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一課文阿房宮賦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高一課文阿房宮賦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阿房宮賦知識點 篇一

一、古今異義

1、鉤心鬥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3、經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活動)。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秀人才。

5、可憐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6、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7、直走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

8、氣候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二、一詞多義

(一)實詞歸納

1、一

①六王畢,四海一 (統一)

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數詞)

③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 ○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專一)

5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一體)

2、愛:

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喜愛)

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愛護)

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吝惜)

3、取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奪取)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類)

③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④每至於族(筋骨交錯的地方)

5、縵

①廊腰縵回(動詞,縈繞)

②縵立遠視(形容詞,久長)

6、盡

①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副詞,達到頂點)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

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

8、爲

①朝歌夜弦,爲秦宮人(動詞,是)

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動詞,做,當)

(二)文言虛詞歸納

1、焉

(1) 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

(1) 連詞,表承接。

①驪山北構而西折

②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③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

(2) 連詞,錶轉折。

①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③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3、其

(1) 代詞。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②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③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①使六國各愛其人

4、於

(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2) 介詞,表比較。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5、之

(1) 動詞,往,去。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代秦人)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龍)

2、複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虹)

3、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4、朝歌夜弦 (唱歌,奏樂)

5、鼎鐺玉石 (當做鐵鍋;當做石頭),金塊珠礫 (當做土塊;當做石子)

6、楚人一炬 (點火),可憐焦土(化爲焦土)

7、、族秦者秦也 (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二)名詞用作狀語

1、輦來於秦 (乘坐輦車)

2、驪山北構而西折 (向北;向西)

3、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腰一樣)

4、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三)數詞用作動詞

1、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四) 動詞作名詞。

1、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指金玉珠寶之物)

(五) 動詞的意動用法。

1、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以……爲鑑)

(六)形容詞作動詞

1、蜀山兀,阿房出(變禿了)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二)疑問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

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

(三)省略句

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

2、長橋臥(於)波,未云何龍(省介詞“於”)

3、幾世幾年,摞掠(於)其人(省介詞“於”)

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

(四)倒裝句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於南畝之農夫多,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

3、戍卒叫,函谷舉。(被動句)

詩文賞析 篇二

從內容結構上看,此賦可分爲四段。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起,音節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築,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佔地廣闊、凌雲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驪山北構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着山勢、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牆”,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築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繪得細緻入微;虛寫了長橋、複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後用誇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裏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爲下文的議論設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果,照應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悽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雲,“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裏,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着,“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爲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經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作者連續慨嘆,情不能禁。“嗚呼”之後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最後,用“後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從藝術手法上,此賦運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與誇張

阿房宮毀於戰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見“有關資料”霍松林的《〈阿房宮賦〉鑑賞》引文)也不很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可以說,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地再造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檐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複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像。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着他開闢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有直接關係。如“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一段出於想像,既是比喻,也是誇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描寫、鋪排與議論

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爲主,後兩段以議論爲主。前面的描寫是爲後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採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而是寫得不繁縟冗雜,恰到好處。

三、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此賦發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鋪排、對偶、押韻等,但也大量使用單句散行,增強表現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六個四字句後,接以“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個散行的長句。這樣,句子整散結合,長短不拘,節奏鮮明,更富於表現力。

《阿房宮賦》默寫題及答案: 篇三

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六國和秦國滅亡的原因都是自己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的語句是:“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通過阿房宮的興毀提示秦王歷史教訓,文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3、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4、《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佔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5、《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衆多,又爲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6、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爲強烈得語句是: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9、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並且還揮霍無度(對秦國貪婪掠奪而又肆意揮霍財富的行爲提出批評)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後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於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阿房宮賦》最能表現“秦人”對珍寶的態度的兩句是: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1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現皇帝的。車隊儀仗遠去的名句是: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13、在《阿房宮賦》中,杜牧僅用八個字就把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史實寫了出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4、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現這座龐大的宮殿依山勢而設計、結構精巧的特點的句子: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15、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將阿房宮的奢華與百姓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殘暴。其中將阿房宮的釘子與百姓的糧食進行對比的兩句是: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1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醒晚唐統治者,對於強秦盛極而亡的歷史,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以史爲鑑,那麼就會“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7、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借秦的滅亡警醒當朝者不吸取教訓就會重蹈覆轍的句子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8、“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奢侈靡費而不知憐惜的人發出的憤激的質問。

19、杜牧寫《阿房宮賦》論述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如果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那麼“則足以拒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那麼“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又怎麼會滅亡呢?

20、杜牧《阿房宮賦》中在分析秦國滅亡的原因時,指出假如國君懂得關心百姓,秦國就會得以延續的句子是“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

譯文 篇四

阿房宮是秦始皇在渭南營造的宮殿,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據說動工不到兩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還未完成,即於公元前206年被項羽燒燬(實爲鹹陽宮而非阿房宮,作者以此以示誡人。)從此,阿房宮的興滅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繫在一起,成爲人們議論的話題。

杜牧也加入到這一傳統的議論中來。本文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這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遊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啓》一文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作者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西漢的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婬*”的著名論斷。揚雄認爲賦的共同特點是詞彩華麗,而在內容上卻有着“則”與“婬*”的區別。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賦稱爲“辭人之賦”,其特點是雕繪鋪陳的泛濫(婬*);把注重社會內容、有諷諫意義的賦稱爲“詩人之賦”,其特點是符合儒家的詩教原則。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杜牧這篇賦是典型的“詩人之賦”,它在“麗”的同時,也體現了“則”的精神。在晚唐,做到這一點也是非常不易的。晚唐律賦中,不乏詠古傷今之作。洪邁在《容齋四筆》卷七中指出:“晚唐士人作律賦,多以古事爲題,寓悲傷之旨。”他列舉了當時名氣很大的賦家黃滔的作品,如《明皇回駕經馬嵬坡》,其中有“日慘風悲,到玉顏之死處;花愁露泣,認朱臉之啼痕”等句子。

但這種賦大都是抒發思古之幽情,沒有更多的影射社會現實的內容,因而只能名噪一時。而杜牧這篇《阿房宮賦》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正在於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杜牧人物介紹 篇五

人物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號稱杜紫薇。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來源:中書省別名紫微省,因此人稱其爲“杜紫薇” )晚唐時期。唐代文學家,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阿(ē)房宮賦》亦頗有名。

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杜甫與李白區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