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春節習俗【新版多篇】

中國春節習俗【新版多篇】

春節習俗有哪些 篇一

春節,古稱元旦、朔旦、正旦,是農曆新年之始。所以,過春節又叫過年。春節是我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在新會、開平、台山、恩平、鶴山五邑僑鄉,流傳着許多春節美俗和趣聞,使離鄉別井的遊子歷久不能忘懷。

謝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稱小年夜,竈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戶竈火不斷,飲食平安,人們爲了表示感謝,給他餞行,叫做謝竈。謝竈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這是表明竈君與這家人關係一清二白,如果竈君徇私,此二物帶回天上時就會變黑。幾棵帶尾葉的甘蔗,甘蔗有節,用作竈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此外,還有炒米餅、炒米碾、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還備有一匹紙馬和一套黑紙袍、靴,給竈君代步和參見玉皇大帝時穿着。竈君不識字,怕他彙報時講漏講錯了話,還得爲他準備一份《竈君疏》。這《疏》既然由這家人代筆,自然是隱惡揚善,盡揀好話寫了。也有圖省方便的,到街上買一張預先印好“疏”的黃紙代替。祭拜後把供品放在米缸裏,叫做“責缸”。到了團年當晚,還得“接竈”,把竈君接回來,與家人一起團年。

掃屋掃屋又叫作掃塵,“塵”與“陳”同音,古時稱“掃陳”,含有掃蕩妖邪,除舊佈新之意。五邑風俗,謝竈之後,除夕之前,家家戶戶,屋裏屋外,都要洗掃乾淨,叫做掃屋。一般是先洗曬被褥衣服,後洗擦傢俱雜物,除塵、刷灰水、洗地,沖洗溝渠,清理禽窩畜舍,最後把拉圾集中搬走。這實際是一年一度的清潔衛生總動員,預防疾病的大行動,應該大力弘揚的美俗。

團年團年就是全家團聚過年的意思,離鄉遊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來。團年大多在年三十晚進行,也有擇日提前的。團年前,貼起用紅紙書寫的神祗、春聯、橫額、單語,叫作“揮春”。春聯內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達美好的願望;橫額、單語大多寫上:新春大吉、萬事勝意、出入平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貨如輪轉、財源廣進、龍馬精神等吉祥句子。團年當日,殺雞殺鴨,擺滿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靈、祖宗,把竈君接回來,然後全家團桌而坐,歡敘天倫,共進晚餐,這就叫做“團年”。

除夕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晚,是狂歡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小門戶點燃香燭,廳堂插花擺果,一派富麗堂皇景象。說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歡的是桃花、吊鐘、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藥、劍蘭、銀柳、四季桔、硃砂桔等。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鐘,在花枝間綴以年桔和彩燈,使花果相輝,取“花開富貴”、“金玉滿堂”之意。人們吃罷團年飯,酒足飯飽,興高采烈,便成羣結隊去行街,逛花市,盡情歡樂。在過去,小孩則上街賣懶,他們懷揣一個熟紅雞蛋和一個茨菇,手提燈籠,拿着一支點燃的香,穿街過巷,邊走邊念:“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一直唸到土地廟,把香插上,然後回家,把紅雞蛋分給長輩吃,認爲這樣就可以把懶“賣”掉,使自己變得勤懇。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參加守歲,守歲就是守候新歲的到來,過去守到子時相交,現在守到零時,鐘聲一響,家家戶戶點燃鞭炮,響聲此伏彼起,震耳欲聾。燒過炮仗,才關門睡覺。

拜神和拜人七年級人拜神,八年級人拜人。過去,七年級只拜神,人們是不外出拜年的(現在已不拘論了),清早起來,開門先燒炮仗,祭拜天地神靈祖先,然後給小孩派利是。早餐吃齋,晚餐吃葷,說是“朝齋晚雜,生意道合。”其實除夕肉吃多了,吃頓齋也頗合生之道。八年級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天未亮,便不斷地有人把寫有“財神”二字的小塊紅紙貼到你家門上,大呼“財神到!”或舞着紅紙竹篾糊成的鯉魚進廳來,高叫“好生鯉!鯉魚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發財!”以領取利是、賞錢。一些小販絕早就開市,高聲叫賣生雞、生鯉、生菜、生蔥、香芹,這幾樣東西諧音是生計、生利、生聰、向勤,是八年級開年祭拜時不可缺少的供物。人們爭先購買,小販生意興隆。祭拜過後,開了年,閤家人上茶樓飲早茶,叫做“換盞”。中午全家或全店飲宴,叫做“開牙”必備雞,商店老闆要解僱店員,把雞肉挾給誰,便是辭退誰,無情可講,叫做吃“無情雞”。開了年,人們開始走親串戚,訪朋問友,也就是人拜人。親朋戚友見面時互相祝賀,說些吉祥的話,給小孩派利是,然後圍坐喝茶,客人呈上禮品,主人則招呼品嚐自家制作的糕餅、油餼,和“攢盒”中的蓮子、馬蹄、蓮藕、冬瓜、薑片等蜜餞糖果。品嚐過後,客人在“攢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謝。送別時,主人只收受部分禮品,把所餘部分、回贈的禮品和利是一封,放進客人的提籃中,叫做“責籃”。這就是拜年。拜年活動從年八年級開始,至元宵節(正月十五)結束。

春節過年日記 篇二

大年七年級晚上,我和爸爸在樓下放擦炮。

這種擦炮用打火機或像火柴一樣一擦,往空地上扔,過三到六秒就會炸。我先把一個抓在手上讓爸爸用打火機點,我輕輕一扔,它帶着白白的尾巴不到一會兒“啪”的一聲就炸開了。爸爸說,用這種方法點的話,打火機吃不消,會把打火機燒壞的。於是爸爸點起了一支菸。我拿了七根擦炮圍了一個圈,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香菸在中間點燃,但只聽見了五次響聲。我想會不會是聲音重疊了呢?沒過一會兒我們就把一盒擦炮放了。突然我想到了一個奇特的方法,同時也好試試擦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強。我把放完的空盒子放在地上,我在空盒子裏面放,看看究竟能炸成啥樣?通過幾次試驗,我發現用一根擦炮炸反而比幾根的威力大,而且炸的高度還高,原來根數多了總有一根先炸,就把空盒子炸動了,其它的擦炮炸的威力就起不上多大作用了,另外由於多根擦炮我是呈圓形擺放的,炸響時向各個方向用力,相互抵消了,所以反而炸不高炸不遠。

還是過年好,還可以放擦炮,真是開心快樂呀,不過放擦炮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炸了人,同時爲了我們生活的環境,儘量少放一些鞭炮

減少污染,爲了我們的藍天最好是不要放。

過年的週記 篇三

過年,是我們所以兒童最希望的事了。因爲過年時,我們可以盡情的玩耍,我們可以放許許多多的爆竹和煙火。

去年三十晚上,我早早地吃過飯,那時天已經黑了,我站在陽臺上網外看,看見許多人在放煙火。我心裏早就癢癢的了,我拿了一些煙火下樓去放,其中有:夜明珠、小型的煙火等。

我先放小型的煙火,把它放在地上,把導火線弄了出來,我突然想起來,如果我點着了,跑不快,衣服會弄成一個洞的,怎麼辦呢?我猶豫了一會兒,遲遲沒有去點,站在漯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把衣服脫了下來,再去點。”然後,我把衣服脫了下來,放在一邊,我走上去把導火線點着了,我撒腿就跑開了,我往回看時,好看極了。

我又拿出一個大的煙火,我又找了一快空地,點燃了,我就趕緊往回跑,我往後看時,煙火已經到了空中,“轟”炸開了,像一朵花一樣。然後,我又放了一個夜明珠,我剛點着,冒了一會煙,就從管子中衝了出去,好看極了。

我非常希望每天能像過年一樣啊!開開心心的。

春節過年日記 篇四

除夕鞭炮聲不斷,媽媽說晚上放孔明燈,我非常開心,一直期盼晚上快快到來。到了晚上,各家各戶燈火通明,爺爺帶我找了個空曠的地方,把孔明燈打開,打開後的孔明燈猶如一個大編織袋。爸爸說:“等一會充滿熱氣後燈就會變成鼓鼓的大氣球飛上天空的。我看到爸爸把固體酒精也就是燈的燃料,把燃料安裝到燈上。我提着燈爸爸點燃固體酒精,固體酒精燃燒後隨着熱氣的增加,孔明燈更加膨脹了,爺爺說:可以放開了”。我手一鬆開火紅的燈就慢慢往上飄,爺爺接着說:“你也可以許個願望。”看着燈越飄越高,我趕緊閉上眼睛許了個願望,許的什麼願望這可是個小祕密。看着越飄越遠的燈我高興跳着對爸爸說:“我也想跟着燈飛起來,飛到星星上。”這句話惹的大家笑了起來,我們接着又放了兩個,其中有一個還掛在了樹上,我很擔心會不會把樹燒着,爸爸說:“不會的”那我就放心了,其他的兩盞越來越遠最後看不到了。 這是一個快樂而美麗的除夕夜。

過年的週記 篇五

說起過年,最讓我開心的莫過於吃餃子了,小巧的餃子如元寶一樣,有着招財進寶的意思,也寄託着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

在北方,過年吃餃子都會在裏面塞上糖、花生、麩子、硬幣等,這當然不是什麼惡作劇,而是有着別樣的寓意。

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會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會健康長壽;吃到麩子的人,會越來越幸福;吃到硬幣的人,來年肯定會財源滾滾。

我們家就有這樣的習慣。每到大年三十,媽媽就會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而爸爸就會將那圓滾滾、亮晶晶的硬幣洗乾淨,讓媽媽和那餃餡一起包進餃子裏。餃子快熟時,我和爸爸就會爭先恐後的奔向廚房拿着碗筷來等待。媽媽邊笑我們父女倆,邊無奈的撈着餃子。我一改先前的細嚼慢嚥,大口大口吃着餃子。“哎喲!”我驚呼一聲,捂着左臉,從嘴裏將那枚硬幣吐出,“嘿嘿,我吃到硬幣啦!”吃到硬幣當然比牙痛更讓人開心啦!我蹦蹦跳跳的,樂得合不攏嘴。

如今,吃餃子已成爲我和爸爸過年時必“演”的節目,它是我們中國人過年的習俗,也是每個人對新一年的寄託。

語言 篇六

在給孩子壓歲錢的時候,你不能只是說,來孩子,給你壓歲錢,而是需要講一些喜慶的話,祝福孩子的話,例如,健康成長啊,快樂學習啊,成績提升啊,等。如果是給老人的則要說健康,平安,長壽等。

春節發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中國春節習俗 篇七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徵日子過得“旺火”。年七年級,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爲豐富。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隻,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九年級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

“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皁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八年級,方倒出曬乾,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爲“送窮日”。

於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髒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爲蒸莜麪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製成的穀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穀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穀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於院內。供後複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

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麪與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擡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穀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與按每戶人數剪的紙人,置於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倉節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麪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製成。

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牆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簸箕,右手拿鬥,騎着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着來,麻子炸了油,黑豆餵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