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寫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比一次詳細,尤其是第三次拜訪,突出劉備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用張飛的莽撞、無禮,反襯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三國演義》、羣雄紛爭。

2、板書課題。示範“茅”、“廬”兩字寫法;學生練習寫“茅”、“廬”兩字,寫在課題旁邊。

3、解題。理解“顧”、“茅廬”意思。

二、初讀課文

1、範讀。(或聽錄音)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幹什麼?“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自瀆課文。

①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

②讀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3、檢查自瀆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③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板書:

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

2、抄寫生字新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3、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告訴我們什麼?劉備爲什麼還要去拜訪諸葛亮?

(2)填空:

劉備( )前往隆中( )諸葛亮,( )地( )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大業,但都沒有見着。

(3)討論填空,理解重點詞語:兩次、拜訪、誠心誠意、邀請,體會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4)指導朗讀,體會。

2、學習第2——4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4自然段。

(1)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討論問題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②第三自然段。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3)重點句理解。

3、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業

1、近義詞

2、組詞

3、抄寫比喻句。

第三課時

一、總結、寫作特點

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的,指名讀有關的語句。

二、指導複述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2、看板書學生自由練說。

3、指名複述。

三、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麼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教學生字新詞

1、生字字形教學;

2、指導書寫:茅 尊 恭 臥

五、練習

1、形近字組詞;

2、用“來到……只見……”說話;

3、比喻句辨別。

★六、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 篇二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與片頭畫面,爲學生創設意境,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習下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1、師:劉備帶着兩個義弟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但去了兩次都未能見着諸葛亮的面。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這次終於成功了。劉備是憑什麼打動了諸葛亮?

(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紅筆板書:誠心誠意)

2、師:那麼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要我們去細細的體會。現在就讓我們再次用心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體現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提示: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在邊上寫寫你的感受,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1)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着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師:劉備和張飛是什麼關係?

師:劉備爲什麼要責備張飛?(劉備責備張飛是因爲怕張飛的魯莽誤了他的大事)

師: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爲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師:該怎樣讀好這兩個人的對話呢?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生氣、討厭、怎麼搞的,又要去請?)

師:“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呀!劉備怎麼說的?(齊讀)

師:讓我們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男生讀張飛,女生讀劉備)

師: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度截然不同。這一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對賢才的渴求。文中還有什麼地方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呢?

(二)到隆中,耐心等候。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

分析:

生: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師:半里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他爲什麼不騎馬到跟前呢?

生: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師:劉備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這說明他——(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劉備的誠心誠意?

生:“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師:噢,抓住了“輕輕”,連敲門聲都是那麼小心翼翼。生怕驚醒了諸葛亮。還有哪些地方?

生:“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師:劉備爲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生: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師: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

師: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這樣才能體現對人的虔誠和恭敬。

師: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麼人?諸葛亮又是什麼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對着一位27歲的毛小夥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着。哎呀,了不起啊!

生:還有這裏也能體現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劉備站在臺階下等候。”封建社會是分等級的。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生齊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

轉折

師:劉備輕輕敲門輕輕地進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諸葛亮翻了個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來,劉備先前等得那樣耐心,這時劉備怎樣?劉備爲何那麼“快步”?

生:劉備想見諸葛亮。

生: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奮,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師:誰能用一個成語形容他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

(三)見面後,茅塞頓開。

師:噢,劉備真是求賢若渴,那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劉備這樣“誠心誠意”地去請呢?讀讀最後兩節。

生:讀最後兩節。

師:劉備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諸葛亮,想要聽他的高見,諸葛亮有何高見?(生回答)

之後播放ppt

師:(出示圖片)當時曹操在北,孫權在南,諸葛亮要劉備先拿下荊州爲家,再奪取西川建立基業,和曹操、孫權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最後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隆中決策”。

師:劉備沒見到諸葛亮前,他對天下形勢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現在呢?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師: “茅塞頓開”是什麼意思?

師:這句話作者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做了什麼?這就叫(板書:拔雲見日)

生齊讀這句話。

師:作者這樣描寫劉備當時的心理,對錶現諸葛亮起到了什麼作用?(板書:雄才大略)

師: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爲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生: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麼成語?(如魚得水)

師:噢,我劉備是條再大的魚,沒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讀過《三國演義》嗎?諸葛亮幫劉打過哪些仗?(出示幻燈片)“火燒赤壁”、“草船借箭”……

師: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劍的成功;巧設空城計等故事都證實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學生接一些成語)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誇諸葛亮)

諸葛亮輔助劉備“實現統一中原”的目標,竭盡全力,最後戰死疆場,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對劉備有多麼重要,再讀讀這句話。

師:(延伸)劉備“三顧茅廬”靠他的誠心誠意請出了諸葛亮。“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這是三國的故事,那今天我們學了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生:待人誠懇,謙虛

生:不要擺架子

生:對人要尊重……

師: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幹一番大事。(板書:尊重人才 禮賢下士)

師:課文有一處秀麗的環境描寫,你找到了嗎?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裏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麼比作什麼?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爲——(臥龍先生)

師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爲統一中原——出力。

師:隆中美不美?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爲什麼會寫得這麼美?

生: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師小結:山岡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這些景象與隱居其中的諸葛亮的品格多麼協調啊!因爲諸葛亮爲人剛毅,執法嚴明,敢於抗爭,從不苟且,正直無私,正好與山岡、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將山岡的蜿蜒起伏比喻爲宛如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又和“臥龍先生”扣合,暗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略。這在寫作上叫——(環境烘托)讓我們美美地再讀這一段文字。

生讀,讀出美感。(配上畫面)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出示:課後練習:認真讀讀課文中描寫隆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師: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

生:學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點: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麼感受。

交流後學生習作。

三、拓展延伸

歸納: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爲輔助劉備“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來讚美這則歷史故事,齊讀: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創大業

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讀出劉備虔誠的心情。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

1、板書課題,解題:“茅廬”即“草房子”;“顧”即“拜訪”

2、你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說說你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中的生字,語句。

2、檢查,進行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朗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3、集體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看多媒體課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2、討論:張飛魯莽劉備對諸葛亮敬重

3、讀課文,同桌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人物的。

4、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張飛:嚷、捆

劉備:第三次拜訪,訓斥張飛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環境烘托:

a、看圖,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岡……臥龍”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讀。

細節描寫:

a、從哪些詞看出(諸葛亮是劉備訪求的賢士)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虔誠。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的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b、看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感受。

c、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劉備聽了……像……”把什麼比作什麼?好在哪裏?

3、有感情的朗讀。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麼比作什麼?好在哪裏?

3、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導複述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師引述,學生接着往下說。

2、同桌練說。

3、指名複述。

五、課外延伸,發展性診斷。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嗎?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爲。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內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一、複習導入——顯現主題

1、上節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2、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於500 米,半里爲250米)你體會到了什麼?

b 下馬步行:態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諸葛亮的恭敬態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 你認爲怎樣的站纔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親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麼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

(3)又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此時劉備會如何拜見,諸葛亮又會說些什麼呢?

a 表演相關內容。

b請問劉備,你爲什麼要用拜見一詞呀?

老師知道“拜見”指針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長輩,感受到什麼?

(禮賢下士、虛心求教)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讀、思、議、看,借書童之口領學生悟劉備的這份誠心誠意,對課文中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裏喚起相應的形象,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讀與說結合,在文章的空白處想象、補白,使學生披文入境,展現了語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諧統一。)

三、認識張飛人物形象——感悟誠心誠意

(一)體會反襯作用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裏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並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麼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爲什麼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採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爲作者描寫張飛是爲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我。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爲什麼對張飛要“斥責——大聲斥責”?

3、根據錄像配音本節內容

(二)豐富張飛形象

1、同學們真厲害,從張飛的言行描寫中也讀懂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那麼張飛僅僅是個莽漢嗎,張飛身上有沒有閃光的地方?你們還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桃園結拜、長阪橋上單身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關羽死後張飛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師:張飛也是個英雄,十分講義氣、英勇、對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昇華誠心誠意

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麼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做了什麼?

d、指名讀。

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採用了諸葛亮的戰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後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3)理解最後一句話。

(設計意圖:拓展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諸葛亮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才,那麼諸葛亮生活的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你看這麼美的景色,誰能美美地讀?指讀,齊讀並出示相關練習訪說 。

五、朗讀品味並總結:讓我們走向書本,向古人學習,做一個智慧的現代人!

板書: 三顧茅廬

張飛—— 劉備 —— 諸葛亮

誠心誠意

教材依據 :蘇教版語文第八冊《三顧茅廬》一課。

設計思路:本課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通過對人物言行細緻入微地刻畫,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

國中三顧茅廬獲獎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深入瞭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爲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

4、發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

課前準備:

教師: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蒐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直接板書“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二、作家作品簡介

三、導讀

1、一讀——大聲朗讀。

導讀題:劉備那一點吸引了孔明?打動了孔明的心?

學生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理解

2、學生朗讀課文後,課件出示下列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爲……、……正因爲……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會……”提示學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關聯詞,把自己的讀後感表述的流暢、準確。當然,也要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3、對學生的各種表述,教師不作點評,待學生充分表述個人的讀後感之後,再引導學生對剛纔的信息進行處理。

4、雖然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但是每個人的話語中都包含着一個共同的聲音,看誰能夠用一個詞概括。

(誠心誠意)

5、深入學習課文——默讀。

(1)諸葛亮作爲當今大賢,人人都渴望得到這樣的大賢。也就是說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誠心誠意的邀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一直都沒有出山。這就說明,劉備的誠心誠意是與衆不同的。那麼,劉備的誠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課件播放一段古典音樂,同時出示兩個服務性的導讀題:

劉備用了那些方法使諸葛亮相信自己是誠心誠意的?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劉備的誠心誠意是可信的?

教師設計的這兩個問題,很有特色。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上具有交叉點,而學生在展開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其思維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體的認識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及其特點。

6、小組交流。

經過剛纔充分的默讀思考,每個學生都會產生強烈的交流_,此時的小組交流,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

但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下幾點:

(1)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不要圍繞某個小問題爭論不休;

(2)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學會從同學的嘴裏獲取信息。

這是課堂立體結構的進一步拓展,也是由個體學習過渡到小集體學習,個體智慧在謀求集體智慧的主體發展。小組學習,可以達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組學習絕不是爲求同而合作學習,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和促進個體發展。

7、全班交流。

經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後,這裏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兩個層次上,否則就不能獲得個體有效的發展。這裏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協調學生之間的交流,點撥學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認識。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爲:

(1)引導學生把自己表述的內容概括成一個詞語,並在黑板上恰當的位置板書出來,做到說要到點;

(2)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讀好,做到讀要到味。

8、引導學生整理板書。

集體的智慧匯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體的認識結果。

劉備的誠心:

(1)輕叩柴門——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氣——用心;

(3)不達目的不罷休——恆心;

(4)斥責張飛——齊心;

(5)下拜謁見——尊心。

諸葛亮的妙計:

(1)利用書童作耳目——觀察;

(2)故意迴避——試探;

(3)聊天——面試。

劉備懂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誠心打動諸葛亮的心,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計考察了劉備的誠心。

9、學了三顧茅廬,將來你做了老總,去招聘人才,對你會有何幫助?

跳出語文,聯繫學生生活,活學活用。真正實踐了把語文學習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和發展之路上。

四、結課出示教師的對聯。

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給學生以文學的薰陶,知道一種新的讀後感的寫作形式。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創大業

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