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篇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閱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繫,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將目標3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爲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爲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在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以“劉備三顧茅廬是爲了_________”這一填空,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着”、“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我還爲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文中三個比喻句抄寫下來,想想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爲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爲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在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並由這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讓學生以此爲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  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彙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彙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彙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 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啓發學生想象: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課前的問題: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並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 “羣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臥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只見……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在課後,我將佈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爲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劉備   —————→   諸葛亮

←—————

輔助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重在闡述語文教學的幾個重要問題:1.教什麼?教字詞句段篇的重要之處;2.怎麼教?聽、說、讀、寫、思的整合實踐;3.學什麼?學習文本語言傳遞出來的新的信息;4.得什麼?得知識、情感、思維、語言諸方面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比喻句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2.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學習劉備尊重賢才的品質。

3.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教什麼——明明白白,怎麼教——清清楚楚

一、教學有線,牽動全篇

作爲語文老師,在引領學生賞析一篇文章時,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文眼。順着文眼思考,就能順藤摸瓜,理清文章的來龍去脈,使文章枝幹分明地呈現在學生腦海中。《三顧茅廬》這一課,很明顯,它的主線是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找到文章的文眼後,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篇,值得探究的核心問題展開教學,使各個分散的教學點串聯起來。因此開課以杜甫的名句導入後,設計了這樣一個拋磚引玉的問題:劉備三顧茅廬,他的真心到底有多誠,他的真情到底有多真?讓我們細細品味劉備這份深深的誠心誠意。聽聽他是怎麼說的,看看他是怎麼做的。遵循這這樣的一條主線,我將教學程序設計爲以下幾個板塊:1.話語之中聞真情;2.行動之中看誠意;3.隆中之對錶真情;4.出師表裏憶真誠。在板塊教學中依然要遵循教學有線的原則,每個板塊都抓住一個核心問題展開教學。如:劉備這一下,讓我們見到他的——誠心誠意;這一行,讓我們見到他的——誠心誠意;這一站,站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這一等,等處了他的誠心誠意,這一“快”,更是快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迫不及待。分而不亂,連而有線是板塊教學的優勢。教學時只要提煉一個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就能“牽一髮而動全文”了。

二、想象品悟,再邁一步

對於重點句、關鍵詞的教學,如何讓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得傳情?方法其實很多,其中有一點,是我們教師自己在課文時就要有的一種素養,利用文本空白處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人物內心,豐富人物形象。如在體會劉備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的誠心誠意,我設計了讓學生試想三人步行的畫面:張飛見大哥下馬,不解的問:_____________,劉備對張飛解釋說:____________。在劉備恭恭敬敬地站在臺階下等候許久之處,我設計了想象同樣在外等候這麼久的張飛關羽二人在門外會交談些什麼,引導學生對空白處進行補白,將文本讀厚,語文的素養就是在這樣的聽、說、讀、寫的紮實訓練中慢慢形成的。通過引導想象、創設情境等手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一步步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人物形象立體化,具體化。老師將文本讀得有多深,學生就能將文本學得有多透,教學設計時多想想:我再邁一步是不是更好呢?情感的閘門一旦打開,朗讀自然水到渠成,入情入境。

三、抓住特質,學習寫作手法

獲得語言的途徑有很多,抓住文本特質,一課一練,一練一得,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所謂“特質”,指事物特有的性質或品質。因爲有了特質,纔有了事物間的本質的區別;因爲有了特質,事物纔有了其特有的誘人之處。一篇文學作品作爲一種特殊的事物,亦有其特有的表達方式,這就是“文本特質”。只有不斷地發現特質,找到新的語言訓練點,才能不斷地發展語言,相關的訓練纔有促進提高的價值。教師要善於找到新的訓練點,以前課文中講過的,練過的,這節課就不需要再講。一課一得,課課有得,得得相聯,纔會使學生得到系統的訓練,否則就只能是大量高耗低效的訓練。所以我把《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的特質定位在“環境烘托人物形象”上,所以纔有了“探究第三自然段景與人之間有什麼關聯”這一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能進行遷移和運用,所以還是有點遺憾的。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篇三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3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

(第二課時)

執教       董建華

一、學習目標

1、抓人物言行揣摩、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意。

2、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3、通過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回顧引入。

1、上節課,我們跟隨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你瞭解到了什麼?

2、是啊,儘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着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二、自主研讀,感悟品質

1、自讀課文3-6小節,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雲長同我一起去。”

預設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 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感悟點:抓住“輕輕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 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 禮節 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

預設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於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三、觀看錄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結課,深化主題。

1、總結: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麼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