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辯論賽發言多篇

關於辯論賽發言多篇爲好 範 文網會員“前進後果”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關於辯論賽發言多篇

辯論是人們知曉邏輯掌握語言的魅力後最能展現語言威力的事物之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辯論賽發言,供大家參考學習。

辯論賽發言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英姿勃發的辯手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很榮幸能在北京科技大學第三屆校園辯論賽決賽暨頒獎典禮上發言。

回首北京科技大學校園辯論賽的歷程,這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三屆的歷史雖不算長,然而每一屆都彰顯出了我校學子的雄辯之風與睿智之才,都蘊藏着學生會同學們的周密策劃與精心籌備。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有必要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建立好正確的價值取向,而辯論賽則恰恰爲我們提供了展示智慧的舞臺。賽場上的辯手們,有的談吐機智幽默、舉止優雅大方;有的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有的沉着穩重,頗具大將風範;也有的機智活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讓觀衆們大飽耳福。這些無不彰顯了北科大學子的風度、智慧和滿腔熱情。雖然一正一反,雙方的觀點相對,然而我們卻爲了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辯明真埋,尋求正確的價值取向。

回顧本屆賽事的歷程,可以說是相當漫長。首先,上學期的辯論賽啓動儀式爲本屆校園辯論賽拉開了帷幕。緊隨其後,各學院先後進行了院級比賽,通過院內比賽,一方面,提高了各學院的辯論水平,同時也爲同學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辯空間;另一方面各院都藉此機會選拔出了優秀的辯論選手,爲本學期校級辯論賽組隊提供了人選。本學期,我們迎來了本屆辯論賽的高潮部分——校級辯論賽。經過院級比賽的選拔,每一位上場的選手都是思維敏捷、辯才卓越,九大學院的精英爲我們展現了一場場異彩紛呈的盛大賽事。

一次辯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比賽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在組織參賽的過程中辯手結成了密不可分的戰鬥羣體,體現了分工合作的精神。一位辯手在賽後曾說:“通過辯論,讓我學會了合作,也學會了從容與鎮定。”一句話道出了所有辯手的心聲。有人曾說辯論是智慧的體操。的確,在辯論中激烈的智力對抗,富有靈性的思想碰撞都可以讓我們欣賞到智慧之美的火花。

本屆比賽採取淘汰賽制,爲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各院之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異常激烈的角逐。從幾周前的預賽、半決賽到今晚的決賽,我和大家一樣,時時關注着比賽的結果和進程,一直期待着看哪兩支隊伍能夠憑藉着脣槍舌箭入圍決賽,今晚的精彩比賽,想來讓在座各位也是熱血沸騰吧!

本屆校園辯論賽,無論是從組織策劃還是從辯隊表現來看,都是相當成功的。整個校園辯論賽的流程雖然漫長,但是在各院與學生會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卻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此次比賽中充分展示了辯手的機敏與縝密的邏輯思維,無論在立論還是駁論階段都高潮迭起,十分精彩,既有“辯”的劍拔弩張,也不失“論”的雄渾氣勢。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各院同學對本屆校園辯論賽的支持與關注,大家的支持正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在科大這樣理工底蘊較濃厚的氛圍裏,辯論賽的舉辦能夠颳起一陣帶有思辨色彩的人文春風,這對廣大同學們的素質的全面拓展是很有好處的。本屆校園辯論賽在今晚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辯的思想定會在同學們中間流傳開去,而我們的校辯論隊也將吸納新成員,向校際辯論賽乃至全國的比賽進軍!

在這裏,我謹代表學生會再次感謝九大學院的通力配合,感謝給予本屆辯論賽大力支持的各位評委老師。最後,祝願我們北京科技大學校園辯論賽越辦越好,來年再戰!

謝謝!

辯論賽發言2

主席、評委,上午好!

今天我方觀點是:在青年創業過程中,努力比機會更重要。

什麼是機會?機會就是有利的時機。什麼是努力?努力就是勤奮工作,拼搏進取。我方並不否認機會的重要,但是我們堅信:努力比機會更爲重要。

一個青年人要創立自己的事業,關鍵在於勤奮和努力。青年人思維最活躍、精力最充沛,是創業的時期。但是我們經驗相對不足,知識相對不完整,沒有豐富的社會資源,缺乏艱苦奮鬥的毅力。比起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機會並不格外垂青我們青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青年人尤其需要加緊學習和鍛鍊,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業技能,從而早日成爲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努力獲得你們創業道路上的第一桶金。

從哲學角度來說,努力是人的內因,是成功的必備條件;機會是外因,是成功的外部因素。內因決定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而且機會也不等於“天上掉餡餅”,它需要有準備的頭腦。機會既是對你過去努力的回報,也是對你未來努力的預約。缺乏有準備的頭腦,沒有努力奮鬥,機會就會成爲你前進道路上的誘惑和陷阱。

從邏輯上說,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機會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人們常說,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一般來說,成功有三要素:努力+能力+環境=成功。在成功的三要素中,機會只是環境因素的一部分,它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人們還說,機遇是成功的催化劑。不是每一次化學反應都要催化劑,但反應物卻必不可少。因此,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努力而不是機會。

努力與機會,這個古老的話題,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作家冰心說:“成功之花浸透了奮鬥者的淚泉。”從鑽木取火到中國加入wto,從發明家愛迪生到數學家陳景潤,每一條成功之路都寫滿了奮鬥者的腳印。對於青年人來說,倡導努力比強調機會更有意義。我們應當鼓勵廣大青年朋友迎接挑戰,直面困難,勤奮努力,開拓進取,用有準備的頭腦去捕捉機會,而決不是坐等機會的降臨。

二辯發言稿(時間3分鐘)

主席、評委,大家好!

一位中國偉人曾說過:勝利的希望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發明大王愛迪生說:無論哪個頭腦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樣有成就,只要他拼命鑽研。

翻開人類奮鬥的史冊,可以看到,是努力築就了通向成功的金光大道,是勤奮描繪出輝煌人生的滿天彩霞。當代數學家陳景潤,爲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堅持每天凌晨3點就開始工作,整天沉浸在數學符號的海洋之中,終於取得了全世界數學家摸索了2多年的輝煌成績。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是以“工作狂”而著稱的人物,他常在夜晚或凌晨向下屬發送電子郵件,即使到了39歲結婚的時候,還經常加班到晚上1點以後。微軟公司的員工都心悅誠服地認爲,他們之中沒有誰能比蓋茨更吃苦。至於歌德的《浮士德》寫了6年,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了4年,哪一個不是靠巨大的努力來支撐他們的巨大成就?

當代青年楷模張海迪,面對殘酷的命運挑戰,她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作鬥爭。她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自學了從國小到大學的課程,掌握了四門外語。從2多年來,她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萬字。試問對方辯友,一個自幼患病、高位截癱的女性,張海迪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呢?

相反,許許多多“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人,恰恰因爲缺乏最後跨入成功門檻的勇氣和努力而功敗垂成,遺恨終身。面對同樣的事業,一樣的機會,爲什麼結果完全不同?新一輪電器行業的競爭中,像水仙電器、牡丹電視、愛多等等知名品牌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但海爾、康佳、tcl依然笑傲江湖。商業領域如果只吃機會飯,不努力改進生產技術,不努力改善經營管理,最終將被市場淘汰。幹事業猶如進入萬山圈子,爬過一山還有一山,前進中坎坷與曲折不可避免,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不努力進取而依靠機會將永遠與失敗相連。

朋友們,青年人創業絕非浪漫之旅,要想在商海中穩佔一席之地,只有努力拼搏,開拓進取。機會再好也只能帶來短暫的火花,要想讓自己的人生閃出璀璨的光輝,就應該像愚公那樣挖山不止,奮鬥不息!

機會,是指對人有利的時機,它是成功的催化劑,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沒有耕耘,何來收穫?只有通過持久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我方認爲,在青年創業過程中,努力比機會更加重要。

辯論賽發言3

吳天(正方一辯):成敗英雄論古亦有之,李白詩云:“秦王掃六河,虎勢何雄哉”,東周列國詹何卻說“見義勇爲真漢子,

莫以成敗論英雄。”可見成敗英雄論自古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然而時代的話題要有時代的意義,時至今日,以成敗論英雄早已

不是一種方法,一種標準,而是作爲一句俗語,一種價值存在於我們的時代。

第一,以成敗論英雄這種觀點本身就有可取之處。儘管古人對此爭論不休,但之所以千百年來還爭論不休,不正從一個側面說明它

有可取之處嗎?我們今天看待這句話,並不是從這樣一個簡單地角度去看,而是要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務實態度,使其順應時代的需要。

第二,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其可取性在於將成功與英雄聯繫在一起。英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也不是一枚英雄像章,

更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墓碑。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是民族的旗幟與國民的榜樣。

第三,以成敗論英雄的可取性還表現在它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因爲作爲一種價值觀,它鼓勵全社會學習英雄,追求成功。

蔣舸(反方一辯):古人也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對概念進行清晰地界定,我們才能展開一場有意義的辯論。按照的《現代漢語辭典》

解釋,成敗都是相對於具體目標而言的。英雄是指能以自身傑出的才能、品質激起他人崇高情感的人。所謂以成敗論英雄,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失敗

了就不是英雄。我方之所以認爲這個觀點是不可取的,理由有二。第一,以全面刻板的成敗根本就論不出豐滿鮮活的英雄,因此這個觀點在理論上是錯

誤的。一個具備了傑出才能品質的英雄能否取得外在功業上的成功,還要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二,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片面

地誇大了功利的意義,如此一來,這本已功利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令人不敢想象。

鄭子豪(正方二辯):我先指出對方同學犯的兩個錯誤。第一,在邏輯上,“可取”我方是指有可取性,但不等同於照搬照抄,“不可取”在對方

是指毫不可取。對方必須論證這句話,無論在任何角度,任何層面,都不值得學習與接受。第二,對方把成敗論英雄當成了一個具體的方法應用在現實

生活的實踐當中,但對方請不要忘記,今天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價值判斷,而不是事實判斷。

我們之所以提倡以成敗論英雄,是基於這一價值觀,在個人、國家,乃至社會三個層面都有其可取性。第一,在個人層面上,這個價值觀的可取性

表現在他倡導成功,鼓勵人們追求成功。第二,這個價值觀的可取性也表現在他推動了國家發展,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追尋崇尚成功的同一個道理。

這個價值觀在社會層面上的可取性表現在可以塑造、創造成功,鼓勵追求成功的社會價值觀,成爲社會潮流的一種價值取向,成爲社會行爲的指導

方向。

袁丁(反方二辯):對方從一辯到二辯都告訴我們說,他們今天的觀點只是要證明以成敗論英雄是有可取之處。

其實,以成敗論英雄的不可取之處,就是它論不出英雄來。

第一,從成功方面看,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二戰初期的希特勒不可不謂是個英雄,創建第三帝國,鐵蹄橫掃歐洲,可是,難

道你們同意他是英雄嗎?

第二,從失敗的方面看,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那荊軻、布魯諾都不是英雄,但是他們真的不是英雄嗎?

第三,把成敗綜合起來看,成敗作爲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競爭之中,競爭一方的成,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敗。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

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按照對方同學的觀點,以成敗論英雄,其結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紛紛落馬。

付欣(正方三辯):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的可取性。

第一,當我們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以成敗論英雄這句話時,成功的含義就被擴大了。因爲這時,成功還包含有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它不是簡簡

單單的個人目的的實現,還包括對社會的積極意義。

第二,倡導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能夠破舊立新,用一種更加公平、客觀的觀念去評價人。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所提倡的是一種更加客觀、

公正的觀念。我們說英雄不怕出身低,不看出身,看什麼?看成功,看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從傳統的眼光看,有些人永遠也成不了英雄,但是他只要

追求成功,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英雄。

第三,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的可取性還體現在它對於失敗者特殊的意義。吳作棟總理說:“我們的社會應該給失敗者一個再次成功的機會。”

辯論賽發言4

中國歷史就像一部浸在雨水裏的黑白片子,從片頭到片尾,這場雨從未停過……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

有人觥籌交錯,醉夢在理想鄉中;

更有人食不裹腹,遊離於生存邊緣。

兩種人相互猜嫉,相互仇視,似是牆裏巨慟牆外笑,

這座牆分開的,更有千百年來的貧富差距……

生命有太多的苦難,

我們難以要求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幾乎被迫輟學孩子每天還要呆在教室裏算着那些邊進水邊放水的題目……

我們也做不到讓一個信息閉塞,與外隔絕的的人去破除愚昧,去解放思想……

我們更難以想象一個基本營養都跟不上,每天都飢腸轆轆的孩子去談如何增長智力,去談如何發奮圖強,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愚者更愚……

於當今中國,貧窮仍是最嚴峻的實際,如果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又談何而來的發展,談何而來的“治愚”……

讀過畢淑敏的《孝心無價》,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爲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

農民進城務工,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缺少的父母關愛又怎能在教育薰陶中彌補

子女外地工作,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如何說服自己給不知何時歸來的孩子留盞路燈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仇富心理也豈是三言兩語,幾句要犧牲奉獻精神就能解決的

這種種問題都亟待我們去解決,時不我待啊!!

北山愚公者,以己力移山,可謂愚乎?何爲愚昧?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爲:“愚蠢,缺乏知識,不明事理!”

西部大開發中,多少祖國兒女畢業後即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種基礎設施的完善,進而帶動人才的交流,信息的傳播,

不正是我們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嗎?

與其苦苦尋覓治愚的途徑,不如把握好治貧的基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經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時候,教育等問題也迎刃而解

當然,這不僅是我們的一家之言,更是我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國策要求……

末了,請允許我用三句話重申我方觀點

1 倉廩實而知禮節

2 國可一日不知禮節,不可一日倉廩不實

3 倉廩實方能政通人和,進而百姓安居樂業,明禮修身……

治貧?治愚?孰重孰輕?結果不是一眼便知了嗎?謝謝!!

辯論賽發言5

[一辯對壘]

正方一辯:大家好!人活着總要有個理由。這個理由便是人要在一生中體驗自我意義,提升自我價值,這便是人自我實現的定義。今天談人的自我實現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論述:第一,自我實現目標的選擇和調整更多地蘊含在過程中。人的目標不可能一成不變,人們要在生命中去調整這個目標。我敢說在座很多人小時候都想當天文學家,對不對?可是有幾個人現在還堅持這一理想呢?這不正是證明了人在人生的歷程當中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嗎?第二,人自我實現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更多地印證在過程中,是卑劣的騙術還是高尚的行爲,是小人得志還是英雄圓夢。沒有對於手段的考察我們無從談起人要體驗的自我不是沒有善惡判斷的空殼。人要提升的價值也不能脫離社會的精神。第三,人自我實現感情的投入更多地體現在過程中。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如果我們談人的自我實現,卻不談人的情感問題,就有一點沒有人性了對不對?如果在座各位能夠允許我把美好的愛情、甜蜜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可愛的孩子也算作人自我實現必須考察的因素的話,那麼在座各位您更多的是去哪裏體驗這種感情的呢?白頭偕老的人生之路見證了永結同心的誓言。第四,人自我實現潛能的發揮更多地在過程中得到證明。在困難面前,人每一次堅強的努力,人每一滴堅強的汗水向世人證明了你的潛能。不相信結果刻板的評判,不相信失敗殘酷的宣告是一個自我實現者不可或缺的精神。當然,今天我們談人的自我實現,既要看過程也要看結果。結果直觀地告訴我們什麼是輸贏成敗,體現了過程的完結。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探討的是人的自我實現,那我們是不是更應當堅持一種以人爲本的思想?我們是不是更應當看重人自我實現的行爲手段,看重人自我實現的感情投入呢?我們是不是更應當採取一種看待一個自我實現者身上那真善美的精神的思路來理解這個問題呢?這便是我方今天判斷人自我實現過程重於結果的基點。走出輸輸贏贏的怪圈,直面成成敗敗的世界,永遠不變的是人們對自我的肯定和超越,而永不褪色的是人自我實現的人性光芒。人的自我實現過程重於結果。

反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對方辯友告訴我們手段的不同體現於在過程當中。那我們要問:爲什麼會有手段的不同呢?秦檜和岳飛爲什麼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歷程呢?不正是因爲對結果的不同的追求嗎?我方認爲:人的自我實現結果重於過程。人的自我實現是指個人發揮潛能,貢獻社會實現人之爲人的尊嚴,它既是過程但更是結果。今天判斷二者孰輕孰重,就是要看誰是自我實現的動力源泉,誰是自我實現的價值指引。第一,人是理性中人。一位哲人曾說:“最蹩腳的建築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因爲在人的社會實踐當中,勞動的結果在勞動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存在於人的觀念之中,並且主宰着人的行爲。人之異於動物正在於人對結果的孜孜以求。它使人生超越本能,賦予人生以理性主義的精神、積極入世的情懷和百折不撓的意志。第二,人是社會中人,衡量一個人是否自我實現的根本標準不在於高峯體驗而在於社會貢獻。有了社會貢獻才能談人的尊嚴,社會貢獻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正如《左氏春秋》所言:立功、立德、立言,此皆爲人生之不朽也。而這一切最終體現於了是結果而非過程。試問:如果司馬遷沒有《史記》,他如何成爲古今史家第一人?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相對論,他又怎麼成爲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呢?所以由此可見,人的自我實現當中,過程指向結果、服從結果,結果引導過程、統帥過程。結果是人生之舟的引擎,是人生航線的燈塔。今天我們來討論人的自我實現結果過程誰更重要不是一個思辨的遊戲,而是事關兩種不同人生態度的嚴肅問題。結果重於過程是社會本位的人生選擇,是理性主義的人生哲學,而過程重於結果則必然會走向反面。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過程的價值,也不能否認對方辯友今天的觀點有其積極意義,因爲當人生遭遇挫折、蒙受坎坷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撫慰心靈。但是我們要問的是:如果我們把一時的慰藉之詞作爲整個人生的準則的話,那是不是就是飲鴆止渴、南轅北轍呢?

[一對一攻辯]?·正方二辯選反方二辯

正方二辯:剛剛對方一辯說岳飛是在追求結果,請問他是不是在追求“屈死風波亭”這個結果?

反方二辯:對方是不是認爲生死就是結果呢?那人從塵土而來又化歸塵土,天下所有的人都將要死,那結果都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是太單調了?

正方二辯:那是因爲岳飛他在追求目標。第二,剛剛對方一辯又說人一定要對社會做出貢獻才能自我實現,有一個殘疾人他畢生都只是在學會如何自理生活。請問他能自我實現嗎?

反方二辯:他用他的精神感動了天下人。《春秋左氏傳》告訴我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立功、立德、立言,皆爲人生之三不朽。如此立德之三不朽,難道不是貢獻嗎?

正方二辯:這位殘疾人他精神的體現正在於他克服人生的過程中。再請問對方辯友:您覺得評價一個人和評價一個物,它的區別在哪裏?

反方二辯:評價一個人遵守康德的準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正方二辯:那馬丁·路德金說:“手段是正在形成當中的目的。”您如何解釋?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馬丁·路德金說手段是正在形成當中的目的,恰恰是告訴我們,在一個手段當中如果不蘊含着對於預期結果的追求,這個手段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馬丁·路德金如果不想追求黑人民衆解放這個結果,他的“我有一個夢”又有什麼價值呢?

·反方二辯選正方二辯

反方二辯:請教您:您方的第一個判斷標準告訴我們目標的選擇和調整要蘊含在過程之中,請教爲什麼要選擇和調整目標呢?

正方二辯:因爲在過程當中我們去體驗人的價值,這個時候我們要看目標怎麼樣才能夠更符合我人的價值的體現呢?難道是在結果中嗎?對方辯友不要總是混淆目標和結果。

反方二辯:謝謝。請您明確地告訴我爲什麼要在過程中選擇和調整目標?是不是爲了更好地實現這個預期結果呢?

正方二辯:是爲了更好地追求人的真善美這個價值。

反方二辯:真善美正是一個人生至高的結果。再請教您第二個問題:您的標準告訴我們,手段的選擇和運用蘊含在過程當中,這是不是恰恰證明了過程爲結果服務呢?

正方二辯:是過程爲結果服務嗎?對方辯友的高效訴訟法研究得非常的聰明,您能夠告訴我難道程序法就僅僅是爲實體法服務的嗎?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犯了一個常識錯誤,程序法和實體法不是過程和結果的關係。這是概念界定錯誤,請您回答我剛剛的問題。

正方二辯:對方認爲程序不是在手段中,不是在過程中,那我也沒有辦法了。

反方二辯:程序是過程,但程序法不是過程,您是學法的應當明白這個常識。還是請您回答我剛剛的問題。

正方二辯:謝謝對方辯友。我剛剛已經說過手段的選擇難道不是在過程當中,難道不是通過手段的選擇來看這個人是不是真善美的嗎?

反方二辯:對方終於承認了我們在過程當中要調整手段恰恰是爲了更好地追求結果。(時間到)

·正方三辯選反方二辯

正方三辯:第一個問題,請問您登上泰山和登上珠穆朗瑪峯兩種情況下對於人自我實現的體驗和感覺和層次爲什麼不一樣?

反方二辯: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要分情況來討論,是要看誰去登。

正方三辯:對。對方同學說分情況來討論,請問您分的是什麼情況,您爲什麼要分情況而不僅僅是看登上了這個結果呢?

反方二辯:我方堅持的判斷標準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其中蘊含着一個個人潛能的問題。一個人能否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努力還要取決於機遇環境,所以要分情況討論。

正方三辯:沒錯。大家聽聽,這是不是都是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難道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東西都是過程本身嗎?

正方三辯:難道過程中體現的東西不是過程本身還是結果本身嗎?對方陳同學您是不是想搶過程的功勞呢?

反方二辯:我可不敢搶過程的功勞。但我如果是個農民,我今天在種地的時候一場洪水沖壞了我的地,難道這也是我的過程嗎?

正方三辯:但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的道理您不能銘記在心,您覺不覺得您是對農民伯伯的不尊重呢?(時間到)

·反方三辯選正方三辯

反方三辯:有請對方三辯。我問一個輕鬆一點的問題,《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如果不是爲了取到真經這一結果的話,那他們是不是隻爲體驗九九八十一難?

正方三辯:這個問題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想過了,我常常在想,你說唐僧爲什麼不讓孫猴子把他背上,然後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就取得真經了?他爲什麼要騎着白龍馬嘎達嘎達地走?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說的太好了,就是因爲過程之中體現的不一定是過程。再請教對方辯友另外一個例子:一個醫生他在做手術的時候如果不是爲了追求治癒病人這一結果的話,難道是在體驗過程中“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的樂趣嗎?

正方三辯:但是本來您可以花90塊錢治好您的病,結果這位醫生讓你花了9000塊錢。您還會去感激他的救死扶傷嗎?我想恐怕您的錢包是九死一生了。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我再次請問對方辯友:醫生爲病人治病到底是追求治癒病人的結果,還是爲了體驗開刀的過程呢?

正方三辯:但是我們知道,的醫生他治療最難治的病人。所以他面對的失敗的危險,但他之所以這樣他纔是的醫生。

反方三辯:請問對方辯友,失敗算不算一個結果呢?

正方三辯:失敗當然是一個結果,如果失敗不是一個結果,那又是什麼?

反方三辯:那我再次請教對方辯友一個問題:鑽井工人在鑽井的時候,如果不是爲了鑽出石油,是不是免費在爲地球扎耳朵眼呢?

正方三辯:其實對方辯友今天犯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就是把結果和目標等同在一起,大家可以想一想……(時間到)

[攻辯結辯]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今天還跟我們說潛能是從結果中看出來。今天來了新東方的副校長徐小平先生,我考過GRE我知道,一個人背單詞的潛能怎麼發現的?是每天背GRE的單詞,背呀背呀背呀的過程中發現的。還有我說文天祥,您的反映是“亡國之臣,敗軍之將”還是民族英雄嗎?這就體現了我們在判斷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物的時候,社會評價體系的偏重點是看這個人身上的那種英雄氣概,是看這個人心上的那種讓人感動的真善美的精神。這便是我方和對方的區別。對方高喊理性,可是對於人首先要有人性。

反方一辯:謝謝主席!看來對方辯友今天的問題體現在這以下方面:第一,在邏輯層面,對方辯友無法回答我方二辯提出的有關標準的幾個問題。他告訴我們目標和過程是不同的,但我們問目標和過程、目標和結果雖然不同,但重目標和重結果有區別嗎?追求目標和追求結果有區別嗎?第二個問題對方辯友也沒有回答我們。爲什麼手段在過程當中會有不同,不正是因爲對結果的不同追求嗎?第二個問題在事實層面,對方一直無法回答我方三辯有關《西遊記》、醫生開刀和鑽井的三個具體事例,爲什麼?因爲她根本就無法解決沒有對結果的孜孜以求哪來過程當中的意義呢?對方辯友您告訴我們,唐僧師徒四人辛辛苦苦難道是在鬧着玩嗎?第三個問題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價值上。對方辯友他一直不能給我們以人生一個正確的價值指引。

[自由辯論]

正方四辯:剛纔對方談到死,我就不明白:有些人爲國家而死,有些人爲民族而死,有些人爲感情而死,有些人爲錢而死,爲什麼大家死的待遇不一樣呢?請對方回答。

反方四辯:人固有一死,有的人重於泰山,有的人輕於鴻毛。我們以爲如果做出了社會貢獻,那就是頂天立地的死,您說這是不是自我實現呢?對方一辯如果不是爲了學好英語,那背呀背呀背呀是不是本身都異化了呢?這就是過程的好嗎?請問對方辯友:評價人是否自我實現到底是更重結果中的社會貢獻,還是過程中的主觀體驗呢?

正方三辯:沒錯,有的人重於泰山,有的人輕於鴻毛,但這難道不是過程賦予的意義,還是結果體現出來的嗎?請您正面回答。

反方二辯:真的是過程嗎?連司馬遷說這句話之後都補了一句,爲什麼用之所趨也。追求的結果不同直接導致了一個人是死得悲壯還是死得無恥,對方辯友您還要告訴我這是過程嗎?請您回答我方四辯的問題。

正方二辯:好奇怪,追求過程、追求理想,追求結果、追求理想等於一個目標。那我想我們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應該改成有結果。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今天犯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認爲過程之中體現出來的東西都是過程本身。那今天我們在辯論過程中對方辯友體現出來的風度氣質,是不是您日常注重修養的結果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很奇怪,是蘊含在過程中,不從過程中看,不重視過程我怎麼看出來?請問對方辯友:大家都知道老人與海80多年的奮鬥,最後拖回來的是一個魚骨頭。請對方辯友告訴我:你怎麼從魚骨頭看出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啊?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他要是不把這個魚骨頭拖回來,一看到鯊魚過來就把魚放了,您說他到底是重過程還是重結果?對方辯友,問您一個問題:今天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的思考所得出的力學三大定律,他能夠被稱爲科學最偉大的巨人之一嗎?

正方四辯:牛頓自己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誰是巨人誰是牛頓?對方談社會貢獻,那麼好。奴隸社會奴隸的貢獻多不多,奴隸主都自己不用勞動了,可是奴隸,他連自我都沒有,他自我實現什麼呢?

反方三辯:謝謝對方辯友告訴我說牛頓之所以自我實現關鍵在於過程,可是如果牛頓在蘋果樹下苦思冥想得出的結論是蘋果從樹上往下掉,那是爲了想玩蹦極跳。您說他能叫自我實現嗎?

正方三辯:您的意思是我們不用考察牛頓思索的過程,關鍵在於那個蘋果掉下來。那如果萬一那個蘋果沒掉下來,是不是牛頓就不存在了呢?

反方三辯:我認爲也應該是結果重於過程,就拿愛情來舉例子。對方辯友到底是重天長地久這一結果,還是重曾經擁有這一過程?對方辯友今天可不要說,談戀愛就是要短平快、一腳踹。

正方三辯:好,我也來說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沒有步入禮堂,然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沒有子孫滿堂,但是請問對方四位同學有沒有爲他們的愛情感動過?

反方一辯:指出對方辯友一個常識性錯誤。羅密歐和朱麗葉沒有步入禮堂嗎?只不過是祕密結婚而已。對方辯友您告訴我們要在愛情當中去體驗,然後達到自我實現。那阿Q摸了小尼姑的臉還覺得洋洋得意、津津有味,您覺得他是不是自我實現呢?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結婚還有兩種。一個是通過自由戀愛步入婚姻的殿堂,還有一個是包辦婚姻。看來對方辯友肯定覺得後者效率更高。

反方三辯:那請教對方辯友:您追求愛情到底是追求真正的愛情,還是虛僞的愛情?到底是真正的愛情是我們追求的結果是自我實現,還是對方辯友所說的包辦婚姻是自我實現呢?

正方一辯:我很奇怪,對方仍然要混淆目標與結果。請問對方:失敗的結果、不好的結果是不是結果,您追不追求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作爲一個男生,我首先想糾正您剛剛的一個錯誤。戀愛的結果不是步入洞房而是白頭到老。

正方四辯:OK。白頭到老是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是什麼?過程。

反方四辯:結果一定要有一個價值評判。他們說我們重結果,重的是壞的結果,那他們重過程,如果重的是壞的過程他們如何論證過程重呢?壞的結果無非還是壞在過程之中,請問對方辯友:唐僧如果要體驗西遊的話,是不是應該體驗一下被妖怪吃掉,那是唐僧自我實現還是妖怪自我實現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說壞的結果不是因爲有壞的過程嗎?這不就是說是因爲有了壞的過程纔有了壞的結果嗎?那不是過程決定了結果,對方辯友,不要承認這一點好不好。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說過程決定結果又說結果不確定過程決定出一個不確定的東西,那是過程本身不確定還是決定這個詞對方用得不妥呢?

正方四辯:您愛談《西遊記》,我也愛看《西遊記》。可是《西遊記》裏有句最經典的歌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過程。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還是要去到羅馬。去到西天,取到真經。對方辯友您回答我方的問題,沒有對結果的孜孜以求您今天追求的過程有何意義呢?

正方三辯:沒錯,但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他需要人們一塊磚一塊磚的建,而需要人們一步一步地走向羅馬。

反方三辯:對,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你是不是爲了建羅馬城這一結果去追求,然後纔有過程。否則和過家家還有什麼區別呢?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認爲沒有過程,結果“突”地就冒出來了嗎?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您回答我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消防員如果不是爲了撲滅大火這個結果,他難道是在打水仗嗎?打水仗不刺激,不如火上澆油更好玩。

正方一辯:如果消防員追求的是他的結果的話,那消防員覺得每天到處都要着火那我才能自我實現。

反方四辯:請對方明確回答我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對結果的追求,過程中堅毅不拔的意志從何而來。

正方四辯:OK,你說消防員滅了火是結果,那麼消防員沒滅火那就不是結果了嗎?你說消防員滅了火這個結果重要,那個沒滅火的那個結果就不重要了嗎?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消防員滅沒滅火,他要不要看重滅掉火這個結果呢?如果不看重,他可真的希望天下到處都是火。

正方三辯:什麼叫看重滅掉火這個結果。我追求目標、我追求理想,什麼時候變成了我追求結果?

反方一辯:我沒有這麼功利。對方辯友回答我方,再舉一個事例,那就是垮掉的一代。您告訴我垮掉的一代爲什麼會變成垮掉的一代呢?

正方四辯:今天對方說追求目標就是追求結果,我今天是想贏,可是我想贏我就贏了嗎?這是目標和結果的等同,這是一個的錯誤邏輯。

反方四辯:如果對方辯友都不想贏,那恐怕根本就不能贏。

正方三辯:我想起美國作家凱魯亞克,他的墓誌銘上有這樣一句話說:他沒有虛度一生。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就在這裏,這些人最後怎麼樣?他們提倡過程高於一切,最終還是迴歸了結果。

正方二辯:是啊,他的代表作是什麼?《在路上》。聽聽,在路上是過程還是結果呢?

反方三辯:在路上的確是過程,可是要看看這些在路上的人最後是不是要自我實現呢?這些人被稱爲垮掉的一代,爲什麼沒有被稱爲自我實現的一代呢?

正方一辯:對不起,我們一直在說過程重要。對方老是說結果,那那個攀爬者如果他要是結果,那把直升機把他放到山頂上不就可以了嗎?

正方四辯:過程,我選擇,我喜歡。

[觀衆答辯]

觀衆1:我們每天生活在過程當中,可以說過程是一種絕對的狀態,而結果是一種相對的狀態。那麼我請問反方:是基點更重要,還是它的衍生物更重要?

反方四辯:我們確實每天都走在過程之中,都走在路上,但如果我們想走得有方向,恐怕必須有一個結果作指引。就好像說我們要建一個大廈,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藍圖的話,那恐怕我們建起來的就只能是一盤散沙。金字塔不是沙子的堆積,而是沙子有目的地體現人類志士的精華。所以說建築師和最聰明的蜜蜂是有本質區別。因爲一個符合目的,一個不符合目的,這也就是我方在論證之中反覆強調結果重要的原因。結果是人在過程之中一切行爲的價值指引,就好像人生之舟的航標和燈塔。您說這是不是更重要呢?希望我能回答了您的問題。

觀衆2:如果不通過結果來衡量,您如何判斷你的過程究竟是正義的、是反動的、是正確、是錯誤的,還是有價值的?

正方四辯:謝謝這位同學。首先我們從來沒有說不要結果,我們從來沒有說過結果不重要。結果重要,它是有一定的衡量標準。我們說衡量一個人來看,它既要從過程來看,也要從結果來看。但是我們剛纔同樣也問到了一個問題,爲什麼說有些人都登上了喜馬拉雅山?過程不一樣,自我實現就不一樣。有些人從北坡登,有些人從南坡登,北坡要難得多,有些人在南坡上登上了但他沒有在登山留下姓名,但是有些人在北坡登山沒有登上,所有從北坡登山的人都留下了姓名,這是什麼?過程賦予了結果的含義,過程賦予了結果意義所在。所以我們才能通過結果的價值來判斷人是否自我實現。

正方三辯:可以再給您舉一個例子:您知道譚嗣同,戊戌變法他失敗了,連拯救光緒帝的計劃也沒有成功。但是在你我面前都站起一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

觀衆3:通常說不同的過程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結果,是不是會適得其反呢?

反方二辯:在座的觀衆遠道而來非常地辛苦,我面向大家是爲了向大家表示我最誠摯的敬意。對於剛剛您的這個問題,的確同一個過程導致不同的結果,不同的過程也可以導致同一個結果,追求結果是不是就一定適得其反?我認爲不一定。今天這場辯論賽,在場八位辯手誰不想獲勝,但最終獲勝的只能有四個人。但如果沒有我們八位辯手對於這個獲勝這個結果的孜孜以求,這場辯論賽如何能夠展現出自己的智慧和語言技巧呢?所以說結果賦予了過程以意義,如果沒有我們對於這個結果的孜孜以求,我們又怎麼能夠對得起在座的諸位觀衆呢?所以說結果給了過程以動力。對方今天舉了很多的例子,包括戀愛。我想說: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這是常識,但這個常識根本不可能推導出誰更重要。沒有好化肥也種不出好大米,大米和化肥誰更重要,一看便知。

觀衆4:過程往往具有一種僞裝性,像王莽篡位的時候他表現得跟一個真正的君子一樣。如果過程具有這種僞裝性的話,那過程其中會不會使得一種正面的道德評判成爲不可能,而結果才成爲可能呢?

關於辯論賽發言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