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司馬光原文及賞析【通用多篇】

司馬光原文及賞析【通用多篇】

和張文裕安寒十首·其 篇一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何處初寒好,襯寒福善居。

長宵對燈火,滿屋聚詩書。

暫息登山屐,休脂下澤車。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餘。

司馬光原文及賞析 篇二

原文:漢家五尺道,置吏撫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獲知。

盤饈蒟醬實,歌雜竹枝辭。

取酒須勤醉,鄉關不可思。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賞析

“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自古創來,以“別”爲題的作品,多有悲悽纏綿之作,常囿於個人感情圈子之內,而司馬光的這首送別詩,卻能俯瞰九州,追溯千古,將歷史、現實、希望結合起來,以詩的`美啓迪友人的沉思,用歷史的光輝燭照前進的道路,感情深摯而不浮露,境界高人一着。

富順在四川南部,與雲南近鄰。古代,包括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的廣大地區,《史記》、《漢書》稱爲“西南夷”;《三國志》、《華陽國志》稱爲“南中”。歷代王朝很早就注意到這一帶地方的開發,秦代李冰、常頞,先後修築從四川通往雲南的路,長約二千餘里,寬約五尺,史稱“五尺道”(見《史記·西南夷列傳》、《華陽國志》),還在西南地區設置官吏。漢代承秦制,繼續派唐蒙等“鑿石開閣”,修築官路,直達建寧(今雲南曲靖);漢武帝時,兵臨雲南,滇王降漢,漢武帝仍命其爲“長帥”,賜“滇王”印,先後置益州、越嶲、牂牁、犍爲等郡,西南地區自此有了全國統一的行政建制;漢王朝還實行移民屯田,內地的先進耕作技術漸傳邊疆。首聯以簡練的筆墨概括了這些史實。

在注意加強邊疆與內地政治、經濟聯繫的同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還注意邊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的團結。西漢的文翁在漢景帝末期任蜀郡太守,在成都設立學校,入學得免徭役,一時“學徒鱗萃,蜀學比於齊魯”(《華陽國志·南中志》)。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對南中大姓的叛亂,並不單純以武力征服,而是採取“攻心爲上”的策略,對其首領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誠悅服。諸葛亮還吸收一部分民族上層人物爲其“屬官”,參與蜀國中央政權。結果,南中安定,無復後顧之憂。諸葛亮南征,恩威兼施,然而教化尚未顧及。“欲使”二句即於此着眼。二句一氣直下,意謂朝廷欲將文翁的教化施於南中孟獲之輩,使之發展成爲文明之域。

南中地區,古人多視爲蠻荒之地,其實,這裏物產豐饒,民風淳樸,蜀錦、桐華布、筇竹杖,遠在西漢就已銷售國外,風味飲食亦多,蒟醬就是其中之一。蒟醬,一作“枸醬”。一說是,一種胡椒科植物做的醬,味辛辣(《史記·西南夷列傳·索隱》);另一說是雞棕醬,蒟、雞同音,爲內地人誤記(尹藝《雞棕油》)。雞棕本是一種香菌,向來被視爲“山珍”。明代謝肇淛《滇略·產》說:“雞棕,……土人鹽而脯之,熬液爲油,以代醬豉。”南中蒟醬,漢代就已銷往鄰近地區。南中民間歌舞豐富優美,巴渝間流傳的《竹枝詞》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含思婉轉,色彩明麗,唱時以鼓笛伴奏,同時起舞。唐代劉禹錫曾據以改作新詞,膾炙人口。“盤饈”二句即選取這兩件有代表性的事物,說明了南中風物之美。

尾聯二句,詩人勸友人在途中開懷暢飲,切莫頻起鄉思之情。言外之意是,南中之事大有可爲,不可因憂思而自傷心神。司馬光畢竟是政治家,頗有眼光。詩中所發的主張是針對唐宋以來的弊端而發的。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楊國忠等貪邊功以邀寵,對南詔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結果全軍覆沒,自此西南兵戈不息(見《新唐書·南詔傳》、《舊唐書·南詔傳》);宋太祖趙匡胤則“揮玉斧”,把大渡河以南之地劃出疆界(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四),使繼南詔而起的大理國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司馬光對友人的諄諄囑咐,表現了他對西南地區的深切關注。

此詩雖偏於議論,不鋪陳文采,也不刻意求工,然而在質樸的語句之中,蘊含着豐富的內涵,而且感情誠摯,含意深遠,在宋人五律中屬於佳作。這與詩人“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的敦樸性格也是一致的。

酬永樂劉祕校四洞詩 篇三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貧居苦湫隘,無術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頗與朱夏宜。

寬者容一席,狹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週四垂。

詎堪接賓宴,適足供兒嬉。

自問安取法,前修果慕誰。

非如太古民,營窟避寒威。

又非學射人,空石專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複習西夷。

又非楚司馬,金奏相賓儀。

又非鄭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五子,丹穴免憂危。

又非張巨和,崇巖立師資。

所慕於陵子,欲效蚓所爲。

微竅足藏身,槁壤足充飢。

養生既無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澤布,歌嘯樂餘滋。

豈羞泥塗賤,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頌形聲詩。

困剝固未嘗,進復敢終辭。

司馬光誠信賣馬 篇四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色純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溫順,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後慚愧極了。

何秀才郊園五首·濁酒不取味 篇五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濁酒不取味,素琴無復弦。

何須更清論,相見自蕭然。

和同舍對菊無酒 篇六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黃花倚秋色,曄曄爲誰開。

更使窺殘榼,空令洗舊杯。

嗅香行繚繞,撚蕊立徘徊。

盡日柴門外,白衣來不來。

句·初時被目爲迂叟 篇七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初時被目爲迂叟,近日蒙呼作隱人。

司馬光的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原籍屬河內(今河南沁陽)。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爲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在藏書閣擔任皇帝的顧問,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專心編纂《資治通鑑》,用功刻苦、勤奮。用他自己話說是:“日力不足,繼之以夜。”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爲封建統治的借鑑。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捲上進,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鑑》。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爲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至元豐七年(1084年)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傳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爲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遺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還有諸多名著被衆人所流傳。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 篇八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朱門近在府園樂,杖屢過從跬步中。

避暑連翩投轄宴,析酲蕭灑滿襟風。

閒來高韻渾如鶴,醉裏朱顏卻變童。

剪燭添香歡未極,但驚銅漏太匆匆。

司馬光剝胡桃 篇九

在司馬光小時候,大概只有六七歲左右的樣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麼也剝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馬光很是着急。他的姐姐見司馬光不能將皮給剝下來,便想要幫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會剝,無奈之下,司馬光只能拿着青胡桃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司馬光家裏的女傭看到司馬光拿着一個青胡桃,就明白司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剝不了皮。於是,女傭便將司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過來,打了一盆熱水,把青胡桃放進了熱水之中。青胡桃經過熱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剝下皮來。

司馬光的姐姐路過時,看到司馬光已經拿着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於是就問青胡桃的皮是誰剝的。司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說:“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剝下來的,只要將青胡桃放進熱水裏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聽後十分的高興,認爲司馬光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但司馬光的父親聽到兩人的對話後,非常的生氣,訓斥他:“你怎麼敢說謊。”原來,女傭幫助司馬光剝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門口的父親看得一清二楚。

經過這件事後,司馬光再也不敢撒謊了。等到司馬光成人後,他還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誠信。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 篇十

朝代:宋朝|作者:司馬光

靈根逐漢臣,遠自河源至。

流離遍中壤,今茲盡苗裔。

畏日助殷紅,凍雨滌濃翠。

宜攜避暑客,花下縱橫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