱報刊雜誌、投資自身教育等行爲意願不強,從而使自身獲取文化信息渠道十分狹窄,以致於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較匱乏。

三是文化消費羣體弱化。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年輕人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留守農村的人員,大都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年齡較小的兒童以及文化層次較低的婦女,中青壯年農民的比例很少。

四是文藝人才嚴重不足。由於受待遇差、發展前景受限、工作內容單調等影響,一些文化專長、素質高的人才隊伍不願意到農村來。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人才流失已成爲一個較爲突出的問題。目前大多數農村都面臨着缺乏專業的文藝人才,沒有專職的人員組織農民進行各種文化活動的問題。

二、加強我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議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僅靠農村農民自發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和強有力的支持,引導農民羣衆自覺抵制“三俗”文化,倡導發揚先進、積極、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

(一)要加強農村文化流動場所的建設。要把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要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一陣風,設計要科學、佈局要合理,並有一定的超前性,可採取新建、改建、合建等多種形式,實行資源共享。

(二)要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各縣市區財政要從制度上保障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支出和傾斜。縣、鄉財政要把農村文化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在保證鄉鎮文化中心建設和活動經費的同時,逐年增加對農村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補貼獎勵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使文化陣地長期發揮作用,確保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穩步發展。村級自身要確保村本級對建設文體設施的投入,發揮主渠道作用。同時,要實行多元化集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鼓勵企事業單位與村結對幫扶或捐贈、冠名等辦法,不斷拓寬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渠道。

(三)要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繼續抓好文化館、文化站等文化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骨幹作用。按照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思路,既要立足於現有基礎,制定培養措施,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現有文化專業人才素質,又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加大對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要積極培育基層文化工作帶頭人和“熱心人”,注重發揮其引領作用,引導羣衆自發建立各種文化社團。積極組織和培育有一定的文藝愛好和文藝特長的農村文藝隊伍,爲農村文化人才搭建好平臺,使其成爲活躍農村文化活動、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的生力軍。

(四)要創新文化活動載體。要摸清當地農村羣衆性文化活動的特性,瞭解羣衆真正的文化需要,才能切實提高農民羣衆對文化活動的認可度和參與度,讓農村基層文化陣地真正成爲農村羣衆想來、愛來、常來的“文化之家”。要大膽探索,努力實現文化陣地、文化活動與農村、農民相結合、相貼近。充分考慮農民羣衆的文化素養、接受習慣,達到通俗易懂、寓教於樂的目的。要挖掘好、保護好鄉鎮及村落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和地方民間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動。要勇於實踐,創新與傳承並舉,積極開展時代特徵鮮明、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