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第1篇: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新聞寫作的敘事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細節描寫和側面描寫,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歷史,體會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的和平。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參觀者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洞察他們的內心感受,理解參觀者的感受,同時體會戰爭中人類面對的災難。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二)初讀課文,掌握順序

1.通讀全文,找出本篇新聞作品的標題、導語、背景、主體、結尾,並說說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明確:導語(1-3)講述現在,背景(4-5)回憶過去,主體(6-15)參觀苦難,結尾(16)回到現在。

2.根據大家劃分出的部分,我們不難發現,主體(6-15)參觀苦難,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也是體現作者情感的部分,那麼參觀的順序是怎樣的呢?

明確:按照空間順序,毒氣室——焚屍爐——女牢房——不育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

3.參觀者腳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給你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明確:恐怖。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劃出參觀者在參觀不同地點時的動作和表情。

明確:毒氣室、焚屍爐——“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爲他們不曉得這是幹什麼使的。”“他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女牢房——“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

2.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我們剛剛找到的那些句子,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參觀者怎樣的心理狀態?想想作者爲什麼沒有直接去描寫這些地點,而是通過參觀者來表現集中營恐怖的`。

明確:

(1)參觀者無不驚恐萬分。

(2)運用側面描寫,從側面烘托這種恐怖的氣氛,比直接去描寫給讀者的衝擊力更大,讀者便不由自主的進入了參觀者的情境。

3.回到開頭的部分,作者連用四個“不該”,讀一讀並體會其中的含義有哪些。

明確:將奧斯維辛現在的美好與奧斯維辛過去的痛苦相聯繫,用“不該”二字進行連接,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上的奧斯維辛與現在的奧斯維辛反差越大,就越讓人無法接受,也暗示着讀者不要忘記那個傷痛。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學過本課,談談自己對於戰爭的理解。

2.觀看與二戰相關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拉貝日記》,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評。

第2篇: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本站的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1944年,在納粹的一個集中營中,關押着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和她的媽媽,有一天,他的媽媽被殺害了,小女孩哭泣着問,我的媽媽到什麼地方去了,人們含着眼淚告訴她,你的媽媽去尋找你的爸爸去了,不久就會回來,小女孩真的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她甚至唱起了媽媽曾經教給他的許多兒歌,還不時的爬上窗戶張望,盼望他的媽媽快點回來。一天,小女孩和許多猶太人被押上了刑場,他們將被活活埋掉,當一個納粹士兵要將小女孩推入深坑的時候,小女孩睜着她那漂亮的眼睛說:“叔叔,請你把我埋的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我了。”這是發生在納粹集中營中的一個故事,這樣的悲劇在40年代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中每天都在發生,在上演。那是一段沒有人性,沒有良知的歷史。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新聞報道視角。

2、培養學生提煉重要信息的能力,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的能力。

3、體會對比、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2、緊緊圍繞頒獎詞中的突破新聞“零度寫作”與“細節”描寫兩個關鍵詞探究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着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

2、使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新聞中簡潔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體會新聞中作者的感情。

2、品味作品中的細節描寫,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的感受。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二、視頻介紹奧斯維辛集中營

今天我們將在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新聞名作《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帶領下,走進這段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歷史。

這篇新聞是作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後寫作的,作者自稱在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新聞,但就是這篇作者自稱沒有什麼新聞的新聞,一經發表便被各大報刊爭相轉載,並且一舉奪得了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新聞大獎”,成爲了新聞史上不朽的名篇。那麼這篇新聞到底特殊在哪裏呢?作者究竟運用了什麼手法讓它具有如此恆久的魅力呢?

三、展示頒獎詞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着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爲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四、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

設置問題分小組探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頒獎詞中的突破新聞“零度寫作”與“細節”描寫兩個關鍵詞合作探究,並展示探究結果。(規範小組成果展示的內容及語言形式)

問題一:文章是如何突破“零度寫作”的?(避開新聞事實的客觀再現,寫了什麼) 預設展示內容:

(1)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現狀。

(2)奧斯維辛的現狀只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提到,那麼其他的大量篇幅又着重寫了什麼呢?

參觀者的見聞和感受。

A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看到了什麼?

明確:毒氣室、焚屍爐、牢房、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這可以在7到15段裏尋找。【展示圖片】

B那人們在參觀時都有什麼反應,請同學們勾畫出人們參觀時表情變化的句子,說說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爲他們不曉得這是幹什麼使的”

“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

“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後對解說員說:夠了”

“他們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

分別感到茫然——渾身發抖——驚恐萬分、叫不出來——慶幸——窒息

——夠了。(感情的由弱漸強)

參觀者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可以間接地讓人感受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可怕、殘忍以及令人髮指的法西斯罪行。作者描寫參觀者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集中營的恐怖,慘無人道,給讀者以更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情感震撼。

問題二:找出文中最能打動你的細節描寫,讀一讀,品一品,談談你讀後的感受。

補充資料: 所謂細節,就是對人物、環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的具體描摹,或對事件發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高爾基稱細節是“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魔術”。

預設展示內容: 細節一: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身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兩種事物形成強烈反差,是諷刺,納粹的殘暴,終不可絕滅生命;是控訴,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毀滅。

毒氣室和焚屍爐 →

納粹滅絕生命的地方 雛菊花

生命不息

頑強抗爭

怒放

諷刺納粹永遠無法阻礙生命之花的綻放 細節二: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特別引人注目,發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髮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着,似乎是爲着一個美好而又隱祕的夢想而微笑。”

當一個人明知自己要被處決了,還能笑得這麼甜,這是何等的悲涼。這裏把死亡和鮮活微笑的美好的生命放在一起,這種強烈的反差,增強了悲劇感,更讓人激起對法西斯的仇恨。 溫和的微笑 → 對生死的超脫,生命的堅韌

爲夢想而微笑 →

絕境之中不泯滅內心對美好希望的嚮往 美好而又隱祕的 → 深藏內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六、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