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顧茅廬》說課稿(精品多篇)

《三顧茅廬》說課稿(精品多篇)

《三顧茅廬》說課稿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事物與被比喻事物之間的關係;學會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點難點:

通過對描寫劉備的神態、語言、動作詞句的朗讀和感悟,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具準備:

1、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8課多媒體配套課件

2、有關《三國演義》故事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談話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中國古代曾經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火紛飛、風雲際會、羣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

(生補充:《三國演義》)

3、你喜歡《三國演義》裏什麼人物?(生交流)

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還有字,諸葛亮字—— 劉備字——

張飛字—— 關羽字—— 李白字——

5、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這些名將都是誰的手下呢?

看來劉備這個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劉備的歷史故事。(板書:三顧茅廬)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誰來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說對的要表揚,說錯的也要表揚,表揚他的勇氣……)

2、解釋課題,補充課題。

引導:噢,三、就是三次,顧,就是拜訪。茅廬,茅草房。請在課題前加上拜訪的原因,在課題後加上拜訪的結果,試着說一說。

(生講述)

過渡:其實,大家所說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書:諸葛亮(引導生看字形)

(認識諸葛亮)孔明——臥龍

3、“諸葛”是複姓,你還知道哪些複姓呢?

(上官、夏侯、司馬、玄武……)

4、同學們真不簡單,知道這麼多,單憑這一點,你做我的老師了,有些姓我還沒聽過,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這個題目你想到過什麼問題?通過三遍讀課文,解決了嗎?還想問自己或問我什麼問題呢?(生交流)

6、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課文朗讀,及時正音)

7、課件打開生字版指名認讀、連詞、釋意。

三、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各自默讀課文,明確課文重點寫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

2、交流討論。

四、播放課件欣賞:動畫演示故事、配樂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深層讀悟課文。

2、認真完成寫字練習。

《三顧茅廬》說課稿 篇二

一、認真預習,蒐集信息

1.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瞭解與《三顧茅廬》有關的,但課文中沒有的內容,如故事作者、故事背景,故事的前因、後果,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

2.學生介紹:

本文作者羅貫中,內容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3.故事的背景瞭解: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劉表割荊州給劉備鎮守,曹操有意攻打荊州,派曹仁設下烏龍八卦陣,劉備派關羽前去攻破,結果失敗。回來後經徐庶指點,識破陣法缺陷。關羽帶一百精兵前去,不傷一兵一卒,得勝歸來。曹操聞得徐庶的才智,又知他是出名的孝子,於是設計把徐庶拉攏到身邊爲自己謀事。徐庶無奈母親被曹操所挾,在去曹營之前,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接下來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

4.瞭解古今詞義有一定距離的詞語:三顧茅廬、行蹤不定、謁見、行禮、草舍等。

二、看讀評議,整體把握

1.看《東方小故事》中的《三顧茅廬》,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啓發學生按一顧、二顧、三顧茅廬的順序口述故事內容。

2.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順序 準備 劉備的態度

(關鍵詞語)

關羽、張飛的態度

(關鍵詞語) 結果

一顧

二顧

三顧

總的說明什麼

(通過看電視、讀課文,討論、填表讓學生大致瞭解了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個性,總的說明劉備是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大業的。)

三、對比研讀,細節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句,然後自己試着讀一讀。

2.交流點撥,對比研讀:

A:三顧茅廬時環境描寫的句子:

第二次拜訪時:當時正是數九寒天,雪花紛飛。三人冒雪走到臥龍崗。

(藉助這些環境描寫的襯托,反映出劉備請諸葛亮決心大,心意誠。)

B:劉備的語言與關羽、張飛的對比。

劉備a.劉備說:“我冒着風雪正是爲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b.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雲長同我一起去。”

c.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

張飛a.張飛埋怨說:“天寒地凍,還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b.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了!”

c.張飛對關羽說:“這個先生怎麼這樣傲慢!等我到草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

(張飛的粗魯、莽撞反襯出劉備的謙恭態度。)

C:劉備的行爲與關羽、張飛的對比。

劉備:a.劉備叫人立即備馬。

b.劉備輕叩柴門……

c.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口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寺站在房門臺階下午等孔明醒來。

d.他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創大業。

張飛:a.關羽、張飛都不耐煩了。

b.見劉備還站着等,張飛氣極了。

(正是劉備這種禮賢下士的態度感動了諸葛亮,才使退隱山林的諸葛亮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D:指導感情朗讀。

a.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b.分角色表演性朗讀。(讀得好的,及時表揚)

3.學生小結:劉備是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之人,結果他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從此下山輔佐劉備。

四、課外延伸,引導閱讀

1.出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名句。

a.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b.這句話是誰說的?

2.出示諸葛亮的名作《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此文中的名句。

3.教師講解《出師表》的大致意思。學生小結:《出師表》最終表達了諸葛亮對劉備的一片忠心。

4.從諸葛亮下山到諸葛亮最後寫出名作《出師表》以表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什麼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難道僅僅是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嗎?課餘閱讀《三國演義》通俗讀物,瞭解劉備其人、其事。重點評價劉備性格特點。

評:

1.本設計緊緊圍繞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形成了“課前引導——課中指導——課後延伸”的整體探究教學模式,突出了以課本爲憑藉,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現代教學理論。

2.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儘可能地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蒐集信息、整體把握、對比研讀、引導閱讀,各個環節都是以人爲本的,教學結構緊湊、紮實、有效。

3.以讀代講。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而且讀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在讀中理解、感悟積累,運用課文語言,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三顧茅廬》說課稿 篇三

一、複習導入

師:昨天大家一起興趣盎然地學習了《三顧茅廬》,能談談你的學習感受或收穫嗎?

生:我知道了劉備三次誠心誠意去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很高興。

師:真好,你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把課文讀“薄”了。

生:我學到了張飛和關羽脾氣急,尤其是張飛,一開始對諸葛亮的態度很不好,不像劉備那樣尊重人才。

生:學課文後我知道了諸葛亮雄才大略、神機妙算,是當時的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師:是啊,我們把諸葛亮這樣有才能的人叫做“賢人”。

生:我學到了劉備爲了求得諸葛亮這個人才三次誠心誠意地去邀請。

師:是啊,劉備誠心誠意地“求賢”,讓我們感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關於悼公“求賢”的文章——《祁黃羊》。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師:請大家認真地自讀課文,按照習慣,讀通課文,做上相關記號。(收穫、注意點、疑點)

師:把你學習的所得告訴大家,好嗎?

生:我想提醒同學們幾個多音字。“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讀lào,解狐的“解”讀xiè。

師:真好,很細心啊!

生:我學會了“辭職”一詞的意思,辭職就是說辭去職務,所以悼公纔要重新選人擔任中軍尉。

……

師:(出示小黑板)一起讀讀黑板上的這些詞語、短語或人名吧。(征伐辭職舉薦慎重興亡合適出以公心內舉不避仇,外舉不避親祁黃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齊讀。(有部分學生把“興亡”的興讀成了“xìnɡ”)

師:再讀這個詞語;“興亡”(結果全讀成了“xìnɡ”)到底應該怎麼讀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詞語所在的句子,自己去體會體會其中的意思。

生:應該讀“”,因爲文章說“國家的興亡”是指國家的興旺、興盛和衰敗、滅亡,根據意思應該讀“xīnɡ”

師:很好,能從意思去想字的讀音。課文中說什麼關係着國家的興亡?

生:中軍尉的人選關係着國家的興亡,因爲中軍尉的職責很重大。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軍尉的職責更是重大,所以祁黃羊薦賢時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課文中找到“慎重”的近義詞嗎?(鄭重)“鄭重”一詞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鄭重”一詞的意思。(生找句子,讀句子。)

生:鄭重就是說話時語氣很認真,表情很嚴肅。

生:很認真的意思。

生:就是很謹慎,很嚴肅。

師:爲什麼你覺得有謹慎、嚴肅的意思?能聯繫課文告訴我嗎?

生:我發現了祁黃羊每次“鄭重”地說之前都要“想了想”,他是在思考之後才說的話應該是正確的。所以鄭重一詞應該是認真謹慎嚴肅的意思。

師:能聯繫課文具體的句子來理解,真棒!那麼祁黃羊分別鄭重地舉薦誰擔任中軍尉的?

生:祁黃羊兩次薦賢分別了推舉了解狐和祁午。

師: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黃羊的關係嗎?

生:解狐是祁黃羊殺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黃羊的兒子?

生:我不明白祁黃羊,父之仇人不共戴天,怎麼能選解狐呢?推舉親生兒子擔任國家要職,他就不怕天下人誤解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爲什麼祁黃羊“內舉不避仇,外舉不避親”?你能用黑板上的詞語用“因爲……所以……”的句式告訴大家嗎?

《三顧茅廬》說課稿 篇四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求才若渴,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國小生閱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二、說教學目標

我的主要從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

第一是常規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顧、茅、廬、恭、塞等”生字詞,理解詞義並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爲在任何一個學段,在閱讀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是首當其衝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解決文本的生字詞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核心目標,就是針對中年級學生,新課標要求該學段的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細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刻畫以及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第三是內容目標,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因此引領學生感知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標》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中認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應注重以生爲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開放意識,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表現其自信,培養其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學生通過“讀——思——悟”從而全面闡釋課文的教學方法,運用開放性、拓展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避免煩瑣的情節分析,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但是以學生爲主體,不代表教師可以袖手旁邊,遊離與課堂之外。此刻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點撥引導,著名教育家說過課堂的精彩之處不在於預設,而是生成,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根據現場生成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境界。要求學生能夠帶着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着重培養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分享課外讀物引出中國四大名著,拋磚引玉,教師板書課題,讓全班同學齊書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中講的內容。這一環節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解題釋義,通過分別瞭解三、顧、茅廬的意思,理出故事梗概,並引出兩個中心人物:劉備和諸葛亮。隨即給出生字詞:羣衆紛爭、三顧茅廬、茅塞頓開、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要求學生藉助給出的詞,同時補充相應的時代背景和寫作背景,讓同學們自由的對故事進行展開。

(三)研讀感悟

要求同學讀第1、2、3三小節,拿筆劃出關鍵字。提煉“誠”,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找夥伴對讀、師生對讀等方式,在閱讀中發現、感悟、提煉並讚美“誠”。

課文開頭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圍繞“誠心誠意”這個詞語,從劉備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具體分析劉備怎樣“誠心誠意”地邀請、尊敬諸葛亮。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帶着如下的問題閱讀課文:

1、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

抓住“三次”、“捆”、“訓斥關羽”、“半里多下馬步行”、靜靜等候“半晌”加“一個時辰”、“快步走”等細節通過正面和側面描寫分析劉備的誠心誠意。

2、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

結合歷史背景,抓住兩者的身份,並且結合一種現場感,在表演中加深對“誠”的理解。有劉備跟張飛的對話表演,有劉備與諸葛亮相見的表演。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使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碰撞,以便更好的分析劉備爲何這麼做。

3、爲何劉備能請到諸葛亮?

直至20年後,諸葛亮對這件還記憶猶新,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師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

突出分析劉備的求才若渴,以及諸葛亮的如魚得水,相互配合,渾然天成。

設計這樣的閱讀環節,主要遵循“三感”:層次感、推進感、提升感。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從而,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轉換,從課文表達的“意蘊層面”到“社會層面”以及劉備的一片誠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握。

(四)課後延伸

延續性的活動使學生得到新的實踐機會,實現了在實踐中發展能力的目標。爲此,我設計了一道拓展題:

同學們,和三顧茅廬這個三有關的還有很多小故事,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桃園三結義也廣爲流傳,但要了解更多的故事還需讀《三國演義》,請同學們閱讀《三國演義》一書,並學寫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