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本案例教學以“學生”爲本,體現數學是生活所需,實際所需,從而產生要學數學,要學有用的數學;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反映數學的價值觀而設計的,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數學展現要源於生活

總感到現在的國小生學數學學的特別的辛苦。數學課和數學作業,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只是一些非常抽象的符號的枯燥運算,很少有趣味可言。作爲數學老師,我們不得不經常依賴數學之外的力量(如獎勵、懲罰、競爭等),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其實,數學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即便是國小數學,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原型。例如,片斷一(我們學習過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我們把國小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現象或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作數學研究的對象,並且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嘗試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感受到數學的力量,感受到數學的親切,並且萌發主動學習和運用數學思維方式的動機。

2.數學教學要超越生活

數學知識雖然源於生活,但與現實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畢竟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高度嚴密的學科。當數學教學找到了與生活的連接點,把數學現象規律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表現時,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變的“通俗易懂”了。如本課教學中從“體”到“面”的展開教學,教師先引導學生從一個長方體物體上找長方形,接着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充分體現由整體認識到局部探索的教學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學生認識與探索的難點。但並不是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公開課”,教學形式“五花八門”,教學過程卻沒有層次、深度,沒有從單純的“形式”提升到數學的理性分析上來,導致一堂“數學公開課”變成了“生活指導課”。

3.數學學了要反映生活

反映生活要求數學學了着眼於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需要數學,啓發學生從學習中感受數學思維方式及其力量,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弗賴登塔爾所提出的數學教育的四條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數學現實”原則。他認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思考着的特定客觀世界以及反映這個世界的各種數學概念,它的運算方法和數學知識結構,這就是所謂的“數學現實”,數學教學就是從學生具有的“數學現實”作爲直接出發點,並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把經驗材料“數學化”。這就要求我們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使數學有親近性、現實性,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種具體、生動、直觀的數學教育,可以使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感悟數學,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客觀世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數學,在學習中感受數學。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注意讓學生成爲一個發現者,注重引導他們去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存在。如片斷四設計:“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塗色”,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按排了對生活中交通標誌形狀的辨認,既鞏固可學習內容,又對學生進行了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爲教育,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本單元是在學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不僅僅是學習計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的含義,發展數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設計了“套圈遊戲”“乘船”“乘車”“今天我當家”四個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繫,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今天我想就“估算”進行反思:

第一、在“創設情境”時,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務,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第二、課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中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是否正確,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學。如“套圈遊戲”中,創設情境:淘氣與笑笑都非常喜歡套圈,最近他倆進行了一次套圈比賽,並把成績記錄下來了,請同學們看看統計表,淘氣能贏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氣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學生思考)師: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學生小組交流)能把你的估計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全班交流)生1:我發現淘氣除了第二次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認爲淘氣能贏。生2:淘氣兩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贏。生3: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分,他們就一樣多了,而第三次淘氣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認爲淘氣贏了。……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估計,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到底是誰贏了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擺出新的圖形,體會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的關係。但這部分內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課或拼擺各種有趣圖案的活動課,使教學重點偏離教材編排的初衷。一個單元教學下來,我覺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在動手操作中,突出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所設計的活動,不論是做風車、折飛機,還是圖形的拼組,都是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間的關係,因此在操作時要注重讓學生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

(1)在摺紙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化。如做風車,不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風車,而且還應該讓他們邊折邊按圖中的文字說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過程。

(2)在拼組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換。在拼組活動中,應讓學生說明是用什麼形狀的圖形拼成了什麼新的圖形,由此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3)在剪、卷活動中描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變換關係。

2.注意通過多種層次的拼組活動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拼組活動,教材只呈現了一些簡單的範例。教學中,可以組織豐富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如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

(1)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同樣形狀的圖形。

(2)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不同樣形狀的圖形。

(3)用不同形狀的圖形拼出新的圖形。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本學期,我仍擔任一年級八班的數學課。由於是學生剛進入國小階段的第一個學年的下學期,因此,課堂上除了進行數學知識、方法、技能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有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訓練。通過一個學期的瞭解,有部分學生由於在幼兒教育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因此,在各種學習行爲習慣上還有待於更進一步地培養,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一、認真備課、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學。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一年級是國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啓蒙階段,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掌握得怎麼樣,對學生以後學習數學的情況有着很大的影響。所以本學期我注重讓學生掌握好每一個基本概念,且注重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學。如:在學習加法、減法概念之前,我已先讓學生將5以內數的組成、分成記熟,爲計算加法減法作準備;在進行加法、減法教學時,課件直觀出示幾位學生將千紙鶴合到一起來或拿走的情形,接着讓學生擺小棒操作“合起來”或“拿走”的過程,再讓學生說“1個和2個合起來是3”,“3個拿走1個,還有2個”,然後再說明加法或減法的含義;當學生理解表示“合起來”用加法,“去掉、拿走”用減法時,其實學生已爲解決加法和減法問題打好基礎。

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對學習的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挖掘教材不夠深,知識的滲透度不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二)、教學中設計的練習題和題的類型太少。

(三)、對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習慣,要求不夠嚴格。

(四)、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不夠。

(五)、對學生每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得不夠及時。

五、改進措施:

(一)、在下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將更加充分地進行備課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將知識進行全面性地滲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牢固地掌握。

(二)、每單元系統知識教學任務完成後,將多設計一些練習題,並不斷地變化題目的類型,增強學生理解題目的靈活性。

(三)、對學生的學習行爲、書寫規格、整潔度等進行嚴格要求。

(四)、利用課餘時間多對後進生進行及時地、有效地個別輔導,幫助後進生進步。

(五)、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六)、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剛學習完十幾減9,經過鞏固複習後,我和我的孩子們馬上進入了下一階段學習—十幾減幾。

首先,我通過算式卡片複習十幾減9,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並帶讀。果然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一個接一個,聲音洪亮,不愧是領讀的小老師。經過緊張的複習後,我們馬上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小貓釣魚”這條情景主線編湊一個有關於小貓釣魚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幫助小貓解決問題,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把計算教學的內容有機地融爲一體。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5條,是用減法13-8=5計算的。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幾的口算。爲了讓學生體驗算理,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鞏固“破十減”“連減”“想加做減”的不同計算方法。“你認爲哪種方法你可以更快地幫助小白貓解決問題?”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答案的?“學生在爭當小能手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算法進行了對比和選擇。在教學時,不僅提倡算法多樣化,而且又引導學生在衆多的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學生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勇於思考探索。完成了新課的學習,接下來就是緊張而又輕鬆的檢驗階段了!在這一部分,充分讓學生學會觀察,設置形式多樣的答題活動方式,以解決學習口算的單調性,提高學生的計算分析能力。通過對比,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合適的算法。

整節課下來,節奏還是比較緊扣,一環接一環。在上課時,可能由於自己對學生表揚、鼓勵性的語言較少,講故事時缺乏兒童化語言,難免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重點部分如果能讓學生說的更多,做一個更鮮明的對比,相信每個孩子會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國小一年級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 篇六

設計說明

本教案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並能熟練地運用這兩種算法進行十幾減8的計算。基於上述情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課前的複習鋪墊。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複習題,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自然而然地進行知識的遷移,有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重視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對“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有所瞭解。在學習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時,不需要教師再做更多的講解,而是要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用各種方式來表示自己的算法,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同時,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達到對這些算法熟練應用的程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複習題。

1.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12=10+□=8+□ 15=10+□=8+□

16=10+□=8+□

2.口算。

11-9= 14-9= 13-9=

15-9= 17-9= 18-9=

指名填空或說出得數,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口算練習,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鞏固以前學過的計算方法,爲學習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

⊙探究算法

1.課件出示教材13頁例2情境圖。

(1)觀看課件,說說情境圖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問:你能用學過的算法計算12-8嗎?

預設

生1:我用“破十法”計算,因爲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將自己的算法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預設

生1:我能用小棒擺出自己的算法:先擺出1捆零2根小棒,再從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與原來的2根合起來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畫出來:先在左邊畫10個圓圈,右邊畫2個圓圈,表示12,然後從左邊的10個圓圈中劃掉8個,剩下的2個與右邊的2個合起來是4個,即12-8=4。

生3:我會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畫出8個五角星,再接着畫出4個就是12個了,所以12-8=4。

(3)引導學生填空: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10-8=2,2+□=4;8+□=12,12-8=□。

3.出示課堂活動卡。

4.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你能說說我們是怎樣計算十幾減8的嗎?(板書課題:十幾減8)

預設

生:我們可以運用“破十法”計算,也可以運用“想加算減法”計算。

師:“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計算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兩種算法掌握好。

設計意圖: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有所認識,所以這節課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兩種算法。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來,既有助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算法的掌握。