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育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教育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回顧自己一年的教學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爲了改進缺點、提升自己業務能力,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轉化學困生

首先,我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做得還不到位。因爲去年期會考試後,我發現班裏有幾個同學的考試成績很不理想,與班級平均分差距較大。爲了讓這幾個同學儘快趕上來,跟上班級的步伐,於是我制定了相應的一系列計劃和措施。

1、有的同學學習習慣不好,上課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學習興趣較低。這時我想到了前年趙玉娥老師講課時分享的經驗:當時,她講的是《前後左右》這一課。當時在課堂上,她提問了班裏成績最差的一個學生,她問的問題是:誰在誰的前面?這個學生居然非常流利、正確地回答出來這個問題。當時我們都不解,爲什麼直接提問成績最差的學生。後來經過趙老師的講評,我才明白,這樣可以直接把握全班的總體掌握程度,如果你認爲平時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那說明大家基本都已經掌握牢固,可以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了。於是我借鑑了她的經驗,在講課前總是提醒學生要認真聽講,一會老師會抽查提問問題。尤其是哪個學生走神、沒認真,或者是老師認爲你可能還沒學會的同學,老師一定會提問的。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注意到哪個同學走神了,我會出其不意地提問他,來提醒他應該跟隨老師,專注聽講。由於三年級的同學自尊心和好勝心已經比較強了,在老師提問時,大家都想好好表現自己,來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肯定,所以同學們在聽課時會更專注、更認真,這樣總體課堂效率也大大提升。

2、還有的同學總體智力上與大部分學生確實存在着差距,我就把他們座位調整至教室的前三排,便於老師課上及時輔導。同時,也給他們安排了學習好的同學作爲同桌,實行優生帶差生,利用同桌的優勢讓好學生幫助學困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老師講授新知識時,每節課下課前都會進行課堂小測。老師先出一道題,讓左邊的同學一邊講,一邊寫,講給右邊的同學聽;再出一道題,右邊的同學講給左邊的同學聽,讓每個同學都體驗到當小老師的快樂。哪個同學不會,同桌講給他聽,這樣兵教兵、兵練兵,全體同學都鍛鍊了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困生的長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及時總結和表揚他們的長處,要用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要想辦法挖掘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個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應該不算太難。難也要做,因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5、教師要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佈置淺顯的作業讓他們做,甚至是一些難題,連學習好的學生也難以完成的題也讓他們進行嘗試。有可能學習好的同學做不到的題、回答不了的問題,學困生通過激發思維,激發靈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並引導他們向前邁進。這樣,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熱愛學習。

6、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告訴他們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希望家長平時在家也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和老師一起努力,共同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取得進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上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上課更加積極專注,課後作業質量也有明顯提高,他們的成績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上課認真傾聽的習慣

我發現我們班同學聽課習慣不好,不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而且課堂上隨便插嘴。於是我與同學們一同制定了認真聽課的新班規,教給學生認真傾聽的方法。

首先,我提出明確的傾聽要求“傾聽要有五 心”,即: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 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 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傾聽方法,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學生能做到先聽後說,想好再說,逐漸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其次 ,指導學生傾聽的姿勢。神情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課上,我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要求聽同學發言時,神情要專注。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同學們逐步養成了認真傾聽、積極發言的好習慣,課上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我相信,只要同學們把好的學習習慣一直堅持下去,他們的聽課效果一定能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全面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反思 篇二

在二年級的單元投擲教學中,讓我受益非淺。由於上課的教學對象是水平一學生,他們自控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考慮,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圍繞單元投擲教學目標,三節課的主要內容上都做了適當的安排,即:各種方式的投的動作:投準、投遠等。在課的結構設計上,做了精心的規劃,即:激發興趣、身心準備——培養興趣、自創投擲——積極實踐、提煉真知——活躍情趣、滲透教學——驗收評價、創導合作——均衡發展、身心放鬆六個階段,力求較好地體現新課程的創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層浪的導入: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教師應努力使其能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良好的課堂導入,學生的參與熱情會立即高漲,而且對整堂課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導入過程中,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採用了富有情趣的遊戲活動,營造了一個寬鬆、積極、主動的教學環境。簡簡單單的兩片硬紙板、普普通通的舊報紙,學生們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師愉快的做起了準備活動,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自然和諧。

二、實踐出真知教學:“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實踐出真知。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提倡“自主式”教學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是現今教育改革中的實踐創新。所謂“自主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其內涵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爲基礎,通過親自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投擲教學偏重於技術要領的傳授,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投擲形式遠離生活實踐,更難讓學生以此作爲健身的方法。在本單元教學中,淡化了投擲技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以投遠爲目的進行創新體驗與練習,在學生的實踐中積極提取正確的投擲動作,既提高了投擲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投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實爲一舉多得。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多次示範,教師的重點提示,充分營造了濃厚的民主氛圍,實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三、分層教學關注個體差異:這節課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應用了分層教學法,以不同的投擲起點來挑戰相同的終點,給素質好的學生給予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挑戰自我;給相對素質差的學生給予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總體來說,分層教學重視了學生主體參與和教學信息的反饋,引進了平等競爭的激勵機制,使各類學生在練習時都能處於亢奮狀態,既能讓優秀生“吃得飽”,又能讓希望生“吃得好”,還能讓中等生再提高,使學生在求知中感受樂趣。在這節課中,濃縮了許多新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些基本理念既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挑戰和突破,也有助於改革體育教學模式,作爲第一線體育老師的我,還將繼續努力。

教育教學反思 篇三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啓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着一些問題:隨意性大,一節課多的可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問題,少的只提幾個問題;記憶型問題和理解型問題比例較高;讓學生闡述觀點、答案開放的能力型問題比較少;而且幾乎沒有爲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以至於也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

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抓住每個有價值的提問

1、激趣性提問

2、疑難點提問。

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要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疑。差錯人皆有之,作爲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有這樣一題: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的長爲5cm、7cm則它的周長是多少cm?

3、發散性提問。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並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對學生的數學建構無疑是有着積極意義的。

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發展

三、精心研究學生,使問必有答

四、精心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我們知道學生都有提問的慾望,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一般方式歸納爲如下策略:

①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性思考。如:“爲什麼?”“怎樣想的?”“爲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

②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如:“還有別的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還有更多的方法嗎?”

③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有更快捷或更新穎、獨特的方法嗎?”

④引導學生自我評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認爲好在哪裏,哪裏還有不足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總之,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爲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最近,聽了多位著名特級教師的課,他們除了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啓迪着我。

【細節1】“攝影師,給鏡頭!”

於永正老師在教《水上飛機》時,我注意到課堂中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一名學生上臺讀書時,於老師叫攝影師給這名學生照相,另外,還提醒攝像師要把鏡頭對準學生。這看是隨意,其實是教者教育理念的自然顯現——讓學生始終成爲課堂真正的主角。我想,這正是大師的“大”字的表現,只有理念深深紮根於人的思想精髓裏,纔會有這樣不由自主的行爲。有人這樣評價於老師:低頭是一種傾訴,擡頭是一種信任,撫摸是一種親切。於老師原想給這孩子信心,沒想到卻給了這孩子一生的自信。

【細節2】“你心裏明白,嘴上說不出來,是吧?”

靳家彥老師指導學生理解《 珍珠鳥》中“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一句時:

師:“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它是阿指什麼?

(小男孩語塞,哼哼半天,說不出來。)

師:(非常信賴地)我知道,你心裏明白,嘴上說不出來,是吧?

小男孩:嗯。(然後坐下)

(靳老師沒有絲毫懷疑)

師:好,我請別人說。

(其他同學大致將問題說清楚了,靳老師準備進入下一個環節)

小男孩:(突然將手高高舉到了靳老師的胸前)這是一種愛,是一種沒法用語言表達的愛。

師:(幽默地、笑着)噢,怪不得你剛纔回答不上來,呵呵。

(衆鼓掌,笑。) ……

是呀!信賴是一種愛,是一種沒法用語言表達的愛。靳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時,他自己已將“信賴”在課堂上演繹。

【細節3】“殷勤的服務生”

凡是細心的老師都會發現,支玉恆老師上課時喜歡手持話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離他多遠,他總是趕忙跑過去,殷勤地將話筒送到學生面前,儼然是一個熱情周到的服務生。這何嘗不是一種啓示呢?有時想想,也是呀,教,對於學,不就是一種服務嗎?

【細節4】“我是東西嗎?”

賈志敏老師在教《推敲》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

師: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南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瞭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節課我們說的那個“木”字,(板書,畫“木”),多像一棵樹呀!(再板畫“休”,)瞧,一個人在樹邊上休息,多形象呀!再比如說“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兩腳跨出去,不是一步嗎?詞也很有意思,如“左”和“右”,(讓學生先舉左手再舉右手)如果“左右”放一起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說“東西”,單個表示方向,兩個字擺一起,就變成了物件。(生讀)

師:(舉起書)這是什麼東西?

生:書。

師:(又舉起粉筆)這是什麼東西?

生:粉筆。

師:(調侃地)我是東西嗎?

生:(異口同聲、非常肯定)你不是東西!

師:(笑)哈哈!變成罵人的話了。

師: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來看看這個詞:(板書)斟酌,這斟酌分別指倒酒的意思,擺在一起變成考慮了。

師:再看這個詞:(板書)推敲。假如這是門,誰來推?(生推)誰來敲?(生敲)“推敲”擺在一起又變成什麼了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故事,什麼故事呢?

……

六十多歲的老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沒有絲毫的師道尊嚴,有的是一顆童心。師生對話(調侃)是那麼親密,那麼和諧,那麼自然。鬆軟適度的土壤有利於種子的萌發,賈老師用愛營造的寬鬆氛圍催開了學生心靈的花朵。

【細節5】“誰說你戴着和孫老師一樣的近視眼鏡,”

孫雙金老師在教《只揀兒童多處行》時: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冰心奶奶“只揀兒童多處行”?

生:我畫的是:“我們笑着下了車,迎着兒童的涌流,擠進頤和園去。”因爲冰心奶奶原來是路過,現在看過兒童都進去了,他們也進去了。“迎着”、“擠進”兩個詞最能反映。

師:是啊,冰心奶奶“原來……現在……”這一句話找得準!

師:誰說你戴着和孫老師一樣的近視眼鏡,我說你有一雙慧眼呀!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與喚醒。”一句充滿激情而又意外深長的評價,在學生的心海里該激起多麼大的波瀾呀!

“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韓非子·喻老》)我特別喜歡聽名師的課,每次我都會被他們那份真誠而又真誠的童心、愛心所感動。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每一句樸實的話語,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都蘊含着對學生深深地關愛。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能成爲大家所關注的名師?如果僅僅是教學設計上的精巧,那還不能足以說明問題,我感受到的就是那一種內在的師魂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我常要求自己要眼裏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但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卻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感悟大師精彩的教學片斷之餘,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對學生的關愛,感悟那份如小溪般潺潺的細流。

教育教學反思 篇五

不知不覺,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間,新課程的理念一天天進入千萬所中國小,即使是最偏僻的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有所瞭解。

乘着這股春風,我利用工作之餘不斷學習、摸索、實踐,並聽取各類的講座,以便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認識。新課程的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強調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回顧這兩年,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教學策略以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覺得有喜也有憂。下面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教學觀念及師生之間的關係的反思。

千百年以來,教師總是讓人覺得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我覺得在現代發達的現今社會裏,教師的角色需要轉換,從學習的意義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生活上的益友,這樣,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配合學生,真正爲學生的學習着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記得班上的詩嘉,她剛進入國小讀書時,學習上很多都不能領悟,她的膽子小,不敢向別人請教,這時我主動地接近她,幫助她,鼓勵她,慢慢地她走出學習的困境,獲得了成功。而她也把我當作是她的好朋友,我也爲她的點滴進步感到高興。

二、教學策略的反思

教學策略一般是指教學當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如何讓學生積累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語感;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學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並教會學生進行分類摘錄,然後讓學生們把精選的部分詞句先進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礎下再進行背誦,背誦一般通過堂上檢查或進行背誦競賽,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詞彙量大了,動筆寫作時就有話可說,有文可寫,不再像以往那樣將朗才盡,學生真的有收穫。

從這看來,我覺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很重要,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三、對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究竟學到了什麼,形成了什麼能力,解決了什麼問題。這樣可以從另一方面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

例如:我在講第五冊《會搖尾巴的狼》一課的時候,爲了讓學生們對狡猾的狼與老實的老山羊的五次對話的理解和認識像狼這樣的壞人是不會跟別人講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試教時,設計出比較多的問題,想讓學生尋着我的步伐去把課文理解,師生一問一答,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就比較熱烈,但其實教學的效果卻不太理想。後來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以及反思了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發揮教育機智,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只是限於個別學生來回答,學生沒有全部參與課堂的學習當中,沒有嘗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我的教案中的問題所侷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爲了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換爲主動,我再認真地鑽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後再一次去上這堂課,這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整體瞭解課文大意之後,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通過讀書、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情況,自己去把課文讀懂,自己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去解決問題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組裏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只作適時的點撥、指導,在讀懂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表演,有的學生朗誦,有的學生表演動作。這一節課我把課堂真正地交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真正地體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並學到了知識。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六

課 堂教學歷來被稱爲 “ 遺憾的藝術 ” ,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進行課堂教學自我反思,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 1 )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2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 3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二、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覺到 “ 山窮水盡疑無路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要求他的教師: “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 ” , “ 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 ” ,他認爲,這樣, “ 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 ”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

三、在相互借鑑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爲 “ 井底之蛙 ” ,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 “ 巨人的肩膀 ” 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教育教學反思 篇七

早在正式授課的第二節以後,我就陷入了一種學生的反應和生活常識層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課前都花很多時間去修改、調整思路和實例,希望能有所改變,然而總是事與願違,上完課後都覺得效果很不好。由於自己把教學看得很重,遲遲未有定調的上課方式與日漸消疲的學生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總是糾結與此導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備課、教學的低效,反過來更加劇了這種不安感。日子在這樣燥鬱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

直到我開始放棄教學,選擇重新聽課,在一節指導老師傳統教學課堂和一節實習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學課堂之後,突然頓悟了一般:原來課堂氣氛成這樣就已經可以了。現實中每個老師的課堂大多數都是比較平淡的,有人講話、有人開小差、也有人發呆,但這應該纔是最正常的課堂狀態。之前的我過於追求全神貫注似的愉快氛圍,一旦哪一點有所欠缺便會放大無數倍的自我責備,然後舊問題未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開之後的一切都默默的變得順暢起來,像是注入了新鮮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備課也竟然變得簡單起來。最重要的是,開開心心上課的我也帶動着每個班級的課堂氛圍變得十分活躍。之前的一切問題在我對教學的態度改觀後竟然如此輕鬆的逐個解決了。覺得很是神奇,同時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兩節課後,我還是發現了新的問題。這問題來自於我的學習習慣。我總是習慣把課本的內容按自己的思路圖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認較爲順暢的邏輯思維連接起來,相當於用自己的話將知識重新模塊化後再輸出。這使我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有更好的把控,但缺點在於,這種方式較爲脫離課本,一旦中途卡殼或是什麼原因會存在遺漏重點的問題;而且順序不遵照書本,對於一些基礎差又不抄筆記的學生來說複習會比較困難。

可由於這種思維性的講解我認爲會更符合國中生的思維方式,因此不太捨得改用傳統順序教學法。後來發現,只要提前設計好筆記的版式,按照大綱的順序往下走,各節點再採用分散式導圖教學就能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上更便於記憶的思維性講解。在實驗了一節課之後,效果反響還不錯。而且後面的知識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進行備課,即省時又高效。

經過這階段的經歷與思考,一直說態度決定成敗,這次開始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有的時候,擺正心態,輕鬆應對比什麼都重要。當你調整到本初狀態,期望值合適的時候,往往回饋會變得更加賞心悅目。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八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述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講的是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第一次輸了,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自練習絕招。結果,在他的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能夠說,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能夠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

本課教學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課的選編意圖,我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一、以讀爲本,讀中求悟,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讀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讀爲本,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在教師的啓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着的思想感情,以讀爲本,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例如:我從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入手啓發談話,誘導學生理解課題《絕招》,激發閱讀慾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爲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鋪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課文寫了哪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各自有什麼絕招,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進一步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再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品讀與想象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小夥伴各自的絕招,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感受童真童趣,使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

透過教學我深深感到,書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以讀爲本,透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是落實《課標》要求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二、以學助教,以教促學,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說:“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加強學法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會學”的潛力。因爲這篇課文資料淺顯易懂,我基本上“以讀代講”,但在讀文學文的同時,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習慣,以學助教,以教促學。

例如:1、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涉及了哪幾種絕招,推薦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2、聯繫學生勾畫的資料,板書出重點,再讓學生聯繫這些提綱說說本文主要資料,既降低了三年級學生概括的難度,又遵循由簡到難、有章可循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3、引導學生思考小柱子從第一次沒有絕招到第二次的速算乘法讓大家心服口服,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文中那部分需要細細研究學生很快找到“兩次比試的中間過程”研讀起來。我根據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思考的路徑上給予誘導,以幫忙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教學中進行閱讀思路的學法指導,這對於提高學生整體閱讀潛力很有好處。4、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透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透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出示想象提示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說說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現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忙的,透過這樣的想象也爲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讀寫結合。

三、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於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並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力求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例如,從學生平常感興趣的卡通片入手,學生暢談葫蘆娃中的“大力士”,“千里眼,順風耳”,“刀槍不入”,“噴火吐海”……透過交流這些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感悟“絕招”的含義,既簡單誘導學生理解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

再如,讓學生談談從小柱子身上受到的啓發時,我又順勢出示一組圖片:中國女子體操隊表演的精彩瞬間,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優美的冰上芭蕾,殘疾人技藝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總之,我認爲這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爲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爲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此,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透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遺憾之處細思量:

告別了《絕招》,學生的情緒是留戀,是感嘆,而我心裏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說,人生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可當我一次次反思着這堂課,回味着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我以爲,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說得一點也不錯。當我層層鋪設後,出示小柱子最後說的話,談談對你的啓發時,教室裏卻很安靜,我又出示很多生活中精彩絕招的圖片,也只有兩個學生淡淡地說: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最後我只能順着那兩位學生的話匆匆做了小結。

課後我反覆思考着:我本以爲此時應是這堂課的高潮,學生應會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體驗,就應滔滔不絕,互相補充,在交流和討論中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雖然學生總結出了文中道理,可卻變得這樣索然無味。如果當時我能再引領學生聯繫小柱子的話反覆讀悟;如果能再聯繫前文中小柱子第一次比試時的尷尬和第二次受到的稱讚;如果能再啓發學生聯繫自己學藝時的感受,或談談佩服周圍誰的本領和技藝;如果我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一系列的如果,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爲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應對預設外的狀況,我缺少隨機應變的潛力,這是教師務必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並不如自己一向認爲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意外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取了後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這就是遺憾爲我沉澱的思索。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九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爲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爲一名教師,爲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爲、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爲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爲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通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纔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悅、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