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杜牧的軼事典故(精品多篇)

杜牧的軼事典故(精品多篇)

遊玩軼事 篇一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感慨,賦詩說:“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爲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悵,遂現場賦詩一首雲:“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翻譯 篇二

杜牧,字牧之,京城長安地區人。擅長寫文章。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狀元韋籌那一榜的進士,與厲玄是同一年考中的進士。當初沒有考取進士的時候,他來到東都洛陽(參加進士科考試)。當時任主考官的禮部侍郎是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跛足驢慢騰騰地來拜見崔郾說:“您憑着崇高德行,巨大聲望,爲聖明的君王選舉人才,我怎敢不略給予如微塵滴露般的微小幫助。以前我偶然見到十幾個文士,情緒極其興奮激昂,一起讀一卷文章。我看了文卷,是進士杜牧的《阿房宮賦》。此人有輔佐君王的大才。”於是就拿出《阿房宮賦》的文卷,把笏插在腰帶上,(騰出手來雙手持卷)朗讀起來。崔郾大加讚賞。吳武陵說:“請您點他爲頭名狀元。”崔郾說:“第一名已有人了。”吳武陵說:“如果不能當狀元,就請讓他爲第五名進士。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語氣和麪容都很激烈嚴厲。崔郾說:“學生們很多都說杜牧爲人放縱曠達,不拘小節,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改變。”後來杜牧又應試考中了賢良方正科。沈傳師(江西觀察使)上奏章推薦他到江西當團練巡官,後來杜牧擔任了牛僧孺(淮南節度)的淮南節度府掌書記。後來又被朝廷任爲侍御史,逐步升到左補闕,又歷任黃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職務爲皇帝起草詔書,後調任中書舍人。杜牧性格剛強正直,有不平凡的節操,不爲小事而謹小慎微,敢於一一論述國家大事,指明和陳述國事的利弊尤其急切。兵法和軍事策略,平時都盡心留意。曾經因爲堂兄杜悰出將入相,而自己仕途困頓挫折,怏怏不樂,心氣難平。50歲的時候去世,臨死的。時候自己寫了墓誌,把自己寫的很多文章都燒掉了。他的詩很豪邁,用語都很驚人。賞識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稱“大杜”“小杜”來分別他們。

韻譯 篇三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拓展內容 篇四

原詩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文學成就 篇五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張凡爲文義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

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託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杜秋娘詩 篇六

小杜另一首與歌女有關詩歌爲杜牧博得了盛名,這就是《杜秋娘詩》。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嫵媚動人,能歌善舞,能聯詩作曲,十五歲時,一曲《金縷衣》就俘虜了鎮海節度使李錡: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聽後,將之收爲小妾,讓她度過一段甜蜜時光。後來李錡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爲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爲奴,繼續充當歌舞姬。杜秋娘再以這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爲秋妃。杜秋娘雖然總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經常不着痕跡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寵信。後來宰相李吉甫勸唐憲宗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憲宗皇帝自豪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後,還任命杜秋娘爲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捲入權力的角逐中。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見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這首詩當時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爲大家對這個風雲一時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隱與小杜結識後,共寫過兩首給杜牧,一首自謙“高樓風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羣”,稱頌“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勳”,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小李”也認爲這首詩爲“小杜”的代表作。

註釋 篇七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酒杯。

杜牧簡介與生平篇八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 ,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詩人,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牧簡介與生平,歡迎大家參考!

他秉性剛直,有政治抱負,但屢受排擠,終身不得志,最終官至中書舍人,世稱杜世勳。因政治失意,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祖居,縱情聲色,過着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擅長詩文,力倡“文以意爲主”之論,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

詩風豪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工絕句。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爲晚唐大家。

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著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杜牧簡要生平:

西晉杜預,是他的十六世祖。祖父杜佑爲唐朝宰相。

他從十五六歲起,博讀經史,關心時政,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

23歲時寫成《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爲戒,給本朝統治者敲了警鐘。

唐文宗大和二年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任弘文館校書郎。

同年十月起歷任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宣歙觀察使崔鄲及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

開成四年(839)回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及比部員外郎。

武宗時,會昌二年(842)以後,出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

宣宗時,大中三年(849),爲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復出爲湖州刺史。

一年後又內調爲考功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

張好好詩 篇九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爲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爲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爲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係也頗爲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爲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爲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爲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於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爲飄逸,爲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宣和書譜》評論道:“(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裏。”清人葉奕苞《金石錄補》也給於了極高的評價:“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雲: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鑑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爲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於故宮博物院。

藏書之家 篇十

入仕後累官至遷膳部員外郎。被李德裕排擠,而後復爲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所作《感懷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藏書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時曾爲宰相,撰《通典》200卷。杜牧繼承杜氏家族遺書,爲此撰詩文記述稱:“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杜牧自己亦閱遍所藏詩書,自稱:“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高摘屈宋豔,濃薰班馬香。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生平所作詩文頗多,去世後,由外甥裴延翰編輯爲《樊川文集》20卷,收文4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