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多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多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幾乎沒有接觸,操作的時候也比較複雜,其中還有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包括讀數時注意到內圈外圈刻度的選擇都是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

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的方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

2、知道量角器的擺放;

3、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

4、讓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讀數方法。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兩個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在本課的一開始通過讓學生對線段的測量來引出對角的大小能不能測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簡單明瞭,切近主題。接着在介紹量角器的時候發現教學用的大號量角器和學生的量角器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因此,羣毆注意利用投影在介紹,並結合投影測量,邊測邊介紹測量步驟,教學反思《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同時,在本節課中,我還給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實踐,讓他們多看多量多練,將學習到的操作方法充分運用到實踐中,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但是在整個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知識介紹不充分導致學生在操作的時候頻頻犯錯,拖延了課堂時間;又如,學生的量角器有些有花紋,有些中心點不清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測量精準也是我課前準備工作做得還不到位等等。

不管是缺點還是優點,在面對課堂的時候,我都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角的度量》這節課有太多的難點。首先,知識點都是全新的,之前沒有任何知識鋪墊,尤其是對量角器的認識;其次,學生在接受起來有難度,因爲全部都是零碎的小知識,比如: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圈,外圈等等,沒有太大的邏輯性,與現實現實生活沒有太多的聯繫;最後,關於量角學生操作起來有難度,同時我對於全班同學的掌握情況把握起來也有難度。

成功之處:

1、學生對於量角器的認識比預想的要好。

(1)學生能在理解量角器的用途的前提下,理解“度”對於角的重要性,知道上面那些刻度是怎麼來的。我讓學生用手臂做角的兩條邊來比劃出各個活動角,從0°到90°到180°到360°。讓學生理解所有的角都是從0°開始到指定度數結束。

(2)多數同學對於量角器的各個組成: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圈刻度,外圈刻度掌握比較紮實,能夠理解各個名詞所指的部位以及它的意義,爲後續畫角奠定基礎。

2、學生對於量角這項操作活動的掌握度大於我的預期。

學生能在掌握量角器各個部位名稱以及角的構成的前提下完成量度這項操作活動,並且正確標出已知角的度數。

不足之處:

1、少數學生對於量角器內圈刻度、外圈刻度不理解。

其實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不能很好地區分哪圈刻度是內圈哪圈刻度是外圈,所以就給量角帶來致命的漏洞。這也是我今後需要加強改進的地方。

2、量角時,不知道讀哪個數據。

由於角的畫法的變換性以及量角器的擺放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學生對於量角器掌握不是太清晰,導致部分學生讀錯數。

3、對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面面俱到。

由於本節課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學生在自己擺量角器,自己量角,自己讀數,所以我不可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肯定有遺漏的學生。

4、少部分學生被學具分神。

少部分學生對於量角器過於感興趣以至於不能很好地跟進教學進度,導致我不能很好地完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

改進之處:

1、讓量角器生活化,讓它更加生動,更加人性化,讓學生正確理解並掌握它的構成及其應用。

2、加強巡視力度,盡全力兼顧每一位學生。

3、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量角器是量角的工具,所以學以致用至關重要,把總結的口訣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儘量練習到每一種情況。

4、讓學生體會角的形成的過程,大約感受它的大小,知道所有的角都是從0°開始,以確定到底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以減小讀錯度數的機率。

以上是我對《角的度量》這節課的課後反思,希望能夠督促我繼續改進本節課,繼續推陳出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角的度量對學生來說一開始是個難點,確實,一節課下來,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教學情況不太理想,很多學生沒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教的方法和技能。課後反思,覺得問題主要有:

1、學校發的量角器的質量不是很好,不是透明的,中心點也不是很明確,這樣學生在進行中心點對頂點這個步驟時也會出現偏差,這些量角器對學生正確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2、學生讀角的度數時沒有先估一估是銳角還是鈍角,其次是判斷看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的意識,明明是一個銳角,但度數讀出來卻大於九十度。

3、在教學方法上,沒有充分估計學生的能力,對學生測量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想的不夠全面,因而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講解如何正確度量角的度數,避免測量的誤差,沒有及時講解測量方法錯誤的理由。課中儘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並示範量角,量角步驟也再三強調,可對於有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還是那麼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把零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找刻度確非易事,內外刻度分清更是難,學生碰到角的邊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長的時候沒把射線畫好,造成誤差很大。

總之,在今後的《角的度量》的教學中,應時刻抓住學生薄弱的地方,進行錯例分析,反覆強調,個個過關。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量角器的擺放。

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爲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着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

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爲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鋪墊的。這節課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是一個難點。我們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

(1)認識量角器;

(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

(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4)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孩子們平常根本沒接觸過量角器,更別說認識了,於是我便開門見山揭示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老師作整理,讓學生自己明瞭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度、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新鮮感。教學中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上有些什麼,給學生一個初步感知。對於上面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至於中心及零度刻線估計學生是不易發現的,所以讓他們通過看書自學所得。由於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待會兒讀度數及量角時都要用到,而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必須讓學生強化記憶,讓學生先自己看,再小組交流,然後通過討論及看書得到,最後讓他們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說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

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並能說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複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裏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三組對稱的角來讓學生搞清什麼時候該看外圈刻度,什麼時候該看內圈刻度。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說看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先小組裏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說、個體說,這樣從小組到個體,一再說看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數。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便全面放手,讓他們先嚐試着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範,起到正面引導,最後得出量角的三個步驟。

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也多次出現了內、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教師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再讀度數,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着習以爲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爲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爲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爲的連貫性,“量角器爲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7

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對國小生來講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上面三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一開始出現兩個角,讓學生比較大小。然後問能具體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嗎?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

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課前我想象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我的想法是好的,但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學生的表現一點而也不活躍,舉手發言的只有幾個。在量並說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

因爲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此題主要是爲了讓學生注意,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而且講量的方法時學生也講得很不好。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並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但我引導的也不夠就匆匆收場。課前備課時只想着教學過程的設計,並沒有充分備學生。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8

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我努力在課堂中營造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的知識點很多,而且很抽象、枯燥。要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到並掌握知識,我設計“比眼力”的小遊戲引發認知衝突,激起學習需要。爲了讓量角器“活”起來,我精心設計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來深入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放開手,讓他們自主探索,尋找量角的方法。爲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再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似退實進,教學過程設計中,我用了三個層次來進行引導。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入。一開始出示兩個角(無法用眼睛觀察比較),讓學生比較大小,引出比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後質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學生自主觀察、認識、發現”的方法,研究量角器的特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非常活躍。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因爲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我發現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錯的概率就小了,讀角的度數也較容易了。

(3)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量角的過程上也沒有講在關鍵點上。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並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

於是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這樣通過互助互動環節,大部分學生學會量角了,也能掌握其中的要領。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9

本單元包括“直線、射線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畫角”四小節內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是學生較難掌握和接受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要特別注意各個擊破,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重視對“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

學生在空間觀念的認識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一單元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利用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效果更好。對於直線、射線、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能不能延長,端點個數來加以區別。由認識射線,引出角的概念。本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表現不錯,但在做練習題時,對於“經過任意一點畫直線”和“經過任意兩點畫直線”出現了疑點,有的學生把每個點都用上,不能正確理解要求。

2、重視對量角器的認識。

量角和畫角的前提是認識量角器。課前要讓學生準備齊量角器,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課上通過學生觀察和老師提示,明確量角器的構造:一箇中心點、0—180度的刻度線(等分)、內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線。要讓學生指着量角器,充分認識內圈刻度是從右邊讀數,外圈刻度是從左邊讀數。爲量角和畫角做好充分的準備。

3、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

對於量角和畫角,我都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課上通過組內交流,班內彙報,老師示範。學生基本都能掌握量角和畫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學生在量角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另一邊看刻度”,學生在量角時,容易出現把內外圈刻度讀錯的情況,要及時指出錯因,及時糾正。學生會量了,畫角就很容易了。

4、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作圖,要讓學生養成認真和細心的習慣。課前準備好作圖工具和紙,按部就班的進行,不能偷懶,慢慢地就會有一個好的習慣。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0

“角的度量”是在認識了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出現的較少,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與三角形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以及讀數是看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認識角的測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即度,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兩個地方學生理解掌握的比較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爲突出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在設計教案時,凸顯出以下特點:

一、在活動中感受知識,建構新知

首先我出示了一個三角形,一方面複習角的知識,爲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順其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即度量角的大小,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起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聽聽,這樣的印象與體會纔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認識量角器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關知識,通過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關知識。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想法,多巡視,與學生一起發現,討論。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整個課堂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知識介紹的不夠充分致學生在操作時頻犯錯誤,拖延了課堂。除此以外,由於本身的教室技能還不夠成熟,對學生的反饋評價不夠及時與準確。我需要不斷地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在反思中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