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畫扇判案

畫扇判案

大唐才子踏歌來 篇一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爲懷。

在《世說新語》的字裏行間,魏晉名士對浙東山水讚羨不已。流風所及,有唐三百年,無數文人騷客踏歌而來,其中不乏如盧照鄰、駱賓王、宋之問、賀知章、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詩壇翹楚。他們自錢塘江,經浙東運河過紹興、上虞,再溯剡溪,經嵊州、新昌,至石樑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擊節高歌,爲後世留下了近兩千首唐詩,形成了一條史無前例的唐詩之路。

江山無處不風流,爲什麼唐代詩人獨獨鍾情於浙東山水呢?除卻峯隆峻、潭壑鏡徹,物產豐厚、足食足兵,佛國香城、仙源道蹤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詩人流連忘返的是對魏晉名士的追慕情懷。

“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魏晉是士族統治的時代。東晉以後,王、謝、何、庾等僑姓士族爭相到浙東一帶搶置田業,經營山居,隱逸於斯,待時而出。尤其是王、謝家族位居士族之冠,書法藝術以琅邪王家爲優,詩歌文學以陳郡謝家爲先。他們縱意丘壑,優遊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適,此時,山水不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而成爲思想和情感的寄託。王羲之修蘭亭,詩書俱在,名垂青史;謝靈運伐山開徑,行吟澤畔,傳頌千古……所有這些,足以讓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尋幽訪古,以開拓新的詩歌題材和文學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壯遊》詩中寫道:“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唐代詩人之於浙東,不僅是佳山勝水的遊賞,而且是對魏晉風度與名士風尚的敬拜與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還是精神的彷徨,都會在對前人足跡的踏尋和憑弔中,使心靈得到暫時的解脫、豐富和浸潤。因此,我們說這是一條承載着詩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尋尋覓覓之李清照 篇二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明水鎮)。她仰慕陶淵明,佩服他蔑視權貴、迴歸田園的精神,渴望尋找一份心靈的淨土,於是,取其文《歸去來兮辭》,爲書房題名爲“歸來堂”,又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之句,自號易安居士。清照的這個自號裏,寄託了她的傲視情懷,即使身居陋室也覺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爲官,學識淵博,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首。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知書識禮。可以說,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裏,她是在溫暖幸福中,度過了十分快樂的童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詩書禮樂的薰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來客人,多是文人政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政治氛圍,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所以,她小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獨特的環境氛圍,文學藝術的濡養,很自然地薰出一顆詩心來。清照用一顆敏感詩化的心,細細地感受着周圍的一切,尋覓着內心的美好和純真。她寫景抒情,品評他人,頭頭是道。她的才氣也隨着她的詩文,流傳開來。她十餘歲時就作了《如夢令》,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她在詩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她流連於花間溪畔,沉醉忘了歸路。同時,少年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對異性有了敏感與好奇。她在詩中編織着自己的愛之夢。

18歲那一年,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都出身於官宦之家,可謂門當戶對。他們都喜詩詞,愛文學,日日在一起調琴吟詩,猜書鬥茶,樂不可支,更爲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門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悅,他們的結合該是多麼的幸福!

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一對恩愛的鴛鴦,靈魂合一,愛心相印。這在那個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美滿的愛情,是多麼的難得!

新婚時,清照就是那個含羞帶嬌、溫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裏。她的詞《減字木蘭花》記錄了當時喜悅自矜的心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是清照愛情幸福的起點。此後,她常和趙明誠在婚姻的小溪裏如魚戲水,恩愛相歡。曲徑迴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內,臥榻之上,兩人吟詩接續,調琴作畫,研究金石,留下了多麼難忘的生活畫面!然而,明誠在外做官,清照閒居在家,兩人聚少離多。

一次次,離歌聲聲,似乎有意在考驗我們的女詞人,爲她提供創作的靈感。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從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趙明誠的眷戀是多麼的深濃?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她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誠就這樣一直相守到老,該多好。可是,天妒紅顏,命運偏偏弄人。從個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無疑是幸福的,但他們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時局的影響。

李趙兩家在政治的舞臺上時浮時沉,而李清照也因趙明誠的失官和復官,與他時聚時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圍攻汴京,掠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數千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被破壞,歸來堂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羣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她和明誠的婚姻,也在戰亂中經歷着考驗。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爲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裏發生叛亂,身爲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平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爲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之和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她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改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慷慨激昂,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表現了她堅強豁達、叛逆勇敢的愛國情懷。這首詞也似乎暗含有對丈夫趙明誠的不滿和警示。

這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柔軟女子的心聲呢?倒像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鏗鏘悅耳,錘擊着失節的趙明誠的心。他聽着清照吟詠這首詩,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年)趙明誠被詔回京復職,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僅49歲。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如一葉孤舟,居無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憊。在無數個晨昏交替中,她用回憶和思念慢慢療傷,書寫着心靈深處的戀歌,訴說着無盡的淒涼和愁苦。

畫扇判案 篇三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着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裏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着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着一臉胳腮鬍子。他嘴裏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羣,一直往衙門裏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那人就一直闖進大堂上去了。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坐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從袋裏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來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麼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麼時候要用,他就什麼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我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爲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頭分辯:“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裏都黴壞啦。我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洪阿毛應該馬上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可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鬍鬚,說:“洪阿毛做生意蝕了本,也實在很爲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呀!”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着急,現有洪阿毛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黴的摺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摺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摺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挑那黴印子大塊的,畫成假山盆景;揀那黴印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摺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摺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摺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馬上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摺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裏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摺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們都把蘇東坡“畫扇判案”的新鮮事到處傳頌,你傳我傳,一直到今天還有人在講呢。

悲情卓文舊 篇四

那年,卓文君17歲,窈窕嫵媚,才氣過人,精詩文,善彈琴。可惜命運不濟,上天和她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她年紀輕輕,未聘夫死,成了名門新寡。她綺年玉貌,被幽禁在寂寞深閨中,但一顆芳心如三月含苞的桃花,在春日裏熠熠生輝。司馬相如的出現,則如潤物無聲的春雨,一下子催開了她愛情的花蕾。

一次卓文君父親卓王孫宴請賓客,風度翩翩的司馬相如來了,帶來了他的一曲《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爲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司馬相如大膽直率的表白,一下子點燃了卓文君愛的激情。她朱顏玉貌,他詩情過人,才子佳人兩相遇,瞬間碰撞出電光石火般的愛情。

她和他一見鍾情。他愛上了她,她也委身於他。兩人相吸相悅,卻遭到了卓父的強烈反對。卓父豈肯把如花似玉的千金嫁給一個窮書生?無奈,卓文君只得隨司馬相如夜奔。

相愛時,愛情就是止渴的鴆酒,哪怕中毒,也要以最美的姿態,一飲而盡。相愛時,哪管山高路遠坑深,就是走盡天涯道路,也要把他緊緊追隨。卓文君就這樣,放棄了富裕的家庭,跟隨窮書生走了。

司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只得放下千金小姐之身,當壚賣酒爲生,司馬相如親做打雜。想那時,她賣酒來他陪伴,相攜相守,只要在一起,不羨神來不慕仙,夫妻恩愛苦也甜。想那時,兩人甘苦與共,該是快樂幸福的吧。

卓文君的小酒店就在臨邛老家不遠處,要面子的卓王孫,豈肯讓女兒受委屈,讓人說閒話?無奈之下,卓父只得認下司馬相如這個女婿,分給小夫妻倆金銀財產。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初始的愛情故事,就像一個經典的傳奇,惹得多少人唏噓讚歎!一個古代的奇女子,美貌,詩才,勇氣,讓千百年之後的我,深感汗顏。

相愛時,每個人都以爲手中握着滿滿的愛,就像上天灑下的滴滴甘霖,它永遠滋潤愉悅着我們的心。就這樣兩情相悅,每天看着對方,相依相守,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經歷了愛的滄海桑田之後,相愛的人還是分了手。人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感情,又是多麼的脆弱!

愛情遇到金錢、權勢、地位的時候,變得多麼輕!輕得就像陌上花,不經意間,就會被暴風雨摧折;輕得就像空中絮,不知不覺間,就會被微風吹散。

當卓文君得知司馬相如納妾時,心裏作何感想?她的心一定破碎如沙粒,在驕陽下灼痛吧。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寸寸柔腸,盈盈粉淚,都化成了繞指纏心的痛。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難道婚姻真的埋葬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傳奇般的浪漫愛情?

與卓文君成婚以後,司馬相如憑藉着他的辭賦名揚天下,官運亨通,名利隨之而來。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窮得叮噹響的書生。他功成名就,在長安城被封爲中郎將,翅膀硬了,名望有了,他忘了曾經的海誓山盟,忘了曾經的愛意繾綣。那些算什麼,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罷了。

他全忘了,要把它拋進汪洋大海,所以,他要休妻納妾。

司馬相如不好直說,他派人送信給卓文君,信的內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他把心思隱含在數字裏,十三個數中,唯獨少了一個“億”(憶)字,無億豈不是“無意”的暗示?聰明的卓文君哪能不懂?她讀信後,淚流滿面,心涼如水,懷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提筆給他回信,寫下了一首《怨郎詩》。

一別之後,

兩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

又誰知五六年。

七絃琴無心彈,

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繫念,

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言千語說不完,

百無聊賴十倚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勝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爲女來我爲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迴環往復,愁腸百結。全詩兩個部分從一到萬,從萬到一,緊緊照應司馬相如信中十三個數字,把分別後望眼欲穿的相思、愁腸百轉的無奈和意冷心寒的傷感孤寂之情,書寫得淋漓盡致。而最後一句“巴不得下一世你爲女來我爲男”,不僅是對司馬相如負心的抱怨,更是對男權社會的有力控訴。

卓文君作這首詩時,該是怎樣的肝腸寸斷?曾經的琴聲相悅,曾經拋棄千金之身離家出走,曾經的恩恩愛愛,曾經的殷殷豔豔,都成了夕陽下七彩的雲朵,隨風遠逝了。只有冰涼的心在晚暮中瑟瑟地打戰。

有詩說“兩鬢可憐青,只爲相思老”。可誰能留住愛的良辰美景?誰又能爲相思而不老?對於舊時代的男人,這點,是多麼的難以做到!

都說癡心女子負心漢,當司馬相如看到這首詩時作何感想呢?名門小姐和書生才子,演繹了一場千古傳奇的浪漫愛情,可是他還是負了她。他的身邊已另有新人。變質的愛情,就像燜過的臭豆腐,雖然有了別樣的味道,但他已經不喜愛了。

如果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婚姻一帆風順,也許被拋棄就不會那麼痛心。但她畢竟爲他付出太多。她傷心欲絕,對愛依然有一分癡念。她心不甘啊!

卓文君讓人佩服的不止是她私奔的勇氣和過人的才氣,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面對失去時,轉身而去的決絕。她的《白頭吟》就是明證。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爲。

這詩寫得剛柔並重,既有白頭偕老的柔情,也不乏拂袖轉身的勇氣。詩中,卓文君以白雪和皎月自喻其人格的純淨高潔。既然愛已不再,就讓我們如溝水各奔東西。既然他要離她而去,她也絕不悲悲慼慼地求他回心轉意。一個浪漫激情的開頭,一個華麗蒼涼的轉身,有多少柔情蜜意,又是多麼的決絕!

她要的是“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執著美好愛情。

這樣冰雪聰明而又堅強的女人,豈容與人共侍一夫?她只願他是她一個人的。這樣的女人,怎能不讓司馬相如折服?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爲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司馬相如看完卓文君的怨郎信,不禁驚歎妻子卓絕的才華,他羞愧萬分。遙想昔日,司馬相如撫琴,卓文君夜奔,貧賤夫妻,當壚賣酒,幾多感慨,幾多悔悟。從此他不再提休妻納妾之事。

想來,卓文君真是個極其聰慧的女子。她並沒有像現今的有些女人,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做法挽回男人的心,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詩才,留住了丈夫的愛。她用心經營着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

經歷了愛的百轉千回,風雨之後,終見彩虹。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以華美的姿勢出場,以中途被棄而決絕,以攜手終老而留下愛情的佳話。

女人一生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