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新版多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篇一

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僅收穫知識與能力,更能歷練身心;大學時代是發展的黃金時代,心理健康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關係重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爲滿足我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特此召開這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高效而滿意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是人格完善協調,社會適應良好。迄今爲止,關於心理健康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國內外學者一般認同心理健康標準的複雜性,既有文化差異,也有個體差異。

(一)國外學者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

馬斯洛和心理學家密特爾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瞭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是否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否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範的範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二)國內學者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

樊富珉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7個標準:

(1)能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

(3)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

(5)能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6)能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7)心理行爲符合年齡特徵。

(三)我總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具有獨立生活能力;

(2)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

(3)能夠從心理上接納自己;

(4)勇於面對現實,同時又對生活、對自己充滿信心;

(5)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環境,調節、平衡各方面的心理衝突;

(6)人際關係良好;

(7)學習方法得當;

(8)能應付一定的挫折;

總的一點就是:對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別人,友好、寬容,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學習,投入極大的熱情;對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總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具體目標: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爲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諮詢和輔導,是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複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緻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症下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 ,80% 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新生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爲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心理

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部分學生由於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是焦慮。適度的焦慮水平及必要的覺醒和緊張對人的學習、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續而重度的焦慮則會使人喪失自信,干擾正常思維,從而妨礙學習。

3、人際關係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隨着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增加,現代化家電的普及,計劃生育帶來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鄰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使他們不善於交際。另外在大學中,人際關係比高中要複雜的多,要求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 , 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人際關係不良會導致溝通缺乏,心理緊張,情緒壓抑,產生孤獨感,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睏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衝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5、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這些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渲泄出來 , 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消極厭世等。因此,對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進行職業輔導,幫助他們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進行職業輔導,首先應瞭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 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 ) 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來進行。其次要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來自於生物、心理、社會文化諸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也需要引起學生、家庭與社會的關注。

1、堅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爲規範,即習慣化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身體密不可分。對大學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堅持吃早餐;體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學用腦,實行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避免用腦過度;四是積極休閒,選擇文明高雅的休閒娛樂方式,娛悅身心;五是適量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吸菸,不喝酒。大學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網絡沉溺、暴飲暴食、節食瘦身、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不從事體育運動、抽菸酗酒、做危險動作等。

2、培養和完善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應當正確評價客觀事物,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善於管理情緒,情緒反應適度正常,體驗正常的情緒情感,主動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與學校生活。

3、投身社會實踐,擴大人際交往,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大學生應當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並在活動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通過羣體交往活動,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體驗友誼與溝通的快樂,開闊視野,並尋找廣泛的社會支持。當面臨挫折與壓力時,廣泛寬厚的社會支持會幫助大學生走出沼澤地,走向開滿鮮花的歲月。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二

一、班會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學生能夠體諒父母,能縮短與父母的心理距離,學會如何與父母溝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會準備:

調查問卷、課件製作、開展方法:討論法,說說、議議。

三、班會程序:

1、課前填寫調查問卷

調查學生與自己父母的關係,不需寫名字,真實填寫。

A親密B比較緊張C疏遠和一般。

2、根據課前統計情況,

師:是誰,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我們的父母!可是,現在你是否覺得父母和你們的距離已經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經沒有了親密感?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圖片,內容是

1、不顧父母勸阻,長時間上網,荒廢功課;

2、放學遲遲不願回家,貪玩。

師:除了以上情況?你是否還會不願與父母外出,或長時間看電視,或與父母爭吵等情況?請同學講講與父母還有哪些地方關係緊張?

師:如果你有以上情況,父母會如何懲罰自己?請同學們講講並說說被懲罰後的感受。(學生髮言)

師:被父母懲罰,責罵,或者打,你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五、從父母角度看

投影事例的“孩子,我爲什麼打你”。

六、從自身找原因

師:是的,打與不打都是愛,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沒有做錯?請曾經被父母懲罰過的同學,說說自己做錯了什麼?(學生髮言)

七、小組活動

寫一寫,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爲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時間?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沒有分擔父母的艱辛?

議一議,對自己父母不滿意的同學,說一說你認爲誰的父母最理想?

說一說,擁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學說說自己父母。

八、與父母交流

師:我們要應和父母多一點交流。我們該怎麼和父母交流呢?(學生髮言)

1、老師說說自己與父母孩子交流的情況?

2、學生說說自己與父母交流的情況。

3、選出一些寫得比較好的“給父母的一封信”,請同學讀出來,並把父母的回信也讀出。

小結:由此可見,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並非不能改變,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們也在關心我們,也在想辦法走近我們。那我們就該主動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

主動承擔家務;紀念日、節日送點小禮物;遇特別情況寫一封信表達感激;

適時爲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應讓父母感覺你相信他們,多交流並經常給予讚美。

多向父母說說自己的情況,自己的願望;多傾聽父母的話;遇上煩惱,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

4、回家和外出主動給父母打招呼。

5、時時緊記,父母只會愛孩子,決不會害孩子。

十、佈置作業

1、做一個表格,列舉父母工作之餘爲家庭做了什麼事,花多少時間?

2、給父母送一張卡片,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優秀教案 篇三

心理問題分析: 該生是屬於那種情緒方面不穩,喜怒無常的類型。表現: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與老師頂撞;厭學情緒嚴重,基本不做作業,甚至還有逃課現象;行爲表現懶散。 造成心理問題原因:

1、家庭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父母忙於做生意,不太關心他的生活,遇到成績不理想,同時又缺少溝通,導致問題越積越多。

2、學校影響: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習慣,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在以前的學習中,由於成績不理想,沒有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幫助,缺少耐心地與他溝通。他特別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師的讚美。造成他與老師對着幹,有牴觸情緒,聽不進老師的批評,使學校對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實處。

心理輔導與教育過程: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合力。

開學初,我就及時的與他的家長取得聯繫,瞭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現,及他與父母相處的關係,同時也希望家長對他多一些關心,能多與他交流。平時也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儘可能的瞭解在家裏的一些小的進步,同時也把他在學校好的有進步的表現反饋給家長,使家長對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時也聽一聽家長的心聲,融洽老師與家長、學生的關係。

2、班主任、任課老師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制定計劃,明確目標。在開學初,我就與他作了一次交流,指出他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存在的問題。要求他寫一分本學期的成長計劃。提出自己希望在本學期有哪些方面的改變。

(2)班主任定期與任課老師溝通 發現問題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經驗,少一點批評,多一點建議,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讚美,逐步幫助他克服逆反心理。每個教師要依據他的個性心理特點,爲他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3)不定期的與他談心。根據小杰的表現,只要他在某個方面取得了進步,就及時的與他交流,讓他認識到要改變自己並不是很困難,只要自己有決心。在表揚的同時,也根據具體的情況指出還和待加強的地方,把每個缺點都作細化。對於已經改過來的地方反覆是難免的,對於每一次反覆要認真對待。

初步結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進步。與老師的相處中,除了開學初與老師發生一次頂撞外,之後基本上能做到尊敬老師,對於老師提出的各方面不足都能較虛心的接受,而且在盡力在改正。與同學相處也融洽多了,一個學期沒有發生打架事件。學習態度也端正了一些,雖然學習上還是沒多少進步,但作業已經基本都能認真的完成了。集體榮譽感顯著增強,在美化教室時,發揮身高優勢,認真參與班級衛生清掃工作,爲班級出謀劃策,對於老師交代的事情不管是份內還是份外的都能較認真的去做。這一次還積極報名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當然,也還有許多的不足,如學習的主動性、工作的積極性都還有待提高,與其他好的同學相比也還有一定的距離,但與他自己高一時相比已有很大的進步。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能不能成爲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有真才實學的人,關鍵在於教育培養。其中的規律、原則有若干項,最主要的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既必須把孩子自身的潛能調動起來,發揮出來,能夠引發自我教育。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的調節)本站○(和提高自己,培養他們具有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

具體方法是這樣的。作爲班主任,我瞭解學生的想法,知道他們是怎樣看待問題的。也許我太想幫他們贏了,也許我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心理實際承受力,拿我的想法來要求他們,他們畢竟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再大的動力也會有鬆懈的時候。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篇四

一、教學內容:

健康——心理、身體

二、教學目標:

學生知道健康的含義、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辯證關係。

三、教學重點:

健康的含義、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和要求、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辯證關係。

四、教學難點:學生心理狀況的自我分析

五、教學方法:設問法、歸納法、討論法、講授法、範例分析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提出問題:你認爲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備選答案(健康、金錢、事業、愛情、親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質等)

組織形式:小組討論、彙總(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如下):……

同學們,隨着新世紀的來臨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重視,健康是全人類的頭等大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

可是什麼是健康呢?人們總是習慣上把不生病的人說成是完全健康的人,這是不完全正確的,還有人認爲身體強壯就是健康,這種理解也不夠完整,究竟怎樣纔算是健康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健康的含義是:

健康的含義: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不僅指身體各器官、各系統經過神經系統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統一體,而且還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一個整體。

(二)、研討課的內容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

1、身體健康

是指無身體疾病和缺陷,體格健壯,各器官系統機能良好,有較好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

是指人們對於環境的影響以及自身的變化能夠適應,並保持諧調一致。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①心理健康是指較長時間內的,持續的心理狀態不是短暫的

②心理健康是個體應有的狀態,反映社會對個體心理的最起碼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還不是身體健美一樣

③心理健康是個體在適應社會生活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正常、和諧的精神狀態,包括自我身心知覺明確,能正視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質,情緒穩定、樂觀、有生活目標,樂意和勝任工作,人際關係和諧等

3、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和要求

⑴自覺----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把學習看成是負擔,願意學習,努力掌握知識技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經刻苦努力取得優秀的成績,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斷地追求新的學習目標

⑵自持----心理健康的學生情緒穩定,樂觀,表現適度易控,不爲一時的衝動而違犯學校的紀律,不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焦慮重重,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豁達,充滿朝氣。

⑶自知----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己的相貌、興趣、體型、體質、生理特點、體能、氣質、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較全面的瞭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⑷自愛----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已的生理特徵,心理能力及自己與周圍現實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目標、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並與社會要求一致,既不自我欣賞,也不自慚穢,不論自己長得美醜,有無生理缺陷,有無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低,都能喜歡,悅納自己,不管周圍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

⑸自尊?----心理健康的學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樂於與人交往,能與周圍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對老師、長輩尊敬、有禮貌,對同學信任、互敬、互愛、互助、互讓,對兒童和殘疾人表現出同情、尊重、愛憐和熱心幫助。

⑹自強----心理健康的學生自信自己的存在會對社會、對人民有價值,有意義。因此,確定遠大理想,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爲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⑺自制----心理健康的學生有道德和法制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行爲規範及法令,遵守學校紀律,個人服從集體,服從社會,能約束自己的行爲,不斷改正缺點,使自己的行爲規範化、社會化。很多學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異常)理解爲心理變態和精神病,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我們千萬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異常)看成一種病態,只有異常到一定的嚴重程度纔是心理變態或精神病?,那麼我們學生通常能遇見哪些不良的心理狀態呢?

(學生分組討論、彙總)

(焦慮、害羞、畏懼、憂鬱、自私、孤獨、自卑、嫉妒等)

4、常見心理異常及分析

①焦慮:

資料:某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試,就會出現心慌、心痛、失眠等現象,考試就考不好。這就是過度焦慮的現象在作怪。焦慮是一種緊張、壓抑的情緒狀態。每一個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過體驗,學生的焦慮多數來源於學習情境,學生面臨升級,畢業,升學考試,自己又沒有十分的把握,就會產生焦慮,這是正常的,人人都會有的。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沒有焦慮或焦慮過高,時間過長都不好,短時的低焦慮能促進學習,如考試期間,有點兒心理壓力,喚起緊迫感,會約束自己努力複習功課。當然過度的焦慮會表現出過分的擔憂,可以表現爲心慌意亂,煩躁不安,易發脾氣等,許多焦慮者在發作時常伴有軀體的種種不適感,如心慌暈厥,胸悶氣急,噁心腹瀉等現象,而體格檢查卻未見各器官有什麼病變。那麼如何克服焦慮呢?焦慮時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參加體育活動把心中的焦燥轉化爲身體能量排出體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煩惱的事情寫下來或傾訴給朋友聽,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②抑鬱:

資料: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全球目前到少有2億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號稱“第一號心理殺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或心境,輕時心情沉鬱、無精打彩,自覺腦力遲鈍,肢體乏力,不願參加各種活動,對自己的能力估計太低,對一點困難也無法克服,因而顯得十分消極和悲觀,嚴重時表現爲極度的愁悶傷感,憂心忡忡,甚至終日飲泣,自愧難以爲人,生不如死。長期的抑鬱也會造成身體及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如缺乏食慾,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彎腰駝背姿勢。那麼如何克服抑鬱心理呢?可多參加文娛、體育活動,在文體活動中忘情的說笑,從而使得心情變得愉快;也可多與好友談心,把不良的抑鬱情緒得以疏泄;也可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通過活動的成功增強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時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增強生活的動力,從而減輕情緒上的抑鬱狀態。

③嫉妒:

資料:典型的東方式嫉妒具有“嫉賢妒能”的特點,懷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較爲狹小,目光狹隘而短淺。但不是隻有這種心理狀態的

纔會有嫉妒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嫉妒心理的體驗。典型事例:負荊請罪、既生瑜何生亮、龐涓與孫賓的故事等。嫉妒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對他人的'才能、地位強於自己時引起的一種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盡辦法破壞、詆譭對方,而不是使自己臥薪嚐膽,奮發努力,設法趕超。因此嫉妒是人際交往的一種障礙,嫉妒不僅害人同時也害已,輕者精神壓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緒低落,重者可以導致精神失常,嫉妒者內心是非常痛苦的,有時是嫉妒目的沒有達到而痛苦,有時會爲達到目的而受良心的譴責而痛苦,由此可見,嫉妒有損自已的品德,有損自身形象,有損自己的學業,有損人際關係,也有損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來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爲動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實力能超越對方,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就會把不能容忍對方強於自己的嫉妒心理變成奮發圖強的動力。其次開闊眼界,轉移注意力,平衡心理。綜上所述,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健全狀態的物質基礎。這幾個方面是緊密聯繫,相互影響的。一個人若是身體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纏身,自然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其它兩個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會交往不正常或在羣體生活中關係緊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維護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體健康外,還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狀態和健全的社會交往。

(三)質疑答疑

(學生可根據本課內容進行提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並解答。)

(四)作業佈置

1、試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談談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2、某學生在考試時作弊,試分析該生的心理狀況?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 篇五

【主題】我的大學生活

【時間】20xx年4月15日——5月xx日

【地點】室內、室外均可

【形式】討論、分享

【目的】引導新生對高中生活進行總結,對大學生活進行思考和規劃。

【活動操作示範】:

第一階段:總結高中生活

1.輔導員做開場引導。目的是引導學生回憶高中生活

(參考:同學們走進大學校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相信許多同學對大學的生活有了一些思考,也會將現在感受到的大學生活與剛剛過去的高中生活進行比較。那麼,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高中階段的生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給大家三分鐘時間思考,然後請幾位同學分享。)

2.分享。輔導員請2-4名同學與全班同學分享,時間控制在xx分鐘左右。輔導員對學生的發言內容做積極的關注,但不做任何評價。

3.輔導員進行分享總結和主題過渡。

(參考:從大家對於高中生活的各種感受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你們都曾爲自己的理想——考上一所好大學而努力,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征途,那麼我們該怎樣走好這段征途呢?)

第二階段:思考、討論大學生活

1.輔導員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參考:如果我們將大學生活分爲六個部分:學業、人際、愛情、能力培養、休閒、大學生涯規劃,大家來思考、討論,我對這些有什麼期待?有什麼計劃?)

2.分組。通過抽籤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成6組(視班級人數而定)。每組選組長一名,負責組織該組的討論;書記員一名,負責記錄發言。

3.討論。分組完畢之後,每組各討論一項內容,也由抽籤決定。

(建議:1.輔導員先將大學生活六個部分設計幾個討論問題;在討論之前,輔導員先召集組長佈置任務和注意事項;2.每組討論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3.要求每位同學都發言。4.組長控制每位同學的發言時間,鼓勵少發言的同學,控制“語霸”的同學;問題討論完畢後,做好總結,並選好分享代表。5.書記員要做好每位同學的發言記錄。6.輔導員做好整個場面的控制。)

4.分享。每組選派一名代表與全班同學分享討論結果,組內其他人可作補充。在每一組的分享結束後,其他小組可以提問。如果在教室開會,輔導員可以在黑板上板書學生所談各個內容的要點。

5.輔導員總結。輔導員的總結、引導不含對發言內容的評價,讓同學在聽取他人的觀點、做法、經驗時對自己的做法、計劃進行修正;引導學生包容他人的觀點;輔導員也可以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

第三階段:班會總結(把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順序調整了)

1.引導同學們認識到豐富大學生活,以及對大學生活進行規劃的重要性。

(參考:通過今天的班會,我們充分感受到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更需要同學們做好規劃充實地度過!高中階段因爲有明確的目標,所以我們過得忙碌而踏實;大學階段纔剛剛開始,儘管我們的目標還不明確,有那麼多的困惑,但這正說明我們有很多的成長空間等待我們去填充!今天的班會僅僅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何度過4年的大學生活同學們還得認認真真思考,並付諸於行動。這也許就是我們生涯規劃中關鍵的一步。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我只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虛度!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名句:“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爲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介紹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以及學院的心理成長輔導服務,若同學們在大學生活中遇到煩惱和困惑,歡迎來諮詢。(建議:輔導員老師分享一句話: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強者的行爲。)

第四階段:佈置作業——班會心得

目的是引導學生對高中生活和大學生生活做深入的思考;給在班會中沒有機會發言的同學有表達的機會。

(參考:討論的時間太短,分享的時間也太短,但同學們的思考卻有許多許多,所以請同學們以對高中生活的總結以及對大學生活的思考爲內容寫份班會心得,當然也可以談談班會中的感受,請在三天內完成,用信封封好後由班長收齊送交給我。

第五階段:班會結束

感謝大家的參與!

【注意事項】:

1.[活動操作示範]僅供參考,各學院在不違背活動主旨的前提下,可設計形式多樣的,適合自身特點的主題班會。

2.六項內容的討論參考問題

(1)學業:我的大學學業目標是什麼?60分萬歲?還是學習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大學裏,學習是我努力的唯一目標嗎?

(2)人際:我理解的人際交往是什麼?大學中的人際交往重要嗎?我還是比較多地在與高中同學聯繫嗎?我是主動與新同學認識、交往,還是等待別人來走進我?我和寢室同學開始出現矛盾了嗎?怎樣和不喜歡的人相處呢?

(3)愛情:愛情是大學生活的必需品嗎?我對大學裏的愛情持怎樣的態度?愛情與學業,我將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

(4)能力培養:我希望在大學裏培養哪些綜合素質和能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和途徑?

(5)休閒:我度過課餘時間的休閒方式有哪些?怎樣培養健康有益的休閒方式?

(6)大學生生涯規劃:我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活?每年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通過什麼途徑達到?

3.輔導員要批閱同學們的發言記錄和班會心得,對一些迷茫的學生應做個別輔導。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 篇六

一、班會目的:

現在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出生於90年代的他們在家裏是典型的“小皇帝”、“小公主”,由於父輩和祖輩的溺愛,他們大多形成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這樣就使得他們缺乏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導致同學之間相處的補融洽。學會合作,不僅可以改善他們相互間的相處,還可以提高他們在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效率。

通過班會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樂於與他人合作,做一名既利己又利人的人。

二、班會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參入的積極性,力爭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三、班會準備:

資料收集、視頻準備、挑選主持人、課件製作

四、班會過程:

主持人講述故事(PPT放映):有兩位旅行者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迷失了方向,飢餓、疲憊把他們折磨的不成人樣,隨時都有倒下的可能,冥冥之中,出現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訴這兩位旅行者,他有兩樣東西可以挽救他們的性命:一筐魚、一根魚竿,他們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件,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其中一人選擇了魚、一人選擇了魚竿,選擇魚的旅行者原地生火烤魚,以拒絕飢餓的折磨,另一個則拿着魚竿朝遠方走了,請同學們設想他們的命運如何?

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致上回得出以下答案。

(1)選擇魚的旅行者吃了魚有了足夠的能量,所以他能走出困繞之地,選擇魚竿的旅行者因爲沒有能量的補給,所以最後只有葬身茫茫的隔壁灘。

(2)選擇魚竿的旅行者因爲有了魚竿所以看到了希望,產生了力量,所以他找到湖泊,用魚竿釣魚,儲備了足夠食物,所以最終有機會脫離隔壁灘的束縛,選擇魚的旅行者只是滿足他一時的飢餓,但是一筐魚不足以助他走出隔壁灘,所以他只有死路一條。

(3)兩者都不能脫逃,選擇魚的旅行者吃完魚後最終沒有逃脫餓死的命運,選擇魚竿的旅行者沒有找到湖泊,最終也會被餓死。

(4)兩者都有可能成功脫逃,一筐魚的能量足以助選擇魚的旅行者逃離,選擇魚竿的旅行者也找到了湖泊,也能從湖泊中釣到魚。

主持人繼續講述未完的故事(PPT放映):後來人們發現選擇一筐魚的旅行者餓死了,選擇魚竿的已經看到湖泊了,但是飢餓榨盡了他最後一絲的力氣,他死在離湖泊幾千米遠的地方,但是後來同樣的經歷又發生在兩位旅行者的身上,最後他們成功的脫險了,你能想出他們是怎樣脫險的嗎?

主持人:同學們你對這個故事有何感想呢?

同學各抒己見,能夠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

班主任總結:聽了同學們的討論、爭論之後的見解,我深受啓發。我認爲當今社會有兩種人最爲可悲:一種是不會學習的人,另一種是不會合作的人,故事中展示給我們的不就是合作的道理嗎?有一首歌叫衆人劃漿開大船,只要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任何人都是我們需要團結的對象,只有齊心合力,團結協作,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合作是使1+1>2的相處之道,一隻螞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一羣螞蟻的力量卻是不可忽視的。

主持人:如果部分同學還沒有充分理解合作的重要意義,那麼請看以下視頻三個和尚的故事。(播放視頻:三個和尚沒水喝。大意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主持人:如果你是寺廟的長老,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三個和尚都能自覺挑水呢?

學生分成8個小組討論,並派代表發表意見。

班主任:時間不多了,我們不再多作討論,因爲我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請同學們聯繫一下身邊各種關於合作的故事,每組寫一篇班會報告,字數、上交與否不做限制……

主持人宣佈主題班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