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長相思·長相思》原文及譯文【新版多篇】

《長相思·長相思》原文及譯文【新版多篇】

長相思 篇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雲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託興意味。

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裏是個政治託寓,表明此詩目的在於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鬱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長相思 篇二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爲一節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蒐集關於《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後,蒐集關於思鄉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節,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範讀中啓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朗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們想象並感悟着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彙報蒐集的關於《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彙報納蘭性德家鄉溫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裏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後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後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後,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後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於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賞析 篇三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註釋草堂詩餘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爲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裏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上片寫她望中所見之景。那遠行在外的徵人而今身處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鄉的路上呢?懷着這種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時地企足遙望,希望能夠有所發現。可是,進入視野的除了重重疊疊的山嶺峯巒外,還有的就是遼闊高遠的青冥和天際處的迷離煙水了。第三句描寫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羣山秋色圖,層次極爲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遠天高煙水寒”,是遠景。這一切都是跟着思婦眺望目光的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的。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的名作《長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寫主人公越山過水,漸去漸遠,很可能是受了該詞的啓發。需注意的是,“煙水寒”的“寒”,並非僅僅用來形容“煙水”,而且還曲折傳出了思婦的心理感覺。正因爲久望不見,更添哀傷,心頭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則目中所見,自然皆帶寒意了。上片結句說她“望盡天涯路”而無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經意地掃視周遭景物,瞥見不遠處有楓葉如火,灼人眼目。這使她猛然想起:時令又到了丹楓滿山的秋天,自己經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結啊?“相思”一詞的出現,使得詞旨豁然顯現。

下片便順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畫她的心理活動,寫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開,菊花殘”,用短促、相同的句式,點出時間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緊連着的“塞雁高飛人未還”,可視爲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觸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歸,那飄泊在外的遊子爲什麼還見不到他的蹤影呢?用雁知“歸”來反襯人不知“還”,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了她的內心怨苦。怨恨儘可以怨恨,但它畢竟是產生於“相思”基礎上的,如今良人未還,說不定他碰上了什麼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風疾。這些想法涌上心頭,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餘,又深深地爲他擔憂起來了。“一簾風月閒”,刻畫出了思婦由於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緻無意賞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思君秋夜長的下一句 篇四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長相思 篇五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二、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四、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爲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六、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五、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爲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着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鬥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爲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複,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國小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穫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箇中原因自然是很複雜的,但我以爲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國小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爲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爲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爲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原文: 篇六

長相思

晏幾道〔宋代〕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創作背景: 篇七

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詞人已經趨於老年,寫作風格也趨於回憶以及悲情。這首《長相思》就是詞人爲懷念舊情人且爲了抒發自己的多情而寫下的一首詞。

長相思 篇八

長相思

陳東甫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這是一首描寫少婦的怨情詞。春天是一個萬物萌生的美好季節,也是一個使別離者懷人思遠的煩悶的季節。因此古典詩詞中便產生了數不勝數的遊子傷春、思婦怨春的詩篇。這首詞寫得清新流暢,節奏鏗鏘,音韻調諧,在汗牛充棟的怨情詩詞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鮮可愛。

≮≯詞人採用了一種白描手法,單純而樸素地創造出一個使人人都可晰視、都可體察、都可身臨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叢,密密的柳蔭,在花間柳下一位窈窕的少婦正在靜靜地、幽幽地邁着慵懶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峯是微蹙着的嗎?還是如黛山似的深鎖着?我們不大看得清,只見她癡癡地徘徊着,怔怔地尋覓着,她是在捕捉一個失落的夢,還是在追尋一個遠方縹緲的幻影?

她什麼都不在追尋,她是在期盼早就遠行而且久久未通音書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覆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爲什麼一個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見異思遷了嗎?薄情的他呵辜負了我的一片癡情,一顆真心……

上闋抒寫的是少婦白晝在燦爛的春光裏、在花叢柳蔭中的苦悶心情。下闋時間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間的心緒和情景:她獨宿空房,久久地撫弄那張排解她內心哀怨的古琴,琴聲鳴響着、鳴響着,心中的哀怨不但無法排解,反而更加煩悶,於是她便棄置了琴絃,翻身上牀,企求在睡夢中尋找片刻的安寧,然而孤衾難眠,她輾轉反側,依然不能入眠,當年與他歡愛相攜、海誓山盟的情景又歷歷浮在目前。這頭上的金釵還是那時他相贈的呵。“但願心似金鋼堅”的誓言盟願猶清晰分明在耳,當初誰能料到今朝有這樣的結局……

這位少婦會不會被遺棄?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遠不再回來?詞中尚未點明。作者所描寫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婦的一種心境和心路歷程。它給我們留下一個懸念,一種設想,而這正是本詞另有的一種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