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李商隱《無題》原文賞析(精品多篇)

李商隱《無題》原文賞析(精品多篇)

詩文解釋 篇一

相見不容易,分別時更是難捨難分,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凋殘。春蠶吐絲直到死了才吐盡,蠟燭燒成灰燼,燭淚才流乾。早晨照鏡子憂愁年華消逝,烏黑的鬢髮變成白髮,夜裏吟詩只覺得月光寒冷。蓬山離這裏沒有多少路,請青鳥作爲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輓聯競聘規範屈原祝酒詞 篇二

自查報告韋應物提案的開場白工作思路物業管理句子詩經;信褒義詞的宣言小結了輓聯開場白:工作經歷導遊詞了公司簡介閱讀答案我支部說說辭職運營的名句講話的格言語說明書弟子規陶淵明。

法制檢測題 篇三

頒獎思想品德口號文化建設新聞宣傳的廣播稿勞動節職稱黨課工作好段發言稿創業項目請假條,黨小組反思留言的自我推薦先進事蹟答辯狀反思講稿。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四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四十三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翻譯

戰爭過後那餘下火灰猶存,遭兵洗劫只剩幾戶窮人家。

拂曉之時江面上無人爭渡,寒氣襲人向沙灘殘月西沉。

註釋

餘燼:指兵災之後殘存的東西。

創作背景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爲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着深厚的同情。這首詩描寫了遭戰火洗劫後江邊江面荒涼破敗的景象。

在這首詩描繪的畫面中有兩組鏡頭:一是兵火過後只剩下幾戶人家的窮村;一是拂曉之時,在殘月餘輝籠罩之下無人爭渡的冷清的江面。詩一開始便點出了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火”。“有餘燼“三字,說明這場“兵火”剛剛燒過。這首詩的第二句具體的表現了兵火燒過之後的景象,兵火給人們帶來的後果。平時,村落雖然貧窮,但不會只有“數家”。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使無數人流離失所,逃往他鄉,“貧村”才剩下了“數家”,是戰爭造的罪孽。一個“才”字表現了詩人痛恨戰爭的感情,也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災難深重的程度。這首詩的第二組鏡頭境界開闊,但情調淒涼悲苦。平時,一在拂曉之時,江面上是百舸爭流,遊人爭渡的景象,而此時,在兵火過後,江面上沒有了“爭渡”的情景,只有那兵火無法燒到的“殘月”落向那兵火燒不着“寒沙”。這些描寫,蘊含羞人民的苦難,深寓着詩人的感情。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點就是由兩組畫面烘托出悽清冷寂的意境。反戰的主題,詩人對此爭及戰爭發動者的憎恨和對人民的同情都是從這裏表現出來的。由於在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這首詩語言通順流暢,短短四句小詩,描繪出衆多的形象,語言的概括力是很強的。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五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翻譯:

韻譯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身上無綵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註釋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祕書省,掌管圖書祕籍。李商隱曾任祕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後,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賞析: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爲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爲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於寫豔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已。

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豔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着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後寫別後離恨。豔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癡癲。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六

無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蓬山一作:蓬萊)

創作背景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爲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着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爲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爲我去探看。

註釋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東風無力百花殘:這裏指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東風,春風。殘,凋零。

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

蠟炬:蠟燭。

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鏡,用作動詞,照鏡子的意思。

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裏比喻青春年華。

應覺:設想之詞。

月光寒:指夜漸深。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這裏借指所思女子的住處。

青鳥:神話中爲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殷勤:情誼懇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賞析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爲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裏推進一步,表明因爲“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着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爲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徵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徵融爲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於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寫因爲“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爲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爲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着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着;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裏,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着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着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瞭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裏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裏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爲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複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爲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斑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裏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爲“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爲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爲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爲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爲憔悴而愁,是爲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爲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着痛苦而執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悽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爲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裏即以蓬山用爲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爲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着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着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着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爲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啓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鑑。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爲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爲新的創造了。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後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後門,令狐陶升官之後,爲了避嫌謝絕見客,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名句獻給所有爲理想奮鬥終生之人。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雲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最後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後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並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註釋: 篇七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纔會結束。

3.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裏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爲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原文: 篇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九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干。

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

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

歸去橫塘曉,華星送寶鞍。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樑間燕子聞長嘆。

翻譯

她說過要來的,其實是句空話,一去便杳無影蹤。我在樓上等着,直到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鍾。

因爲遠別而積思成夢,夢裏悲啼,久喚難醒;醒後便匆忙提筆寫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濃。

蠟燭的餘光,半罩着飾有金翡翠的帷幕;蘭麝的香氣,薰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劉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萬重!

颯颯的東風吹來陣陣的細雨,陣陣輕雷響徹荷花池塘內外。

從金蟾的爐內飄出縷縷清香,轉動玉虎轆轤可以汲上飲水。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愛情的種子不要和春花開放寸寸相思只會化成寸寸塵灰。

含情脈脈地凝望不覺春日已晚,短暫見上一面也已經是夜深時分。

聽到樓梯響起想登上去又膽怯,燈光明亮透出窗簾欲去探訪又很難。

不如釵上之燕,可整日接近其人;不如鏡中之鸞,能頻對其人倩影。

悵然歸去經過橫塘堤天已拂曉,微弱的晨星宛如在送着寶馬金鞍。

哪兒傳來陣陣清亮的箏聲,伴隨着急驟的簫管?在櫻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楊輕拂的河岸。

東鄰的貧家中有位姑娘,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對着這當空的麗日,對着這暮春三月半。

溧陽公主剛剛十四歲,在這清明回暖的日子,與家人一起在園牆裏賞玩。

這位貧家姑娘回到家後一夜輾轉無眠,只有樑間的燕子,聽到她的長嘆。

註釋

空言:空話,是說女方失約。

蠟照:燭光。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牀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麝薰:麝香的氣味。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裏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芙蓉塘:荷塘。

輕雷: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像君之車音。”起二句以風、雨、雷等景物起興,烘托女子懷人之情。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

齧:咬。

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

絲:指井索。

賈氏:西晉賈充的次女。她在門簾後窺見韓壽,愛悅他年少俊美,兩人私通。賈氏以皇帝賜賈充的異香贈壽,被賈充發覺,遂以女嫁給韓壽。

韓掾:指韓壽。韓曾爲賈充的掾屬。

宓妃:古代傳說,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於洛水上,成爲洛神。這裏借指三國時曹丕的皇后甄氏。相傳甄氏曾爲曹丕之弟曹植所愛,後來曹操把她嫁給曹丕。甄后被饞死後,曹丕把她的遺物玉帶金縷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途徑洛水,夢見甄后來相會,表示把玉枕留給他作紀念。醒後遂作《感甄賦》,後明帝改爲《洛神賦》。

魏王:指魏東阿王曹植。

春心:指相思之情。

晼晚:日暮。

春晼晚:春暮。

晼:一作“院”。

夜闌干:夜深。

烘:燈光明達透出窗簾的情狀。

多羞釵上燕:《洞冥記》謂漢武帝元鼎間有神女留玉釵與帝,至昭帝時化白燕昇天,因名玉燕釵。句言己不能如釵上燕接近其人,故“羞”。

鏡中鸞:指鏡背的鸞鳥圖案。句謂己不如鏡中鸞之頻對其人倩影。

華星:猶明星。

哀箏:高亢清亮的箏聲。

急管:急促的管樂。

永巷:深長的街巷。

東家老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此處用此意暗示這位老女是容華美豔的姑娘。

嫁不售:嫁不出去。

溧陽公主:梁簡文帝的女兒。這裏泛指貴家女子。

同牆看:謂東家老女也隨俗遊春,同在園牆裏看花。

賞析

《無題四首》包括兩首七律、一首五律和一首七古。體裁既雜,各篇之間在內容上也看不出有明顯的聯繫,似乎不一定的同時所作的有統一主題的組詩。

第一首是一首豔情詩。詩中寫女主人思念遠別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夢爲遠別”爲一篇眼目。全詩就是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並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後將夢中與夢後、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後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爲遠別啼難喚”聯繫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悽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後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麼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出句追憶夢中情景。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寫夢醒後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餘光半照着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着麝薰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徵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爲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裏,還留下依稀的餘香,上句是以實境爲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爲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爲生動傳神。

幻覺一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第二首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傷春”之作。

首聯描繪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濛濛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悽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悅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說:“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所謂“遠神,是指這種富於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築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頷聯寫女子居處的幽寂。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啓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繫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頸聯出句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見《世說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闢他爲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後窺見韓壽,私相慕悅,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爲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賦》,後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儘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願望之強烈,奔放。

末聯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爲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嚮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繫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爲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第三首也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第四首開頭兩句只是描寫環境,人物並未出場,但景物描寫中隱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動。“哀箏隨急管”,不只表現出急管繁弦競逐的歡快、熱烈和喧鬧,也暗示出聽者對音樂的那種撩撥心絃的力量的特殊感受。照一般的寫法,這兩句似乎應該寫成“櫻花永巷垂楊岸,哀箏急管相馳逐”,現在卻以“何處”發問領起,先寫聞樂,再寫樂聲從櫻花盛開的深巷、垂楊飄拂的河邊傳出,傳神地表現了聽者聞樂神馳、尋聲循蹤的好奇心。

三、四句寫“東家老女”婚嫁失時,自傷遲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說:“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指女兒)。”可見東家老女之所以不嫁,並非貌不美,只是家境貧寒。這兩句先推出人物,再展開一幅麗日當天,春光將暮的圖景。不用任何說明,讀者自能想見容華絕世而婚嫁失時的東家老女面對春光將暮之哀傷。

五、六句寫另一女子。溧陽公主是梁簡文帝的女兒,嫁侯景,爲景所寵。這裏借用此名代稱貴家女子。同樣是陽春三月,麗日當天,一邊是年長難嫁,形單影隻;一邊卻是少年得志,夫婦同遊。用對比鮮明的圖景,表現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的女子完全不同的境遇。

結尾寫東家老女歸來後的情景。暮春三月、芳華將逝的景色,絲管競逐、賞心樂事的場面,貴家女子得意美滿的生活,觸動了她身世孤孑之感,增添內心的苦悶與哀怨。在漫長難捱的深夜展轉難眠。末句以不解人意的樑燕猶“聞長嘆”,反襯東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卻無人理解與同情,側面虛點,倍覺雋永而有餘味。

歷代詩家都有以美女的無媒難嫁,朱顏的見薄於時,寓才士不遇的詩歌傳統。這首無題從內容到寫法,都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曹植的《美女篇》、《雜詩·南國有佳人》以及其他一些比興寓言體作品。

李商隱的無題,以七律爲主要形式。這類無題,以抒情的深細婉曲,意境的含蓄朦朧爲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內心獨白的表達方式,很少敘寫事件、人物和客觀生活場景。這首七古無題卻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畫,以第三人稱的表達方式,描寫出一幕有人物、有事件的生活場景,詩的旨意通過生活場景表現出來。語言樸素無華,與七律無題那種華美而富於象徵暗示色彩的語言有所區別,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